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彼岸繁花[综红楼]-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位官员才绞尽脑汁渡过去年的雪灾、春涝、夏旱,眼看着今年会是顺当的一年了; 太上这有点银子就得得瑟瑟去南巡北狩的; 又要来当家吗?不行,户部反对。
  吏部尚书不发话,任由程荫替他说。笑话了,他是太上的心腹重臣不假; 他是太上提拔的吏部尚书也不假,可太上容忍几个皇子争权夺利,没少为谁的人能占到高位、俏位、重权、重利的位置,给他为难。是一个主子好; 还是一起伺候几个主子舒服?朝廷是你们徒家的私产没错; 可这管理天下的官员; 是应该他的吏部进行挑选、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的。文官不是伺候你们徒家吃喝拉撒的内务府。哼,哼哼……
  既往中立不语的刑部,也表明了立场。没了几位皇子的干涉,刑部做起事情来,少了太多的枷錮,今上说到底,过去、现在都没有给刑部的日常事务设置过什么障碍,谁也不想回到几年前,举步维艰、头上还供着几个大刺刺的、说话比刑律还重的、诸皇子争雄的年代。
  工部不吭声,一个出来说话的都没有。有银子,让我们修水利,干;修路,干;修陵,干;没银子,呵呵,大家闲着就闲着呗。反正干活了,银子也落不到户部官员腰包里几个,大头……呵呵,呵呵
  争的最激烈的是兵部。
  原来的兵部是太上的铁杆拥趸,胡尚书是力挺太上,可贾赦出头,与胡尚书争得青眉赤眼的。把胡尚书气得,差点吐血了。但一个贾赦,胡尚书抬抬手就能灭了他。可缮国公世子和贾赦好得像穿了一条裤子了。胡尚书没少骂缮国公世子犯贱,当初给贾赦赔礼敬酒那个不情愿的,现在呢,送礼的银钱花出去了,跟贾赦养的巴儿狗了。
  缮国公父子在兵部多年,从宁荣两府的贾家之后,占据了兵部的三分之一天下。史家兄弟暗戳戳地支持着贾赦,连既往是太上器重的王子腾,也不如既往那么地卖力了。
  胡尚书想的明白王子腾的变化,知道他恨甄太妃所出的七皇子。七皇子在兵部安插的几个人,都被王子腾或罢官或整去偏僻难挨的极北、极南。太上复辟了,最有可能得到好处的就是七皇子忠顺郡王了。
  忠顺会先得回亲王位,或许以后还会从太上手里得大位。可忠顺打杀王子腾外甥、继而导致王子腾亲妹死亡,这死仇是没法化解的了。
  胡尚书得太上器重,他很想问问太上,临朝以后的打算。可他又不敢,哪个帝王不是盼着自己能长命百岁、千岁、万岁的。
  以胡尚书为首的兵部分出去一小部分了,但绝大多数的勋贵还是支持太上临朝。太上在位的时候,虽然也为勋贵欠银感到为难,但是没有像今上这样,直接给还银子的贾赦一个侯爵。今上要干嘛?不就是提醒大家欠的银子要还嘛!
  聪明一点儿的,如史家兄弟,开始紧衣缩食过日子了。跟贾赦好的掰不开的缮国公府,把所有要他们父子负担的宗族、庶子,都赶了出去。缮国公府一年“嫁”去商户人家好几个庶女,没让京城的人笑掉大牙。可落在明眼人那里,一看就知道,这父子为了省银子还帐;为了还账,把庶女都换银子了。
  文官也不是一个整体,忠敬亲王的人就以孝道开路。圣人必须要严守三纲五常的,那么父为子纲,百行孝为先,当今必须要先孝太上,然后才能治理天下。何为孝,顺者为先。要让长辈心顺,是孝道的第一步。
  每天上朝,林海都腹诽个不停,但是也得站稳立场,该说话的时候,不能含糊半分。论起吵架,十个武勋捆到一起也不抵一个二榜出身的进士。可无奈礼部尚书年将七十岁了,高声大嗓说不来一句,就上不来气。翰林院的李老大人,也没陈尚书年轻几岁。所以,扮演抵抗太上临朝复辟的这场争论的主角,就变成礼部左右侍郎——林海和杨维纲为主了。
  林海不仅要和武勋吵,时不时的还得把忠敬亲王派系的怼回去。幸亏各部都有出面帮手的人,不然林海真怕自己一天就交代了。
  从孝道辩论到什么是真的孝?是孝敬为先还是孝顺为先?是不辨是非曲直的顺,乃至愚孝,还是要以敬为根本,而不是阿谀奉亲,以孝为名,陷亲与不义。
  每天都在朝堂争的面红耳赤,甚至要拔拳相向。总有人要拉,总有人在劝,也总有人在煽风点火,朝堂每天热闹的和集市一般。
  林海看着高坐在上,深色莫测的当今,心里暗搓搓地想,他怕是看大家这样吵也没所谓吧?再吵几年太上就驾崩了,武勋咋想的呢?以己之短攻人所长啊。
  在这样的争吵中,林海每天下朝,都是和礼部、还有翰林院的同僚聚集在一起,讨论第二天要怎么去驳倒其他支持太上的言论。等到黛玉生日的前一天,林谨提醒他,他才记起女儿的生日到了,生日礼物还没着落,也没空去准备呢。
  林海独自在书房憋了许久,想不出给黛玉准备什么礼物好。最后还是从林家曾祖的库里,找出一根长鞭,细细的,非金非玉,却结实异常。找了个檀木盒子装好,招呼林诚把东西给绿萝送去,说是给大姑娘明日的生日礼物。
  唉,每天回来的太晚,孩子们早睡着了。连休沐都得去礼部,林海觉得自己好像有很久都没见过孩子们了。
  朝堂的辩论持续到年中,该派考官去各地主持秋闱了。勋贵觑着这机会,心中狂喜,哈哈,礼部和翰林院这回得再派人出去,去年做学政的尚未回来。看你们可还有人吗?
  因着武勋要看礼部和翰林院没人参与辩论的尴尬,这几天就没在朝堂继续和礼部翰林院纠缠。林海终于得以早早回家了。
  林海先去儿子的房间看孩子。
  晨官儿已经能扶着东西站起来,暮哥儿也睡的没那么多了。二个粉雕玉琢的娃娃,只穿着大红的兜肚,在大炕上一起爬着玩,二个奶娘,还有两个大丫鬟站在炕边,归荑也握着娟扇,在一边轻轻摇着,看着儿子好容易坐稳了,又被晨官儿撞到了,不急不恼地再坐起来。儿子不急不恼,归荑也看着微笑,及至林海在门边看了好一会儿,也没人发现他回来。
  林海心里叹息,怕是自家里的人都习惯了自己晚归,整月整月地见不到人吧。
  林海转去纪氏的东屋,守着的大丫鬟刚要张嘴说话,林海伸手止住她。悄悄进得门去,见纪氏衣着单薄,歪在榻上小眠,一边坐着个小丫头,在给她打扇。林海接过小丫头手里的扇子,示意小丫头退出去,低头一看纪氏,免不得大吃一惊。
  他不记得自己上次回后院是什么时候了,但纪氏的模样,明显是已经显怀了。林海屈指算算,这孩子怕是春节前后怀的了。
  唉,自己快和大禹有得一拼。公而忘私了。不知道纪氏这几个月,心里得多委屈呢。林海漫无边际地胡乱想着,手里紧一阵慢一阵地给纪氏打扇。
  纪氏在林海进来不久就醒了,她闭着眼假寐。林海快半年不进后院,虽说是朝堂有事儿,难道就只是因为朝堂的事儿?她在心里想了又想,夜不成寐的时候,不知道反复想了多少个夜晚、想了多少次、才不得不承认,那天自己要他选择的、对归荑的那几个法子,触怒了丈夫,林海把不进后院作为回答。
  等她想明白了,却发现自己又怀了身子,恰好李老夫人过来看她,说起朝堂每日激辩,说起礼部和翰林院的艰难。纪氏左思右想,最后还是把自己怀孕的消息压下了。政事已经很辛苦了,自己早先还不允他去归荑那里自在……每次丈夫回来,也都是匆匆看看儿子们,就回去书房安歇。纪氏找不到机会和林海说话、解释,那些不是针对归荑的。
  归荑没事儿人一般,每天过来请安、看孩子,一直到睡觉才回去。她发现归荑越来越美了。而自己怀了这胎,明显见着人变丑了。越拖越久,纪氏越是沮丧,也越不知该怎么和林海说话,心里常常思忖,已经有俩个儿子了,春绣肚子里还有一个,现在他未必会喜欢自己怀了这一个的吧。
  一个心不在焉地打扇,一个心有所思地假寐。东屋这奇怪的沉静,最后被西屋孩子的笑语打破。
  “姐姐,姐姐,抱抱,抱抱。”


第212章 林海75
  林海被晨官儿兴奋的叫喊惊醒,他惊诧地站起来; 原来不知不觉间他错过了这么多。儿子已经可以口齿清晰地叫姐姐; 还能明确连贯地表达自己的诉求了。
  纪氏也不好再装睡; 睁开眼睛; 假装才发现林海。
  “夫君,您回来了?”纪氏难掩恰值暑期又身怀六甲的憔悴、疲惫。
  林海看着纪氏的样子,心疼油然而生。忙弯腰扶纪氏坐起来; “婉容; 你这怀了多久了?我这半年早出晚归的,这么大的事儿,你怎么都没告诉我?”
  纪氏看着林海双眼都是满满的关怀、心疼; 立即红了眼圈,还低头伸手拉拉衣襟; 掩饰已经显怀的腹部。
  “该有六个月了。”
  林海心疼起来; 搂了纪氏在怀,看着怀象不像六个月啊,定是自己疏忽、纪氏心里有委屈了。“可是吃不好?还是府里有什么不顺心的了?都怪我; 光顾着在朝堂吵架了。”
  纪氏靠在林海怀里; 只觉得委屈一层层地蔓延上来; 却不能开口说出一个字。摇摇头; 抓着林海的衣襟; 深吸了一口气; 才慢慢说道:“都还好; 赵老先生说孩子正常呢。夫君可看过晨官儿和暮哥儿了?”
  “刚看了一会儿。哥俩玩的高兴; 没人注意到我。”林海语气有点小失落。
  纪氏轻笑,“夫君有空去看看春绣吧,她小,又几个月未见您,该心慌着呢。”
  林海点头,“一会儿,我回来吃饭。”
  林海叫了丫鬟进来服侍纪氏,在堂屋略站了站,听了一下西屋的笑语,想着回来再和孩子们玩,就转去看春绣。
  春绣才十六岁,人本就生的纤细,正在她的小院子里,指挥丫鬟站在凳子上摘石榴。林海看着纤细的春绣,挺着肚子,就想啐自己几口。还是摘石榴的丫鬟发现他进来了,慌慌张张下来,好悬没带翻凳子。
  “给老爷请安。”
  林海扶起要行礼的春绣,示意丫鬟起来。
  春绣面色不错,珠光莹润,白皙的小脸,见了林海熠熠生辉。挨了林海慢慢坐下,用帕子捏了颗石榴籽递给他,“老爷,今天回来的早。”
  “是啊,好久没回来这么早了。春绣这几个月可好?”
  “谢老爷挂念,都很好。”春绣从到了后院,纪氏就派来教好规矩的丫鬟、婆子,一切都照顾的很好。她的爹妈,大管家给调了活计,跟着大管事林计的大哥也调了活计,自己的妹妹也被选进了绣房。一家人,过的再好没有了。
  虽然春绣从进了内院,就再也没见到老爷,她开始是忐忑不安的。及至后来知道大姑娘生日都没见到老爷,她的心就落到实处了。太太说老爷正事忙着呢。府里的人都知道,老爷最捧在心尖尖的人就是大姑娘了。
  “老爷朝政忙,太太对奴很照顾的。”春绣笑得很柔美,略胖了一点儿后,古典美女的气韵,越发地足起来了。
  春绣让丫鬟捧出一盒子的手帕,“老爷,奴只会这些,请老爷不要嫌奴绣的粗糙。”
  林海把手帕一个个展开看,看一个夸一个,夸得春绣满脸红晕,双眼水光盈盈。
  “绣的都好,这怀了身子,别再绣这些耗神熬身了。这些,都够我用到明年去了。等生了以后再绣,啊。”林海看自己不让春绣绣帕子了,春绣那立即涌上的失望,赶紧补上生了以后再绣这一句。
  春绣听了这一句,满眼生辉,笑着点头,“奴听老爷的。”
  “春绣啊,想吃什么就和太太说,不然就和管家娘子说,别委屈自己了。”林海看春绣精神好,身体好,嘱咐村秀没事儿多走走,到生的时候有力气,看看天色不早,转回去主屋吃晚饭。
  春绣恋恋不舍地送林海出了小院门,林海走出去老远了,快转弯儿的时候,回头一看,春绣仍站在那儿望着,他向春绣挥挥手,春绣回应他,摇摇手里的帕子。
  林海转身,一路上心里都是这个稚嫩、纤细、挺着肚子、向他挥舞帕子的青春少女。
  纪氏的屋里如同开锅一样地热闹。晨官儿会叫姐姐了,喊姐姐抱抱。暮哥儿还吐字不清,呀呀地大叫,不肯落到后面。纪氏远远地坐在椅子上,看着亲子、庶子和继女,笑着玩成一团。
  “别抓姐姐的头发,快松手,姐姐疼,疼。”暮哥爬到和晨官儿比赛的黛玉身边,动作极快地一下子抓住黛玉的头发。黛玉拢着暮哥儿的手,哄暮哥儿松手。
  暮哥儿欢快地揪着黛玉的头发,兴奋地“啊”、“啊”,扯得黛玉的头偏向他了,就咯咯地笑着松了头发,抱着黛玉的脑袋就啃。
  “哎呀,暮哥儿,暮哥儿,”黛玉双手护着头,又舍不得去推弟弟,暮哥儿的涎水就顺着黛玉的头发滴下来。
  “哎呀,头发脏啊,快不要啃啦。”黛玉坐起来,拿帕子给闪得晃悠着、坐不稳的暮哥儿搽拭口水。
  “姐姐,抱抱。”晨官儿又扑到黛玉怀里。黛玉一想手揽着一个,二个奶娘拿着大蒲扇,站在炕边使劲煽风。
  奶娘边打扇边劝,“晨官儿,坐下歇会儿吧。”晨官儿扑到黛玉身上,还没坐稳就又站起来,扶着黛玉肩膀,绕着姐姐和弟弟迈步。
  林海进屋,见女儿和儿子玩的正好,黛玉正对着门,抬头发现父亲进来,高兴地叫到,“爹爹,爹爹。”
  林海上前把黛玉从炕上抱起来,呵,沉了不少。“晏晏,想爹爹没有?”
  黛玉红了脸,“想了,天天都想。”搂着林海的脖子,扭着身子要下来。
  林海一笑,姑娘大了,不肯让他抱了,可这还搂着脖子呢。林海把黛玉放到炕沿边站好,搂着问:“先生教的好不好?有没有认真学?”
  “先生教的好,晏晏也用心学了。”小姑娘洋溢着满脸的欢笑,娇俏地搂着父亲的脖子,和林海贴着说话。
  晨官儿看姐姐被抱走了,然后就不再理会自己,“啊啊”地大叫着不依。暮哥儿也跟着啊啊。
  归荑和奶娘、丫鬟就给林海福身行礼。林海笑笑,示意她们起身。
  “晨官儿啊,认识爹爹不?来,叫爹爹。暮哥儿,来,叫爹爹啦。”林海放开黛玉,把俩个爬过来的儿子搂过来。
  俩孩子都看陌生人一般地看着他,挣着、扭着,不肯让林海搂。林海尴尬,纪氏看着他笑。还是黛玉贴心,哄晨官儿叫了爹爹,暮哥儿也跟着啊啊两声,算是父子见过面了。
  一起吃过饭,林海和黛玉与俩个小不点儿玩了好一会儿。等时辰差不多了,又一起给俩孩子洗了澡,交给奶娘抱走。晨官儿不肯走,和姐姐亲了又亲,才跟着奶娘去睡觉了。而暮哥儿,学着晨官儿做,却抱着姐姐的脑袋,狠狠啃了几口,惹得黛玉又喊又搽的,才笑嘻嘻地由着奶娘抱去睡觉了。
  归荑也跟着给林海夫妻行礼,离了纪氏的主屋。
  林海对黛玉说,“明儿休沐,晏晏把功课拿去书房,爹爹要细细看的。”
  黛玉却赖在纪氏的房里不肯走,“爹爹,那鞭子要怎么耍啊?”
  林海一愣,想起来黛玉的生日,自己送她一条鞭子,可没有送使用方法——鞭谱。
  “等爹爹有空了,回头好好找找。”
  纪氏掩着嘴,挡住要脱口而出的哈欠,心想这要是亲闺女,一定要撵她回去睡觉了。还是林海发现纪氏的困窘,站起来说:“晏晏,明天去爹爹书房说,好不好?”
  “好吧。爹爹,母亲,早些休息,晏晏回去了。”黛玉行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