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彼岸繁花[综红楼]-第2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意味着超量拥有土地的,把土地租给他人耕种后,基本是没有收成了。
  早知道消息的朝臣,闭口不言。一成的赋税,收的也不算多。能立在朝堂的人,也都不差那一成,关键是超额的耕田,要缴纳四成的惩罚性赋税。
  那些出身大户人家、拥有土地数量多的人,算算自己可持有的土地数量,再想想圣人这限地令的目的。偷眼看看在御座上虎视眈眈巡视众臣、等着有人出声反对的圣人,不约而同地把第一个开口反对的机会让给了别人。
  圣人等了一会儿,没人出声反对。便点着六部九卿的这几位重臣,问他们的意见。
  问什么,这限地令就是他们筹谋了二年,才制定出来的!
  有那想提出不同意见的朝臣,见六部九卿长官的态度,在心里哀叹一声,知道任何反对都是做无用功的。
  站在朝堂的臣子们都明白——圣人挟西征之余威,削士绅特权,降百姓赋税,这是为了徒家百世江山的大计。这时候跳出来和圣人做对,怕是当场被撸官去职都是轻的。要是交与都察院审察,谁也不是百分百清白的,很可能最后不入狱,也保不住官职和功名了。
  退朝之后,太子殷勤地给圣人端茶、捶肩,大赞圣人此举在史册的记载,将胜过尧舜。
  圣人万分得意。
  “成贤,‘文官不贪财、武将不畏死,天下可大定。’说的是一点儿也不错的。现在的六部九卿都是明白人、勋贵和宗亲也没糊涂的,不然此事做不成的。”
  “父皇,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因为您是明君,且是有武力、有威望的明君。世道恶则恶人多。既往那些未世帝王,难道就都是糊涂人吗?儿臣看未必呢。不过他们论‘文’——没能力辖制了文武百官不贪财;论‘武’——不能率领武将悍不畏死,抵抗不了外来的危险,最后丢了江山。而今父皇这万古明君的举措,与开辟了江山的太/祖不遑多让。能够安稳了百姓,才能有百世基业的传承啊。”
  太子这番话说的发自肺腑,什么是明君,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吃饱穿暖的就是明君。
  圣人飘飘然的同时,不忘叮咛太子。
  “江南的土地,多由世家大族拥有。若是下层的州府县令等,不能认真执行限地令,就是朝廷的笑话了。”
  经好,架不住和尚歪着念。
  “明年正月,派都察院和御史台带人去各地巡查。必要使得百姓都知晓赋税的变化,胆敢在限地令上做手脚的,杀一儆百。”
  “是。”
  圣人说的杀气腾腾,太子应的斩钉截铁。在一边听着的内侍,都下意识地觉得脊背发凉。
  没几天,京畿开始有大片的耕地、田庄出售。买家却基本没有。想买田的百姓,没那个银两。有那个银子的人家,还要算计自家的土地数量是不是超标了。原本十两银子一亩的上等田,迅速降为八两银子了。当降到六两银子的时候,内务府出面,有多少收多少。
  资金来源,圣人在西征之后,把两淮的盐商差不多都一网打尽了。
  罪名是贩卖私盐。
  按着盐引卖盐,哪家盐商的身家,与所得的盐引数量都对不上。在官盐里夹杂了私盐去卖,才能牟取暴利,是盐商行业里的惯例。
  如今所有的盐商,就栽倒在这惯例上了。
  跟着两淮盐商一起入狱的,还有在两淮盐政衙门的大大小小的官员。罪名是现成的:受贿。
  ——抄家、流放、砍头,国库充盈了,教司坊进了新面孔,又一批土地回到了朝廷手里。
  吏部选派了官员填补两淮盐政的时候,刑部杨尚书尊太子,令命王侍郎带着这些即将赴任的官员,去刑部大牢走了一圈,让他们深刻认识原两淮盐政官员的下场。
  圣人听说了太子给赴任官员的下马威之后,对着贾代善拍手大笑。
  “老贾,朕原来担心太子不识人心的险恶、贪官污吏的狡诈,被那些装廉洁的官员哄骗。你不知道,太子以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拘了这些官员,朕是多么开心。太子这样做,倒推官员是否有受贿,竟然比既往御史台弹劾、三司审察来的更是简单明了。如此若能使吏治清明,最后将使天下太平安稳。”
  贾代善心说也就圣人您还认为太子还是个乖孩子吧。太子这三、四年坑了多少官员了。他的心里话,也只能和亲家张太傅对对眼神交流一番,和任何人是都不能说一个字的。
  如今贾代善对圣人的说法是:“圣人,天下人做天下事,万人万法。有聪明人,一击中的,说的就是太子这样的啊。”
  张太傅本想尽早致仕的,算算自己的三个儿子,长子是五品的御史,次子只是举人的功名,幼子尚未进学,自家的土地立即就要抛出去十之七八的。叹息一声,唯有继续干下去,希望长子在仕途上能晋升的顺利,次子在明年的春闱能够金榜题名。
  从太子以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拘禁了两淮盐政的官员,最后刑部以受贿罪判了这些官员后,都察院就忙了起来。
  ——不停地有官员被举报消费超过了收入。
  都察院、刑部、大理寺配合,在年前年后,又有一大批的官员落马。以至于朝堂上的站立的位置,都宽敞起来。
  落马的人多了,空下来的位置就多了起来。
  张太傅的第一个愿望得到实现——他的长子张瓒,去了刑部做侍郎,跨过了四品,直接成为三品高官。
  “父皇,您为何要撰拔张瓒去刑部呢?”太子对这样的大批官员的任命、调动,每天是跟在圣人身边不耻下问,不,是不懂就要问个明白。
  圣人换个胳膊抱爱孙,对太子说:“第一是张瓒这人有这个才能,性格也适合刑部、或是都察院、御史台。第二则是酬谢太傅了。张英做事认真,不杂私心,这样的臣子,若是其子不争气,朕也就赏赐他一个恩荫的虚职,全了君臣之义。如今张瓒有才能,朕拔擢其子,即可留一段君臣佳话,让其后顾无忧,也能给你预备个得用的人才。”
  徒亘认真地听着父祖的对话,看太子点头,不时地他也跟着父亲点头。
  “父皇,这父子俱是朝堂高官,是不是……”
  圣人明白太子未说出口的担心,他失笑,笑太子过于小心了。
  “父一辈是六部九卿之一的,贾代善父子也是这般。老太傅快七十岁了,致仕也就是这二三年之内的事情。他致仕以后,张家也就是一个三品的侍郎府。倒是贾赦,你想他接掌京营吗?”
  “父皇,荣国公与您年龄相仿,贾赦就是接京营,也得是二十年之后的事情呢。”
  圣人点头。
  “不过,该让贾赦先去京营历练。王家的儿子没什么不好,就是王家企图心太盛,过于野心勃勃了。”
  太子知道这王家的儿子指的是王子腾。他笑笑,因圣人的妃嫔夹杂在里面,他不评说王家的事情最好。
  “父皇,太傅致仕可要赐予他一个民爵?”
  “看吧,若是这二三年都顺当,等他致仕的时候,赏赐他一个民爵,也是可行的。”


第402章 废太子106
  当太子的第四子、圣人的第四个皇孙徒旦,会满地跑的时候; 远航回来的船队; 给望眼欲穿的圣人和太子,带回来丰厚的回报。参与了首次远航的勋贵、宗亲、朝臣; 各个都赚的盆满钵满,追着圣人问下次出船的日子。
  太子拉着圣人说:“卖船。”
  能远洋航行的船; 只有皇室占了一半股份的几个船厂能造。可一艘船也太贵了; 于是太子让船厂推出租船业务,配套地推出船舶保险业务。
  京畿的水力纺织很快超过了江南,品种简单、质量一般的棉布,比细腻的松江细棉布、比丝绸有更广阔的市场受众。经历了二年的十抽一的税赋,百姓家家户户都有了点儿余钱,这些棉布来不及外销,就被京畿和北方的百姓抢购的差不多了。日子富裕了,大景的百姓都想在过年的时候,家里人人都能穿一套新衣服。
  朝廷对商税也是采取十税一的措施; 不等年终,张太傅就笑眯眯地和圣人报户部的存银数,一反他既往的、想从户部要一两银子、就是杀了他也没有的模样。
  圣人是非常高兴的,所有拥有耕地的人都纳税了,税额总数远远超过单单由自耕农一个群体纳税的数量。更好的事情是,基本没什么人敢拖延缴纳、或是逃税。对这一条; 在农田也实施十税一之前; 圣人和太傅都曾担心收不到足额的赋税。为此; 太子曾跟圣人、还有太傅,好好地辩驳过,试问太傅会为一成赋税,冒着被削职为民、掳夺功名的风险吗?
  自然不会的。
  有功名的、做官的人家都不会逃税,代价太大。没功名的不敢、也没能耐逃税。在圣人去年的杀一儆百之后,各地的知州、知府、县令,也不敢冒着被都察院、御史台抓住的风险,帮着所辖地区的大户隐瞒保有的耕田数目。
  去年收税的时候,还有一些人扯皮,今年就全都按时、足额地缴交了。
  朝廷富裕了,圣人想修园子。
  太子赞:好主意,修个天下第一园!
  张太傅皱眉,他担心圣人开了奢侈的头就收不住了。
  太子拉着张太傅说:“天下的银子都集聚在皇室和户部了,那银子就是死物,和泥土没什么不同。现在把银子用起来,花钱雇佣闲散的劳力先修路、再修园子,管吃、管住、付现银做工钱,百姓手里有钱自然会买布、买肉,这么循环起来,圣人修园子的提议,现在是最合适的了。”
  私下里,太子对太傅说:“先把园子要占的地方规划好,把通往园子的路修好,沿途的地,圣人园子周边的地,都可以拿来拍卖给私人建房子、建园子。要是卖好了,那钱修园子还会有余呢。”
  至于怎么能卖出好价钱,太子让内务府召集京城的大商家掌柜去咨询,把圣人要修园子的风放出去,不信园子周边的地要拍卖,传不遍大江南北。而修园子不按户征用劳力,采取自愿的原则,包吃包住每天结算现银的雇佣法子,也很快在京畿散布开来。市井里打听圣人将在哪里修园子的、想参与修建园子的百姓,也比比皆是。
  远洋的船队,还给圣人带回来一个好消息,从广州向南航行约莫五、六天左右,确实有一年四季都可以耕种的土地,而那一片土地只有土著,还没有那个国家。而从那一片向西的暹罗,如安南一般,也盛产稻谷。
  圣人召集内阁讨论了几天后,决定出兵,占有那些四季都能耕种的地方。然后沿着海岸线,把茶叶、丝绸、棉布、瓷器等拿去有国家的地方换稻谷。
  养心殿里地球仪,原是西方过来的传道士敬献给圣人的。太子让工部的能工巧匠,等比例放大,做了许多个,分赠给各部各司翰林院和国子监等。然后在卖文房四宝的店铺,一下子铺了大量的地球仪。买的笔墨纸砚多赠送一个,单卖也不贵,重要的是店铺的伙计,必须向客人介绍大景在哪里,四季能耕种盛产稻谷的地方在哪里。
  就连京畿稍大一点儿的学堂,都得了这种赠送的地球仪,当然先生就有了向学生教授这些内容的义务。
  所有的人都信心满满,盼望着圣人能指挥军队开疆辟土、占领这四季能耕种的无主之地。
  这一年的秋闱,各地都增加了格物和数术的内容,包括地球仪上的四季耕种之地,也作为一小题,加在各地的秋闱试卷里。有了前次春闱的教训,这次格物和数术方面能答出来的人就多起来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地球仪、对四季耕种丝毫不知,这样两耳不闻窗外事,闭门只读圣贤书的人,出了秋闱考场,见稍大一点儿的文房四宝的店铺,都有售卖地球仪,且小二还会免费讲解,拍腿懊悔的不知道有多少。
  贾政在这一年过了童生试,在最后的府试那道关隘折翼。在府里憋了几日后,被上门来看外孙的岳母叫过去,说王翰林等他过去读书呢。
  羞得贾政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倒是贾赦恰好在府里,得知贾政的岳母携带他小舅子,来敦促他去岳家读书。看在他这一年多,不在处处装样子、和自己闹别扭的份上,认真劝了他几句。
  “老二,秀才三试,你已经过去两关,明年再考就是了。与其在家里懊丧,真不如让你岳父好好指点指点。明年你肯定就能通过了。”
  贾政看贾赦说的诚恳认真,没有丝毫瞧不起他感觉,嘟囔几句他小舅子今年秋闱都过了的话。
  这话立即把贾赦的性子激惹了,他立着眼睛吼贾政,“你躲在府里,人家过了的秋闱,还能变成没过吗?好话劝你不肯去,来人,把他给我捆了送过去。”
  吓得贾政赶紧讨饶,也不等明天了,立即就骑马飞快去了他岳父府上。
  王夫人回府和丈夫说起贾赦,犹心有余悸。
  “夫君,那荣国公世子吼起来,真的吓煞人也。把女婿吓得立即就过来了。”
  王翰林笑,“他是荣国公世子不是白封的,那是圣人为了他去西北好掌军。至于他的三品将军,那是实打实的战功。别说咱们女婿这样的人怕他,就是兵部的好些人,都怕他这样战场上拼出来的将军呢。”
  王夫人就拍着胸口,给自己顺气。
  “夫君,您说张太傅的闺女,妾身见过几次,养的比咱们家的闺女还娇气,不怕他吗?”
  王翰林立即瞪眼,“说的什么话。”
  把个自知说话过了的王夫人,窘得几天没搭理他。
  张氏怕不怕贾赦,太子不知道。但他知道皇太孙是不怕贾赦的。徒亘这孩子生来就是个大胆的,什么热闹都爱看,还不怯场。大起来之后也挺懂规矩的。虽然刚刚启蒙,圣人除了上朝,睡觉,别的时候都把皇太孙带在身边。
  太子批折子,圣人就在一边给太孙将故事。遇到圣人、太子与六部九卿讨论事情,圣人见他不哭闹,肯安安静静地不打扰阁臣议事,也就还把他带在身边。
  阁臣们见圣人对皇太孙这般,慢慢就依着圣人的想法,把祖孙这样的相处散布出去了。那些心里还有想法的人,就知道如今再想对付太子,已经不是容易的事情了。
  想想之前那些对付太子的人,从太皇太后的娘家程家算起,二房三房都在长房做官奴;圣人的母舅陈家二房也是这般;惠妃谋算了几年,拖累了镇北侯被掳了九死一生挣来的爵位,赵家全族流放。二皇子也被贬为庶人。
  如今要说太子有什么不好的,还真挑不出来。圣人西征一年多,太子处理政事有礼有节、不卑不亢。就是如今,大部分的政事也都是太子在处置了。圣人如今这般大权在握、还不用自己辛苦的状态,竟是比太上皇更惬意、更逍遥自在的。
  圣人在养心殿的暖阁,给爱孙留了一个午睡的位置。
  等太孙去睡觉以后,圣人满是缅怀地对太子说:“你小时候也是这般,朕处理政事,你就乖乖的坐在朕的怀里也不吵闹。再大一些,也是这样听着朕与内阁议事长大的。”
  太子态度真诚,“父皇,您是又当爹又当娘啊。儿臣有今日这般能为,俱是父皇倾注心血而成。”
  圣人唏嘘,“朕以为你会是守成之君,只想着在还能动的时候,把大景四境肃清。而今看你在政事上的作为,向南的开疆辟土,史书给予朕的功劳,倒是一半是你的。”
  “父皇,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父子联手,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若不是父皇心胸宽广,信任儿臣,徒家天下,也没有如今的局面。”
  圣人看着太子面前那还是厚厚的奏折,叹口气说道:“若说朕是没有丝毫私心的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