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十国帝王-第5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丈夫生不逢时,如之奈何?”周宗转过身,面对陷落的金陵城,愤而拔刀自刎。
  ……
  金陵皇宫前,李从璟负手站在一处阁楼上。
  黎民之前,皇宫里的大火,映红了半边天。
  当大火映入眼帘,李从璟心中忽然一动,于是他知道,徐知诰没了。
  “天下再无徐知诰了。”李从璟说出这句话后,就沉默了下来。
  站在他身后的大唐将领,闻言无不精神一阵。
  吴国最后的希望,于此刻在天地间消亡。
  李从璟想起往事。江陵一役,他擒了徐知诰后,曾与徐知诰相处过一段时日,对方的气度言行,如今都一一浮现在脑海。
  于是李从璟在心里默念道:“时无徐知诰,天下可还有英雄?”
  徐知诰,后更名李昪,受吴帝禅让,即皇帝位,国号齐,不久更改为唐,史称南唐,在位七年,“仁厚恭俭,务在养民,有古贤主之风”。
  李从璟不知道的是,徐知诰在被大火吞噬前,曾喊出过这样一句话:
  李从璟!这天下,归你了!
  是日,长兴四年三月二十,太子李从璟领王师攻克金陵,吴国灭。


第863章 千百年金陵风月,数不尽君臣过往(十)
  巳时前后下起了小雨,稀稀疏疏,打湿了王师将士的铠甲。金銮殿大火后,金陵皇宫里的吴军或死或降,战事大体落幕,零星吴军将士的殊死抵抗,在阴雨的早晨显得有些悲壮凄凉。
  没有一座皇宫是不染血的,金陵宫城亦复如是。只是在今日,流得血格外多些。
  王师正式接管全城,巡查街坊,恢复城中秩序,清理街道上的尸体。雨水虽然让将士们的差事难办了些,但也帮了不少忙,至少血迹的清洗变得更加容易。再者虽然战事方毕,士卒不免疲惫,但大胜的喜悦萦绕在每个将士心头,也让他们不惧已经很微小的暮春凉气。
  金陵城中五万吴军士卒,半年来不停消耗与补充,大体仍旧维持着这个数字,一日一夜的激战,吴军伤亡近半,但到了眼下,多半还是选择投降。在各处王师将士的监督下,卸甲缴械,由王师押送出城,暂时安置到军营看管——皇宫里的吴军亦是如此。
  雨雾中,金陵城有种异样的安静,这里没有闯入百姓家劫掠的将士,也没有胆敢趁机作奸犯科的地痞,家家户户闭门不出,只有黑袍黑甲的王师,在街巷中巡查、值岗,和押送俘虏。
  临近午时的时候,小雨渐大,李从璟让扑灭金銮殿大火的将士撤回来,任由雨水将火势扑灭。
  大火已经烧了两个时辰,李从璟纵然还未进宫去看,也知道金銮殿差不多会成为一片废墟,至于大火中的徐知诰,只怕已是尸骨无存——某种程度上,李从璟宁愿徐知诰化成飞灰,也不希望看到他尸体被烧成焦糊的蜷缩模样,那不是一个英雄抑或说枭雄,应该被人看见的样子。
  宫里的宦官、宫女、侍从、军士、官吏,不停被王师将士押送出来,包括宋齐丘、徐玠、陈觉等人。王师将士没有捆绑他们,在将士眼中,这些先前手眼通天的人物,此时已经不具备任何威胁,或者说已不怕他们闹出甚么乱子。宋齐丘等人身上虽然依旧穿着吴国官袍,却已没了官员气度,精神萎靡、身躯佝偻,充斥着一股末日意味。
  李从璟在皇城门外看到了他们。
  “拜见太子殿下。”在甲士的看管下,宋齐丘、徐玠、陈觉等人,在冰冷潮湿的地面下拜。
  李从璟没有去扶他们,也没有让他们跪着不起来,只是淡淡对宋齐丘道:“宋先生,别来无恙。”
  下拜的地方不是泥地,地面铺有石板,但衣袍上仍旧不可避免沾染污渍,宋齐丘对站在金陵街坊前的李从璟道:“吴国几代君臣,数十年励精图治,这金陵,这淮南,终究还是为太子做了嫁衣裳。”
  李从璟平淡道:“宋先生这是要提醒本宫,诸位对这片土地也是有过功劳的?宋先生放心好了,有功者赏,有过者罚,诸位乃至所有淮南官将的功过,大唐自有官员甄别,必然不会使人蒙冤。”
  宋齐丘说不出话来,只得俯身再拜。
  李从璟摆摆手,让将士将宋齐丘等人带下去,交给处理善后事宜的卫道等人。
  在大伞下望着雨中的金陵皇城,李从璟知道,金陵在今日告别了被徐家统治的旧时代,迎来了重归李家统治的新时代。
  最终李从璟还是走进了金陵皇宫,此时这里已经不能称之为皇宫,因为吴国已经不复存在,这里也就不再是吴国的皇城宫城。
  为李从璟撑起大伞的是丁黑,孟松柏已经外放领兵,如今由丁黑继任东宫六率的近卫统领之职。李从璟缓步而行,如同观光游人,又如走进自家后花园,忽而对丁黑道:“你觉得这院中景致如何?”
  丁黑亦步亦趋跟在李从璟身后,那双曾今饱经沧桑的眸子,如今已经愈发清明,“没甚么特别之处,跟寻常官宦家没甚么区别。”
  李从璟不禁露出笑意,“你这话说的不错。这里的庭院,的确跟寻常官宦家没甚么区别。”回头看了丁黑一眼,“你这武痴脑袋,如今却是越来越灵光,连带着都会说话了很多。”
  丁黑扰头嘿然道:“跟随太子左右,耳濡目染,不敢丢太子的颜面。”
  不久,李从璟在一处宫殿里见到了杨溥和徐知诰的家眷,后者大抵是战事紧张时被护送到这的。徐知诰与杨溥不同戴天,他们的家眷自然也不会相处融洽,只不过此时被王师甲士集中看管,也只能卷缩在一起,垂泪抽泣不止。
  李从璟看了两眼,准备随意吩咐两句,将这些人打发了,自古成王败寇,这些人日后自然是充入教坊,男的为奴、女的为娼,世世代代如此,永世不得翻身。
  忽而他眼前一亮,就见一群莺莺燕燕中,一名珠冠绯服的女子鹤立鸡群,虽是低头抽泣梨花带雨,脸色略显憔悴,发髻略显凌乱,但偶然抬头畏惧的向李从璟望了一眼时,却显出惊世绝美的容颜来,粉耳杏腮、面如桃花,配合她此时惨兮兮的神态,别有一股娇滴滴的柔弱之美,不堪微风轻抚。
  把这些人看管起来的将领是孟平,他见李从璟多看了那女子两眼,于是上前来低声道:“此乃杨溥的皇后王氏。”
  李从璟点点头,示意知晓。
  “太子饶命!求太子饶命!”这时候,当中有位年方弱冠的年轻人手脚并用的快步爬出来,对着李从璟连连叩首,面上涕泗横流,“太子仁德,请太子饶命!”
  孟平又对李从璟道:“这就是徐知诰的长子,徐景通。”
  李从璟了然,昔年军情处葛三娘、苏红袖在金陵开办锦绣阁,为了套取徐知诰用兵江淮的战略,这个徐景通可是“帮了大忙”。
  徐景通,也就是李景通,后来的南唐中主,后主李煜的父亲。
  想起这件事,李从璟眉头无意识的微皱,孟平见状会错了意,以为李从璟是不满徐景通闹腾,当即上前一步,手就按在了刀柄上,眼中杀气腾腾。
  孟平这一动,立即引得杨溥和徐知诰家眷们仓惶后缩,瞪大了惊恐的双眼,徐景通更是僵在那里,忘了有所动作。
  “放出宫去,贬为庶民。”李从璟不愿过多为难这些已经无所依托的人,转身离开大殿。
  到了门口,李从璟看见雨中破败的金陵城,不少房屋都在大战中损毁,又对跟上来的孟平道:“拆除宫殿,各种木材物资集中到皇城前,无偿发放给金陵百姓,让他们重建家园。”
  “是!”孟平应诺。
  而后李从璟离开皇宫,到大丞相府下榻,于当日召集诸将、官员议事,初步敲定金陵的重建、管理与收服江南西道其它州县的计划。
  “军中的俘虏准其卸甲归田,若有愿意继续从军的,择优用之。”
  “王师将士分出一部,帮助金陵百姓重建屋舍,以便早日令金陵百姓归心。”
  “传檄原本受杨吴统辖的江南十二州,令地方刺史、县令即刻到金陵觐见,分派王师接管要地城防。”
  “于江南设江西行省,接管江南西道军政,此事上书朝廷。”
  商议完这些事,卫道忽然问:“越王的军队如何处置?”
  钱元瓘的兵马有五万,此时还在城外驻扎,李从璟闻言微微一笑,“这件事不用你我操心,该钱元瓘操心才是。”
  钱元瓘的确很为此事忧心,听闻李从璟下榻了原丞相府,他很快就跑过来求见。王师攻打金陵时用的火炮,和在巷战中使用的手榴弹,其威力如何他可是亲眼所见,眼下正担忧异常。
  “此战中越王先克常州,再助王师攻破金陵,功勋卓著,实在是良臣楷模,先前朝廷就有意加封越王为吴越王,此番战罢,要恭喜越王了。”李从璟说这话的时候笑眯眯的,面色亲和得很,但这等天大的好消息落在钱元瓘耳中,却让他没了早先会有的激动兴奋。
  几番踌躇,钱元瓘最后离座而拜,谢恩之后,认真的询问李从璟,“钱塘地狭民少,养军五万实在是费劲,太子殿下觉得,钱塘保有多少兵马合适?”
  钱元瓘如此上道,李从璟自然很欣慰,不过面上仍是要惺惺作态一番,“这是越王的事,越王觉得多少合适就合适,哪里需要本宫多言?”
  钱元瓘哪里敢怠慢,试探着道:“不瞒太子,某这番归去后,打算裁军一万……”偷偷观察李从璟的眼神,却见李从璟全无满意之色,不由得又多加了一些,“一万五千?”
  李从璟慢悠悠的端起茶碗品了一口,“越王若是觉得钱塘需要三万余兵马驻守,那便需要三万余了。”
  钱元瓘看李从璟的神色,分明就是在说三万太多了,不由得腹诽一句你真他娘的黑心,却不得不赶紧道:“某细细思之,此番征战,钱塘消耗钱粮太多,哪里还养得起三万多兵马,顶多能养一半了。”
  李从璟这才露出笑意,赞叹道:“吴越王果然是国之贤良,本宫没有看错人。”
  钱元瓘心头暗松一口气,又觉得肉疼憋屈,毕竟两万五千兵马说没就没了,但听到李从璟称呼他为吴越王,总算还是有些宽慰,遂道:“尽忠报国,元瓘不敢有所保留,太子明鉴。”
  打发了钱元瓘后,天色已晚,李从璟吃过饭,就由丁黑送着去后院歇息。走进房门,李从璟正打算拖鞋,忽而斜刺里飘出一个人影来,款款跪在李从璟脚前,伸出一双白嫩如玉的纤手,搭在了他的靴子上。
  定眼一看,这不是今日在宫里见到的王皇后吗?
  “孟平,你这直娘贼!”李从璟心头暗骂孟平一句,正要收回脚将王皇后踢出去,就看到王皇后咬着朱唇抬起头来,眸子里已经蓄满清水就要溢出来,哀求、忐忑、羞涩、无助的模样可怜兮兮,桃花般的面容美轮美奂。
  李从璟又把脚伸了出去。
  这可是货真价实的皇后级至尊服务,不要白不要。


第864章 一年去尽一岁除,天成长兴成昨日(上)
  四月的时候,江南西道的十二州县都平定下来,没有甚么大的战事,某些想要趁机起势的贼人,也在王师迅速有力的打击下灰飞烟灭,对新得之地的接收、治理事务,大唐的官员已经轻车驾熟,也没甚么需要李从璟多操心的。
  五月中旬,王师主力从金陵班师回朝。
  如今吴国灭亡,朝廷于吴地置行省,这里已经不需要大军多作停留,只需要留下些许兵马重组各州常备戍卒即可,当然这又是行省都指挥使的职责了。
  大军征战淮南已经多时,将士疲惫,思乡念家情绪浓厚,已经不适合继续征战,须得带回洛阳暂作休整。虽然闽地、岭南还没有平定,钱塘还没有王师驻军,这却是来年的任务,眼下急不得。
  李从璟离开金陵后,乘船渡江,欲到扬州。
  楼船行于江上,观辽阔江面,李从璟忽然想起徐知诰火烧金銮殿当日,他问自己的那句话:“时无徐知诰,天下可还有英雄?”
  之所以想起这个问题,是因为一封军情处紧急送到他手里的书信。写信的人是桃夭夭,内容十分简洁,只有寥寥数字,笔记绝对谈不上娟秀:“河西有变,今我已往。”
  手持书信,李从璟独对大江感慨道:“这妮子甚么时候能消停下来?”
  建立后晋的石敬瑭,建立后汉的刘知远,建立西夏的党项人,如今都在夏州,刘知远还是石敬瑭的部将。西夏建国后,一直跟辽国关系密切,常常共谋对付中原,而改契丹为辽的耶律德光,现在还活得好好的。
  李从璟将书信贴身收起来,笑了笑,意味莫名,说了一句只有他自己能听懂的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
  长兴二年王师扬州平定时,城内城外都遭到严重破坏,经过两年的恢复,扬州城总算缓过劲来,重新变得繁华,虽说要彻底繁荣如初,还得等到再和江南融为一体,但如今江西已定,此景也指日可待了。
  长乐坊是扬州城东一个不起眼的坊区,居住在这个坊里的多是些没甚么产业的寻常百姓,故而坊里也没甚么招摇的酒肆与兴旺的商铺,除却民居外便是些满足坊民日常所需的小铺面,汤饼铺裁缝铺这一类,显得有几分萧索,却也别有一股简单平凡的宁静意味。
  午后的斜阳照进屋子,有几分炽热,微尘在光影里卷卷翻腾,屋中的陈设很简单,磨平棱角的粗制高脚桌,两条陈旧的长凳。一名素衣麻衫的小娘子,坐在长凳上翻看一本快被翻烂的诗集,看得很是认真。
  “孟小娘子,哟,又在读书呢?”一个发福的中年妇人走进屋来,顿时把门外的阳光挡住大半,那张肥胖的脸却显得格外可亲。
  素衣麻衫的小娘子抬起头,露出一张婉约清丽的面孔,未施粉黛的脸上露出一个浅淡随和的笑意,“王大娘来了?快坐。”她站起身,虽然衣裳略显宽松,但还是能看出她身段苗条。
  “坐就不坐了,还得回去洗衣裳呢,咱家那几个小崽子可不让人省心,每日里也不知去了哪些狗窝里瞎混,这衣裳往身上一搭啊,就不曾有干净过半日的。”中年妇人将手里的一双布鞋放到桌上,“都知道孟小娘子手巧,这双鞋就麻烦你帮忙给绣一对鸳鸯,咱家那小妮子等着出嫁的时候穿哩。”
  “放心吧王大娘,做完就给你送过去,就不劳你来回折腾了。”小娘子抚了一下鬓角的发丝,一举一动都显得恬淡。
  中年妇人虽然没坐,但还是跟小娘子唠了两句家常才走,小娘子送到门外,这才回到屋里。把那本对她而言像是珍宝一样的诗集收好,提出一个装满各种碎步、花样、阵线玩意儿小篮子,放到那张不值几个钱的木桌上,复又坐下来,就开始低头摆弄那双新布鞋。
  这些平凡但却不简单的针线活,就是她生计的多半来源,她的手巧之名传遍了附近几个坊,性子又温和识礼,是以很多人家都愿意将自己做不了、或是不愿做的针线活拿来给她做,哪怕是方才中年妇女那样的寻常百姓——谁让她要的报酬低呢。
  斜阳前的小娘子安静的低头坐着,柔嫩的脸庞吹弹可破,她做针线的时候神色安宁认真,像一片无言的秋叶。她的手指上生了一层茧,不是很厚,在阳光下显得有些晶莹剔透。
  一个时辰过去,阳光已经有些无力,布鞋上的图案也有了雏形,小娘子露出一个颇为满意的笑容,把鞋子放到桌上,活动了一下酸涩的手腕和脖子,伸了个小小的懒腰。
  是时候去做饭了,小娘子往屋外看了一眼,约莫再过小半个时辰,她那“游手好闲”的父亲就该归来。但她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