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彼岸繁花[综红楼]-第3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扈三娘略沉吟一下,“好,那你就过去吧。要是来将非要见我; 让他们后退二千步。”
  童贯得令,带人往前军去了。
  “公孙先生,你带人准备百枚一号炮弹,若是来将不肯后退且执意要见我,你就先高吊打半数的一号炮弹。若是还不退,余下的半数也不必留了,权当进京前的立威了。”
  公孙胜应声去准备了。
  中军的气氛立即冷涩压抑起来。在场的将领没见过炮轰高塘州、青州城门的,也见过不久前梁山泊炮轰救援高俅等将领的那次炮轰。一号炮弹的威力,如何是前面拦路的禁军将士的血肉之躯能抗住的。这些人情不自禁地为昔日的袍泽捏了一把汗。
  唉,这又是何苦来哉呢!赵家皇帝都愿意禅位了,你们这是要效忠哪个?这样不顾性命地谋逆、是赶着要送死吗?!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微风轻拂,树叶开始泛出深深浅浅的橘黄橘红色。往远处看去,五彩斑斓的秋景,正是汴梁醉人的季节。扈三娘刻意拖慢进京的节奏,选在这样的时机往汴梁来,无疑是因为这时候的气温,是最适合梁山那些陆续降生的小娃娃出行。
  “孙二娘,你往后军去,让她们看好孩子们,莫受惊了。”
  孙二娘从扈三娘的语气里听出了不悦的味道,赶紧出列接令往后面去了。她知道扈三娘看重孩子们,还曾与崔娘子玩笑,说山上出生的这些孩子才是她的宝贝、以后的栋梁、心腹呢。有一次去托儿所检查,还为没及时给孩子换尿布,打了当值的保育员几军棍。她一边骑马往后军去,一边暗骂拦路的前军“活该”,等着被炮击吧。
  童贯赶到前军,见关胜已经勒紧了踏雪乌骓的马肚带,手提青龙偃月刀,准备硬打一场了。他赶紧与关胜道明扈三娘的指令,关胜眼神晦暗难明,下马松了肚带,仍令将士们提高警惕。
  关胜是想凭这一战立威的,继而在即将登基的女帝跟前展示能力、表表忠心。奈何对面的将官总是推诿不肯动手,口口声声只说要见扈三娘。
  当他关胜是傻的么?看不出后面的埋伏么?
  只要扈三娘出现在前军,那些拦路的军卒,他们就会散开,让身后遮掩的军卒,用脚踏/弩对着大将军来个万箭齐发。那箭杆可是有指头粗细、三尺三寸长的,那是连城墙都能钉进去的弩/箭啊!
  这些人分明是想一举射死了扈三娘。
  关胜在心里冷笑,自己在前军,万箭齐射的时候,就算是侥幸不死,这些人射死了扈三娘之后,就该清算梁山的贼匪,然后就是自己这般临阵倒戈的叛将。自家内眷都在后军,儿子却在中军里跟着童子军一起呢。
  呵呵,怎么可能让这些人得逞!
  童贯驭马上前,抹抹额头上的一层薄汗,他心里焦急却绷着脸不显露任何。天知道来将是不是要把他一起斩杀在这里。可他又不能不出来,扈三娘已经饶过他两次了。要是不能在扈三娘跟前显得自己有用途,分分秒秒就会因自己在道君皇帝跟前,是有地位的宠臣、信臣、能臣,随着赵佶的禅位而被攻击丧命的。
  对面的来将见了童贯,立即单人独骑跑出来,远远就拱手拜道:“末将刘延庆拜见大帅,请大帅恕末将甲胄在身,不能全礼。”
  童贯定睛认出来人,心底一松,他去南边平方腊的时候,刘延庆在他的帅帐下效力。这时候敢认自己就好。
  童贯赶紧在马上抱拳回礼。
  “刘将军,你这是奉了谁的令,来阻拦天子进京登基?”
  刘延庆略尴尬,凑近了童贯说道:“太子有令,命末将前来拦截。”
  童贯叹口气,“刘将军啊,官家都禅位与梁山泊的大将军了,大宋朝已经没有了,哪里还有太子呢!你这样的十万人,怎么能拦住这三十万啊。”
  “大帅,你就这么弃了官家了?” 刘延庆因与童贯有旧,就直接问了心里话。
  童贯无奈地为自己辩驳,“不是我要弃官家,是官家自己都弃了祖宗基业。你来看看那些是什么?”
  刘延庆顺着童贯的手指看去,就见二十门小炮正在关胜的阵前一字排开。黑黝黝的炮身,在阳光下居然能反射出摄魂的光芒。
  他有些奇怪,“大帅,这是要做什么?这么小的火炮,二个军卒就能摆弄的,还就这么点数量,难道还能胜过军中的脚踏/弩?”
  童贯语重心长地说:“我带的那十万大军,就是栽在这些火炮上了。高俅高太尉也是如此。之前的呼延灼全军覆灭,那关胜所带的万余军卒,丧生的不知凡几。你要试试吗?”
  刘延庆狐疑地看看童贯,“大帅,这能与脚□□相抗衡吗害?”
  他回身向身后一摆手,前面持枪荷盾的士兵向两侧散开,百余具的脚踏/弩已经绞上弓弦,暴露在阳光下,露出来森森的迫人煞气。
  “大帅,你是官家信重的人,末将也一直敬服你。只要你能请了那梁山贼匪上前,任她有飞天遁地之能,这几百具脚踏/弩也能送她上西天了。事成之后,官家、太子必不会追究你降了贼寇的。”
  童贯一叹,“那火炮摆出来,就表示那大将军要拿你立威了。你快放了那念头,跟我去中军拜见大将军吧。不然,你也只是枉送了这些儿郎的性命。”
  刘延庆迟疑了一下,“大帅,末将不敢辜负太子所托,大帅请了。”伸手就来抓童贯。
  那童贯见他不信自己的话,且又眼神闪烁,心里早有了提防,一侧身躲过他擒拿自己的招数。双腿紧夹战马,策马往本部疾驰。刘延庆存心想抓了童贯,可不等他赶上童贯,头顶上的炮弹开始呼啸。吓得他立即勒住了受惊的战马,抱着马脖子安抚。等战马平静下来,他回身看到自己布下的弓/弩阵,已然被破。弓/弩手血肉横飞,饶是他从军几十年,尸身血海杀将出来的,也被眼前的人间地狱镇住了。
  刘延庆懵了,他两耳嗡嗡作响,就那么单人独骑地呆立在两军阵前。那些一哄而散、四散奔逃的军卒,那躺在血泊中的伤兵的惨叫,好像都不能唤回他失落的魂魄。他只觉得万千的打算都随着眼前的血腥,缓慢地流淌出自己的身体,浸入了黄土地下。而他的身后突兀响起的战马踏踏声,他好像也没有听到。当马蹄声已经到他的身边了,他还是没能缓过神来。
  下一瞬间,刘延庆突然被人从马背上拎起来,可不等他醒过神,已经被关胜掼到地上了。
  关胜大声喝道:“绑起来,送去中军交与大将军处罚。”
  刘延庆被童贯带回中军。两个扈三娘的近卫上前接手,把他拖到扈三娘的身前两丈处,一人一脚踹到他的膝窝。刘延庆踉跄一下,被两个近卫按着肩头,牢牢地跪在地上了。
  “回大将军,这人名唤刘延庆,昔年曾跟随奴婢去江南。是奉前太子赵恒指使,前来拦截大将军进汴梁的,才奴婢没能劝转他。公孙先生用了火炮,他被炸懵了,然后被关将军擒了过来。拦截的禁军都已经溃散了。”
  童贯在扈三娘跟前一向以奴婢自称,这一番话也把前面发生的事情,交代得明明白白。
  扈三娘点点头,“传令下去,让前军收拢溃军。大军明日再进汴梁吧。”
  今儿是辰初才动身的,这时候将到午时。众将也都习惯了扈三娘每天为照顾后军里的娃娃,故意放慢行军速度的行为。幸好最近天好,也无刮风下雨的,不然一路不知要多遭多少罪呢。
  有认识刘延庆的将领,聚在扈三娘的附近不肯离开。可他们碍于自己也是降将,在扈三娘跟前没多大的颜面,几个人就围着童贯,撺掇童贯去给刘延庆讲情。
  “童太师,刘将军被太子遣令出来,他怎么敢和太子说官家禅位了、太子无权指使他啊。现在还是太子监理朝政呢。”
  “童太师,咱们做武将的,谁不是要听从枢密院的调遣。”
  “就是,就是。要是没太子的钧令,莫非他自己能把那十万大军领出来啊。”
  几个人围着童贯嘀嘀咕咕,声音不大不小,恰好够扈三娘能听得到的。
  扈三娘端坐看着面前不远处跪着的刘延庆,眼神已经从涣散迷惘状态,渐渐开始转变成清明。于是低声指示裴宣,“裴督察,这人交与你与吴学究,你们斟酌着办吧。”
  裴宣和吴用出列,领命带走了刘延庆。扈三娘带着护卫骑马去看后军的内眷和孩子们去了。
  童贯待扈三娘走远后,才对围在他身边的将领说:“你们都看到了,才说的话大将军还是听进去了。至于最后如何,还要看裴督察和吴军师的。咱家早劝他对大将军俯首,奈何他不仅不听,还要咱家哄骗大将军去前军,去接受脚□□的万箭攒射。不成了还要抓了咱家。唉!咱家昔日对他也是有情有义的。”
  说的那几个降将,讪讪地无话可对。
  童贯又压低声音说:“若真是太子指使的,那难过的人可就要多了……”
  十万大军一触即溃的消息,没等到傍晚,就由溃散军卒带回京里。关注梁山泊贼匪入京一事儿的汴梁官民,都知道了。
  得了禁军惨败消息的太子,脸上立即失去了血色。
  作者有话要说:  人物介绍:
  刘延庆(1068…1127),北宋保安军(治今陕西志丹)人。出身将家。数与西夏战,以功累迁鄜延路总管、马军副都指挥使。
  宣和间,从童贯镇压方腊起义。
  宣和四年(1122),以宣抚都统制参加燕山之役,督兵十万屯于卢沟(在今北京西南)南,不战自溃,尽失熙宁、元丰以来军储,贬筠州安置。
  旋复起用。
  靖康之变时,部兵守京城,城破遁走,为追骑所杀。其子刘光世,为南宋〃中兴四将〃之一。
  思来想去,觉得这时候拽一个与童贯有旧的同期人物比较好。


第625章 625、扈三娘61
  裴宣和吴学究没用审; 刘延庆就把指使他带禁军行拦截之事的人都供了出来。以先太子赵恒、枢密院为首,王黼、蔡京等拥立郓王赵楷的等等重臣都有份支持; 而且大半的赵氏宗室都参与了进去。
  而他因为刚刚复职的原因被推了出来。
  扈三娘叫了所有人到中军大帐,听刘延庆重述了一遍。又让童贯来确认每个人的职、位、权; 好嘛,小半拉的朝臣都裹挟进去了。
  扈三娘细致地看了又看参与者名单,然后递给柴进; 让他念给中军大帐里的所有人听。她则把各人脸上的表情收在心底; 末了满怀失望地开口。
  “之所以没让梁山诸位将军采用武力的方式灭宋,给大宋保留了原班的文臣武将; 就是想效法宋太/祖的陈桥兵变。毕竟道君皇帝也同意禅位了; 既然能让帝位平和过渡、江山也能平稳地转移到我的手里,在金国虎视眈眈的情况下,能少死一些人就少死一些吧。没想到啊,我的一番苦心竟然被无视了。唉。”
  扈三娘自觉一番唱作俱佳的表演,竟无人给自己捧哏; 凉得她好不尴尬。只是因梁山众人历来对她敬畏; 而今又添了几分。新来的这些降将; 看梁山的男女将领都不吭声; 在摸不透扈三娘秉性的时候,谁也不肯轻举妄动。
  末了; 吴用先出列开口,打破了中军帐的沉寂。
  “大将军,这些人惘顾道君皇帝已经退位; 仍留他们处理朝廷政事,是大将军的仁德。如今他们竟然敢派禁军拦截大将军,想置大将军于死地,对已经禅位的皇帝是不忠,对即将登基的大将军算是谋逆。这等不忠、谋逆的臣子,就得该抓的得抓,该杀的得杀,才能威慑住魑魅魍魉,稳固朝纲。”
  童贯立即出列说道:“大将军还是派人送信与太子,令道君皇帝率领文武百官、赵氏宗室的所有人出城十里相迎,以示降服。然后当场把这些令刘延庆出军、意图谋杀大将军的心怀不轨之徒绳之以法,才能震慑住内心不肯归附的朝臣。”
  吴用的话、童贯的提议,让降臣各个都胆战心惊。但这样做还真不能说出有什么不对的,不如此是无法震慑那些不想归附的朝臣。
  扈三娘深叹一声,“就按吴学究、童贯所言去做吧。柴进,你派人去给道君皇帝、赵氏宗正传信。童贯,你派人去给宋室的先太子以及朝臣传信。让他们明日出城十里迎接。明日抱病不来的,安道远,你带人挨个上门诊视,装病的按欺君之罪发落。真不能起身的撸去官身,以后好好养病、在家将养身体吧。”
  点到名字的各自出来领令,立即出去执行。
  “关将军阻敌有功,公孙先生杀敌有战绩,裴督察别忘考功记上这一笔。”
  “是。”
  裴宣大声应了。心里说自己何尝漏记了哪一个将士的功过?
  “有他们这一闹,也挺好的,大宋的弊病三冗两积,总算少了冗官这一项了。”
  扈三娘满腹惆怅地叹息了一句,听得众人心头惴惴,不管这一次折了多少朝臣进去,到如今也能说他们是自找的了。
  “今天忙乱了大半天,大家都早些歇息吧。也不知道半夜是不是还有人来袭营。”
  中军帐里的基本都是武官,随着扈三娘话音落地,在林冲和秦明起立后,都跟着站起来抱拳致礼。待出了中军大帐,将领们看着天边艳丽的火烧云,如血如荼,仿佛预示着明天要流的鲜血。
  扈三娘这次带着近三十万人马迁徙,离开梁山的时候,就将已婚和未婚的将领搭配着统领军卒。单身的以林冲、鲁智深为首,遵循安排,小心戒备地检查中军夜里的布防。秦明和花荣等更多的已婚将领,则在入夜后就把自己所率的部卒,交给单身将领管理。自己带着各自的亲卫去后军,协助水军增加后勤和各家内眷的防守力量。
  至于扈三娘,她的中军大帐是白天议事的地方,晚上就是摆出来的幌子。她每晚都去后军的火炮营地里休息。而最后这一晚果不出她所料,才交四更天,中军营地就传来了躁动。扈三娘立即起来披挂整齐,才出了寝帐,就见公孙胜也穿戴好了,手里提着一把宝剑,往扈三娘这面赶过来。
  “大将军,有人袭营。”
  “唔,是中军的方向。让后军都准备着,看着好像来人不少。你带人去把工匠那里守护好。”
  “大将军,你这里?”
  扈三娘一笑,“他们想不到我会在这里的。你快去吧。”
  公孙胜稽首为礼,然后匆匆离开了。
  扈三娘带着近卫在后军等了好一会儿,见后军仍是安安静静没有过来夜袭者,才匆匆往中军营帐去。未及赶到,厮杀声已经渐渐降低,很快趋于平静。看宋军能够参与夜袭的军卒并不多,而梁山的军卒这几年改善伙食,已经基本消灭了夜盲症。另一方面就得力于一路上针对夜袭的而作的守夜军卒安排,每晚一半的军卒早早安歇,子夜换班。
  中军帐前横七竖八躺了不少来犯者。武松与林冲并肩而立,武松的钢刀犹自在往下滴血。二人犹如怒目金刚般立在中军大帐前,战袍上都溅上了不少鲜血。林冲的丈八蛇矛上黏糊的血腥气扑鼻。扈三娘赶到中军帐后,一看二人的情景,就知道他俩是竭力把夜袭者拦在中军帐外。
  这时候负责周围营地的众将领也赶了过来,众人见扈三娘没有受伤,才都放下心,慢慢散了。
  安道全带着人提着药箱匆匆过来,“林将军,武将军,先回军帐处理伤口吧。”
  林冲摇头,“我没有受伤。武二郎,你呢?”
  武松也摇头,“我也没有受伤,这些军卒怎么会奈何得了我等。”
  “你俩真的没有受伤吗?”
  得了二人肯定,扈三娘方带了几分嗔怪说道:“你俩知道我不在中军帐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