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彼岸繁花[综红楼]-第4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策花费了两天的时间,听取了所有人的意见,又与吴国太、张昭、张纮、司马徽闭门商议后,决定一边迁徙百姓,一边集结大军去徐州、豫州,准备择机与曹操开战。
  孙策的檄文发遍到天下的各个角落,曹操继董卓之后成为天下要共讨的对象。
  袁绍兵败之后回到邺城就病倒了。其手下的文臣武将迅速分化为两派,袁谭成为大多数人推崇的对象开始替袁绍处理事务。
  刘氏在袁绍的床前哭泣,审配和逢纪撺掇袁尚与袁谭相争。
  沮授和荀谌,字友若去劝袁绍。
  “主公,孙策已经发檄文要征伐曹操,不如我们响应孙策,做出要再度出兵兖州的姿态,是曹操首尾不能相顾、为腹背受敌而惊恐。”
  审配则撺掇袁尚领军去兖州。
  郭图与审配已经为官渡的失败反目,他则说袁尚能力不足以抵抗曹操,邺城所余军队不能交与袁尚。
  反正这些人整日地围着袁绍吵吵嚷嚷,使得袁绍原本因兵败郁结的心病越来越重。
  张昭和周瑜已经率领大军往徐州与徐州刺史吴景会合。司马徽先带部分军卒去豫州与豫州刺史孙邵会合。孙策待从程普率领的大军中、抽调回来的那部分军卒再修养一段时间后,将亲自领军去豫州。
  孙策出行前免不了还要与母亲长谈,相互叮嘱注意事宜。
  吴国太轻点从北方送回来的消息,对孙策说:“你看袁本初和袁公路这兄弟俩,他俩是幼时就不和,长大后又针锋相对。表面看性格不同,实际上兄弟俩一样地经不起失败。兵败一次算什么呢?居然都上演败了以后就卧床不起的戏码。看看人家刘玄德,不又回去了洛阳,在天子跟前做皇叔么。”
  孙策听着母亲的话陷入沉思,好久以后才说:“阿娘,是不是刘玄德小时艰苦,所以比袁公兄弟耐打击、抗挫折?”
  吴国太点头。
  “你能认识到这点很好。但是曹孟德自小也生活环境不弱与袁家兄弟,可你看他在兖州的起起落落,面对天下责难时候的表现,还有这两年袁绍大军压境时候的应变能力。”
  孙策想了又想,“阿娘,你说我该向曹孟德学这些么?”
  “你认为呢?三人行必有吾师。从袁公路逝后你非常顺利,若是你对上曹孟德兵败了,你准备怎么办?想过没有呢?”
  “阿娘,我不会败的。曹操疲惫之师,我会坚持稳扎稳打、慢慢向前推进。我要让他的兖州在明年的三月里不能正常耕种,那百姓就会逃离兖州。他没有明年的收成,从袁绍那里缴获的粮草必然不够他支撑到明年的冬季。他只有向我投降或是往袁绍那边溃逃了。”
  吴国太欣慰地点头,“伯符,你记住对曹操一定不能心急。能笑到最后才是笑的最好的。”


第734章 武烈皇后80
  孙策率领大军出发的这日,吴国太早早就起来收拾整齐; 穿着全套的国太礼服。大乔和孙绍也都穿戴着相应的侯夫人和世子的服饰; 带着孙策的弟弟妹妹们去送大军出行。
  十里长亭闻鼓角。声振河潼殷关右。
  刺史府的所有官员; 相随孙策等来到军营前。看着一队队才从益州回来修养不久的军卒,又要开拔去豫州。这些江东子弟跟随孙策征战数年,这一次不用什长、百户长动员,大都明白吴侯将率领他们努力开创一个崭新的、让平民百姓能活得更好的天下。
  一队队军卒盔甲鲜明、刀枪盾牌的寒光,反射着深秋清晨没有什么温度的朝阳,整齐列队从军营里出来向北走去。
  车辚马萧; 肃杀沉重。
  吴国太端起一碗壮行酒; 对孙策道:“伯符; 阿娘只盼着你平平安安。”
  孙策接过酒碗,“阿娘; 你放心; 儿子不会冒进,一定会平安回来的。你在寿春等儿子接你去洛阳。”
  “好。我带阿绍在寿春等你。”
  大乔紧紧把儿子抱在怀里; 要从怀里的儿子那小小的肉肉的身体吸取能站稳的力量。她的一双美目温柔似水波光潋滟; 盯在孙策的脸上不肯移开视线。孙策向大乔点点头; 夫妻该说的话这几天他早与她都说过了。
  阿绍仰着脸看着一身戎装的父亲; 阳光照在父亲的脸上,好像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他不知道怎么说出自己的感受; 只觉得这样的父亲更令他崇拜了。
  孙策把儿子从妻子的怀里抱过来,殷殷叮嘱着。
  “阿绍,你要听阿嬷和阿娘的话; 照顾好妹妹,等阿翁回来带你骑大马。”
  阿绍绷着小脸不舍得父亲离开。他搂着父亲的脖子回话:“阿翁,我听话,也照顾妹妹,你早点儿回来。”
  孙策点点头,郑重地应允了儿子早点回来的要求。
  他抱着阿绍颠了一颠,“好好吃饭,等阿翁回来看你长得更高更壮实。”
  然后把儿子放回到大乔的怀里,抱拳对张纮一揖,对吴国太和张纮说:“辛苦先生,东吴这里就全交给你和我阿娘了。”
  张纮拱手还礼。
  “伯符放心,我会尽心尽力的。愿吴侯此去所向披靡早日凯旋。”
  孙策接过张纮的壮行酒一仰而尽,再次对前来送行的刺史府官员抱拳。朗声说道:“策拜托诸位了。”
  “必不负吴侯所托。”前来送行的官员郑重地抱拳回礼、整齐地回答。
  孙策又拱拱手,转身上马。吕蒙等亲卫百余人也立即上马,簇拥在孙策的周围,很快就混进了前行的大军队伍里。
  吴国太抱着孙绍,默默地注视渐行渐远的孙策那一队人。深秋的太阳照在行人的脊背,寒光铁衣让人陡然觉出悲壮来。
  此去北边的这几万大好儿郎,究竟会有多少人能回来呢。
  可是这样的念头在吴国太的脑海里只是瞬间闪过,就嗖地消失无踪了。别无选择的前路,只能用儿郎的热血打出一个新时代。
  顾雍此前在黄祖率领的步卒应调与周瑜、张昭一起出发去徐州的时候,就在荆州的南郡、襄阳郡、南阳郡,让府衙的官员动员租赁土地耕种的百姓迁徙到徐州去。
  从他就任荆州刺史后,扬州和交州发生的事情,荆州的世家豪族就始终处于防备他的状态中。因为孙策占领的扬州、交州、荆州大部分的土地都被孙策收走。
  百姓再从吴侯孙策的手里租地耕种,只需缴纳两成地租。就是个别世家还拥有一部分土地,但是这部分土地多数也要向吴侯缴纳两成的地租。
  然后地主再想与往昔那样征四成的地租,已经是雇佣不到佃农去耕种。靠着自家的部曲耕种,就要承受汉室所规定的赋税、徭役。
  那是不能承受的重税赋、重徭役。
  抛荒。不种了!
  想的美。
  吴侯颁布命令:在一年至少两季耕种的南方耕地上,任何人敢抛荒一年,土地就将被定义为荒田被收走。
  这让人到哪里去讲理呢?
  自家的土地不种不成,想种雇不到农人。
  卖地?
  既往除非是荒年才有人肯卖的土地、一直是有钱人追捧的最储值的土地,如今多少五铢钱都没人愿意买。
  荆州最后的三个郡是刘琦奉刘表遗命降的孙策,所以这几郡的土地大部分尚在世家豪族的手里。
  但顾雍始终记得他赴任前吴侯对他所言,不急着做土地所有权和赋税的变动,荆州只要稳定就好。为了稳定他也没有对这些世家豪族动手。至于这些世家豪族不缴纳赋税,顾雍也不相逼。你好我好大家好地混了几年。
  可这期间他在诸葛玄的帮助下,把荆州这几郡的世家大族,细致地做到了了如指掌。
  顾雍在迁徙的动员令里,向百姓告知了徐州所有的土地已经都归了吴侯,徐州的地租将与江东一样,只要两成,再没有其它的赋税和徭役。
  太吸引佃农了。
  可是对百姓来说,荆州也算是乱世里的乐土了。地租虽高,偶尔还有小股的匪祸,但没有大宗的战火蔓延到的地方,就是能苟全性命的天堂了。而徐州多年的战乱已经不是传说中的富庶之地、是曹贼宁愿做人肉脯也要占据的地方,而是连年征战后万物萧条鬼唱歌的所在。
  但顾雍给各郡的官吏和百姓的说明,只有很简单的一句话:吴侯已经把大军开进徐州了。
  吴侯是谁?
  是江东的小霸王。是从来都打胜仗的英雄。
  有吴侯在的地方就不虞再有战乱和匪患,租种世家大族土地要交四成以上地租、还要承担徭役等的佃农,纷纷到襄阳制定地点集合,踏上荆州刺史顾雍准备的向北迁徙之路,
  孙策的檄文发遍汉室所有角落的时候,曹操的心也落到实处了,终于等到狼来了。
  官渡之战他赢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地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曹操知道自己单凭这一战就可以在史册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但他明白袁绍是败在他自己的心性犹疑寡断、还有内部派别勾心斗角上。
  而孙策与袁绍是不同的。
  从他持续努力收集的有关孙策的情报里,发现越来越找不到孙策的弱点可下手。
  以前的孙策,打仗的时候喜欢身先士卒,平时则喜欢单身行猎不设防备。这是不恋女色、不贪奢华的孙策唯一的弱点。
  可是从最近几年孙策的出行排场来看,他的身边每次最少都要有百人或者是有更多的亲卫簇拥。他的亲卫都是身手高强、久经沙场考验过的江东军卒。
  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基本出自于孙家的部曲,或者是江东极其贫寒的人家,跟随在孙策身边,是他们最自豪最荣耀的事儿。
  孙策安全,他们才有高人一等的稳固地位、有光芒万丈的前程可期待。
  因为孙策第一批亲卫,在他的身边学习几年后,已经有几十位考出去做官了,有县令、有校尉、有千户等。
  找不出孙策的弱点,让曹操束手无策。知己知彼才能够取得胜利。
  可是知己——自己的军队处于大战后尚未修整好的阶段。
  孙策那檄文字字如刀句句如剑,大有逼得他自裁谢罪才能对得起汉室、对得起大将军袁绍帐下在官渡捐躯的将士、对得起天下的道义和黎民百姓。幸好军中的士卒基本没有识字的,才不至于出现哗变。
  可不知彼——张璐和张飞为什么不能冲垮江东军?孙策的大军为什么有着顽强的凝聚力,为什么能在主帅周瑜被张飞刺伤、败退的情况下,还能够集结对抗,这是曹操急迫想探究清楚的。
  可惜曹洪上次带出去的军卒,即便有个别人活着回到了兖州,问起孙策的大军情况,也只会用“太可怕了”来回答。
  这让曹操陷入从来没有过的恐慌中。
  而被孙策曾经惦记过的郭嘉,这时候正与荀攸等谋士一起商议怎么迎战孙策的大军。
  郭嘉把上次在谯郡遭遇八卦阵的内情,分享给所有的谋士和将领。本来大战前夕不好说这些令人心里不安影响士气的事儿。可是现在不说,万一东吴再摆八卦阵,将士信了鬼神之说就更糟糕了。
  他忧心忡忡地说:“这八卦阵我只是跟随长者略知部分,上一次破阵是没人在边上攻击。若是有人在我破阵的时候发动攻击,我不敢保证三天能破。”
  夏侯尚心有余悸,破阵之后他见到的阵内残尸,让他好几日都不能安睡。不仅他的儿子被他命名为夏侯玄,他也努力在玄学上下功夫。跟着郭嘉入门后,越钻研就越惶恐,怎么还有这样借助天地之力为己用的呢!
  他补充道:“大家要小心的是那战阵就设置在正常的道路上,军卒走着走着就不见了。郭祭酒破了阵之后,入阵三天的军卒有些已经癫狂了。说是在阵里转来转去的,转了几个时辰才发现回到了进去的地方。”
  夏侯渊看着身边的武将,提醒他们说:“先锋一定要时时核点人数,发现不对要及时停止前进,不然走进东吴的战阵里,几千兵力就损失了。”
  许攸谨慎地说:“若是这样,我们就不能在孙策挑选的地方开战了。”
  可是该与孙策怎么打呢?
  东吴在一个月内就用大军和百姓把徐州填满了;从豫州过来的大军压在了兖州的陈留郡的边际后就陈兵不动。
  颍川郡以南都被东吴所占。


第735章 武烈皇后81
  看着东吴大军压境,曹操却不敢派军直接和东吴接触。
  因为陈留的北面已经收割过的辽阔原野上; 不知不觉地就被东吴挖了几千个坑、堆出的几千个土堆; 之后那些土堆和石块像是会走路一样; 在他们的眼皮子地下向兖州移动,把兖州和豫州、徐州分割开来。
  好像东吴在修建一道新的不可逾越的万里长城。
  每天在增加向东西延伸的长度、每天也都在向北扩展深度。
  在这个延伸的过程中,等曹操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任由东吴继续下去的时候,陈留国被土坑和土堆包围了起来,与兖州断绝了联系。
  陈留国的全部土地被东吴收缴了。
  每天都有东吴在军卒提着铁皮喇叭,在陈留下属的县宣讲东吴的土地政策; 按人口租赁土地; 只需要缴纳二成的税收; 再无其他赋税和徭役。
  陈留的百姓被鼓噪的心痒痒。当地的县官和富户,早就被东吴的大军以各种罪名清算了。想种田的人得到东吴军队所派的县令那里; 与官吏签定新的租赁土地合约。
  郭嘉曾经带着几千精壮的军卒想去破阵; 第一天在用土堆的图添周围的土坑时候,就发生了爆炸; 当场炸死了好几个; 还有几十人也受了轻重不一的伤。要不是郭嘉的护卫反应的快; 立即把他压在身底护卫; 这一次爆炸他很可能会交代在陈留了。
  曹操得知郭嘉受伤的消息,就立即带人往陈留国赶; 他不敢想像失去郭嘉的损失。
  “奉孝,你怎样了?”
  曹操看着脸色发白,小腿上绑着夹板的郭嘉; 满脸心痛询问。
  郭嘉忍着断腿处的疼痛,苦笑着安慰曹操。
  “主公,嘉尚可。若不是亲卫舍命相救,嘉就得与主公阴阳相隔了。只不过这阵看着比谯郡的时候威力更大了。唉。”
  他也很愁的好不好。
  那些土堆和土坑组成的八卦阵,看着比谯郡的好像简单了,可是他没想到稍微动了一点儿土,居然会发生炸死、炸伤几十人的事情。在他们前脚把伤患抬离了爆炸区域,第二日那土堆还就恢复了原样。
  可也再没有士卒敢去动那些土堆和土坑了。
  曹操得知东吴的土堆和土坑威力,气得在心里破口大骂,这是什么骚操作啊。未等两军面对面地开战呢,兖州境域五分一大小的陈留国就被东吴剐下去了。
  “奉孝,东吴此法若是不破,岂不是这兖州会被孙策那小疯狗一个郡一个郡地蚕食了?”
  郭嘉垂目,“主公,是嘉学艺不精,愧对主公厚爱了。”
  曹操转着眼睛思索了一会儿,想了又想才开口问郭嘉。
  “奉孝,我只知道你在颍川跟着大儒读书,可就是那时候学的阵法?”
  郭嘉点头。
  “那你的老师可在?”
  郭嘉明白曹操的意思了。
  “主公,是嘉惭愧了。非是既往不提师门,而是学艺不到尚未得师尊允许向世人报师门。早知今日会陷入如此进退不得的窘境,昔日一定会好好在奇门遁甲上用功。”
  曹操心念闪转,这东西郭嘉有地方学,若是能请来他的老师不就好了。
  “奉孝,若是我派人去请你的老师呢?”
  曹操问的很急,眼里满满都是迫切要解决这八卦阵的**。
  郭嘉摇头,“主公请不来的。到如今我也不瞒主公,教我之人就是颍川的司马徽,人称水镜先生。他的嫡长孙女在未出世前,就已经与孙策的嫡长子订亲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