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彼岸繁花[综红楼]-第2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俩内侍,在六福等人的搀扶下,走快了一点儿,看到怒容满面的圣人,吓得立即跪倒在地,磕磕巴巴地禀报。
  “圣人,太子爷,奴才奉太子爷之令,去请五皇子,五皇子说奴才要拉扯他,让他的内侍,一人踹奴才二脚,然后让奴才哪来的滚回哪儿去。五皇子去了景仁宫,让奴才回来说,没找到他。否则下次就要按冲撞皇子,仗毙了奴才二人。”
  “养心殿的人,你们见到了吗?”太子的脸色,立即就难看起来。
  “见到了,他们去景仁宫了。”
  那俩内侍,也是藏了奸的。他们被踹以后,就慢慢往奉先殿来,反正回来的越晚,太子就会越生气。等他们在路上见到养心殿的人之后,这俩就恨不得插翅飞回来,好衬托养心殿的人,也叫不动五皇子了。而他们的回话,也是摻了一点水分的,五皇子喊他俩滚,威胁他俩说没找到人是真。至于哪来的滚回哪里去,就是无中生有了。反正觑着圣人和太子爷的模样,也不会一个字、一个字地对口舌。
  又等了一会儿,还没见到五皇子跟着养心殿的人过来。五皇子这次来的晚,实在是栽在东宫和养心殿的奴才手里了。
  东宫那俩内侍,本来就慢慢地溜达一圈,才找到五皇子,且告诉他说:太子要他去奉先殿前跪一个时辰,六皇子和七皇子已经在那儿跪着了。五皇子的想法是,晚去一会儿,不就可以少跪一会儿?!他把东宫那俩、敦促他快过去的内侍,踹了几脚,喊他们“滚”,然后就去母妃的宫里,想着报备一声就过来。
  五皇子才到了景仁宫,养心殿的内侍就晃悠悠地求见五皇子。那养心殿的内侍,得了东宫内侍的荷包,也没按好心,进了景仁宫,根本没提自己是养心殿的内侍,也没说是圣人派他们来的,只敦促五皇子,赶紧去奉先殿前去跪着。那趾高气扬的样子,气得贤妃骂了他俩好一会儿,差点要命人打板子,被自己的心腹拦住了,左右劝着,不好明着违了太子的话,免得圣人面前不好看,才准了这俩内侍,带了五皇子出来。
  五皇子一路还美呢,太子又不可能在奉先殿前看着。从东宫那俩内侍找自己,一个时辰也差不多到了,自己意思、意思地跪一会儿,量那些内侍,也不敢说自己没跪够时辰。
  这几个皇子,平日里根本没把四皇子,当成自己的兄弟。曹嫔本事宫女出身,偶然得了圣人临幸,可生下儿子不久就去世。当时圣人不想放在贵妃的宫里养,太皇太后还活着的时候,常派身边的人去关照着,可太后太后已经去世了七年多了。
  “父皇,您先回去吃晚饭,儿子在这里等五弟吧。”
  “成贤,你不用在这里等他。你们三个跪足一个时辰,然后自己回去想想,就按太子说的,欺负了老四一次,就过来跪一个时辰,回去一天抄写兄友弟恭百次,一次抄写百日。魏九,你在这里看着时辰,让老五跪两时辰。成贤,老四,跟朕来。”
  圣人回去乾清宫,宣了高院判来给四皇子诊脉、检查。
  四皇子垂目不语,任由高院判检查。
  高院判忙了好一会儿,才对圣人说:“四皇子以后在吃食上,多调剂一些,以后会壮实起来。身上的瘀伤,用些活血化瘀的外用伤药,以后当无大的妨碍。”
  太子示意内侍上前,接过高院判留下外伤药膏,高院判告辞而去。
  梁九进来和圣人禀报,“圣人,四皇子的陪读,已经无事了,太医说要休息几天为好。就是那俩内侍,有一个肋骨断了一根,要好好将养段时间了。”
  圣人点头,“这事儿你去办吧,把四皇子的人补齐了。”
  “是。”
  “成贤,以后你帮父皇多看护老四一点儿。”
  “是,父皇。儿臣就是因父皇说要儿臣照看弟弟们,今儿才走去上书房,不想遇到这样的事儿,让父皇气恼。”
  “幸好你过去了啊。”圣人没说出来的话,不然老四和伴读被打死了,可能下面就直接按暴毙处理了,都不会报到自己这里来的。
  “老四,以后有事儿,就来告诉父皇,或者去东宫告诉太子。”
  “是,父皇。”
  四皇子跪下给圣人磕头,又感激地给太子行了礼,带着梁九才补给他的内侍回去了。
  第二日,翰林院的几位学士,都是在上书房为皇子讲课的师傅,被圣人叫到养心殿。当着内阁阁臣,圣人叱责了他们不堪为人臣、为人师,而后被罢官。
  罢官的原因,不仅阁臣知道了,瞬间也传遍了朝野上下。等内宫的德妃、贤妃知晓的时候,圣人对她俩的处罚,也已经下来了:禁足,宫权交予太子妃。
  甄嫔的移宫也停了,晋妃位也没了,圣人同样给了她禁足的处罚。
  而这次的秀女,由太后做主,挑了二十几位家世好、模样好的美人,封为贵人,充实内廷。


第343章 废太子47
  这两天,圣人非常地不痛快。圣前伺候的梁九、魏九; 可是最会察言观色、有眼力见的人。这俩就把宁亲王要求见圣人、给圣人请安的事情; 压了没报; 急得宁亲王团团转。他想着惠妃昨日已经抬出去了; 圣人也该消消气了,就又递上要见圣人请安的折子。可宫里却传出几个皇子,这些年来; 把打四皇子当乐子的事情。他知道这时候就是能见到圣人; 也办不成事情了。
  他垂头丧气去了太后的慈宁宫请安,然后去见自己的生母淑慧太妃。
  淑慧太妃见他进来,满怀希望地问:“圣人可是准了?”
  宁亲王摇头。
  “母妃; 二皇子几个打四皇子的事情,您可知道?”
  淑慧太妃不以为然地说:“这宫里带长眼的、有耳朵的; 稍微留意一下; 想不知道都难。”
  “母妃,就坏在这事儿上了。儿子昨晚想见圣人,结果圣人让太医给老四看伤; 把其他几个罚跪在奉先殿。今儿一早下朝; 儿子就去养心殿等着; 听说圣人因为这事儿; 上书房的师傅们叱责了一顿; 翰林学士都贬官了。”
  淑慧太妃这才急起来; “哎呀; 岂不是你舅舅他们; 也都要跟着流放了?”
  “是,而且是流放去西南。”
  “天。”淑慧太妃叫了一声,跌坐在椅子上,瘫倒成一团,顺着椅子往下溜。
  “母妃,母妃,赶紧请太医去。”宁亲王正值壮年,动作快,母子距离又近,他上前一步,伸手架住太妃。
  “别,别,别请太医。”
  淑慧太妃好一会儿,才凝回了精气神儿,眼泪如山间倾流而下的洪水,顷刻间就打湿了手帕。
  “我的儿啊,可怜你几个舅舅,从出生就没有挨过什么辛苦,如今却要被惠妃牵连,流放去西南。”
  宁亲王也不知怎么安慰母亲好,赵家的事儿,是镇北侯一力担了。因着圣人认定镇北侯戍边,劳苦功高,又不知京中事情,才免了赵家的死罪,给赵家的女眷留了体面。这时候又爆出几个皇子不友爱兄弟的事儿,自己去以敬重礼法为首务的圣人跟前求情,是太难太难求下来了。
  “母妃,母妃,是儿子无能。要是儿子……唔……”
  淑慧太妃伸手捂住儿子的嘴,“长宁啊,母妃宁可你就这样,好好地活着。咱母子俩都好好地活着,就够了。”
  太妃知道自己儿子想说什么,圣人凭何能继位?他出身不如自己的儿子长宁,人也未必比长宁聪明,只是他母妃恰巧过世了。太皇太后能舍了圣人,这样好摆布的皇子,立自己的儿子吗?
  “可舅舅们?”宁亲王与舅家的关系甚好,往来也亲密。“母妃,儿子拿这个亲王爵位,去换舅舅们……”
  “想都别想。”太妃立即拒绝了儿子。
  “你要是敢去圣人面前说,他立即就能把你降为郡王。有你这个亲王外甥,你明天派了心腹人,陪着你舅舅他们去西南吧。帮他们安顿好,每年再多派人,勤走几趟。有你在,你舅舅们,也不会太受罪。”
  “是,母妃,儿子这就回去安排。”
  “你把赵家的族产都接了吧,或许什么时候大赦,或者圣人又要用到镇北侯了,也许会赦免了他们,允许他们回京呢。”
  “母妃,赵家的族产,儿子怕弄不到手。”
  “能弄到多少是多少。”淑慧太妃站起身,唤了贴身的心腹,吩咐她拿银票过来。
  “这些,你都拿去用。他们要是不回来,你也可以拿那些东西的出息,填补他们。都是好位置的铺子,好出息的庄子。赵家几百年的心血啊。”
  “是,母妃,儿子这就出去办。母妃,您是不是请太医来看看?”
  “不啦,太后现在扒上圣人了,我要是敢病啊……”
  宁亲王心里明白,母妃一直与太后不和,唉!
  “母妃您多保重。太后那里,您先放放吧。”
  “好,好,去吧,去吧。”
  淑慧太妃看着宁亲王走了,眼泪又留了下来。
  太子妃刚出月子还没几日呢,圣人的旨意到了东宫,要太子妃接掌宫务。太子把自己去年整理的东宫账目搬过来,把总账、分类明细账建立的方法,记账的要点等等,详详细细地给太子妃讲了一晚上。
  “卿卿,宫里的帐乱着呢。你就是去找禁足的德妃、贤妃对账,也对不清楚她们以前记的那流水账。让四司八局按这个做帐的方法,把前面账册的余数,记到新账本上,以后按新法记账。至于他们之前的流水账,都封存了。孤看看怎么找几个老账房,仔细把帐本料理清楚了。”
  太子妃跟着太子,学了一晚上的新式记账法。人要是聪明啊,那常常是一点就透的。
  “明允,你这法子好。帐本多了一些,可一个总账下,各个分类的明细分账,甚至一物一人一页。这内务府和四司八局,以后就是想互相推诿,也推诿不了了。”
  “卿卿聪明,就是这意思。内务府的奴才,个顶个地手脚不干净,换多少遍人,也都是用不了三年五年的,又养出了一群蠹虫。这宫里抛费,你明天看了就知道,甚至没有帐本记的五分之一呢。全让那些奴才们捞走了,最后还给咱们这些做主子的,挂上一个不会管事、奢靡的名头。”
  第二日,内务府和四司八局的管事,每个人都是抱着自己的老账本,来到东宫,向太子妃交账。太子妃却没有立即接手,只按照太子教授的法子,让他们把各项事物的余数,抄到新账本上,老账本留在东宫封存了,自己有空再慢慢看、慢慢核对。
  一时间,所有的管事,都在心里哀嚎,天,这样记账,对账不再是麻烦事。什么东西每年、每月、每日购进多少,进价多少,谁领用了,领了多少,是一目了然。天!岂不是以后没法再偷油了。
  想说不会这么记账吧,太子妃又教的明白。而且人人都看明白了,太子妃说的记账法子——只要会写字、会算数的人,就能达到太子妃的要求。
  剩下的能做的,只是纷纷跟太子妃说,老式的记账法子,用了几辈子了,也都是非常习惯的,而且一直用得好好的,还是不用换法子吧。
  太子妃就一句话,要是不想换记账的法子,那就换人来记账吧。
  那些本想趁着宫务交接、摊平以前亏空的人,傻了眼。有那欺太子妃年轻的,想先给太子妃看一堆流水帐,把太子妃整治个头昏眼花。有了下马威,不怕太子妃以后不服软。可万万没想到,把所有的流水账抱到了东宫,不仅没吓到太子妃,只想想以后查出的亏空,该怎么补,就吓白了自己的脸,吓软了自己的腿。
  六福被太子留下来,协助太子妃。他早已经得过太子的提醒,今天交账的时候,内务府和四司八局的管事,会现在出现了这种情况。他眯着眼笑着,看昔日这些脑满肠肥、耀武扬威的大管事们,集体出丑。
  等差不多了,六福才上前对众人说:“太子爷令太子妃这样记账、管账,各位有什么不满,太子爷留话了,他今日都在养心殿里批折子,诸位可以去养心殿找太子爷。”
  去养心殿找太子爷?圣人也在呢。找死去吗?!
  内务府和四司八局的管事,只好按着太子妃的要求,在东宫建立分类明细账。最难的是司库局,在东宫捱到日中了,见太子妃怎么也不答应沿用旧日的记账,只好慢慢地一边建立分类明细账,一边暗自琢磨怎么把库存和账目,还有怎么才好把以前的亏空,都抹平了。
  六福把每个人的茶盏,都挪到另一边的长条案子摆放。就是砚台,也是粗苯厚重到不会带翻的。想磨墨,不用自己动手。东宫有内侍磨好了的,每次还只添加一个砚底,有专人负责给添墨汁的。
  等大家都建立好分类账,三德子和六福,拿了印泥,在旧账本上,请原主错页按手印、盖私章。三德子和六福,也跟着按上手印、盖上私章。
  新帐本,也是同样的法子。
  所有人都看得明白,就是以后换个帐本来对账,是行不通的事情了。
  六福加了一句,“以后各宫、各处去领东西,回头也要在各自宫里的、同样的帐本记账,免得说咱们这些人克扣了谁。太子爷说了,领东西的人和记账的得分开,最好是对头,才让人放心呢。就是内务府这面,以后管库的人,记账的人,也都要隔几个月,就调个个,互相换换的呢。”
  三德子敲着那些旧账本,笑嘻嘻地说:“太子爷说了,要是那个司局近日着火了,烧了东西,可要按贪污、掩盖罪行处理了。那赔补,可是不能缺少了一点儿的。”
  司库局的管事,差点当场瘫在东宫里了。


第344章 废太子48
  太子爷在养心殿; 替圣人批了一下午的折子。因着有一些事情,是只有圣人自己才能决定的,太子先把这一类分出来; 送去给圣人。
  等太子把余下所有的折子都批完了,抱着折子给圣人的时候; 却发现他送去的那些; 一点没动; 原样放着呢。
  圣人见太子忙完了,笑着指着那叠折子; “成贤; 这些也是你来批。”
  “父皇。”太子吃惊地瞪大眼睛。
  “成贤,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 这样的事情; 都已经能自己处理了。现在你做; 父皇给你看着; 要是你能做好了; 父皇就是哪天闭眼了,也能放心了。”
  太子一听圣人这话,立即诚惶诚惶地说:“父皇,你可要比太皇太后活的久,儿子的心里,才不会发慌; 才觉得不会害怕的。”
  “呵呵呵; ”圣人笑的开心; “父皇要是能活到太皇太后的年纪,可是徒家最长寿的男人了。”
  “来,过来。和朕一起,把这些折子都处理了。”
  这些折子涉及的事情,真不是太子能拿了主意的。圣人一点点仔细地给太子讲,为什么要太子的叔祖父孔布政使和吴巡抚俩人互怼;为什么要接受吴尚书的致仕;为什么要让李家在江南监管盐政;为什么去年要史侯一家去戍边;下一个十年,哪家去接西北的军权,最适合;哪一家去接西南的,甚至东南沿海的,也略略提了几句。
  “成贤,在这个位置,”圣人拍拍自己坐的龙椅扶手,“凡事都要想到十年、二十年以后。然后把今天、明天,该做的事情都做好,才能守住祖宗,传下来的这江山基业。”
  圣人讲的口渴,伸手去端茶喝。太子站起身,给圣人端来半盏白水。
  “父皇,空腹就不要喝茶了,该用晚膳了。”
  梁九觑着了这空,就凑上来,对圣人说:“圣人,太子殿下年轻呢,禁不得饿的。”
  圣人一看要错过了晚膳的点,赶紧叫人上晚膳。
  晚膳后,父子俩一起往慈宁宫走,当父亲的边走边继续讲解。
  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