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彼岸繁花[综红楼]-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难道要把庶子当成自己的儿子来养?怎么可能呢!
  纪氏想不明白; 按夫君说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去做,那就是亲娘错了?可自己离家的时候,父母亲过的好好的,看庶兄、庶妹,没人说亲娘错了啊!
  纪氏想不明白,时不时地想起奶娘的话来,这世上啊,能对孩子好的只有亲娘。亲爹还有一堆孩子要顾着呢。
  林海护着暮哥儿,就是这样吧。
  是亲娘对!
  是丈夫错了。可自己怎么和丈夫讲明白呢?不然以后就被丈夫关在主院到死吗?
  …… ……
  迎春和黛玉一起去参加师姐们的赏雪会后,就回了荣国府。贾赦看已经快到放假了,就留了迎春在家款待张家内眷。张家三兄弟等家眷都住在荣国府,张家俩妯娌因为自家堂弟和迎春已经订婚了,看迎春虽然有些腼腆,但行事却温柔、得体,不由对迎春就更多了几分热情。
  贾赦把迎春留家了,迎春第二日打发人去林府和先生告假,把自己常用的东西和丫鬟接回来。绣橘把林府发生的事儿,背着其他人,偷偷告诉了自己的姑娘。
  迎春吃惊地捂着嘴巴,“天,纪姑母怎么能这么对暮哥儿?”
  “姑娘,你可小点儿声,张家的人都在呢。林姑父肯定不想给外人知道的。我带小丫头回来的时候,管家大娘子还暗示我们要守口如瓶呢。”
  迎春就横了绣橘一眼,“既然管家大娘子说了,你怎么还告诉我?”
  “我的姑娘哎,”绣橘叫屈,“奴婢不是怕姑娘过年的时候不知道,去林府误事就不好了。”
  迎春点头,“你把小丫头叮嘱好了,这府里要是有人知道……”
  “姑娘,您放心。我早说过她了,要是府里知道了,就把她赶出去。”
  迎春让绣橘下去歇着,自己琢磨要不要说给父亲知道。这么大的事情,好像不告诉父亲不好。可告诉父亲了,会怎样,她又把握不住,忍不住就去想,如果在林府就好了,可以去问先生。
  迎春自己琢磨了十来天天,没想出什么法子。那边主院派人来叫她,让她去见太太。
  邢夫人带着迎春每日里一起款待张家人。十来天后,邢夫人终于明白了,贾赦说什么,她就听什么还不够,她还不能给贾赦找麻烦。如果能帮点忙,贾赦是一点儿不吝啬的。带着迎春一起招呼了张家人几次后,邢夫人得了贾赦的礼物,一套黄金点翠的头面加上很干脆的一千两银票。
  喜得邢夫人对王善保家的炫耀:“你看,老爷送的这头面,好吧?”
  王善保家的本来是只想着捧邢夫人说几句,凑前一看,惊讶出色,“太太,这付头面怕是一千两银子还买不回来呢。”
  邢夫人点头称是。小心翼翼地把银票收好,这一次得的,可就比她克扣院子里的那些人十年得来的多,还不用惹得贾赦横眉怒目地扣她的月例。
  “奶娘,你说要是老爷多些亲戚来府里住多好啊。”
  王善保家的点头,“是啊,太太。有客人来住,老爷也不招那些狐媚子去荣禧堂唱曲喝酒了,太太最好抓着空,怀了一个就好了。”
  邢夫人点头,双手抚上自己的腹部。从张家人来,贾赦不是来她屋里歇着,就是自己住在荣禧堂的书房。她就盼着张家能一直住着,哪怕等到她怀上再走。
  心里打着这样的主意,邢氏就让人喊迎春过来,一起去张家大表哥住的院子,看看她们缺什么,赶紧周到点儿,好让张家宾至如归、不想离开了。
  进了腊月,张昭因为自己兄弟携带家眷都到京了,在荣国府住了几日,就要在外面找房子,带家眷搬出去。把贾赦难受的啊,苦苦挽留了数日没留住,最后把位于翰林集居的翰林胡同,五间三进的大宅子给张家众人送去。张昭推辞不受,贾赦没好颜色地说:“要是你姑姑安顿你们住这里,你也这样吗?”
  这话有些重了,张昭赶紧接了装房契的盒子,带领一家大小搬过去。却见宅子收拾得干干净净、粉刷一新,家具虽不贵重,但也是有七八层新,最是适合他们使用的器物。宅子里派了二十几个家仆、媳妇子,厨房的、打扫的、洗衣的、门房的、跟着出门的,基本把帮忙做家务的下人都备齐了,显见贾赦是早已经预备好的。
  搬过去的当晚,张昭叫了二个堂弟和自己妻子、弟妹,到自己的书房,把贾赦给的房契盒子打开。房契下面是一叠子身契,然后还有三千两银票,一个小庄子和一个文房四宝的铺子。
  等大家都看过东西了,张昭说:“姑父给的这些,尽够我们在京里安顿的了。老三啊,明年你好好考,等瑛表妹及笄了,就给你办了婚事。”
  张旵有点小羞涩,张家大嫂就说:“瑛表妹很快就及笄了。你们该读书该上差的,尽管好好做去,老三的婚事,我和弟妹张罗就可以,错不了的。”
  张家大嫂当家多年,在兄弟间极有威信。她发话了,三兄弟在安顿下来,该读书的好好读书,该上差的张昭和张勋,开始全力关注堂弟的学业。
  迎春在张家搬走后,鼓足勇气去找父亲,把林家发生的事情,悄悄和贾赦说了。贾赦一算这事儿都过去这么些日子里了,看看自己的女儿,有心叱责几句吧,又怕把她吓会原来的样子。只好违心地勉励几句。
  “瑛儿,你想的对,家丑不好外扬。可不能由我们荣国府传出去。以后再遇到这样拿不准主意的事情,早早和父亲说,啊!”
  迎春得了父亲夸赞,羞红了脸。“父亲,要去安慰林姑父吗?”
  “不用。这事儿,你当丫鬟没告诉过你。好好准备过年的衣服,到时候打扮漂亮点儿。”
  贾赦把女儿糊弄走了,心里有点幸灾乐祸,该!林海,该!我让你和纪氏好的左一个、右一个地生儿子。早忘了我妹妹是为啥死的了吧?看,老天都看不过眼儿了,报应来了吧!
  贾赦把后院的姬妾都叫了来,喝酒、听曲、赏舞,真的是好开心。乐了一会儿,想想不对,把姬妾都赶了出去,抬手给自己两嘴巴。
  忘八啊,自己可真是忘记礼、义、廉、耻、孝、悌、忠、信八字了。林海对自己父子掏心掏肺地好,自己却办出这样小人行径的事儿来。啐骂了自己几句,看看天色,离宵禁还早,带了人骑马往林府去了。
  北风呜咽,雪花纷纷扬扬,贾赦顶风冒雪,策马疾驰。饶是如此,到了林府的时候,大氅上都是一层积雪。门房见贾赦这时候带着人过来,一面赶紧往正堂招呼,一面派人去请自己老爷。
  贾赦在正堂做了快二刻,才见林海面色疲惫地匆匆而来,这可是以前从来没有的事儿。
  “如海,忙什么呢?”
  “唉,”林海叹气,他知道贾赦这时候过来,定是知道了自家的那点破事儿。“舅兄,说来都是家丑,你也知道了,就别装了。”
  贾赦不好意思,有点儿难堪地笑了笑,“张家几天才搬去翰林胡同,瑛儿那孩子怕张家知道,等他们搬走了,才悄悄和我说。不然,你以为我会冒着这北风烟雪地过来?!”
  林海点头。“承你心意了。吃晚饭没有?”
  “吃了一半儿过来的。”
  “那和我一起吃吧。”
  林海和贾赦匆匆吃了晚饭。搁下碗,林海就对贾赦说:“舅兄,我还有几件户部和刑部的事儿,没弄好呢。你和我一起去书房看看吧。”
  贾赦瞪大眼睛,林海苦笑说,“都不是要背人的东西。你别那么看着我,这阁老,没那么好做的。”
  贾赦同情地拍拍林海肩膀,跟他一起去了书房加班。


第222章 林海85
  林海有贾赦陪着,也忙了好一会儿; 才把带回府的事情处理个大概。
  贾赦丢下那些文件; 站起来伸个懒腰; 去叫小厮送茶进来。
  林海把文件细细收拾好; 然后对喝茶的贾赦说:“少喝点,免得一会儿睡不着。”
  贾赦点头,搁下茶盏; “如海; 你天天忙到这时候?”
  林海苦笑,“不然你以为呢?恩侯,你别笑话我; 最多不超过十年,你也得和我一样。”
  贾赦想想兵部尚书的年龄; 默然。胡尚书再不开窍; 怕是十年都用不上。
  “你说的是。也就吏部尚书年轻几岁。另几个阁老这十年内,都要致仕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要是识相会做,这一两年调好时机; 还能和才致仕的陈尚书一样; 给儿女谋个以后。不然啊……”林海摇头。复又接着说:“恩侯; 礼部左侍郎空缺了; 我想提名翰林院的顾安; 你觉得成吗?”
  “顾安?就是金陵那年秋闱的考官?”
  “是; 我看了顾安二年多; 也是个明白人。他是多年的翰林学士; 四品,升礼部侍郎,跨度大了点点,也不算突兀。”
  “成。那就他了。回头我和程荫招呼一声。反正礼部、翰林院你们升谁,基本都是礼部尚书提议,很少有驳回去的,吏部考核的事儿,你就不用管了。”
  “那就谢谢恩侯。”
  四品升三品,由吏部侍郎负责考核,然后报吏部尚书,拿去内阁讨论,由圣人定夺。像这样尚书提名有属于自己助手成份在的侍郎,一般情况下,为了该部事务能顺利进行,都会顺利通过。当然了,如果是为了牵制尚书、限制尚书的权利,该部侍郎的人选,就不会那么如尚书的心了。
  “谢啥,还不是为了那小兔崽子。”
  俩人闲聊几句,林海叫人给贾赦收拾客院,小厮进来回话。
  “老爷,舅老爷来的时候,大管家就吩咐把客院给舅老爷备好了。”
  贾赦站起身一笑,“好啦,我也去休息了。明天你上朝的时候别叫我,我去京郊大营的。”
  林海点头,小厮引了贾赦去客院。
  林海洗漱完毕,坐在书房的床上打坐。内力运行小半个时辰后,林海缓缓张开眼睛,顿觉疲劳减轻不少,方脱衣入睡。
  林海这么疲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自从赵老大夫说了暮哥儿太小,不好用药后,他就决定自己用内力,助暮哥儿化瘀。
  他每晚急急地回府,宁可把公事带回来做,也要赶在暮哥儿入睡前,把儿子抱在怀里,用一丝丝内力,在暮哥儿的经脉里地慢慢游走半个时辰。他想趁着孩子小,经脉没什么堵塞的,先保持住经脉的通畅,等暮哥儿再大一些了,教暮哥儿运气,希图能彻底地吸收了脑后的淤血,不留什么后遗症。
  儿科是林海的短板。暮哥儿脑后的血肿,林海给暮哥儿运气治疗几次后,肯定自己的诊断没错,那绝不是单纯的头皮下血管破裂。
  暮哥儿摔脑袋、磕头不是一次,甚至说一天不知道摔了多少次。即便没有磁共振,ct,x光,凭他自己的外科经验,他也能断定暮哥儿脑内有活跃的小出血点。就是搁现代,尚不够开颅止血标准,这么小的孩子,顶多静脉给点止血药,做个头皮下的引流术。可现在做不到无菌,又没有抗生素,他怎么敢给儿子切开头皮引流呢。幸好孩子还小,囟门都没有长严实,不然颅内压力,都不是暮哥儿能承受的。越是这样想,他越是心揪揪地疼暮哥儿。
  林海把自己的诊断意见说给赵老大夫斟酌,请他为暮哥儿配点止血的汤药。不料根本喂不进去,没奈何只好又给暮哥吃奶,让奶娘喝药。但效果总不如能直接经脉给药来的快,好在是没有继续的活跃的出血了。
  林海为暮哥儿承担的压力,别人不知道,可归荑每每看到林海接送暮哥儿,神态上的疲惫差异,就知道林海为救治暮哥儿,付出了多少的心血。人也就越加温婉,可林海到归荑院子,却仅仅限于接送儿子,吩咐她带好孩子了。他没精力、也没体力,再滚床单。
  林海在朝政上要了解、要掌握、要学的太多,回府还要治疗暮哥儿。他每天疲惫得、在颠簸的马车里,都能睡到需要人叫醒的地步。
  他还不敢忽略了别的孩子,每晚都要过去看看,哪怕只是简单地问问、抱抱,才能安心回去打坐练气。
  累,累,累,身心疲惫,就是林海目前的状态。
  但林海再怎么累,朝政也不敢放松,每晚在书房的这半个时辰,更是雷打不动地不改变。他早吩咐过家人,就是圣旨来了,今上亲临,也不能打扰他。
  所以才有贾赦的坐等。
  林计在小年的那天,到了京城,例行的年底交账。他看着府里的气氛不对,叫了女儿青梅来问。等青梅把事情说完了,林计叹气,让女儿回去照顾好大姑娘。
  林海昔年的四个书童,一起相处多年,彼此融洽,现在都是林海倚重的人。只是因林计所掌的林家生意,多数是在江南,现在每年也就年底能凑到一起了。
  林计拉着林谨问,“你还记得那年在寒山寺,那老方丈给老爷写的命帖不?”
  林谨点头。“说老爷妻运的事儿?”
  林谦叹道,“唉,这命啊。老爷什么都好,就是……”
  四个人都知道林海那命帖,禁不住为林海掬了一把同情泪。
  “你们仨,好好照顾老爷吧。三个公子都太小了。老爷三年后还有一坎呢。”
  四人相对凄惶,心里都明白,要是林海有什么不好,除了林家那五个孩子,他们四个就是最倒霉的了。
  而时间却不因林海和纪氏的冷战而停滞,又一个春节来了。
  林海作为新进的阁臣,六名内阁大佬中、最年轻、排名最后的阁臣、礼部尚书,年初一,走在文武百官的前列,去觐见当今圣人、禅位的太上皇。
  而初一的命妇觐见,林海给纪氏报了病免。
  李老夫人得知纪氏生病,在初二的一大早就到了林府,过来看纪氏。她实在是心疼手帕交的这个幼女。一大家子的人,就剩了她一个,蹉跎了这些年,好容易嫁了如意夫君,怎么大过年的就生病了呢。
  李老夫人见纪氏憔悴许多,大惊失色,免不了细问纪氏。纪氏倒不与李老夫人说假话,这世上维护她的人,现在可能就只有李老夫人了。
  “姨妈,您评评理,我哪里做错了?庶出的,可不就是要唯嫡出是从吗?磕两下,哭几声,算什么事儿。从小不这么养着,等长大了,怎么会听话?”
  李老夫人从纪氏嘴里知道了事情的始末,发现纪氏的想法和自己的,是天与地之差。
  “婉容啊,你这是不慈啊。林阁老不罚你,御史知道了会弹劾林大人的;你不改,也会夺了你的诰命的。你怎么能干这样的事啊?这是违背了礼法的事情啊。”
  纪氏吃惊,怎么就御史弹劾了?怎么就违背礼法了?
  “婉容啊,那庶出的儿子,也是儿子,不能被养成嫡子的奴才啊。”李老夫人苦口婆心,想劝转了纪氏。“你这样做,那是虐待庶出的儿子,是要叫娘家来理论的啊。娘家要是没低头赔礼,把夫家哄好了,搞不好,是要被休弃回娘家的。这样的做发,给人知道了,会连累到一族的姐妹,再难寻好姻缘了。”
  “姨妈,我没有虐待庶子啊。晨官儿才一岁四个月,他懂什么?又不是我告诉他推的。”
  狡辩!事到如今了,在自己面前还狡辩。李老夫人不用去见林海,就知道林海得多生气了。她活了六十岁了,自诩也见过不少事,看纪氏不以为然的样子,也气了起来。
  “那你有让奶娘劝阻、纠正晨官儿的行为吗?”
  纪氏摇头。
  李老夫人又气又愁,“婉容,你想教出个什么样的孩子?孩子小时候,得把心往正里养。不然长大了,怎么纠正得回来?你是晨官儿的亲娘吗?”
  纪氏的表情显然不认同、不接受李老夫人这话。
  李老夫人觉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