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彼岸繁花[综红楼]-第4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策连连点头,要想长治久安,就不能让品德有瑕疵之人蛀蚀了根基。既然阿娘说郭嘉放荡不羁,还是别惦记了,不然把仲谋带坏了更麻烦。
  作者有话要说:  西汉哀帝时,大司马师丹针对当时豪富吏民訾数巨万,而贫弱愈困的现象,提出对贵族豪富占田及奴婢的数量加以限制。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提出详尽的措施:从诸侯王到吏民百姓,拥有田产最多不能超过三十顷;占有奴婢的数量,诸侯王不得超过二百人,列侯、公主不得超过一百人,关内侯、吏民百姓不得超过三十人;富商大贾不得做官、不得拥有田产;田产、奴婢数量超过以上限制者,一律没收入官;官奴婢年在五十岁以上者,可以免为庶人。
  想法挺好,皇权已经没了威力,触及太多利益阶层,最后成为一纸空文。


第726章 武烈皇后72
  荀彧接受即将到手的益州刺史职位; 要做的准备工作是很多的。不过有扬州、交州、徐州、豫州为底版、有现成的条款可以借鉴; 而且荀彧也明白了孙策对益州的态度是彻底打碎了以后重建,免得留下像荆州那样的要二次处理的尾巴。且荀彧本人还有治理兖州的经验; 虽然要做的事情多,但还是忙中有序不至于慌乱。
  张昭和张纮陪着荀彧一起准备,到日落的时候; 张纮放下手里的东西; 对张纮和荀彧提议:“今天先就到这里。”
  荀彧有心多做一点儿,但看张昭提议、张纮立即收拾东西响应了,作为新人的他立即从善如流地站起来,放下手里的事务; 起身对二人拱手行礼。
  “彧今日多得子布、子纲相助,在此谢过。”
  张昭、张纮还礼; 口里都说“文若客气啦”、“这都是应该做的了。”
  二张出仕就是跟随孙策的; 是孙策阵营的元老。张昭揣度荀彧的心理,还是有不甘不愿的成份在; 就一边整理文书,一边与荀彧说话。
  张纮丢下手里的什物,据案悠悠陈词。
  “文若; 我认识伯符已经十余年了。伯符说的那取代汉室之事; 也是我们在他周围撺掇他许久; 才生出来的心思。想他当初在江东守父孝的时候,不过虚领十七年光阴,比现在帝位上的天子还小呢。整日里想的就是孝敬寡母、照顾弟妹; 再就是继承亡父之志,让家人和江东安宁。
  算得上幼有壮志了。
  我们撺掇他也是因为他有能力让江东安宁。当时袁术势大,可其只想着个人享乐。刘表也只顾着荆州。江东盗贼横行,世家盘剥百姓。可就是这样,江东也是乱世中避祸的世人向往处,是?”
  张昭点头,他就是避祸来到江东的。
  “天下人都盼着有个安宁的地方。想当初秦末的时候太/祖高皇帝也是为了天下的苍生,才不肯将平定的十三州交还与始皇的后裔,你说是不是?但我们能将高皇帝成为乱臣贼子吗?”
  荀彧苦笑,“彧治学就以忠于汉室为己任,却不料而今……”
  “尧舜禹禅让帝位为的是黎民百姓,高皇帝得了始皇的天下还是为了百姓黎民。不管光武帝如何努力,让这天下再度拿回到刘氏的名下,其实从顺帝纵容外戚梁家起算,不是外戚就是宦官把持朝纲,一甲子前刘氏的江山已经就不存在了。文若,子布,我说的可有错?”
  荀彧也是通史之人,何况张纮所言就是这几十年的事情呢。
  那顺帝因为梁商祖上助光武帝夺回天下,立了梁商的女儿为后,梁商、梁冀父子前后为大将军,诛锄异己把持朝纲。顺帝短寿三十而崩,而后两岁的冲帝即位不久就夭折;再后是八岁的质帝登基,次年被梁冀毒杀;桓帝十五岁登基,梁冀权势更炽。
  前后十五年甚至更久,朝纲都是在梁家手中。而诛杀了梁冀的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这五位宦官,他们在梁冀之后把持了朝纲。灵帝在其位不谋其政,更是荀彧亲眼所见。
  荀彧伤心地拍案叹息道:“子纲说的对。是彧自入迷障看不清天下之势了。从顺帝驾崩以后,汉室就已经不存在了。”
  “所以,吴侯披荆斩棘历经十年,终把东江变成无主乱世的乐土。去岁得了淮南徐州后,文若也看到伯符是怎么待这两地的百姓。那光武帝为了借郭家势力,不惜以后位笼络最后又以郭圣通有〃吕霍之风〃废后。实乃小人行径。试想若无刘扬支持,光武帝何来逐鹿中原之实力,可见其血中的‘狡兔死走狗烹’的卑劣已成家族本性。”
  “子布说的对,汉光武帝立朝就跟脚不正,却要我们忠心于他那日日只知吃喝玩乐的后裔灵帝。若是灵帝奋发图强,我与子布也就应了征辟到洛阳与文若为同僚了。也是文若警醒才没有留在洛阳,躲过了董卓挟持之祸。”
  张纮说罢对荀彧拱手,“我最敬佩文若的一点就是眼光独到能够果断弃官还乡,且还能率领族人及时离开颍川避祸。”
  张昭也赞扬荀彧道:“文若那时的年龄也就是如伯符现在这般,果然是一代豪杰审时度势有独到之处。”
  荀彧见张昭张纮这样推崇孙策,且句句所言皆是汉室所为,并没有恶意的诋毁和夸大的成分,心里的抵触就消去很多。张纮提起的弃官还乡和迁徙冀州避祸,提起来都是荀彧半辈子最引以自豪和骄傲的事情。二人所说之言,恰恰好地挠到了荀彧的痒痒处,让荀彧心喜之余还不忘开口自谦。
  “吴侯那般开创天下的人物,岂是彧敢与其并列的一代英豪。彧能追随吴侯,也是冥冥中的定数。”
  仨人言笑晏晏,互相捧着说话,同僚的应有亲近之意达成了,才互相间再次行礼辞别回府。
  荀彧昨夜就没有休息好,盖因孙策准备用他做益州刺史的刺激太强烈了,最重要的还是孙策欲取代汉室的野心。这是荀彧心里放不下、过不去的坎。他甚至准备了今天该怎么委婉地推辞孙策,不去益州做刺史。他不想把一身才能用在助纣为虐上。
  可是没想到孙策和吴国太对未来的规划是那么地吸引人。
  正如张昭和张纮所言,汉室在一甲子之前就不存在了。之后不过是外戚和宦官作乱的幌子。想想汉光武帝起事之初、登基之后的行事,再反观孙策孙伯符,虽然是同样的年轻,可孙策如今的一县一郡一州,都是他凭自己努力而来。
  荀彧在心里叹息一句,孙伯符的品德和能力比曹孟德值得他追随。
  远在程普大军中的诸葛亮有点儿烦。非常地烦。烦什么呢?那还用问,烦孙权呗。
  他恨不能把孙仲谋揪过来暴打一顿,尼玛,这纯粹是脑子进水的熊孩子啊。怎么上次跟着领军的吴侯出去大半年,就没看出来呢。
  他被吴侯派到程普的军中,补足其从军年限不够、不能指派为县官的欠缺。要说诸葛亮并不畏惧考试,还跃跃欲试想拿个头名,可谁让他在荆州娶亲的日子恰好与考期重叠呢。吴侯对他青眼有加、以他实习成绩优秀、早就择录在刺史府的谋士之列让他不用参加考试,使他能够领着全职的薪俸,来补足从军年限的不足,他是铭感在心的。
  长兄领着新都太守的俸禄,但也有妻子儿女要赡养。他和长兄都已经有了俸禄,就不能再要叔父补贴了——庞德公和岳父一起给叔父保了亲事,叔父养育他们兄弟姊妹十几年,也该顾着他的小家了。
  继母不肯跟着长兄去新都郡。自己那几百石就是继母、自己和妻子的生活来源。幸好弟弟这次通过考试也被分到军中实习。
  诸葛亮很珍惜他的岗位。
  奈何吴侯托他照管的孙权总是出差,偏偏程普还总袒护他,不肯用军纪严格约束他。
  “仲谋,你再不按军律行事,我就写信给国太、吴侯了。”
  熊孩子不能打,劝说还不听,居然跟着裨将还有老兵痞子去花街柳巷。事情败露了以后,程普派了监察军纪的功曹,把那些人捉回军营,非休假的军卒和裨将都按律打了军棍,却独独放过了孙权。
  “孔明,昨天我不是在休假么。”孙权为自己辩解。
  “仲谋,咱倆同进同出轮值和休假是一起的,昨天是我们应该当值的。我去了,你缺席了。”
  孙权咧嘴笑笑,“孔明,大军停在江阳郡外多日无事,有你当值就够了。也没误事的。”但他说笑间看诸葛亮绷着脸,就大事化小地敷衍。
  “好啦,你别气了,我下次不误了当值也就是了。”
  诸葛亮觉得自己倒了八辈子的霉,被吴侯把自己与孙权绑在一起了。要是能像庞统那样,分去周公瑾那边多好啊。
  诸葛亮为了自己的前程,还得耐下性子劝孙权。
  “仲谋啊,你忘记咱倆上回怎么没去成新都郡啦?”
  这可是孙权的心病了,步家女儿没到手,太守的职位却飞了。要知道太守的薪俸比谋士高很多呢。
  孙权羞恼,对着诸葛亮哀叹。
  “孔明啊,你说我怎么就那么倒霉啊。我要是后面不连着去步骘家里,是不是我俩现在新都郡了!我说一你说二,那时候我就是纳了步家女儿都没什么事儿了。唉!”
  诸葛亮满腹的话都被孙权的后悔堵了回去。原来孙权根本没有悔改的意思,也没有弄明白吴侯不使他去做太守的原因。
  “仲谋,吴侯不想你纳妾,你不明白?”
  诸葛亮没法,只好替吴国太、吴侯教导孙权,果然那几百石的俸禄不是白领的啊。
  “明白啊。我大兄说了我不够纳妾的资格。可我现在不是没纳么。”
  孙权颇委屈地不满耸肩、摊手。
  诸葛亮被孙权的夹缠不清气得破功,大声吼道:“孙仲谋,你大兄不喜你好女色,不让你纳妾,你还跟去花街柳巷,你是故意要跟他对着干吗?我这么说你明白了吗?”
  孙权瘪嘴,嘟嘟囔囔道:“食色性也。好女色乃英雄本性。”
  “你再犟嘴?”诸葛亮一把揪住孙权胸前的袍子。
  “我是你师兄,你再犟嘴、再敢去花街柳巷,就是程德谋程将军不罚你,我做师兄的也可以揍你。”
  孙权被诸葛亮的举止吓了一跳,马上去掰诸葛亮抓住其胸前衣袍的手,息事宁人道:“我不去还不行么。你放手啊。”
  诸葛亮松手,原来这是个怂货,怕挨打的。
  “你要再敢缺值,我一样揍你。你不信就试试看。哼!”
  程普所率的这支大军距离寿春最远,但凡有什么消息,传回到寿春所需要的时间也长。但是程普处置非休假期间的裨将等人去花街柳巷的事情,还是按期在军功考录中送回到寿春。附带了每月一次的、大批将士写回去的家书。军中普及读书识字多年,不会写家书的已经很罕见了。诸葛亮当然有给继母、妻子写信,还有给吴侯、给吴国太的信件。
  孙策派到孙权身边护卫的亲兵也传递回来的信件。比对了诸葛亮的信件后,知道二人没有为孙权遮掩,而程普袒护孙权的事儿他也明了。他想想把信件塞到袖子里,去看母亲。若是诸葛亮给母亲的信中没提此事,自己就把此事压下,就不给母亲添烦恼了。


第727章 武烈皇后73
  吴国太早看了诸葛亮的来信; 见孙权哧溜到混花街柳巷的地步了; 也真是很无语。这货很可能是色鬼投胎、应了本性难改的那一句话了。
  她见孙策过来,就把丫鬟把阿绍带出去玩一会儿; 然后开门见山地问孙策了。
  “程德谋那里送回来的考功你看完了?仲谋的事儿他说了没有?”
  “看过了。公事他还是很靠谱的。阿娘莫把仲谋的事情放在心上,我会私信叮嘱程公对他严格要求,务必一视同仁的。”
  孙策见母亲知道了孙权所为; 怕吴国太上火; 紧着相劝。
  吴国太摇摇头,“既然程德谋没说这事儿,你也别和程德谋说严格约束仲谋什么的。他领兵在外的,免得他心里生疑你不放心他。仲谋的本性就那样了; 改不了的。府里就不要走漏了风声,我看谢氏似乎有妊; 此事不好给她知道。等仲谋完成这二年的军役; 你就得把他放在身边看着好了。”
  孙策点头应允,多亏母亲的及时提醒; 不然让程普生疑就不好了。他暗啐自己涉及到家人就不能考虑周全,用水镜先生的话就是还短练。不过自己还是要写信给诸葛亮,让他把孙权看牢了; 别再出去丢人。
  说完孙权的事儿了; 母子俩都感到轻松。恰好大乔因为天气好; 把阿绵抱了过来。已经能坐起来的小丫头,被阿绍里外都用大红色的衣裙、襁褓打扮的火辣辣地刺眼。好在阿绵长的胖乎乎的白嫩漂亮,黑黝黝的大眼睛滴溜溜地来回转着; 好奇地看着周围,一看就是个聪明的惹人喜爱的机灵孩子。
  孙策是很喜欢孩子的人。他伸手从大乔的怀里把阿绵接过来,逗着女儿说大乔:“东院过来也不近的,下次让奶娘帮你抱着好了,免得胳膊疼。”
  大乔笑着点头,温柔地应着,“好,听你的。”
  阿绍是缀在大乔的裙角进来的,听说要奶娘抱妹妹,立即奔孙策而去,嘴里喊着:“我抱我抱。”
  大乔赶紧伸手去拉儿子,“阿绍,你去阿嬷那里。你现在还小抱不动妹妹,等你长到阿翁那么高,有力气再去抱妹妹,好不好?”
  阿绍转着眼睛仰脸看父亲,离的太近脖子后仰的角度过大,一个屁蹲坐在大乔的脚上。
  吴国太伸手拉他起来,大乔就笑着说:“阿绵只要醒着他就想抱妹妹,奶娘拗不过他就只好弯着腰托着阿绵的襁褓。”
  “那可比奶娘自己抱着孩子更累了。”
  吴国太对阿绵拍拍手,小女郎伸手给她抱。抱过来阿绵,嗅着她的奶香味,吴国太感慨地说:“阿绍那时候在伯符的怀里是谁也抱不走的。”
  孙策把阿绍揽在怀里,自豪地说:“我儿子么,自然和我最亲了。”
  吴国太与大乔交换个眼神,笑笑不搭理孙策。婆媳俩逗着小女娃,听阿绍嘀嘀咕咕地给孙策讲故事。
  “小马就问大黄牛,‘河水深不深啊?’黄牛说:‘不深,就到腿这里。””说着阿绍还站起来,在自己的腿上比量了一下子。
  孙策就问阿绍,“然后小马就相信了吗?”
  “是啊。它就要过河了。小羊冲过来拦住它,‘小马,河水很深会淹死人的。’”
  ……
  大乔已经听阿绍讲过几次小马过河了,但她仍然温柔含笑地听着,在阿绍看过来的时候鼓励地点点头。等阿绍讲完了,立即就拍手鼓掌。
  阿绍见母亲给自己鼓掌了,抓住孙策的手要他也鼓掌。
  “阿绍讲的真好。阿嬷最后怎么说的呢?”孙策也听他讲过这故事,但还是很给儿子捧场地问。
  “要自己想,不能光听别人说。”
  孙策见儿子把最后一句记得很牢,高兴地在他屁股上拍了一巴掌,“下午睡醒了,带你骑大马去。”
  吴国太嗔怪孙策,“你又来勾他骑大马,骑了大马就不肯骑他的小马呢。”
  孙策看着母亲笑而不答,男孩子就该喜欢高头大马,那果下马是给小女郎骑着玩的,连阿仁都不喜欢呢。
  阿绍听得能骑大马高兴的不得了,拍着手欢呼雀跃,骑大马和小马怎么能一样啊。
  “阿嬷,我喜欢大马。”
  吴国太怀里的小女娃被兴奋的阿绍感染,也拍着手跟着“啊,啊”,大乔怜爱地把女儿的口水搽拭掉。
  “阿娘,阿绵下面也冒了白点,好像又要长牙了。”
  “是么。那可小心点。小孩子出牙前最容易发热、拉肚子了。”
  “嗯。我会小心的。”
  孙策怕阿绍跌倒,双臂张开把蹦跶得很欢的儿子半搂半圈。再看着与母亲轻言细语说家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