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彼岸繁花[综红楼]-第4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680章 680、武烈皇后26
  周瑜的到来让孙策心花怒放; 自觉有如虎添翼之感。他带着卫队迎出了曲阿,看到周瑜了就高兴地跳下马; 与周瑜见礼后,俩人互相捶肩大笑; 笑声惊飞了树上的鸟雀。
  “公瑾,你可让我等的好苦,望眼欲穿了。”
  孙策包含感情的一句话; 真是很容易让人想歪的
  “伯符; 我收到你的信,就与小乔收拾了往寿春去接岳母; 马不停蹄地往曲阿赶呢。”
  周瑜的回答也让人易生出曲解。
  “哈哈哈; 好好好,你来了就好了。”
  小乔拽拽母亲的衣袖,示意母亲看自己的姐夫孙策和自己丈夫周瑜的亲热劲。
  你俩太过份了好不好,也就是一年没见的。
  郑氏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自己一辈子只得了这俩女儿; 丈夫有让她依附女儿而居。见两个人中麒麟子般的女婿相处无间; 她真的很高兴的。
  孙策听到周瑜接了郑氏一起来的; 立即去郑氏的车前拜见; 先给郑氏行礼道辛苦,又与小乔见礼; 然后打发人飞奔回府去给吴夫人和大乔送信,自己与周瑜并驾齐驱引着车队进了曲阿。
  到了刺史衙门,孙策引了周瑜从前面进衙门; 让人引着车队去后面。然后孙策带着周云一边往后走一边交代自己对他的安排。
  “公瑾,今儿晚上与尚在曲阿的文人武将一起见见,跟着我阿翁的人你都知道,大多是你认识的。只有少数几个是我才收的。我先调拨给你两千的军卒,战马五十匹,等你熟悉了再加,如何?”
  周瑜笑着向孙策道谢,“伯符,我刚来你就给我二千的人马,别人会不会有意见啊?”
  孙策大笑,“怎么会有意见。你我是手足同胞一般。若不是打完曲阿我让你回去了,如今你带的人应该也不少于二千之数。”
  孙策这话可不是虚言,他要打曲阿的时候,周瑜把他叔父手下的人马都拉了出来,自带军械和粮草来给他助阵。等他打下曲阿赶跑了刘繇,手下有了二万多人的时候,兵强马壮了,才让周瑜带着人回去丹杨周尚那里。
  周瑜见孙策说话的时候,自信满满、眉眼间神采飞扬,就笑着先谢过他的好意。即便有谁心里不快活,都是武将,看在孙策的面子上,自己对跟随过破虏将军的人多让让也没什么。来日方长,慢慢相处久了也就磨合好了。
  “你的府邸我都收拾出来了,还给你准备了一班女乐。不过,你过几日再搬过去住。”
  孙策要留周瑜在刺史府里住几天,这对感情深厚的二人来说,也是很正常的事儿。俩人少年相识,意气相投,当初也都在对方家里住过,抵足而眠的时候也不少。如今俩人分娶了桥家姐妹成了连襟,感情更是亲近了。
  孙策说周瑜就点头应和,俩人大声说笑着往后院去,时不时就爆发出热烈的大笑,刺史府里的人都知道自家大人兴头很高的。
  吴夫人听着孙策的笑声,就笑着对郑氏说:“你那两个女婿笑得多开心,恭喜你啊。”
  郑氏点头,“我这两个女婿,也是你的两个儿子,同喜同喜。”
  俩亲家彼此打趣呢,孙策与周瑜联袂进来。
  “阿娘,你看儿子给你带了谁来?”
  孙策原与母亲的感情就非常好,这四五年下来更近了很多了。
  吴夫人笑,“是公瑾回来啦。伯符这些天掰着指头数,算你什么时候能到呢。”
  周瑜赶紧上前口称义母与吴夫人见礼,吴夫人忙伸手示意孙策拉他起来。然后待二人又与郑氏见礼后笑着打趣道:“公瑾看着比前一年出落的气韵更是雅致了。这一年没少读。伯符,你可得多努力了。”
  孙策与周瑜站在一起,俩人都是高大俊朗的武将人物,相得益彰。一般的神采飞扬、少年得志的轩昂气韵,晃得人不敢直视。
  不过二人这一年经历差别大,明显地在气质上反应出这差别。孙策的容貌历来是胜过周瑜三分,可因为这一年多直接带军厮杀的缘故,气质上多了三分杀戈决断的英气、硬朗,还隐隐带有一丝渐渐显露的上位者的气息。
  而周瑜这一年大概是读书偏多、处理民政琐碎事情磨练的缘故,周身的气质与孙策相比就柔和舒缓了一些,比孙策多了几分文人的雅致,看起来容易接近,亲和力压了孙策三分。
  孙策笑着应,“阿娘说的对,儿子一定会多读书的。好在明年的时候,让阿娘有机会夸儿子一句腹有诗书气自华。”
  孙策的开朗笑容和神态,和吴夫人对话的每一个字应答,都显示着母子二人关系亲密、随意、融洽。
  周瑜笑着补充:“义母,你给伯符留课业,我来监督他完成。做不完的话,就与四弟五弟一起到义母这里领罚。”
  吴夫人失笑,与郑氏说起孙策与周瑜那几年教导几个小的认真,夸赞二人读书习武都很有自律。
  众人在吴夫人这里说笑了一会儿,孙策和周瑜告辞去前面的衙门议事。吴夫人起身要送郑氏母女去大乔的院子里。
  她边走边解释,“最近天气渐热了,我担心大乔白日沾染了暑气,只让她早晚出来走动,我们过去看她。”
  郑氏赶紧伸手拦住吴夫人,“好姐姐,我在这里住过一个多月,哪里还要你送我过去。叫个小丫头撑伞也就是是了。你要是太客气了,我就不好住下来了。”
  吴夫人从善如流地停住脚步,叫了俩个小丫头给他们母女撑伞,自己看着郑氏母女转过弯了,才带着张氏慢慢回屋。
  张氏最近把女儿孙珊的嫁妆也收拾的差不多了,吴夫人亲自给孙珊挑的婆家,与孙嫒的婆家比起来也不差什么。女婿也经过了孙策的考核,人品做事能力也是中上,有孙策这个哥哥在,张氏一点儿也不担心女儿将来收到什么委屈。而且吴夫人在孙珊的嫁妆上,也没因为庶女的缘故就削减了很多,只比着长女和次女的不同,在份例上略有些差别。
  张氏跟了吴夫人近三十年了,自然明白夫人是把孙珊当作嫡女给预备的嫁妆,这也是在打赏自己几十年的忠心和勤恳。
  于是她对家事更仔细,服侍起吴夫人更认真了。
  “夫人,侯爷安排了晚间在衙门设宴。”
  张氏见得了空,赶紧把府里重要的事情报与吴夫人知道。
  吴夫人脱了见客的大衣裳,对张氏说:“你也坐下来松快一点儿,你知道我不是苛刻的性子,这屋子里也没外人了。”
  张氏遂笑着坐到吴夫人的身边,轻摇着手里的绢扇。
  “夫人是体恤奴婢,奴婢怕自己在人前会得意忘形。”
  “我知道你是懂事的人。和那些张扬的美人不一样。唉,这么些年下来,也就剩你一个了。”
  张氏笑笑,手里的绢扇往吴夫人那边送风。当初跟着大吴氏嫁过来的那几个,哪一个不是花容月貌的,可是这二十多年过去了,还就自己这个在几人中相貌最普通的好好活着呢。可惜桥氏院子里那俩陪嫁丫头不懂事,不过这话就没有自己一个做奴婢能置喙的余地。
  “亲家来了,夫人也能轻快了,不须再操心侯爷院子里的事情了”
  吴夫人点点头,陪嫁丫头是桥家的。自己偶尔点数孙策一句半句的也就够了,可不能把孙策当成一般的不懂事的年轻人看。
  不把孙策当成一般的年轻人对待,那些跟随孙坚多年的老将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周瑜回到曲阿,孙策为了迎接周瑜在刺史衙门摆宴,却让老将中有人觉得不爽了。
  程普就不那么愿意给周瑜面子。
  要叫程普说,周瑜就该从校尉做起来。连孙策都是从怀义校尉做起来的呢,凭什么周瑜一来就是建威中郎将,还给他二千名士兵。
  程普把自己的不满都表现的脸上。
  跟着孙坚的几位老将徐琨、程普、黄盖、韩当、祖茂都在,而吴景、孙贲、吕范、孙河既往就都知道孙策与周瑜亲密,同时与周瑜往来也多。熟悉周瑜的人,也欢喜认同周瑜的秉性和才能。就是张昭、张纮既往与周瑜也属于聊得来的。而顾雍、虞翻一没资格挑剔周瑜,二也不是能与程普一样会做下人脸面的事儿。
  花花轿子人抬人。
  吴景做舅舅的最有资格先开口了。他给孙策捧场,就先称赞周瑜,与孙贲一起说些旧事、表明有记得昔日的情分。
  吕范、孙河也跟着说在江得到周瑜的帮助。
  张纮与周瑜相处的时日多,就多恭维周瑜几句侠肝义胆。这样祥和的气氛,正是孙策想要的。
  进来一个新人,大家都表示欢迎,心情舒畅了,以后共事才会顺利。
  气氛好,孙策整晚都喝的开心,他揽着周瑜的肩膀,对席间的众位文武大声数说自己与周瑜的总角之交起源,说起自己给先父落葬后在江都和历阳之间进退维谷,是周瑜带着人马帮着自己,才把母亲和弟弟们安顿下来。
  孙策举着酒碗对在座的人宣告:“公瑾与我是手足,与我阿娘是儿子,同胞情谊也就是我与公瑾这般了。”
  孙策先把话说得这么透,席间的文人大都聪明懂得了周瑜的份量,后来跟随孙策的蒋钦、周泰、陈武、贺齐、董袭、邓当、吕蒙等,尤其是吕蒙还是一个少年,没有多的说话余地,好好跟着捧场喝酒就对了。
  一场非常成功的晚宴。 。


第681章 681、武烈皇后27
  晚宴后; 程普待周瑜的态度也没有丝毫的收敛,吴景出面劝了他也不见什么效果。在程普的眼里孙策是小主公; 周瑜只是孙策的连襟,凭借姻亲关系得到孙策重视的一个后来之辈; 甚至不如跟着邓当的吕蒙让他认可。
  周瑜也不与程普相辩,在曲阿稍微整理了几日后,就开始做自己的建威中郎将该做的事情。
  黄盖看不过程普故意找茬; 特意在吕范的拜托下找程普劝说。
  “德谋; 公瑾虽年轻,但他昔日辅佐伯符与困窘之际。伯符从袁公路那里脱离; 他带兵和粮草相助; 与伯符一起先克横江、当利、打笮融、薛礼,占湖孰、江乘,进入曲阿,他都身先士卒与我们一起跟随伯符。你为何总是喜欢为难公瑾呢?”
  程普与黄盖、朱治都是跟随孙坚多年的老人,在黄盖的眼里; 这俩位是与自己一样的; 而吴景、孙贲、孙河仍然是凭借姻亲关系上位的。
  “周瑜与吴景等一般; 岂是能与我等刀剑里冲杀相比的。”
  黄盖耿直; 直接反驳程普。
  “景瑞随破虏将军南北征战近二十年,未曾有过分毫懈怠。你以为他是幸进?”
  程普失言; 为自己强辩,“我未说景瑞。”
  “德谋,周公瑾助力伯符的时候; 正是伯符困窘无路可投的时候。后来他自带兵将以及粮草,伯符按功劳以建威中郎将相酬也不为过。抛开周瑜娶桥蕤的幼女为妻之事,你说他是不是值得伯符以中郎将相托?”
  “中郎将只领兵二千人,周郎前年带的兵也一千多了。”
  “伯符并不是以二千军卒为止,他以后会让周瑜统领更多的军卒。”
  黄盖见程普执拗到以后的周瑜会统兵多少的事情上,可以后的事情谁又说的清楚呢?周瑜对在危难、困窘中的孙策伸手相助,孙策肯定相信周瑜多一些。现在俩人又是连襟,若是周瑜有本事,以后就是统帅三军,也不是不可能的。
  然而他是来解决程普喜欢为难周瑜的执拗的,必须争取说服程普大家好好相处,才有利于练兵。
  于是黄盖只好敷衍着说:“过几年,孙家的那些小公子们陆续长大了,伯符有了帮手,他对公瑾的信任就不会像现在了。”
  程普忧心忡忡,“我就怕还没等到那时候呢,伯符就把军权交给周瑜,将破虏将军的愿望误了。”
  黄盖深觉自己是服了程普的瞎想了,他气恼起来。
  “那你不如直接去与伯符说,让他莫要信任周公瑾,好过你自己出面为难周公瑾啊。”
  程普看傻子一样看黄盖,“伯符与他食同案,寝同榻,你让我去与伯符说?伯符会听?”
  黄盖完败,他知道自己劝不转程普,只好让吕范转告周瑜躲着程普一些,待程普看到周瑜的能力也就好了。
  周瑜对程普的为难、刁难不怎么在意,任何时候待人都是一样地谦逊有礼。而且这些跟随孙策有段时间,重新开始按着孙策的法子练兵的程普、黄盖、朱治等,发现周瑜操练他手下那二千军卒的速度、质量不比他们差。
  孙河对这些元老解释:“早几年开始用这样法子练兵的时候,是由伯符和公瑾开始的。”
  二个月以后,周瑜开始带着他手下的那两千军卒,参与朱治带的那一路主力,在曲阿周边的军事活动,清扫曲阿周边的反对势力。
  然后孙策将大军分成三路,一路从会稽、一路从吴郡平推向西,还有一路从临海郡出发向南。
  新都郡、鄱阳郡、临川郡、建安郡,孙策有了扬州刺史的名头,在这些郡的太守表示要服从他的指派后,他让朱治带着大军,把这些个郡地的土匪水匪等逐一清扫干净。
  光明正大的朝廷命官加上强横的军事实力,孙策一路由东向西平推,在袁术与吕布胶着、与刘表、张绣摩擦升级的时候,不仅夺了庐江郡、江夏郡,还一路先夺了长沙郡。与清理了庐陵郡的那一路顺利将豫章郡围了起来。
  刘繇无处可逃,偏孙策还是给了他一条活路,投降后带着他所有的属官继续为扬州的各级衙门做事——在各郡开办的学堂做教谕。
  刘繇不是为了自己,就是为了跟随他的人,也只好乖乖地投降,他交出所有的武装军卒,连忠心耿耿跟着他的太史慈也投向了孙策。
  孙策容了刘繇的投降,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虽然有张昭、张纮帮忙,但是突然接手大半的扬州辖区,就立即面临一个缺少人手的窘境。
  只好以扬州刺史的名头向天下开征辟令。
  至于有多少人愿意、又有多少人能穿过战火纷飞的袁术、刘表、张绣的接壤区,孙策以及张昭张纮都没敢报什么乐观的态度。
  果然是三人相像得到的结果。除了吴地的人,连荆州过来的人都少。直把英俊的帅哥孙策愁的变成苦瓜脸了。
  无奈先从亲戚里选。孙嫒的丈夫弘咨被孙策就地硬按去吴郡太守府做事。然后孙珊的夫家陈家很积极地把出十八岁以上读书识字可以的子弟都推荐给孙策,孙策和张昭张纮将人做了一番考核,然后派去各级的衙门。
  孙策的叔叔孙静不想离开家乡富春,但他把族里认字的人都给送到曲阿让孙策考核,能做事的留下,不合格的带回去继续读书。
  忙到快秋天的时候,扬州辖区缺人的现象缓解了一点,各级衙门缓慢地开始运转了。
  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的文盲率,吴夫人拿着她让孙策做的调查报告也跟着皱眉。
  孙策现在拥有的会稽、吴郡、丹杨这几处都算是江南偏富裕的地方了。大族的子弟基本都有机会读书,但就是这样,富春孙家送过来考核的子弟,其中还是有一部分只能算是识字,写不好也读不明白简单的公文。
  而那些寒族子弟里识字的更少了。读书识字的成本太高,绝大多数的人还在为温饱挣扎,如今还要再添上一条躲避战乱。
  就算是有些寒族子弟得到学习机会了,也学的不错了,也是未必有出头的机会。官员的位置是一定的,在没有科举的年代,想做官唯一的途径是靠官员们推举——孝廉。
  寒族子弟想要让当地的父母官举荐为孝廉,其难度远远高过世家豪族的子弟。
  但这举孝廉的制度也还是有好处。在当官之前,先被家乡的父老考核四十年的人品:是不是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