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彼岸繁花[综红楼]-第4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河沟泛着浅波,漂不走一捆蒲禾。我心中想念的人,没跟我同守许国。日日夜夜思念啊,何年何月回故国?


第714章 武烈皇后60
  武烈皇后60
  回到兖州的曹操在得知曹仁和李典得手后; 高兴了没多一会儿; 就被郭嘉的几句话减去了大半的兴致。
  “主公,你现在是司马了; 要天子与你何用呢?”
  是啊,自己要天子何用呢?
  曹操对着等待自己回答的郭嘉; 尴尬地笑笑; 然后略有些垂头丧气。
  “我就是不忿好好的想法不能得以实现。”
  郭嘉看这样的曹操心累; 这是小儿游戏么?求而不得就要不计代价地弄到手才罢休?
  “主公,而今天下早不是天子圣谕贯达四海的时候了。天子为何不让孙策把下邳还给刘玄德?还不是孙策凭实力不会听; 朝臣也心知肚明地不挑开天子这层难堪的遮羞布嘛。我们现在与其浪费人力物力在洛阳; 不如回来好好经营兖州; 拿下袁绍的北方; 才能与孙策抗衡。”
  曹操惭愧; “我这次回来也是这么想的。就是临行前与子孝、曼成吐露心中的不甘; 那豫州刺史我表与刘玄德,被孔北海搅合了。荆州刺史不提也罢; 居然是蔡邕的亲传弟子。我又不忍心硬争。唉……没想到他俩会做成了。”

  郭嘉很无奈。洛阳现在早没了十年前的雄兵驻守、固若金汤之势。要不是有兖州的军卒在洛阳镇着,还不定会乱成什么样子呢。
  “主公实在没必要搭上自己的名声的。不如找个机会把公达、子孝、曼成都撤回来。或许到那时; 天子会求着主公要一个安身之地呢。”
  曹操一愣; “会么?”
  “怎么不会!若是公达他们都撤回来; 天子势必要再回到长安时候被抢来抢去的样子。他若不想就得求着子孝带他来北方。”
  曹操对郭嘉这样的说法将信将疑; 但是把精兵留在洛阳,他也不甘心。如今的局面还是自己贪婪想占便宜造成的。
  派曹洪协助关羽去打袁术,也是看袁术在孙策手上吃亏憋屈病倒的缘故。没想到搭进去了曹洪和一万军卒; 还丢了徐州的下邳。
  不对,还有荀彧一家人呢。
  想到此处,曹操急切地问郭嘉,“可有文若的消息?”
  郭嘉摇头说道:“派出去很多人沿着当日文若的路线往广陵郡寻找,开始还有文若一家的消息。到临近徐州下邳的地方后,就再没有他们的消息了。”
  曹操沉吟不语,荀彧去广陵郡那段时间正是孙策在徐州的时候。难道孙策把荀彧一家还有那百多人的护卫都杀了?不然怎么一点儿的消息都没有呢。
  “奉孝啊,你说荀彧有没有可能投了孙策呢?”
  郭嘉不用过脑子就知道曹操的疑心病犯了。
  “主公,文若夫妇带着大大小小的七八个孩子,真要是落入孙策之手,为了孩子他也得降东吴的。”
  曹操只觉得郭嘉的话如同利剑插进胸口,痛得他上不来气。
  郭嘉垂眸不语,他早看出来荀彧的心不在曹操这里了。可是荀彧应该是不想自己提出离开的。因为他先投了袁绍而后主动离了袁绍、再来投曹操的。那他再主动去投任何人,都难免被怀疑还会再度离开。
  唉!老友要是被孙策掳去也是好事一桩,免去他的左右为难了。
  但是文若到底是为什么与主公离心的呢?
  郭嘉穷其一生也没有再见到荀彧,到死也没有得到答案。
  曹操难掩羞愧,知道自己做了蠢事。与郭嘉商议了很久,最后定下等朝臣提出抗议曹仁软禁皇帝、把持皇宫的时候,顺势将所有人撤出洛阳。
  “奉孝,我没了你们在身边真的是不行啊。”
  “主公不过是当局者迷而已。”
  荀攸也是这样看曹操的。
  迷失了心性。
  好好地发展兖州,把自己的根据地弄扎实了,难道不好吗?
  他也搞不明白曹操为什么总抽风,明明在征吕布得徐州的时候很听自己的意见啊。怎么转眼去洛阳后就要派曹洪与关羽搭档?
  首先换任何将领统军,都不会反对带上军师或谋士的。其次得了广陵郡就应该稳扎稳打,等后面派去的太守到了,增援的军卒到了,再图谋更多方为上策。
  曹洪他怎么敢两万人就去谋寿春!
  但是郭嘉、夏侯渊和夏侯尚只带回了曹洪的衣冠、兵器,荀攸就把这些话都吞在肚子里,当作自己也没看明白曹操派曹洪出征之事。他心里知道,自己若是跟随在曹操身边,是会劝阻他派曹洪领兵。
  可曹操已经为此事付出代价了,再说多余的话就没什么意思了。可他万万没想到曹操把他调到洛阳是替天子“干活”。
  摊上这样时不时抽风的主公,荀攸觉得自己会夭寿的。
  他烦躁地把臣子进奏的表章都堆到一边,自己既不看、也不给皇帝送过去。说通了曹仁和李典后,他就等着朝臣耐不住了,在朝堂弹劾他们的时候,借机离开洛阳。
  有三千军卒在手,洛阳城内没人能阻拦得了他们。
  果不出荀攸的所料,孔融没过几日就领头在朝堂弹劾曹操了。
  孙策回到曲阿先去见张昭。虽然曲阿与寿春之间日日有信使往来,他还是要确认了没有不能写在纸上的事情,才算是能够放心。
  “子布,这大半年辛苦你了。”孙策对张昭是发自内心地尊敬和感谢。
  张昭笑笑,“无妨,你快进去看看国太和世子。世子该不认识你了。”
  待孙策去后院了,张昭觉得肩上的千斤担子搁下了大半了,明明孙策回来什么也没做。呵呵,张昭捶捶僵硬的腰部,老喽。
  三个儿子这次都被吴国太派到不错的郡县担纲,连幼女和长孙女都在刺史府谋到书记官的位置,张昭很钦佩吴国太对文臣武将儿女的安排。论收买人心,孙策母子可都是一等一的了。
  他很希望岁月就一直这样下去,案牍辛苦也甘之若饴。
  孙策先去母亲的正堂,远远就听见里面欢声笑语,还夹杂着幼童稚嫩的尖叫声。他进去正好看到母亲含笑望着他的眼睛。
  “阿娘,我回来了。”
  孙策一句话像是按住暂停键,陪着阿绍赶陀螺玩笑的几个小丫头,立即规规矩矩地站去自己的位置,躬身向吴侯行礼。阿绍看看立即站远行礼的小丫头们,再看看跪倒在阿嬷面前磕头的男人,迷惘不知所措愣在地中央。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可有受伤?”吴国太伸手虚托孙策起来,上上下下打量他。
  “瘦了不少啊。”
  孙策站起来笑着说:“没有受伤的。”然后摸摸自己的脸,“瘦了么?那阿娘多给儿子做些好吃的呗。”
  孙邵看吴国太的注意力全在进来的人身上,神态也是亲近无比。顿时蹬蹬蹬地跑过去,拉住吴国太的手宣誓自己主权。
  “阿绍,这是你阿翁,还记得不?伯符,你这一走大半年的,开始阿绍找不见你,天天在哭,现在阿绍都忘记你了。”
  吴国太拉着阿绍的手往孙策跟前送,阿绍撅着屁股两脚往后蹭,躲回到吴国太的怀里,瞪大眼睛紧抿双唇看父亲。
  “阿娘,阿绍不记得我了。”
  孙策有点被打击了,带着些委屈地向母亲抱怨。
  吴国太嗔笑孙策,“这么大的孩子,能记住你半个月就很不错了。你得空多带他玩几天就好了。阿绍,跟你阿翁去看阿娘好不好?”
  “阿嬷也去。”阿绍紧靠到祖母的怀里,坚持不给孙策拉手。
  “算了。伯符,你自己去看看大乔。这几天听说你要回来,她精神了不少。阿绍就先留在我这里了。”
  “好。”
  孙策嘴里答应着,但看着儿子与自己疏远陌生的模样,终于忍不住伸手把阿绍从母亲的怀里挖出来。不顾阿绍的尖叫,把他高高地举起来,在阿绍兴奋的叫声里,抛了几次高高,换回儿子软软糯糯的央求。
  “还要,还要。”
  父子俩欢乐地玩起来。
  又玩了一会儿,吴国太打断玩疯了忘乎所以不肯停的父子俩。
  “伯符,你去看大乔。她该等着急了。阿绍,跟你阿翁一起去看阿娘去。”
  孙策把儿子放下来,阿绍已经舍不得他走了。小声地叫了一句“阿翁”,但还是笑嘻嘻地躲回吴国太的怀里,就是不肯跟孙策走。
  “这小东西。”孙策恋恋不舍地摸摸儿子的细细软软的头发。
  “去去,赶紧过去,也别过来用饭了。才下过雨的路滑,别让大乔闪到了。阿绍都是跟我一起睡的,你晚上也不用过来了。”
  孙策见母亲赶自己去见大乔,心里高兴雀跃,还是给吴国太行礼后,稳当当地一步步出了正堂。
  等孙策没影了,正堂里的小丫头们才又活跃起来,围着阿绍陪他赶陀螺。
  小吴氏带着女儿才后院赶过来。
  “姐姐,听说伯符回来了?”
  “嗯。我让他去看看大乔。阿仁的功课做完了?”
  孙仁摇头,“还没有。还差了一点点。女儿这就回去写。”
  孙仁行礼后退了出去。
  小吴氏看吴国太一句话就撵走了女儿,尴尬地说:“姐姐,我就是想带阿仁与伯符见见面的。她与阿珊不同。她与伯符年龄差的太远,怕就是阿匡,伯符也未必记得多少。”
  “你啊,就是想的太多了。有我活着,伯符不会亏待了阿仁的。”
  小吴氏笑着依偎在吴国太身边坐下,心里却不以为然。自己的女儿将来还是得要依靠长兄的。不趁着孙策回来的时候多见见面,大乔再生几个,他哪里还记得有这个小妹妹了。
  “姐姐,仲谋的婚事都筹备好了?”
  “嗯。张氏在管着呢。她做了这些年了,不会出错的。你带好阿仁就是。等以后阿仁出门了,你再去给张氏帮手。”
  “我都听姐姐的安排。”
  吴国太在心里叹气,对小吴氏的小算盘巴拉的啪啪响,心里感觉很无奈。
  “阿仁还小呢。你放心,我都能给阿珊挑个好婆家,也不会亏待她的。”
  “我知道的姐姐。”
  “你有空啊,多教教阿仁收收性子,虽在东吴她是第一份了,但太张扬了也不好。你看做书记官的那些女子,那个不是心里有主意的,可面子上却都是温婉的。”
  小吴氏脸红,“我也不知她怎么就这样的性子了。还是姐姐多说说她。我说了她也不肯听,就是喜欢舞刀弄棒的。”
  “喜欢舞刀弄棒没有错,你看丁氏不是把性子收起来了么。那句话就是遇得意的时候,别把风头使尽了。你把这个给她叫明白了,她嫁到哪里也不会吃亏的。”
  “是。”
  小吴氏委屈地应了。过来一趟没达到目的,反让姐姐说了自己几句,她的情绪也低落下来。陪着吴国太坐了一会儿,看吴国太招呼小丫头们给玩出汗的阿绍换衣服,就借故告辞了。


第715章 武烈皇后61
  孙权的这门婚事是吴国太给他挑选的。谢家的姑娘与孙权两年前也见过面; 俩人的感觉也都不错。孙权过这年就是二十岁了; 吉期定在腊月里,也是挑大家都在热闹热闹地庆祝这一年取得的成就。
  谢家姑娘出身官宦世家。其父谢煚谢煚幼; 是会稽山阴人,在灵帝时期任尚书郎、徐令。在黄巾军成势席卷到中原以后; 他辞官返回江南。为人明达有才仁孝是口碑非常好的一个人。其叔父谢贞的名声也很不错; 因好学不倦; 被举为孝廉,出仕以后遵纪博学; 在律治方面颇有研究。
  谢氏的长兄谢承在孙策攻下会稽之后; 投效到孙策的旗下; 积极协助孙策打开会稽的局面。由于有谢家的协助; 会稽的政局一直在朝有利于孙策一面发展。
  前段时间东吴缺少官员; 谢煚谢承父子、谢贞以及其子谢赞、谢谭都响应了孙策的征辟; 尤其是谢谭以十六岁的年龄,通过了十八岁以上那组的考试; 成为会稽下属中等县的县令。
  吴夫人这门婚事选的让张昭、张纮都称赞不己。有了谢家在会稽做助力,以后放孙权去会稽历练也会放心一些。
  孙策是打算在年后的时候放孙权去会稽的。原打算让他做会稽太守的功曹; 可是缺人缺的厉害; 就把朱治调到会稽做太守; 就把诸葛瑾拔擢到吴郡做太守; 孙权安排到新都郡做太守,让诸葛亮去做孙权的佐贰,协助他管理好新都的政务。
  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安排。
  朱治是跟随孙坚的元老; 会稽是富庶的大郡,不论是资格还是能力,朱治都有承担起会稽太守的资格。而诸葛瑾由新都郡调到吴郡也是提升了一步。
  诸葛亮凭借诸葛玄、诸葛瑾的余泽,与孙权即便同是新人去到新都郡做主官,也是便于行事的。
  可孙策万万没想到,他正抱着才得了几天的长女在美呢,孙翔就把孙权沾花惹草的证据捅到他跟前了。
  孙权为去新都郡做太守,在张昭录取的预备官员里挑中了一个书记官步骘。他与诸葛亮去步骘府上的时候,遇到步骘的寡嫂还有其带着女儿。母女俩在年前的时候,从庐江郡来到曲阿投靠步骘。小姑娘还尚未及笄,就出落的异常美丽。孙权才见了一次就放在了心里,不顾与谢氏刚刚完婚,借着各种由头往步骘的临时住处跑,给小姑娘送点讨好的小礼物。
  然后就被一直盯着他的孙翔逮着了。孙翔为了证明自己比孙权强,可是各种法子都用的差不多了,凡事能抓着的机会绝不会放过的。
  他不仅仅是把这事告到孙策这里,他还先到吴国太跟前告状了。他的小心思很简单很明白,他想取代孙权去新都郡。
  要让吴国太说这就是俩男孩子年龄差距小,大两岁的孙权不够孙翔聪明、努力,所以一直没有得到孙翔的敬重。而孙翔在要压过孙权的努力中,越跑越偏。
  孙策放下女儿,把孙翔打发去读书。派人叫孙权到去吴国太的正堂,自己先行一步把孙权之前受人挑唆、要纳袁术嫡长女的事情,细细对母亲说了一遍。
  “母亲,我当时就是考虑他即将成亲,不是几年前的时候了。那想到他这才晚婚就弄出要纳妾的事情来。”
  孙策不仅恼孙权,也恼孙翔的。吴国太为江东之事要操心的地方就很多,带着阿绍还要兼顾大乔和新出生的娇娇女。已经够忙的了,可孙权哥俩还添乱,还不如小一点的孙匡孙朗省心。
  吴国太揉着眉心道:“仲谋原就是比较贪恋华服美食的人,他喜好女色也不让人吃惊。但是步骘的侄女是万万不可的。”
  “是因为他点了步骘做书记官吗?”
  吴国太只好点头。
  “我更担心的是他这点癖好被有心知道,随便往他身边送个人,我们这府里小孩子这么多,防不胜防的。”
  “依阿娘看怎么好?我直接令他不许纳妾?或者是不让他去新都郡做太守?”
  吴夫人摇头,“不让他去新都郡的话,叔弼更会以为他这样做是对的了。唉,这叔弼啊,比仲谋还让人操心。”
  娘俩正说着话,还没商议好怎么处理孙权呢,孙权就到了。
  小伙子模样周正,心神愉悦,怎么看都人模人样的停像那么一回事。就是做的事情不招人待见。
  孙策压抑着心头的不快,直接用孙翔的小报告内容问他。
  “仲谋,我听说你看上了你的书记官步骘的侄女?”
  孙权笑嘻嘻地点点头,“大兄我现在有了官职,就不是庶民了。”
  哈,这还是在为庶民一夫一妇那话在较劲呢。
  “然后你现在就想纳妾了?”吴国太看着孙权板着脸问他。
  孙权见母亲的脸色不对,赶紧站起来回话:“阿娘,我没想现在就纳妾,总要她及笄以后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