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红楼]重生后黛玉发现她被坑了-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故堑谝淮危煊窦蛑币晕约夯岽硪饬恕
  辰玉使劲儿点了点头,推着黛玉的手将苹果递到她嘴边,道:“吃吃。”
  黛玉跟他碰了碰额头,又不自禁的摸了摸他的头,道:“辰儿真乖。”
  吴钧老大不高兴,觉得辰玉碍他的事。他抬眼看了看一旁的昭玉,对上昭玉的视线,又看看辰玉,使眼色让昭玉将辰玉弄走。昭玉没有领会他的意思,瞪大眼睛一脸懵。
  吴钧又看了昭玉一眼,威胁性的挑了挑眉。
  昭玉眯着眼睛,耸着肩无可奈何:???什么意思你倒是说话啊……
  吴钧沉下脸:把你弟弟弄走。
  昭玉:噢噢,明白了,接着撒花,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于是昭玉一扬手,几个小丫头都会意,花瓣雨又飘了起来。
  黛玉:……不是都结束了,怎么还撒?弄的人满头满脸都是,诶,辰玉啊,那是花瓣,不能吃的。
  吴钧黑着脸,看昭玉的眼神更锐利了。
  昭玉觉得吴钧也太难伺候,我都照你的要求任劳任怨了,怎么你还是这幅要吃人的表情。难道是撒的还不够卖力?唉,谁让咱是弱势群体呢,只能再加把劲儿了。
  吴钧只要亲自动手将辰玉从黛玉身上扯下来了,虽然这回让辰玉更生气,以后见了黛玉加倍的告他的状,但是比起要忍受看着他黏在黛玉身上亲密的郁闷,被黛玉说几句也不算什么了。
  楚王妃和贾敏在不远处的树下坐着看他们玩闹,见此情况贾敏便笑着走过来,接了辰玉抱在怀里。出门在外,不比在家里的时候,自然是一切从简,他们租住在客栈一个单独的小院子里。因为客栈只有这一个独立的院子,所以楚王府和林府的内眷都挤在一块,楚王妃住正堂,贾敏住东厢房,昭玉、黛玉几个孩子便住在西厢房。
  辰玉在贾敏怀里还带着泪花叫“姐姐”,但是黛玉已经被吴钧拉到院子里的一个秋千架下。昨晚入住的时候那里还是一片空地,如今已立起一架鲜花装饰的极漂亮的秋千架,黛玉坐了上去,抬头问吴钧:“是你让人做的?”
  楚王妃在一旁笑道:“我说让下人做,这小子死活不同意,非要自己去挑了木头,自己挖了半天的坑,好说歹说才肯让我和你母亲帮忙,不然这会子只怕做不好呢。他又自己采了许多鲜花装饰,瞧这红的、绿的、黄的,亏他怎么找得到!”
  黛玉想起前两日自己无聊偶然间翻父亲的书柜,找了一本宋词来看,里面有苏轼的一首词,其中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之句,说自己也想荡回秋千。她原是随口一说,过去了也就忘了,没想到吴钧便记住了,还在生日的这天特意做了个秋千架给她,也是有心了。
  楚王妃正说着,被吴钧捂住了嘴,她愣了愣,拽开吴钧的手,道:“不好意思了,好好好,我不说了便是。”
  于是当真不再言语,只是眼波在黛玉和吴钧之间不断流转,不时掩着嘴儿笑。
  “坐稳了么?我推了?”吴钧在黛玉身后问。
  “等等!”黛玉叫停,一面回身道:“青岫姐姐、小花姐姐,你们过来!”
  二人快步走到黛玉跟前,躬身问:“姑娘有何吩咐?”
  黛玉道:“你们叫几个小丫鬟将那地上的花瓣儿扫了,装在绢袋里埋了,别让人在那里踩来踩去,好好的花儿都糟蹋了。”
  青岫、小花二人领命而去,答应才两只手抓住了秋千绳,道:“钧哥哥,推吧,推高些!”
  吴钧答应一声,将秋千推得高高的。
  黛玉喊:“还不够,再高些!”
  吴钧更用力一推,问:“够高吗?”
  黛玉:“不够,再推!”
  吴钧是知道黛玉有异能在身的,便是推飞出去她也不会让自己摔着。但是楚王妃和贾敏不知道啊,眼前秋千越推越高,高过旁边的院墙,甚至都高过秋千架的顶儿了,不由吓得心惊胆战,张大了嘴又不敢喊,唯恐一喊黛玉一惊直接在半空中摔下来,那还不要了小命?
  直到秋千从高处落下来,她们忙走过去扶住秋千绳,待停稳当了,便把黛玉报下来,不许她再坐,楚王妃更是把吴钧训了一顿。
  黛玉从贾敏身后伸出头,冲着垂头丧气挨训的吴钧挤了挤眼睛。
  对方只是宠溺的对她笑了笑。
  午膳两家人聚在一处给孩子过生辰,准备的十分丰盛。楚王将一盒时新的堆纱宫花给黛玉作礼物,楚王妃看着那熟悉的黄花梨镂空雕花匣子,眸子闪了闪,没说什么话。
  晚间,伺候楚王宽衣的时候不由得问:“王爷特意跟太后讨了两盒宫花,不是说给几位郡主戴的么,怎么今儿送给玉儿了?”
  楚王道:“小女孩喜欢什么我也不知道,当时就想着这个花儿那玉儿丫头或许喜欢,便给了她一盒。至于家里的几个丫头,不是还有一盒么,到时候她们分了便是。”
  楚王妃便不说什么了。
  翌日一早,两府人马便又正装出发,沿运河一路南下,三日后便抵达扬州。
  楚王府长史官杜明早带了许多仆役车马恭候,盐政衙门也有人来接林如海。楚王府在扬州城威望极高,相当于是扬州的土皇帝,凌驾于一般官员之上,杜明长身立于码头上,在他身边站了许多锦衣仆从,穿着盐政衙门官兵服饰的许多兵丁便被挤在王府人马后面了。
  船一靠岸,杜明便殷勤的命人摆木板,请楚王、王妃和世子下船,楚王府的人乌泱泱围的密密麻麻,盐政衙门的官兵完全无法靠近,更别提接林家人下船的事儿了。
  楚王下船了,但跟在楚王身边的并不是王妃,也不是世子,而是一个儒雅官员。
  能做到王府张世冠杜明也非泛泛之辈,立刻便猜到了眼前之人的身份,拱手道:“这便是圣上新点的兰台寺大夫、巡盐御史林大人罢,久仰久仰。”
  林如海亦拱手回礼:“正是林如海,大人客气了,在下愧不敢当。”
  杜明请楚王和林如海下船,又等了一会儿,不见王妃和世子下船,不由得悄悄的往里张望,楚王道:“我不在的这些日子,王府里可还安定,几位侧妃和郡主都还好吗?”
  杜明道:“王爷放心,一切都好。”
  楚王“嗯”了一声,杜明凑近了低声问:“王爷,王妃的车辇已备好,可要派人去请王妃和世子爷出来?”
  “去吧。”楚王看了一眼后面伸着脖子张望的官兵,“不过王妃和世子不在这艘船里,在旁边儿林家的船上。”
  说话间楚王妃已同贾敏一前一后走了出来,二人都带着帷帽。
  楚王妃一左一右的牵着吴钧、黛玉,贾敏怀里抱着辰玉,昭玉乖巧的跟在她身边儿。杜明忙命不相干的人退开,让出一挑道儿来。一二十个仆妇、丫头簇拥着,一直上了车,逶迤进城去了。
  

  第78章 重生林黛玉

  楚王府座落在城东,建筑规模宏大; 五间王府大门巍峨雄峻; 更有七间正殿,五间后殿,两重宫门; 亭台楼阁、雕梁画栋不计其数; 是扬州城一等一的豪宅。盐政衙门的配宅虽有三进院子; 倒不算太小; 但与楚王府相比,便是陋室比之于华庭,不打眼了。
  然吴钧就是愿意跟黛玉一起住盐政衙门的配宅,也不愿意去住王府。
  被儿子逼的毫无办法的楚王只得故技重施,打听盐政衙门旁边住的都是什么人家,把宅院、地都买了,自己再重新整改。于是黛玉不得不由每天听着周围叮叮咣咣的声音入睡。
  没错,是周围; 不是左也不是右。
  这次楚王干脆把盐政衙门左右和后面的宅院、田地都买了; 要建一个大的别院。具体面积大概有三个盐政衙门那么大,而且是呈半包围的状态把盐政衙门环抱其中; 若非正衙门前就是一条大道,恐怕就不是半包围而是全包围了。
  黛玉不得不暗自感慨一下,楚王府果然财大气粗啊,不愧是江南的土皇帝。
  林如海一到了扬州城,便迅速忙碌了起来。先是熟悉各流程; 巡查两淮盐运使司;继而发放盐引、核对盐课账目,还要平衡各总商之间的关系。一时应接不暇,比在京城的时候还忙,黛玉三五日都未必能见他一面。这日好容易轮到十日一次的休沐,才得空来瞧女儿。
  黛玉被抱在怀里,搂着林如海的脖子撒娇:“爹爹好些日子没来瞧女儿,女儿都想您了。”虽然早已不是小孩子,但她很享受这种被父母疼爱的感觉,只要在父母面前,多大她都觉得自己还是孩子,还都可以任性,这种感觉还真让人沉醉。
  林如海只觉得这句话说到了自己心窝里,抱着软软的女儿,欢喜不尽,只觉得心都要化了。这时候无论女儿提什么要求,他都会无条件的答应,哪怕女儿说爹爹你不要当官了,以后天天陪着女儿,只怕他都会点头。
  “乖女儿,这几天乖不乖?”用额头碰了碰女儿的小脸,他问。
  黛玉不由得“咯咯”笑了起来,软软的小奶音落在林如海耳朵里,他不自禁的也笑了。
  “爹爹,你看。”黛玉将手伸出来,握着的小拳头在说话的同时撒开,里面赫然躺着一个草编的蚱蜢,编的好精致的样子,跟真的似的。
  林如海笑道:“是蚱蜢啊,谁给你编的?”
  黛玉道:“钧哥哥编的。”
  林如海看向乖巧坐在一边儿的吴钧,有些诧异:“小世子能编这个?”一个才四岁的孩子手竟然这样灵巧?
  吴钧没吭声,黛玉代他回答了:“我亲眼看着钧哥哥编的。”
  林如海又看了吴钧一眼,道:“了不得啊。”
  “爹爹今儿不忙么?”黛玉歪着头问。
  林如海遂将蚱蜢的事儿暂且放下,道:“今儿休沐,不必往前衙去了。”
  黛玉的眼睛闪了闪,趁机撒娇求林如海带她和吴钧出去玩。林如海抵挡不住女儿的卖萌诱惑,带着黛玉、吴钧及四个贴身小厮乘轿子出来。可巧这日是集市之期,走出衙门口儿不多远,便见许多人来来往往,有负着手闲逛的,有挑着担子叫卖的,更有许多人摆了桌案摆上许多零碎物件儿贩卖。
  黛玉久居深闺,看什么都新鲜,盯着那些小摊子挨个儿的瞧,碰见没见过的还会拿起来细细的看,打听是干什么用的。路上人多,林如海唯恐黛玉、吴钧走散,抓着他们的手腕一刻也不敢松,虽黛玉、吴钧老大不高兴,他也不肯妥协。
  林如海久经世事,知道如今虽说是太平盛世,然外面未见得都是太平的。尤其是这样集市人多的时候,有那起拐子专混在人群里盯着几岁的孩子,趁大人不注意拐了去,运到外地贩卖的。那些拐子多为奸诈狡猾之辈,更是在多年市井中混出一套阴险刁滑的下作手段,杀人于无形之中,虽有大人看着,也不十分保险。若真着了那样的道儿,孩子的一生便毁了。
  “糖葫芦,又酸又甜的糖葫芦!”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吆喝着走来。
  黛玉的眼珠子亮了亮,抬眼看林如海。
  “想吃?”林如海躬身含笑问。
  黛玉重重点了点头。
  那老者也是个机警的,见此便停了下来,道:“老爷给小姐买一串罢,不多,五文钱一串。”
  一听五文钱一串,林如海皱起了眉头。这么便宜的东西,也不知道干不干净,黛玉、吴钧自小锦衣玉食的,哪里吃过外面的东西,万一吃坏了肚子,不是回去好不好交代的问题,关键是他也心疼啊。
  黛玉摇了摇林如海的手,叫了声:“爹爹。”她还是蓝黛玉的时候吃过这种街边小吃,酸酸甜甜真的很好吃。自从来到这个时代,已经许多年未曾吃过了,平日不见还没什么,看见了肚子里的馋虫便止不住。
  看着女儿期盼的眼神,林如海叹了口气道:“有劳老人家,拿一串来罢。”
  老者点头哈腰的递给林如海一串,又道:“老爷给公子也买一串罢。”
  林如海原想着买一串给两个孩子吃,哄住他们就算了,毕竟这东西不知道干不干净,吃了会不会闹肚子。不曾想那老者说着便又拿了一串递给吴钧,偏偏吴钧还接了。
  林如海也不好再说什么,命小厮数五十文铜钱给那老者,这么大年纪的人了也不容易。
  老者喜出望外,千恩万谢的接过钱。
  一时间两旁的商户看林如海的眼睛都有些发直,更有几个大胆的捧着自己家的东西问林如海要不要买。这些都是年轻力壮之人,有手有脚,见他出手大方,怜贫恤老,以为是个冤大头,想趁机捞点好处,林如海便懒得应承,板着脸说不需要,命两名小厮开道,那些人知他非富即贵不好招惹,自然也不敢拦。
  一直走到一个茶楼旁,往里面一看,倒是干净雅致,坐着几个儒袍纶巾的读书人。
  “咱也进去歇歇。”说着林如海便牵着黛玉、吴钧走了进去,找了一干净的座子坐下。
  跑堂热情的上前招呼,问吃什么茶。林如海说了一个茶名,又给了他一锭碎银子,命泡好的来。旁边桌上几个读书人正在联诗,你一句我一句,好不热闹。再往前的桌子旁坐了一个素袍男子,瞧着四十上下,留着山羊胡子,儒雅温润,身上有一股子官场之人特有的气度。
  林如海看他的时候,正好他也抬眼看林如海。
  二人目光相交,片刻后不由得都礼貌的一笑,朝对方拱了拱手。
  黛玉顺着林如海的目光看去,不由得一怔,暗道,怎么是他?!
  这个人黛玉认识,甚至还接触过一段日子。他便是贾雨村,上辈子黛玉在扬州的授业老师。他是进士出身,学问自不必说,当年能被林如海看中聘为女儿的老师,自然是才华斐然。但也仅仅是学问好而已,为官却有失厚道,为人也不怎么样。
  之所以这样说,并非黛玉不敬师长,而是他做的那些事真的让人敬不起来。
  不过是偶然间教过她一年时间的书,后来他便到处宣扬自己爹爹如何敬重他,以此结交士林清贵,坏爹爹名声;这还不算,他还公然制造冤假错案,包庇薛蟠打死人的事实,以讨好王、贾两家;为几把扇子搞得人家破人亡;至于后来钻营取巧、过河拆桥、不择手段往上爬的事更不知凡几。
  这还是她后来听说的,没听说过的不知还有多少呢。
  最让黛玉对他深恶痛绝的是他为了讨好锦王爷,亲自去贾府说媒,让她堂堂官家女去给人做妾。
  这一世她绝不要这贾雨村再给她当老师!
  旁边几个读书人还在联诗,轮到一个墨绿衣裳的人说,他抓耳挠腮的想了很久,说出来一句,其余几人都拍手叫:“妙极,妙极!这一句出来,我们可是都没法儿对了。”
  贾雨村淡淡的啜了一口茶,捻了捻胡子,念了一句。
  一时间那几个读书人都愣住了,好一会儿其中一个才击掌道:“好,好,更妙更妙,比方才那句越发工整,且意境悠远了。”
  旁边几人反应过来,也都极是称赞。
  纷纷拱手道:“敢问先生高姓大名,在何处高就?”
  贾雨村淡淡一笑,手在缠枝花的盖碗上轻轻摩挲,谦逊的道:“微名不足挂齿,天地间一闲云野鹤耳。”说毕起身,弾了弹袖口,留下一锭碎银子扬长而去。
  林如海捻着胡子含笑点了点头,黛玉心中警铃大作。自家爹爹一向喜欢结交读书人,尤其是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今儿贾雨村又表现的闲云野鹤、山中高士一般,给爹爹留下深刻的印象。万一哪日有人引荐,或是他拿着拜帖投到巡盐御史门下,只怕爹爹便将此人留住了。
  这可不大好,黛玉暗道,一定得想个法子让爹爹知道他的真面目才行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