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彼岸繁花[综红楼]-第3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圣人不仅派了身边的内侍,安排他们乘船返京,还指派了一个太医照料贾政。
  贾政憋着一股劲,在太医的照料下,平安地回到了京城。一场丧事办完,贾政率先倒下了,荣国府的老老小小都病倒了。全府闭门休养了一个多月,还是贾母、贾赦最先恢复了元气,随后是王夫人康复。而张氏在几个孩子能跑能跳以后,还在病榻上缠绵呢。
  圣人回京后,隔日就派人到荣国府宣旨,荣国府才开启了久闭的府门。
  贾代善的去世,给圣人的打击是很大的。圣人在江南也是修养了快一个月,才启程回京。这一路圣人没少于服侍的梁九、魏九,回忆与贾代善五十年的君臣。每每说道深情处,洒泪失态。梁九、魏九是陪着圣人长大的内侍,自是知道圣人与贾代善的情谊,除了劝慰圣人放宽心思,以身体为重,再也想不出其它的。
  太子到通州码头迎接回京的圣人。他一见圣人消瘦、疲惫、隐隐的萎靡,只道是贾代善病逝引起来的。顾不得群臣皆在跟前,就劝慰圣人。
  “父皇,虽荣国公离世,您也要节哀保重身体。”
  圣人很受用太子的关心,携了太子的手登上御撵。到了皇宫,见过太后、嫔妃,都安顿好了,才对太子说:“朕与荣国公前后未差几日发病,现在阴阳相隔,这二个多月,恍如隔世啊。”
  太子这才知道圣人也病了。他吓得脸色大变,“父皇,若是必须再去江南,让儿臣去。”
  圣人不在意,“江南的事情以后再说。荣国公过世,兵部得有人接手,尤其是京营。不能轻忽了。”
  “父皇,儿臣对兵部的事情不熟,这接手之人,还要钦定。”
  圣人闭目考虑一会儿,“让缮国公接兵部尚书,掌一半兵营。胡侍郎掌另一半兵营。恩侯出孝以后再说,先这样。”
  圣人在太子的服侍下用了晚膳,只说待自己过几日大好了,再见孙子,把太子打发回东宫休息了。
  翌日,圣人下旨到荣国府,让贾赦承继了侯爵,荣恩侯。另恩荫贾政为五品的工部员外郎,孝满即可履职。另赐荣国公贾代善谥号“武穆”,并在圣人百年后随葬圣人寝陵。
  这最后一句随葬圣人寝陵,是给了贾代善极高的评价了。但是这样,贾赦和贾政准备让父亲入土为安的事情就得往后放放。
  南安郡王世子对于贾代善的暴亡,最是痛心疾首。他在世子妃的屋子里,连连跌足叹息。
  “荣国公怎么就这么突然去了。唉。难道我们郡王府要步北静王府后尘?”
  他原想的很好,能借着贾代善的力,不然怎么会那么痛快把嫡长女许给贾瑚。
  世子妃经过自己娘家镇国公府失去兵权的动荡,她劝说丈夫道:“皇家本就不会由着哪一家,世代掌握兵权的。只是不知道继贾家之后,兵权会落到谁家了。”
  “可惜我们将女儿许出去的太早了。”
  世子妃翻了一个白眼,“你还要退婚怎么的?咱们女儿许给荣国府的嫡长孙,也并没有屈着她。圣人也是快花甲之年了,你别忘了荣恩侯还是太子的伴读呢。谁知道他以后在圣前,会不会又是一个荣国公。”
  世子讪笑,“我就是说说、说说。怎么也不会退婚的。”
  自己又不傻,圣人都说了要百年后要贾代善随葬寝陵,自己在贾代善刚刚过世退婚,那是等着圣人收拾自己呢。而且就像妻子说的贾赦可是太子的伴读,两人的情谊可深厚呢。
  与南安郡王府一样失意的还有二房王氏的娘家人。王子腾在贾代善的照顾下,这几年在京营初初崭露头角,就遭逢如此的噩运。可以说王家十几年的谋划,刚见到点效果,就没了希望。王家老爷子伤心失意之下就病倒了。王氏身上有公公的忠孝,不能回家伺疾,刚刚从丧事的辛苦中好转的身体,在为亲爹身体焦虑的煎熬下,又病倒了。
  贾政和妻子一东屋一西屋,分别躺在房间里养病。贾珠只好每日来回在东西屋之间穿梭,照顾病倒的父母亲,然后没几日,他发现奶娘怠慢了妹妹。
  贾珠一怒之下,把元春的奶娘打了二十大板,撵出了荣国府,自己把妹妹送去祖母的正院,请祖母照料。
  贾赦为此过去西院,去看贾政。他吃惊地发现贾政瘦骨嶙峋,竟然有些脱像。
  “老二,你怎么瘦了这么多?”贾赦是绝对没想到贾政会熬成了这个模样的。
  “大哥,你说我要是从小肯吃苦,与你一样坚持习武了,是不是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原来心结在这里啊。
  贾赦只好违心劝道:“老二,你莫这么想,你就是习武了,也未必能赶得上的。我出京的时候骑的马好,跟着我的随从,第一日就被我抛下了几百里。然后每逢驿站,我都换了最好的马往前赶。到行辕的时候,我身边只剩了俩个人了。你就是和我一道出发,驿站也没有那么多的好马。你尽心了,父亲在天之灵会看到你的心意的。”
  “大哥,还是有俩个人陪你一起到了。”贾政对自己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自怨自艾,耿耿于怀,后悔万分。
  贾赦气起来,“那俩都是在西北长大,会走路就会骑马。单论马技,连我也不是他俩的对手呢。贾老二,我说你够了啊,你不赶紧好起来,这一大家子,里外都指着我一个吗?”
  贾政白瞪眼看着突然发火的贾赦,一时接受不了好转的兄弟情,怎么变了回去。
  “老二,你们夫妻俩都病了,奶娘怠慢元春,还是珠儿发现了,罚了奶娘,把元春送到母亲那里。你不赶紧好起来,难道要把母亲再累病了?”
  贾政讪讪,“大哥,是我不对,我尽快好起来。”
  贾赦见贾政服软抱怂了,却感到不好意思了。自己的弟弟自己知道,从小就是个认死理的,不是那脑筋转得过来的人,要他能放弃不再纠结未见父亲最后一面,确是难为了他。
  “行啦,你好好养病。王家老爷子病重了,你记得和你媳妇说,派人多去瞧瞧。”
  贾赦现在真的是里外一把抓了。他转回荣禧堂,见府里大大小小的五个孩子,都在母亲身边围着呢。
  他突然意识到,要是母亲支撑不住,这五个孩子得谁照顾?自己吗?自己顾得过来吗?
  这一瞬间,他心里涌起对张氏的不满,对弟媳妇王氏也涌起了不满。俩人年轻轻的,居然不如母亲能抗事儿。
  以后一定要把身体强壮,定为结亲的第一条。
  贾代善辞世,直接得到益处的就是缮国公。他与贾代善同岁,他以为自己一辈子也就是侍郎的命,最后在侍郎的位置致仕呢,万没想到兵部尚书凭空会落到自己的头上。可他的高兴劲还没过了一天,就发现自己这兵部尚书是比不了贾代善的——只掌有一半的京营权。另一半在自己的下属、兵部侍郎胡枭的手中。
  没对比就没有伤害。圣人接着又调动了一些将军,缮国公彻底明白自己在圣人的心中,怕是连贾代善的一半都不如。
  尽管这样,缮国公还是非常高兴意外得到的兵部尚书官职。
  再一个高兴的就是兵部侍郎胡枭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能分掌了一半的京营权力。但是再怎么高兴,他也明白要把自己的情绪掩藏起来。自己的顶头上司,现在最看不惯的就是分走他权利、害得他脸面减掉光彩的自己了。
  还有一个内心忐忑不安的人,就是太子殿下。荣国公辞世,他发现自己在朝臣中失去最强力的支撑了。


第511章 红楼贾母60
  红楼贾母60
  贾政到底是男人; 心里过意不去的事情; 被贾赦糊弄着解开了,很快也就在贾赦的催促下; 挣扎着爬起来。因为贾母的情景; 虽比卧床的俩儿媳妇要好点儿; 但贾赦这时候可不敢再让母亲操劳。
  贾赦把贾政逼起来以后; 兄弟俩联手把所有家事都管了起来。无论是外面的庄子、铺子,还是不能回避的人情往来,府内的吃喝拉撒睡; 都得兄弟俩尽快地一起去处理好。
  贾政人虽然虚弱的打晃; 但是多少能够帮贾赦看看府里的事情、看看外面铺子送上来的帐本; 做帐、查账。
  可这样的帮忙,贾赦出于原就不看好贾政的能力; 少不得过几天就返回头来抽查。真的没出他所料,几天的功夫; 贾政就弄乱了不少事情。气得贾赦暴躁得很,恨不能把他打回床上去躺着了。
  “老二,你这些事情做的都不对。”贾赦指着贾政理的账目; 噼里啪啦一通,一点儿都不给贾政留情面。
  贾政从江南一路躺回来; 在船上就得到贾赦这个做大哥的不少照顾。在父亲的丧事上,贾赦有颇有担当地承担了大部分的事情。他现在对贾赦的尊敬,要是说原来是有一二分虚的,如今起码加了五分实的。
  贾政对贾赦这样不留情面的指责; 闹了个大红脸,但他还是立即回话:“大哥,你说我哪里做的不对了,您说,我改。”
  贾政恭敬的态度,让贾赦立即哑了火。
  贾赦就只好耐心地、把自己从母亲那里才学会不久的、关于铺子里的事情,点点滴滴地、细细地讲给贾政。贾政这人,说他脑袋转得慢,认死理,不是聪明人。但他还有一好处,就是当他把某些东西学懂了、奉为金科玉律的时候,他做起事情来,基本不怎么打折扣的。
  贾赦给他讲了半天,把自己累得够呛,好容易讲完了,他甩手就走。等到晚膳的时候,他再来查看,发现贾政按自己的要求,在认真修改前面做错的地方。
  ——原来老二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荣国府闭门守孝,贾母日日摆出走几步都勉强的姿态,只在内室打坐,或是在厅里的长榻上歪着,拢了几个孩子,看他们在厅里玩耍。幸好贾瑚和贾珠大一些,能降住精力充沛的贾琏,元春哄着瑛儿,有瑛儿的奶娘在一边看着,算是不用贾赦管孩子了。
  但就是如此,贾赦仍然觉得自己忙的喘气都难,府里的杂事太多了。
  秋凉以后,他请了常来荣国府走动的王太医,给家里的老老少少所有人,都仔细地诊查一遍。
  王太医给贾母诊脉后,只说是年龄到了,累着了,好好歇着慢慢养着就好。留了一张太平方子。给贾赦开了一张降心火的药方。轮到贾政了,他却斟酌了好一会儿,留了一张方子,说贾政伤了根基,要慢慢调养,半个月后看情况再开新方子。
  至于在贾母房里的几个孩子,王太医只让孩子好好吃饭,都不必吃药了。
  到张氏那里,看张氏将养了快一年的身子,才略略见好些。一场丧事办下来,她又躺回去了。王太医诊脉后,给开了一些补血补气的滋养药方,也只说人累着了,要好好养着。
  出了张氏的院子,王太医对贾赦说:“世子夫人去年是捡了一条命回来,可惜这场丧事掏干了她的底子了。她以后只能好好将养,不能再让她费心力,不然与寿数有碍。”
  看完了张氏,又去西院看王氏。对王氏,王太医给出的诊断就平和了许多,说王氏一是累着了,这也是办过丧事的人家常见的情况。只是心气郁结的事儿,王太医劝慰她放宽心思,当可很快恢复。最后留了一个疏肝理气的太平方子,道是吃不吃都可以。贾赦重重酬谢了王太医,命管家好生送王太医出府。
  贾赦回去荣禧堂的正堂,看贾母捏着几张方子,反过来调过去地看,上前劝道:“母亲,老二还年轻,这几年在府里,有王太医看着,慢慢给他调养,应该能补得回来。”
  贾母缓缓点头,“你媳妇那里如何?”
  贾赦抑制不住突然涌上来的心酸,低声向贾母说道:“王太医说她以后不能费心力,不然会与寿数有碍。可是儿子看她,就不是能够宽心养身的性子。”
  贾母长出一口气,叹息道:“你们是结发夫妻,她也为你生过二子二女。就看在瑚儿、琏儿和瑛儿的份上,咱们府不差银子、也不是买不到好药材,让她好好养着。等瑚儿媳妇进门了,让瑚儿媳妇操劳了。就是这二三年,得你和老二先管家了。”
  “是。”贾赦心里为难的是出孝以后,自己兄弟俩都要去衙门办差的时候,府里要谁来管家。是不是要让王氏出面管家。唉,到时候再说。
  “老大啊,还有一事儿,就是府里这几个孩子尚小。等过几日出了热孝,就别再让他们跟着茹素了。他们都是长身体的时候,就是你父亲知道了,也舍不得他们这时候亏了身子的。”
  贾赦的点头应了,贾政自然也不会反对。
  “老二,要不你也和孩子们一起吃?”贾母真没想到贾政还有那毅力,一天不歇地骑马跑到江南。贾政太让她刮目相看了。
  “老二,你父亲在天有灵,定也不愿意你垮了身子的。”
  贾赦也劝说贾政不要再茹素了,心意到了就好。
  奈何贾政认死理,说什么也只是不肯,贾母和贾赦也只好随他去了。倒是贾赦费心寻了一个做素菜出名的大厨,花了大价钱,把人请进了荣国府。
  随着饮食改善,三个大点的孩子很快就恢复了精神。随后,贾赦和贾政开始教导他们学文习武。
  孩子们恢复了活力,荣国府看着有点儿火气了。只是贾赦看贾政仍旧打飘的脚步,忍不住说道:“老二,你还是每天蹲几次马步。慢慢把身子骨练的结实点。”
  贾政现在对贾赦的要求,基本是言听计从,他立即点头答应了。他自己心里也明白,要是没有这几年陪着侄子、儿子蹲马步,他可能不等到江南就得病倒了。
  贾赦看贾政应允的痛快,练武的时候就把他也捎带上。好在他还知道在小辈面前,得给兄弟留面子,贾政也就跟着他,和子侄一起,一招一式地学起贾家的枪法。
  元春也要跟着贾瑚、贾珠一起练习,在元春叫苦抱屈、不想练习的时候,贾政就壮着胆子,找沾火就着的贾赦,给女儿说情。
  “大哥,元春是姑娘,不用这么练习了?”
  贾赦立即拧起眉毛,“姑娘如何啦?!你看看母亲,要不是有一身好武艺撑着,能比你嫂子、你媳妇还强吗?她们俩要是身子骨好,是不是自己也能少遭罪?”
  说的贾政哑口无言,只能看着女儿哭得眼泪鼻涕的,跟着贾瑚贾珠后面站桩、蹲马步,不仅爱莫能助,还要劝女儿。
  “元春啊,听你大伯的话,好好练。你看父亲就是小时候练少了,现在不如你大伯身子好。你祖母小时候练的多,年纪大了,也比你母亲身体好。”
  元春也五六岁了,渐渐开始懂事了,大伯和父亲说的道理她也能听懂,哭了没用以后,只好继续跟着哥哥们练。
  唯一轻松的就是贾琏。满府里疯跑疯玩,把他的奶娘和跟着伺候的丫鬟,累得不可开交。贾赦因他年纪太小,怕练早了伤了身子骨,给他加了几个才留头的小厮陪他玩闹。只要他身边不断人,也就随他高兴了。
  至于自己的小女儿,刚刚会走路,就在荣禧堂陪母亲。
  这一年对二房的王氏来说,是屋漏偏遭连阴雨。公公的骤然去世,父亲受打击病倒,母亲心焦父亲,也跟着病倒了。然后在冬月的时候,母亲溘然长逝了。正办着母亲的丧事呢,父亲又去世了。王氏好容易养的恢复了往日七八分的身体,再也扛不住,一下子又倒回了床上。
  王氏与张氏这俩做媳妇的,双双躺在床上,在东西院遥遥相对了。
  这一年的冬天,不仅是王氏的父母亲去世。过了腊八以后,张府送来消息,说是张老夫人因风寒过世了。张瓒赶紧上了回乡守孝的折子,张家大嫂不仅要赶着整理家事,预备返乡,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