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十国帝王-第6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将士们从身旁奔赴战场,前后相继,马背上,柴克宏远眺河面,神色严肃,他没有与将士们一道冲锋陷阵,是因为他已经发现了河面上的异常。
  在他身旁,跟着昔日“白鹿洞三杰”中的卢绛与蒯鳌,前者观望战局之后,不无庆幸道:“还好我军在河岸防备严密,六百将士奋勇力战,又加之警讯传达及时,这才没有让定难军偷渡黄河得逞,眼前的贼军不过千余之数,断不能让他们在河岸站稳脚跟!”
  柴克宏指着河面,沉声道:“你等且看,贼军正在搭建浮桥!”
  卢绛、蒯鳌举目而望,果然就看到了彼岸处,定难军正在赶建浮桥。
  蒯鳌微微色变,他很快就想明白了定难军的用兵之法,“我军早已将上下数百里之内的船舶清理一空,贼军主力要大举杀过河,就必须搭建浮桥,寻常情况下,彼若搭建浮桥,我必阻之击之。此番贼军选在天色将明前发动渡河之战,是想趁夜在西岸夺下阵地,站稳脚跟,最终的目的,乃是为了掩护搭建浮桥,不用说,天色一亮,贼军就在赶造工事了!”
  柴克宏肃然道:“还好我军防备严密,将士敢战,否则就让贼军得逞了!一旦贼军大举渡过黄河,定远城危矣!”
  卢绛若有所思道:“贼军主将何人?”
  朔方军大队人马杀到时,定难军的小渔船仍旧在来回运载将士,在柴克宏的布置下,援军派遣大量兵力抢占河岸,双方踩着浅水一通殊死搏杀,到底因为朔方军人多,且占据地利,很快就将定难军杀退,堵死了后续定难军登岸的道路,而后大军合围,分割包围了西岸上的千余定难军将士,发起歼灭战。
  西岸上的定难军将士,顿时陷入绝境,一面迎战,一面退往河边,想要乘船东逃,朔方军当然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两军在河畔展开惨烈拼杀,战事分外激烈,直到正午,西岸前的河水全都染红,河畔上几乎没有干净的土地,横七竖八的尸体与兵刃散落一地,鲜血汇聚成流,不停向黄河流去。
  战事末尾,定难军将士边战边逃边哭,惨嚎之声不忍听闻。
  柴克宏的军令格外严酷,此战不接收俘虏,所有定难军将士,格杀勿论。
  相对于定难军而言,定远城一线的朔方军太少了,且定难军中过半都是党项人,朔方军若是接收俘虏,根本来不及消化,只会给往后的战事添乱。
  随着时间流逝,除却各处的巡逻士卒,与定远城一线三个城池的驻防兵马外,这里的所有朔方军将士都已赶到河畔集结,朔方军在歼灭西岸的定难军后,又马不停蹄的投入到阻止对方搭建浮桥的战斗中。
  无论定远城防线能否守住,也无论此地可以守多久,朔方军都必须抓住眼前近乎“半渡而击之”的机会,阻拦定难军搭建浮桥、大举渡河。
  ……
  洛阳。
  判度支苏逢吉抱着一本折子,在崇文殿外等了会儿,等到被传唤了,才恭敬走进殿中,向皇案后的皇帝见礼。
  “诸项开支可都计算完成了?”李从璟批完手中的奏章,又翻开了另外一本,抬头看了苏逢吉一眼。
  “按照陛下的吩咐,此战的各项开支,臣等都已计算完毕,请陛下过目。”苏逢吉将奏章递上,敬新磨将其接了,转呈到李从璟面前。
  放下毛笔,李从璟翻开折子来看。
  等到李从璟看完了,苏逢吉这才出声解释道:“依照陛下的意思,针对此战大体上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臣等都做出了相应的开支计算,尤其是万一战事不利、战事拖延日久,朝廷的财力、物力如何征调、如何使用,在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该缩减哪些事项的支出,该减少那些国政的投入,以保证各项物资既能源源不断运往前线,又不至于向天下加税,还有在紧急情况下,朝廷如何筹钱筹粮……”
  李从璟点点头,对苏逢吉的努力表示了肯定,“你们做得不错,诸多事宜,折子中基本都已说清了。不过还有一两处地方,朕要跟你再合计合计,比如说……”


第901章 一日朔方一日战,能得几人见州城(七)
  在苏逢吉退出崇文殿后,李从璟没有立即重新投入到奏章的批阅中,而是坐在黄金御塌上沉思了片刻。
  一方面,他固然是在思考方才在与苏逢吉的议事中,有没有甚么错漏之处,另一方面,他也是在思考在与苏逢吉的议事中,他作为一个君王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有无可以改进的地方。
  ——对于这两者的思考,李从璟从未停止过。
  本质上说,李从璟是个完美主义者。而完美是不存在的,所以追求更好的过程没有止境。作为一个君王,李从璟在力求把每件国家大事都处理得更加得体的同时,也在追求让自己这个人不断变得更加完美。具体到某一方面而言,就是把君王的角色扮演得更加无可挑剔。
  说到底,这是一种不满足的表现。
  “人的欲望没有止境,人永远不会满足于得到的东西,当他们得到一些东西后,他们总是想要得到更多,对金钱、美人、权势的追求都是如此,但是对个人自身修为的追去呢?”
  李从璟在心中暗暗想道,“不同于人对物质与权势的追求,个人修为的提升总是很难有太多具体的目标。我要一统天下,那么我只需要攻灭河西、西域、吐蕃,就差不多完成了,但是个人修为提升的目标在何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喜怒不形于色?淡泊名利亲切和善?不因臣子直言冒犯三番五次冒犯一直冒犯,只要他们的谏言对国家有利,我就始终笑脸以对,让他们身居高位?显然,这些标准不仅空泛,而且远远不够,也就更加难以追求,我甚至都不知道我做到了多少。而对于一个君王而言,不怒不喜不悲没有功利心是否就合适?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何做到?做到什么地步就叫做到了?做到了又如何?始皇帝文治武功,功过三皇德盖武帝,唐太宗有天可汗之威,前无古人……然后呢?他们都满足于自身的功业,所以不无得意,所以秦二世而亡,所以太宗连家都没管理好。”
  想到这里,李从璟站起身,负手来到殿门,纵目于宫城屋檐之上,“人在权势欲望面前总是不满足,一贫如洗时想着得到百金就好,得到百金后便想得到万金,但人对自己的功业却总是容易满足,自吹自擂甚至骄傲膨胀,而人对自己的德行修为又总是视而不见,因嫉生恨因胜而骄因败而馁、不谦逊不行善不淡然……我要怎么做才能不犯错?”
  离开殿门,李从璟负手沿着走廊前行,眉头微锁。敬新磨等人面面相觑,都不知道皇帝陛下这是怎么了,突然就一副严肃沉思的模样,只得小心翼翼的紧紧跟随。
  李从璟边走边想道:“如今我为唐皇帝,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皆牵动整个天下,稍有犯错可能就会使得许多百姓受苦,稍有处事不当就可能使得社稷蒙受损失,稍有癖好恶习就可能败坏社会风气……若是才能不够也就罢了,若是德行方面修为不够的原因,岂非对不起这大唐江山,是做皇帝做失职了?”
  不知不觉间,李从璟来到一处花园,他接着想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的确不是圣人。但因为不是圣人,我就要放弃向圣人靠近,放弃对自身修为的追求?”
  眼见百花盛开,鼻嗅万物芬芳,李从璟停住了脚步,“国失进取之心当亡,若朕无进取之心,又如何能让这个国家始终进取?”
  “如何提升自身修为?”李从璟想着这个问题。
  忽然间,他转身,看向侍卫统领丁黑,他走到丁黑身前,身手一探,就在丁黑还未反应过来的时候,拔出了他腰间的长剑,听着长剑出鞘的清脆剑吟,李从璟的精神世界如有石子落湖,其中玄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他移动身形,挥剑而舞,一套剑法行云流水般挥洒出来,刹那间,花瓣纷飞如大雨,寒光纵横如鱼鳞,剑吟声声如雪崩,李从璟的黑袍身影在花园中起承转合,动若马踏飞燕,气如阳春白雪,这一幅画面顿时有了高山流水的意境,玄而又玄。
  丁黑起初诧异,但观看李从璟舞剑,不久就双目满是震惊,连敬新磨在身旁毫不客气的一句“你的剑就这样让陛下夺走了,你这侍卫统领的反应是怎么回事”的诘问,都恍若未闻,在丁黑眼中,只觉眼前李从璟舞剑的身影妙不可言,那剑法也隐约超乎于“术”的范畴,而达到了“道”的意境。
  不远处的一座阁楼上,桃夭夭正在登楼赏景,李从璟出现在视野中的时候,她就注意到了,直到看到李从璟忽然在花园中停下脚步,默然许久,又忽然拔剑而舞,使得花园中“鸡飞狗跳”,她哑然心想:“这厮疯了不成?”
  但这个想法一闪而逝,她心中忽然有所触动,紧接着眼神就有了变化。她对李从璟理解至深,通过对方的言行举止,不难感应到李从璟的心境想法。这下看到花园中落英缤纷、五彩斑斓的情景,尤其是李从璟浑然忘我的状态,她察觉到了一股难言的超然之气。
  “这厮……莫不是悟了?”桃夭夭瞳孔微微睁大,她看着花园里的场景,看着李从璟舞剑的身影,心弦渐有触动,恍惚间,内心有种不真实的空灵感,斯情斯景,她竟然体会到了平沙落雁、夕阳箫鼓般的意境。
  “这怎么可能……日居深宫,也能悟道?然……若不是悟了,我又怎会有这种感应?”
  不同于丁黑隔着一层窗户纸的震惊、桃夭夭触摸到门槛的感应,敬新磨等人则是一脸茫然,只是好奇陛下怎么忽然有了舞剑的兴致,当然,他们也能看得出来,那身影是极潇洒的,那剑法是极高明的。
  此时,李从璟心中一片清明,衣袂飘舞间,他想到:“品性、心境、人格,正如才学一般,当日日笃行,日日修行。正如这武功剑法,总有进步的空间,总有更高的境界。治国之道,理政之法,初学如识字,知其表而不知其意,蹒跚学步,再学如精读,知其脉络,而能懂其精要,则可健步如飞,有此基础,再学如作文,腹中万千言,心有那天地,挥毫洒墨间自有名篇,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正所谓知精而后知神,知神而能得一。凡彼万形,得一后成。”
  惶然间,李从璟知道了个人修行当不满足的道理,更加知道了该如何提升修为的道理。为善是修行,制怒是修行,练剑是修行,批阅奏章是修行,治理天下也是修行。凡彼万物,莫不是修行。得进取之法门,日日努力,识得万物之精要,方能感受到其中共通的道理,得一而后无事不通。
  做事有境界,学问有境界,人生亦有境界。
  噌的一声,一袭扁舟般的身影,燕雀般从敬新磨等人身旁掠过,桃夭夭一剑在手,青丝如瀑,迎向正在舞剑的李从璟。
  敬新磨等人面色大变,正要有所行动,忽然听到李从璟一声“来得正好”,便都齐齐止住了动作。
  桃夭夭掠进花园,一人舞剑,立即变成了两人对练,大雁展翅般的两个身影,在刀光剑影中往来纵横,百花齐放,万叶飞舞。
  “人存在的意义是甚么?”李从璟一剑挥动,便是一问发出。
  桃夭夭挥剑相迎,不闻她出声,只听有剑吟。
  “我存在的意义是甚么?”李从璟又是一问。
  他身如鹰燕,她身如燕雀。
  “君王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李从璟三问。
  每一问,都是终极问题。
  花海叶雪,无声有声。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两人跃上假山,李从璟声如轻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两人越过游廊、越过湖面,李从璟声如钟磬。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跃上小亭之顶,李从璟收了长剑,声如海浪。
  花落,叶落,花园重归平静。唯有丁黑、敬新磨等一大群人,急急忙忙赶过来,抬头望着亭子顶上相对而立的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一脸茫然。
  桃夭夭也收了剑,脸上无悲无喜,“你悟了?”
  李从璟随手一挥,长剑滑过一刀干净利落的直线,插进丁黑脚前。
  李从璟眼中似有三千世界,又似空无一物,“你悟了?”
  桃夭夭顿了片刻,“似悟似没悟。”
  李从璟负手看着桃夭夭,“无所谓悟,无所谓不悟。”
  两人落回地面,一起来到亭中的木栏前,并肩望向干净清澈的湖面。
  片刻后,李从璟道:“始皇大业,无字可述,太宗功业,有迹可循,然则无论如何,他们终究是他们。”
  桃夭夭终是笑了,她看着李从璟的侧脸,笑意犹如天边的一抹晨霞,“你不会像始皇帝一样,太过威重,也不会向太宗一样,骄傲自满。天下功业如今到了你眼中,也不过是云天的一抹远景。身为皇帝,你不会弃之不顾,但作为李从璟,哪怕是抓在手里了,你也不会因之骄狂,你会时常看着,却不会有太多留恋。”
  “弃之不是弃之,也不是不弃之,抓住不是抓住,也不是不抓住。”李从璟笑了笑,“风过疏竹,雁渡寒潭,事来则应,事过则休。在其位则谋其政,活这一世,便是这一世。”
  桃夭夭没有去依偎在李从璟怀里,李从璟也没有去握着桃夭夭的手。
  李从璟握住了桃夭夭的手,桃夭夭也依偎在了李从璟怀里。
  存在就是存在。
  存在就是意义。
  存在没有意义。
  存在就是存在。
  存在无所谓有没有意义。
  一阵微风拂过花园,有花开,有花落。


第902章 一日朔方一日战,能得几人见州城(八)
  黎明是黑暗的花朵。
  吴生被伍长吴春叫醒,他睁开眼,看到天地交界的远处,有一团团半黑半红的云霞。河畔上的堆堆篝火还未熄灭,炭火依旧在燃烧,灰尘在晨风中蒲公英似的飞散。几块石头堆叠在一起,在远近各处围成了不少简易灶台,柴薪在其中燃烧,铁锅里冒着热气,饭食的气味像是未曾睡醒的清晨,晕眩沉重的让人脑门不适。
  前方的战阵依旧严整,交战声此起彼伏,激烈的一塌糊涂,将校的喝令声从未休止,不停有伤员被抬到阵后来。河面上的浮桥像是一柄巨大长剑,在血火中从东岸刺到了眼前。桥上的定难军将士密密麻麻,一如山风被挤在峡谷里,呼啸声如泣如诉。箭矢在四处横飞,尸体在河面上沉浮,血腥味盖过了鱼腥味。夏日的清晨无关朦胧,金黄的阳光洒落,吴生感受不到半分暖意,他觉得自己就像身在冰天雪地中,空气清冷寒风凛冽,让人从骨子里感到恶心作呕。
  站起来的时候,浑身上下的每一处肌肉都在撕裂,寸寸筋骨都如同插上了细针,似乎有箭头钻进了脑袋里,刹那间的刺痛让他几乎站立不稳。
  周围都是起身的同袍,和吴生一样在勉力活动着四肢,迎着还不太刺眼的阳光,吴生看到黄河彼岸上延伸着一道铜墙铁壁,抢戟如林旌旗如云,游骑奔驰的脚步卷起缕缕沙土,有种叫你壮烈赴死的残忍气质。
  “战事已经进行了两日两夜,贼军攻势愈发猛烈,看来贼将急于渡河,他们不想再拖下去了。”蹲在地上就着肉汤吃蒸饼的时候,吴春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看着吴生,他的腮帮鼓如鱼泡,咀嚼的动作分外用力,这些都表明他想尽快结束手中这个无关战斗的差事,“但凡上阵,至少得战斗两个时辰,我们是最先跟贼军对上的,也是最为疲惫的,今天或许就是最后一战……咱们伍已经只剩下你我俩人了,不要给死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