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彼岸繁花[综红楼]-第4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诸葛瑾到刺史府的时候虽然短,但他也知道虞翻虞的仲翔医术高于普通的郎中,他再三地向官家表达了自己的感谢,才送了管家出门。
  诸葛亮去厨房,想烧点热水给叔父喝,却见厨下也备着整齐的米、菜、盐、灶具等,看来立时就能开火做饭的。再摸摸灶台上裹着的水瓮还是烫手的,他就一手抱着裹着水瓮竹篓,另一手端着几个碗往叔父的屋子里去。
  诸葛瑾见他进来,赶紧先接过水瓮放下,转过身对二弟说道:“阿亮,每个人的房间里都备有热水,你可以先去洗漱。”
  诸葛亮一愣,这与叔父带着自己一家人到荆州差别也太大了,吴侯考虑的太周全太暖心了。
  “大兄,叔父已经给我取字了,孔明。”诸葛亮认真地对长兄争取自己的成人资格。
  “好好好,以后称你孔明。这些日子辛苦你了,先去洗漱换了衣裳,再回来说话儿。”
  诸葛亮看叔父这里有大兄和福伯照顾,施礼后退了出去。
  诸葛亮收拾好自己,带着诸葛均去继母那里,见继母的屋子里一切都井然有序,跟着继母的仆妇已经安顿好,开始去准备下午餐,问明继母无事后,方带着弟弟往叔父那里去。
  诸葛亮三岁失母,弟弟那时候未及百日,这些年都是继母照顾自己兄弟姐妹们。在诸葛亮的心里,对生母谭氏是没有任何印象的,记事的时候就是把小谭氏叫做阿娘。及至后来长大了,知道小谭氏不是自己的生母,他和弟弟仍然孝敬小谭氏与亲娘没任何差别。
  诸葛玄的屋子里,虞翻虞仲翔正在给诸葛玄诊脉。他微微皱着眉头诊了左手又换右手,然后对诸葛瑾说:“诸葛使君,令叔父是郁结在心忧思在脾胃,若是能放宽心思,不靠药物也能自愈的。我现在开一点温补脾胃的药物,先帮着他调理调理身体。”
  诸葛瑾赶忙准备纸笔,不想虞翻从自己的袖袋里抽出竹纸和绢布裹着的炭笔,刷刷刷就写了方子,然后对诸葛瑾说:“这方子不同用墨书写的,你小心别模糊了。”
  然后虞翻把炭笔收好,与诸葛玄道:“使君放宽心思,若能早早痊愈,也能帮助诸葛使君到刺史府效力。吴侯去年计有十郡之数,连太守都凑不齐呢,正是缺人的时候。今年再加几郡更不知要点谁去做太守了。”
  虞翻这一句话就是对诸葛玄最好的良药,诸葛玄疲惫的双眼立即多了神光。诸葛亮立即俯身对虞翻就行大礼,诸葛瑾也再次向虞翻行礼,然后恭敬地送了虞翻出去。
  虞翻一边往外走一边对诸葛瑾说:“你那兄弟看着很聪明啊。得空你把他带去国太那里吧,国太就是喜欢聪明的少年郎。”
  诸葛瑾连声应了,略略担忧地说:“我怕孔明的才说尚浅,耽误了国太的心意。”
  虞翻就说:“吕子明刚刚学全千字文,识字不到两千个,尚还跟着国太读兵书呢。听说吴侯在江都守孝的时候,也常常和周公瑾一起与国太研究兵法的。只要他肯学,不用担心以后在吴侯这里找不到好职位。”
  诸葛瑾满脸感激:“谢虞功曹提醒,我今日就问问孔明的课业,明日带他去刺史府拜见国太。”
  虞翻还礼后摆摆手带着自己的仆从走了。一路上他还想着吴国太对诸葛瑾这一家未免太关注太优待了,而侯爷不管诸葛瑾什么能力,就说缺郡守的话,不过看诸葛玄的神情变化,怕是那郡守就是医治他心脾郁结的良药,但愿诸葛玄病愈能担得起一郡之长。
  诸葛瑾休息一日把家里都安排的差不多了,晚间把准葛亮和诸葛均教到书房考问二人的课业,发现俩个弟弟的学业都没有耽误。
  他双手握拳郑重地对兄弟俩说道:“叔父就与我们阿翁无二,继母待我们兄弟俩也是亲娘一般。我们兄弟以后好好孝敬叔父、母亲。”
  诸葛亮和诸葛均立即躬身应答“喏”。
  长兄为救一家人舍身抗匪,在小兄弟俩的心中有着不同一般兄长的份量。
  “孔明明日与我去刺史府拜见国太,看看吴侯能不能得空见你,你现在的学识已经可以去刺史府谋个职位了。”
  诸葛亮听到长兄的认可很开心,诸葛均则兴奋地拉着诸葛瑾问道:“长兄年奉是多少?”
  诸葛瑾有点儿自豪地说:“五百石。”
  诸葛亮有点吃惊地瞪大眼睛,诸葛均很开心地咧嘴笑起来。从到荆州以后他们一直很紧张,就是偶尔添件衣服,阿娘都要算计了再算计。诸葛亮比他大一点,知道的事情多一些,就对诸葛瑾解释。
  “叔父的官奉要养家,还要给阿姐备嫁妆,阿娘日常就得多做计划。”
  诸葛瑾立即就明白了为什么叔父一行十来个人,行李那么简单,怕是准备这三辆牛车都费了不少心思才筹备到。
  “大兄,牛车是二位姐夫各送了一辆,后来蒯家又赠送一辆。”
  诸葛亮似乎看透了诸葛瑾所想,立即给他解惑。
  诸葛瑾笑着拍拍诸葛亮的肩膀,“孔明,在家里就罢了,出去了有时候看穿了别人心里想的什么最好不要说出。”
  诸葛亮点头,“大兄我明白。”
  他早知道任何哪一个人,都会忌惮能看穿自己心思的人。可现在是在家里,在长兄和弟弟面前。
  第二天诸葛瑾带着诸葛亮去刺史府。进了刺史府,诸葛瑾看着自己的亲弟弟强自镇静的紧张模样,拍拍他肩膀说:“吴国太是很慈祥的人,你当与母亲说话一般就是了。”
  诸葛亮点点头,攥紧的拳头松了再攥紧,努力掩饰下忐忑紧张。他太想取得吴国太、吴侯的认可,单是大兄一人养家,会让大兄同叔父这些年一样地辛苦的。自己不期待能有五百石,就是有二百石,最好是三百石,也能母亲松快点。
  对于今天能见到史册在史册上留了浓墨重彩的诸葛亮,吴夫人心里也有点儿小激动。她叫了孙权陪自己一起,美名其曰让他见见同龄的优秀学子,同时给他布置了考题,让他根据诸葛亮的学识看诸葛亮适合什么职位。
  这时候的诸葛亮也就是十六七岁的少年吧,与前几年的孙策相比,会有何不同呢?
  在吴夫人见诸葛亮的这一天,曹操见到了被五花大绑的吕布。在曹操围攻下邳的这三个月期间,吕布面临外无救兵、内里军心越来越涣散的局面。
  他垂头丧气失去斗志多次想投降曹操,接过都被陈宫阻拦了。
  “曹贼是因为缺粮而来进宫徐州,无粮草以后他自会退兵了。”
  对陈宫,吕布是相信他又怀疑他。如果事情都按陈宫说的去做,自己必然不会落到外无救援的境地,怀疑他就是妻子说的曹操待陈宫如父母办尊敬,陈宫还不是背叛了曹操?陈宫不值得相信。
  就在这样的犹豫中,围攻三个月下邳的曹操急躁了,他决水围城,领吕布军中立即军心大乱。早有投降意愿的侯成、宋宪、魏续反叛,绑了陈宫降了朝廷。
  吕布在白门楼见曹军的攻势知道大势已去,令左右将他的首级交给曹操。但左右不忍,吕布就下城投降曹操了。
  曹操的亲卫把吕布捆得紧紧的押到曹操跟前。
  吕布拜倒,“布甘愿降明公。可否松绑?”
  曹操回答吕布道:“缚虎不得不急也。”
  吕布诚恳地对曹操说:“明公所担心不过是吕布这个人,现在吕布已经投降与你了,不值得再担心。明公得到我这样的勇将,由我率领骑兵,明公率领步兵,就可以统一天下了。”
  吕布的话打动了曹操,曹操想到在江东的那只小疯狗,捻须犹豫起来。
  刘备在一边看到曹操犹豫了,心里对吕布的仇恨简直要把目光化作了实质的钢刀,把吕布千刀万剐了。
  就是这个三姓家奴,害得自己好不容易拥有的基业成了烟云。
  于是他对曹操说道:“明公可还记得吕布怎么侍奉丁原和董卓吗?”
  吕布大骇,对刘备说道:“昔日我救你与性命危殆之际,如今你要诳明公杀我?小人之言最不可信,明公请查。”
  曹操本就是宁愿我负天下人,不能天下有人辜负我的秉性,立即摆手让人把吕布推了出去。
  吕布被缢杀,然后枭首。同拒降的属官陈宫、高顺的头颅一起送往洛阳,到皇帝那里去请功。
  一代枭雄猛将,就这么身首异处,死在刘备的手中
  事后荀彧与曹操说起刘备,“明公,刘玄德记仇不记恩,其心思歹毒,不可不防。”
  曹操眼神晦暗地回答荀彧,“文若,那刘玄德最好别漏丝毫的蛛丝马迹……”
  二人瞬间达成了一致的意向。


第691章 691、武烈皇后37
  诸葛亮与吴国太探讨了约有大半个时辰的《左氏春秋》; 在一边听着的孙权开始还能够插话进去,慢慢就闭嘴只能听母亲与诸葛亮一来一往发言; 从《左氏春秋》谈到《吕氏春秋》中的《恃君》。
  “君道不废者,天下之利也。故废其君; 而立其行君道者。君道何如?利而物利章。故为天下长虑,莫如置天子也;为一国长虑,莫如置君也。置君非以阿君也; 置天子非以阿天子也; 置官长非以阿官长也。德衰世乱,然後天子利天下; 国君利国; 官长利官。此国所以递兴递废也,乱难之所以时作也。”
  吴国太慢慢把《恃君》中这一小段背给诸葛亮,就见诸葛亮皱眉思考了好一会儿才说话。
  “国太是要行废立之事?”
  好一个心思敏锐的孔明。
  吴国太皱眉,“废立之事不好妄论。从何进乱宫,黎民百姓陷入困乱已经十年余。更不提早先的灵帝当政的那些黄巾军了。孔明你认为天下应该这样下去吗?”
  “自然不可以。”
  诸葛亮这十来年颠沛流离的日子让他认识到天下必须要稳定; 可荆州的刘表利用五姓之间的矛盾; 求得了暂时的微妙的平衡; 一旦有一家衰微或者做大; 这平衡打破了对荆州就是灾难。可扬州呢,听长兄讲一切寄托在吴侯孙策身上。
  诸葛亮瞟一眼在边上陪坐的孙权; 这二公子课业一般,只是普通人之智质。
  “国太是以为天子无机缘定鼎汉室河山了?”
  “机会不大。若是无伯符领先纳贡,天下十四州竟无一州肯奉养天子。食不果腹衣布遮体坐困愁城待外臣供奉; 你认为他可有能力挽救已经倾颓的汉室?”
  诸葛亮再度陷入了沉默中。
  良久以后,诸葛亮慢慢抬头问道:“国太可是要蚕食荆州据江东之地抗二袁?”
  吴国太点头。
  “非此举难以留得方寸乐土与黎民。”
  诸葛亮沉吟起来,想着一路踏入吴侯治区的景象与徐州、荆州的差别,想着北方舍家弃业要来江东躲避战乱的百姓,他起身拜倒。
  “亮愿追随国太、吴侯为黎民争乐土。”
  吴国太赶紧让孙权扶起诸葛亮,笑着对他说:“孔明,你如今只比仲谋大了一岁余,虽然你诸子百家读了许多,但是我安排半天学习,半天跟在吴侯身边做书记可好?”
  诸葛亮赶紧再度躬身致谢,能在刺史府谋到一个职位、还是吴侯身边的书记太好了。从叔父病倒,自己就想在荆州谋到一个位置担起养家的责任,可是竟然连接替叔父做一个属吏都难。
  吴国太让孙权还礼,“既你同意了,仲谋每天早起与伯符练武,你愿意就和他们兄弟一起操练,上午就跟在伯符身边做事,下午你俩个就一起读书吧。讲课的人可能是张纮、张昭,也可能是任何一个某方面能力超卓的大人,还望你有闲暇提点提点仲谋。”
  他立即认识到吴国太的安排,是对自己最有利的,对诸葛一家也是最好的。
  孙权看了母亲与诸葛亮的一番对答,心里已经折服在他的课业比自己优秀了。赶紧对诸葛亮施礼。
  “请孔明兄不吝指教。”
  半上午的对答,诸葛亮得了一个全天候的同僚加同窗,然后他与孙权辞别吴夫人,去孙策身边开始做书记官的生涯。
  晚上回到家里,诸葛亮把一天的经历讲给叔父、继母、诸葛瑾和诸葛均。诸葛玄虽沉疴日久、旅途又很辛劳,但他先是解开了部分心结,如今见诸葛亮竟然也得到了刺史府里的书记官,虽然没有品秩,但是跟在吴侯身边做事,还愁以后没有前程?而且每日下午还能与吴侯府里的公子们一起读书,这可是吴侯看重子瑜兄弟俩个了。诸葛玄越想越开心,整个人如同枯木逢春般地焕发出生机。
  “子瑜、孔明,你们得吴侯器重,就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地做好分内事。”
  “喏。”兄弟俩赶紧站起来应道。
  诸葛瑾待诸葛亮把他一天的正事说完后,才说起对诸葛均的安排。
  “张子布今儿问起阿均的课业进度,然后说吴侯府里的小公子们甚多,刺史府的属官有年龄相仿的子侄儿郎,都跟着他们在一起读书。每天辰时开始读书,辰正刺史府备早膳,午正也有饭食,嘱我明日将阿均带过去。”
  小谭氏的眼里冒出了泪花,她擦去眼角泄露心事的泪水,却止不住地哽咽起来。就半个月的时间,家里从快要绝望的绝地,一下子落到蜜罐里了。
  “子瑜,幸好你来了东吴。”小谭氏发自内心地赞扬诸葛瑾。虽然这继长子不如孔明和阿均与自己亲,可他从来待自己也恭敬守礼没有怠慢。
  “大兄,幸好你得了吴侯的器重。”
  诸葛均很高兴,明天他就有了新同窗,他跃跃欲试迫不及待想与新同窗一起读书了。
  诸葛瑾想说是吴国太器重自己更多一些,但他抿嘴咽下了心里话。对吴侯来说,吴国太是他最信任最依赖的人,他们母子情深,自己还是不要在这时候说扫兴话了,相信依着孔明的聪明已经看出来了。
  这一年的南北格局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是兖州的曹操终于得了徐州。压抑在他心头的对徐州愤恨,容不得他继续憋着了。
  他也怕把自己憋出来毛病呢。
  于是下邳在被曹操引了引沂水、泗水灌进城里去,然后再被曹操攻破后,遭遇了再一度的屠杀和抢掠。
  曹操和他手下的军卒发泄了几天后才冷静下来,他发现事情做得过了,可是后果已经是他不能面对的了。
  “人屠”成为曹孟德的别号,在短时间内再度在大江南北传响,成为能止住小儿夜啼的恶名。
  荀彧收到东吴的孙策辗转送来的一封信,里面只有酣畅淋漓的几个泼墨般的大字——荀氏,人屠主谋。
  荀彧晃了几晃才没有跌倒,他明白这是孙策在逼自己做选择了。如果自己继续辅佐曹操,那么用不了不久,给曹操出主意屠城的人就是荀氏,荀氏就要被永远定在“人屠主谋”的名号下。
  让自己弃了曹操去江东?荀彧舍不得自己在曹操身边谋下来的位置。几年下来,他已经成功从谋士的地位,转到内政治理方面。通俗一点说,就是从张良的位置,转成了萧何的位置。
  舍不得舍不得!
  可荀氏的名声呢?千古史册的身后名呢?荀氏后人该怎么办呢?
  荀彧急忙派人把荀攸请来商议,他与荀攸是同族的堂叔侄。荀攸更多喜欢隐藏在幕后出谋划策,甚少在人前开口。这两年反倒是郭嘉在曹操跟前更得其青睐。
  荀攸看着心急难耐的荀彧说道:“叔父难道被这虚名恐吓住了?依公达看来不理会也就是了。”
  荀彧看他完全没明白自己的意思,忍着气说道:“我荀氏千百年的名誉,决定与你我二人身上,你说不理会就可行的?!主公为什么得了‘人屠’的别号,还不就是这竹纸把一屠徐州、二屠徐州之事于天下间宣扬?就是以后匡扶了汉室,又岂能抹去这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