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十国帝王-第5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里面涉及到计算引线引爆铁球中炸药的细致活,就不是徐知诰能看出来的了。
  “林仁肇!派遣精骑出城,务必砍翻北贼的投石车!”眼见唐军阵中的投石车不停发威,而城墙损毁严重,关键是唐军的目标明显很集中,就对着城门、某段城墙、角楼轰击,这样下去,要不了多久,金陵城防就要完蛋,徐知诰对林仁肇大喝。
  林仁肇也知道唐军投石车不毁,金陵城就危殆,事态严重,他领命后立即调集全部精骑,亲自领着在城门前列阵,而后打开城门,冲杀出去!
  李从璟和莫离、夏鲁奇等人站在望楼上,观望火炮轰击金陵城。火炮数量有限,还不至于能进行覆盖式轰炸,轰塌角楼是为了大军攻城,除此之外,就是集中轰塌城门与某一段城墙。
  ——大军攻打金陵半年,投石车早就将金陵城墙轰得面目全非,其中不乏城墙损坏严重的地段,此时再集中火炮击之,要轰塌一段并不太难:毕竟一炮火球就能入土六七尺。
  “贼人马军出城了!”有人指着城门道。
  待看清对方旗帜,知道是林仁肇亲自率领马军杀出,李从璟并不感到意外。火炮是逆天神器,否则也不可能让守了襄阳六年的南宋将领吕文焕见之而降,吴军若想把守城池,必定要来捣毁大军的火炮。
  但林仁肇想要接近火炮阵,却是痴人说梦。
  大军集中了强弓劲弩,布置在要害地段,重中之重就是城门前。
  林仁肇率领的马军刚出城门,奔过护城河,就被唐军强弩阵给予当头棒喝。一阵阵弩矢飞射而出,吴军的马军便一排排接着倒下,将士摔落马背,战马也中箭而亡,再也不爬起来。前阵的马军损失惨重,后阵的马军就无法正常奔进,顿时乱成一团。
  然而林仁肇也是有本事的,他当即率领中阵转头,贴着城墙奔驰,直取火炮阵。唐军强弩阵距离城墙到底有一段距离,否则就等于暴露在城头的吴军火力下,故而林仁肇这一走,虽然不免伤亡,却也能带领主力成功脱离强弩阵的威胁。
  只是没了强弩阵,唐军还有精骑。
  只见史彦超率领大唐精骑迎面罩上,就与林仁肇所部厮杀在一处。
  论马军之精良,吴军哪里是唐军对手,当下就被拦住去路。无论他们怎样卖力冲杀,始终都无法突破唐军精骑的封锁,反而还有被压制的势头。
  却不料这时候,林仁肇又率领后阵马军再度脱离,还是直奔火炮而去。到了这个时候,他们距离火炮阵已经不远了。
  然而李从璟早有布置,火炮阵前就是弓箭手,弓箭手之前还有长矛兵。
  林仁肇无惧艰险、不顾伤亡,率部直冲长矛阵。两相贴身肉搏,林仁肇急于破阵,毫不爱惜自身,明明很快就多处受伤,却仍旧带领部曲奋力前进,眼看就要突入阵中去。
  而这时,一支精骑迂回而来,直接将林仁肇的马军拦腰切断,并且将其部分割包围,却正是林英林雄兄弟率领的三千君子都。
  这下莫说去靠近火炮,林仁肇出城的数千马军,被分段包围,自身都已难保。而数不清的唐军精卒,在望楼令旗的指挥下,开始跑动奔行,将林仁肇和他的马军团团围住。
  被围攻的林仁肇部,手忙脚乱,更是连弯弓搭箭,去射火炮手的机会都没有。
  “传令下去,不得让林仁肇回城!”望楼下,李从璟平静的下令。
  “太子有令,不得让林仁肇逃脱!”不时,军令传达到各部。
  “太子有令,不得让林仁肇逃脱!”不多时,战场上到处都是呼喝声,将士们斗志高昂,为此军令奋战不休。
  大军攻城半载,多是蚁附城墙,吴军很少出城,这就让大军将士心头很是烦闷,如今林仁肇率众出城而战,唐军将士哪里还会容他走脱?
  金陵城外,二十万王师,围住林仁肇部区区数千兵马,易如反掌。
  城头上的徐知诰等人,眼见林仁肇被围,无不大急,徐知诰更是派遣勇将出城接应。
  奈何唐军人多势众、猛将如云、精卒如雨,如今又有李从璟军令,谁敢让吴军得手?是以出城接应的吴军,很快就被唐军截住,根本就没有靠近林仁肇的机会。
  不仅如此,唐军在截住出城的吴军后,又在李从璟的调遣下,对这一部吴军进行合围,竟是也不打算让他们再回去!
  眼见出城的吴军部曲,都如羊入虎口、船行大湖,被唐军人潮所淹没,城头上的吴军无不大骇,徐知诰等人更是再也不敢冒然派遣余部出城。
  “想不到李从璟调兵遣将的本事,竟然到了这种地步!”有人又是悲愤又是无力的感慨道。
  被唐军分割包围的林仁肇本部,兵马越战越少,原本还颇为厚实的战阵,渐渐显得稀薄,已经快要被蚕食干净。
  但饶是如此,林仁肇依旧率领亲兵不停杀向火炮阵。也许从率部出城的那一刻起,林仁肇就没打算要活着回城,他只想毁了唐军的火炮,解决这个凭空冒出来的,金陵城防的最大威胁。
  到得最后,竟然还真被他得手,毁了一架火炮。
  但也仅止于此了。毁了一架火炮之后的林仁肇,很快被君子都团团围住,其部二三十名将士,一个接一个被君子都斩落马下,到后来就只剩下林仁肇等区区几人还在厮杀不休。
  李从璟在望楼上,远远看见林仁肇于铁甲海洋中的顽强拼杀,也不禁感慨道:“此人果真是悍勇,昔日王彦章也不过如此。”
  话里虽有惜才的意思,但李从璟却知道绝无招降林仁肇的可能,对方打小就被徐知诰带在身边教导,如兄如父,他断然不会背弃徐知诰。
  于是,这位早年跟随过徐知诰远赴过幽州,而后于楚地扬名立万立下不凡军功,并在徐知诰处境最艰难时,带领两万兵马赶回金陵稳定了大局的一代年轻名将,就这样陨落在战阵之中。
  金陵城头,徐知诰眼睁睁看着林仁肇被重重包围,在战阵中奋力拼杀,部曲却越来越少,渐渐只剩几个人,心痛如绞。直到那最后的一朵浪花也被吞噬,不时唐军离开那座被毁的火炮,彼处已无林仁肇挥槊跃马的身影,他不禁悲从中来,喷出一口鲜血。
  “丞相!”
  “丞相!”
  “丞相!”
  众人大惊,连忙围过来搀扶。
  徐知诰抹去嘴边的血迹,脸色一片苍白,摆了摆手勉强道:“无妨,无妨……”
  就在这时,一声响亮的轰声传来,紧接着便是吴军将士惊慌的大呼:“城门破了!”
  众人连忙扶墙探身去看,就见唐军已经涌进城门,杀到了瓮城之中。
  “守住瓮城!”徐知诰大呼一声,颇显悲凉。
  火炮首先轰塌城门,这在李从璟的意料之中,以火炮的威力本该如此。之所以花了这么长的时间,主要还是调试距离耗费太久,而且火炮的射程也没有那般稳定,只要稍有偏差,火球就砸不到城门上。
  “太子快看,城墙要塌了!”也不知过了多久,在唐军还没有攻破瓮城之际,夏鲁奇忽然指着城墙对李从璟道。
  李从璟凝神去看,就见彼处的城墙,在火球的不停轰击下,凹向内里的口子越来越大,那最上面的地方,已经没有马道,可以直接看到金陵城内,只不过还比较高而已。
  “传令高从周,率部准备进城!”
  在火炮的不停轰击下,滚滚烟尘与火光中,城墙一段段倒塌,直到露出能容士卒直接攀爬进城的一道巨大缺口。
  而就在这时,瓮城中传来一阵惊天动地的欢呼,原来是唐军在找错了两次门之后,终于炸塌了正确的那道城门!
  身着明光铠的李从璟精神一振,一把拔出腰间的横刀,举刀向前一引,向二十万大军喝令:“火炮停止轰击,全军夺城!”
  “太子有令,全军夺城!”
  “太子有令,全军夺城!”
  “太子有令,全军夺城!”
  二十万大军组成的铁甲海洋,发出地动山摇的喊杀声,涌向门户大开的金陵城!


第861章 千百年金陵风月,数不尽君臣过往(八)
  二十万唐军士卒,以殿前军和侍卫亲军甲士为主力,四面围攻金陵城,其势之大,犹如涨潮的海水漫上孤岛。
  李从璟所在的东城墙外,王师将士大多陷入疯狂状态,他们围攻金陵半载,不知在城前留下多少鲜血与尸体,寒冬时节更有千万人患病,战事可谓是分外艰辛,如今终于炸塌了城门、轰塌了城墙,金陵对他们而言已是大门敞开,此时焉能不奋躯前奔?
  其它三面城墙的王师将士,得知东城门已破,岂能不知夺下金陵就在今日,遂在各自将校得带领下,使出浑身解数,将巢车推到城墙前,架上空中走廊,又把云梯架上城头,勇猛无比的往上攀登。
  李从璟脚下的望楼比金陵城墙还要高,如若不然也当不得望楼二字。看着无穷无尽的王师将士四面奔向城墙、攀上城头,奋不顾身杀向吴军,前赴后继跃进这座江南雄邦的京城,他心中涌动着难以言状的情绪,犹如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
  夺下金陵,灭掉吴国,九州之内,再无大诸侯。
  若说先前大唐还只是称雄江北,对江南“鞭长莫及”,那么从今往后,大唐的铁甲就将以气吞山河之势,席卷天下。
  天下十国,已去过半矣。
  细细思之,李从璟走到今天并不容易。
  天佑、同光、天成、长兴……尽是年号就过去四个;晋阳、淇门、幽州、渤海、洛阳,复又转战金陵、蜀中、契丹、江淮,他用脚步丈量过的距离,从家门延伸到整个天下。
  ——然而,李从璟从未言苦。
  这,就是大唐太子!
  昔曾,十年蛰伏,读破诗书三千卷,练得沙场杀人剑!
  昔曾,十年征战,血流南北三千里,铁马金刀败强敌!
  昔曾,十年治国,日进社稷三千策,夜对烛火生白发!
  ——思及过往万千事,不负江山男儿志。
  挥师十万过大江,敢问天下谁为王?
  春风拂面,望楼高绝。千年金陵在眼前也在脚下,明光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李从璟的身姿依旧挺拔,黑袍黑发,横刀腰间悬挂。
  他今天站在金陵城外,就像天佑十九年作为斥候奔驰在魏州。
  人生可堪用事之际,有多少个十年?
  大丈夫立志于学,到而立之年谋事于天下,再到位列高位匡扶社稷,各种艰难困苦与意气风发,这三十年岂非已经书尽?
  但李从璟知道,他的路还远未到尽头,他脚下的路、面前的路,看得见的路、看不见的路,还有很远很远,在黑夜尽头、在黎明曙光。
  穿越而来,他的路就打上了大唐的烙印,他这一生蛰伏也好、征战也好、治国也罢,都是为大唐这二字。
  而现在,金陵城横亘在李从璟面前,也横亘在大唐面前。
  他当如何?
  “报!太子殿下,高从周、皇甫麟所部,先后突入城中!”军使登上望楼,在李从璟身后抱拳而拜。
  金陵城映在李从璟眼里,他手指这座千年古城,发出一个金戈纵横的声音:“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夺下它!”
  ……
  “丞相快走!”金陵城头,眼见唐军海水般汹涌而来,奋躯从城门、城墙缺口奔进城中,又攀爬云梯,自巢车杀上城头,已成水漫金山之势,宋齐丘、周宗等人连忙劝徐知诰离开。
  事到如今,呆在城头已是无用。
  徐知诰内心悲愤不已,他先见如徒如子的林仁肇战没,又见耗费他极大心血与期望的金陵城防崩溃,此时就要丢掉城头防线,而丢掉城头防线意味着甚么,自然是不言而喻,念及此间种种,无异于天塌地陷,徐知诰悲怆的手指城外唐军望楼,大呼一声,“李从璟!你好狠!”
  徐知诰被众人和护卫簇拥撤离城头时,吴国皇帝杨溥正从宫城摆驾来到城中大街。大街中央设有高台帷帐,正是杨溥每日必定亲临的地方,旬日来受他多番举动的鼓舞,金陵军民无不挺身力战,的确没有让唐军占到半分便宜。
  如此效果,杨溥怎会不满意万分?
  连日里不停有官员、将校、士卒甚至百姓,来到高台帷幄前朝拜,简直把他当作了神明。天子本就是上天之子,无愧于神明的身份,杨溥在享受这份独到的尊荣时,也对来日大吴存国、国势再兴充满希望,当然,对重掌大权,他更是极尽期盼。
  但今日的情形分明与往日不同——何至于是不同,已经有了天差地别。
  杨溥在来高台帷帐的路上,就感知到了气氛不对,一路上不乏有将校来禀报,说北贼攻势太大,搬出了军中从未见过的利器,请杨溥回宫暂避。但杨溥没有理会,他已经打定主意,越到危急关头,越要表现他不惧生死的决心。
  为了保证自己能被城头的军民看到,杨溥脚下的高台建得高达五丈,已经远远超出一般的阁楼,又因为高台建立在大街中央,处于十字街口,既可以避免为城外唐军的投石车、强弓劲弩波及到,他站在这里举目而望,又能看得很远,足以将城中各处的事物纳在眼底。
  但就是因为这样,此时他清楚的看到了东城墙那一段宽达数丈的巨大缺口,看到了缺口处无穷无尽杀将进来的唐军甲士,他更看到了轰然破碎的城门,被汹涌奔进的唐军甲士踩在脚下,连绵不绝的冲杀进城!
  城中的吴军拼死抵挡,到处战作一团。
  数不尽的金陵军民从各处奔向城墙缺口处与城门,犹如百河争流汇入大海。但饶是如此,也挡不住唐军战阵的稳步前进,他们的军阵森严壁垒、密不透风,犹如一架移动的绞杀机器,一切冲到他们面前的吴军将士,都被他们杀退杀散,区别只在于战斗时间的长短而已。
  “怎么会这样?城门怎么会破?城墙怎么会塌?”杨溥愣愣望着陷入百鬼夜行中的金陵城,实在无法理解、无法接受,本来坚固如山的金陵城,怎么会突然在一夜之间就被唐军攻破了?!
  “唐军……唐军怎么这般骁勇善战?”杨溥身旁的宦官侍从,看到如虎如狼冲杀进来的唐军甲士,都被对方凶悍杀伐之风震惊的嗔目结舌,也不知是否惊惧过甚,都不敢再称呼对方为“北贼”。
  他们不是没有见过唐军攻城,只是彼时金陵城防严密,唐军蚁附城头虽也景象壮观、摄人心魄,但金陵城头总没有被攻下来。杨溥只知道金陵坚不可摧,哪里会想到失去城池的依托、庇护后,在阵战之道上,吴军士卒会被唐军这般碾压?
  “陛下,快看,唐军从城头杀下来了!”宦官惊声叫起来。
  杨溥循声去看,就见东城墙上,无数唐军前赴后继,在城头现出身形,然后大举杀向城头的守城吴军士卒。而后唐军越来越多,吴军越来越少,到最后吴军就被唐军从城头赶下来,不停往城内逃窜,而唐军则趁势杀下甬道,冲进城中。
  城门、城墙塌陷处、城头的唐军,相互呼应,彼此援引,前者为后者牵制了兵力,后者打开局面反过来又支援前者作战,声势层层叠加,渐成江海滔天之象,已经完全压倒了守城的吴军士卒,迫使他们不停往城内退却,再难撼动进城唐军的兵锋!
  到得此时,杨溥已是禁不住双股颤栗,双眸里充满恐惧。他不过是个从未上过战阵、从不曾浴血搏杀过的深宫君王,或许能玩弄一些权术与阴谋,但见到唐军大举进城,见到金陵被黑袍黑甲淹没,见到吴军士卒不停溃败、伤亡,哪里还能保持镇定?
  “陛下快走!”
  “陛下快回宫!”
  听到宦官侍从们的阵阵惊慌大呼,杨溥双目中淌下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