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彼岸繁花[综红楼]-第5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邸报是谁把杨镐对辽东用兵的计划,提前几个月刊登出去的?□□哈赤不在大明进军围剿他的路线上设伏,对得起他得到的大明用兵消息吗?
  难道你们这些御史就没有看过邸报,就没有想过这邸报会流到□□哈赤手里?满朝文武就没有一个知道军情机密不能泄露的?
  亏你们还有脸去弹劾杨镐,弹劾杜松冒进是导致萨尔浒战败的原因。”
  方从哲站在最前列,听天子这么一连串的责问,只好出列接话道:“陛下,老臣无能,愿辞去首辅之位。”
  朱由校冷笑,“朝廷用人之际,你这做了七年首辅之人,承受不了一句指责,动不动就与朕说辞职。
  你撂挑子了,你轻快了,朝廷的政务谁领头来做?
  需要你干活的时候,你提出来辞职?你说了几次了?
  这是你做首辅该干的事儿?
  你让朕再培养一个能担得起首辅日常事务的人?朕哪来的那么多时间。”
  方从哲面红耳赤讪讪退了回去。
  叶向高在心里为老友惋惜,这时候出头做什么?怎么老老还是没半点儿的长进啊。
  朱由校继续哑着嗓子训话。
  “沈阳、奉集被建奴包围,建奴是一天强大起来的吗?二十年内在朝为官的人,十年内在朝为官的人,有几个看到辽东不妥的?你们中有多少人上疏过、提醒过神宗要注意辽东的?
  何为大臣,大臣要在朝廷大事上着眼,想天子不曾留意到的、对朝廷、对百姓的将来可能有大影响之事的,而不是拘泥在文臣和武将的沟壑壁垒不能打破的陋习喋喋不休。
  朝臣的职位安排,在朕的眼里,是不分文臣还是武将的,谁胜任、谁适合、谁就任职。
  吏部尚书的职责就是挑选出合适的人去适合他的位置做事,朕信任周明卿这样的吏部尚书,他是称职的尚书。
  朕用人唯以才能优先,难道不是称职之君吗?”
  朱由校停了一下接着道:“以后朝堂再不许以出身攻讦他人不可任某个职位。只以能力作为唯一的考核标准。崔尚书?”
  “臣在。”崔景荣听皇帝叫自己,赶紧回答。
  “兵部侍郎该做什么,你交代给英国公世子张之极,如果三个月的试用期内他做不好,考虑用其他人做侍郎。”
  崔景荣应了皇帝的吩咐退回本位。心里开始骂那些御史坏事,兵部侍郎的那些事,张之极可能做不好吗?张家的儿郎文武全修,才能这么些年一直都霸住了禁军的权柄。他们要是心眼少一点儿、能耐小一点儿,早被定国公府和成国公府取代了。
  看,到底把暂代变成了试用了。坐实了张之极的侍郎。唉。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啊。
  “左都御史?”
  “臣在。”
  张问达有些灰溜溜地出列,天子责备二十年之内在朝的臣子没有提辽东的隐祸,他也在这行列中。这二十年里,他曾为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为刑部右侍郎位列朝班还兼理都察院之事,甚至做过户部尚书,最后确定为左都御史的六部七卿的重臣之一,位不可谓不高,但眼光却没到位,没有过像周永春那样上疏与天子说辽东之事,愧对朝廷的大臣之名。
  朱由校见张问达的表情知道他心里大概是在愧疚,就把诘问他的话收了起来。淡淡地说:“都察院的各路御史人数基本充足了。明年正月派人再度去核查隐田之事。在籍的官员如果还有不实之隐田,削除官籍。”
  张问达立即明白天子是临时换了话题,他感激地往御座方向一拜,谢了天子不曾在朝臣面前诘责与他。都察院弹劾周嘉谟、上疏天子兵部侍郎这场事儿,虽然是六科划到都察院的那些御史挑起来的,但也与他御下、尚未控制住六科那些人有关。
  张问达应了天子的指派,心里立即决定把这次蹦跶最欢的人,派去最难为的地方。
  大朝会之后,周嘉谟笑着看张问达,直把张问达看的面皮发红。
  “德允啊,别说老夫没提醒你。你啊,别把天子当成神宗看。也别把天子当光庙待。咱们这些顾命大臣,要做的事情不就是扶持天子吗?”
  “可是……”
  “没什么可是。有利社稷的,咱们这些人就该支持天子。如今是用兵的时候,怎么能拘泥马放南山的旧历。哼。你好好想想。”
  周嘉谟到底是不忍心张问达栽跟头,还是去点拨了他几句。
  转眼就到了腊月二十三,到了朝廷封笔的时候了。黄克缵看着从山海关转回来的刑部主事陈所闻,只好安慰他说:“辽阳城被建奴围困,不能进去问询张铨拘押的人犯,是事不可为不是你不为。等年后看看兵部的消息,能不能再去了。”
  陈所闻是去年中的进士,到刑部以后正式热情最高涨的时候。见尚书这样说,也就只好放下对辽阳城几百人涉案奸细一事,痒痒不快地回家过年去了。
  黄克缵自从赵秉忠补了侍郎之位后,基本把刑部的事情甩手,每天扑到匠户工坊,与徐光启一起按着天子的要求加班加点造火炮。从开始的几天不得一门火炮,到一天可得几门,黄克缵深赞天子的分工协作方法。
  匠人还是那么些,可是出来的成品却越快越好。
  黄克缵不想春节期间放假了。从小年休到上元节,这也太误事了。
  “陛下,停工二十日重启炼铁炉子就要几天,工匠好容易熟悉的流程,再恢复到如今的速度也要些日子的。匠户那边不放假可好?”
  黄克缵拉了徐光启一起到养心殿来阐述春节加班的必要性。
  朱由校也不想春节停下匠作坊的,他见黄克缵和徐光启主动来提,很高兴地回问:“你们问过匠户的意思了吗?”
  黄克缵顿住,匠户那边还用问吗?告诉他们不放假就是了。
  看来这老尚书还是没明白工匠们的主观积极努力对产品的重要影响。
  “这样,朕与你们这就去匠作坊,与工匠商议商议。过年不放假是为了早点造出足够的火炮,解救被建奴围困的沈阳、辽阳,解除建奴对辽地百姓的奴役。”
  “陛下,要亲临匠作坊?”
  黄克缵吃惊地阻拦,“这可不行。太危险了。”
  徐光启也劝道:“陛下,微臣与黄尚书去就可以了。”
  朱由校坚持道:“咱们立即就去,谁会知道朕的行程呢?快去快回。让工匠得知此事的被重视,早日达到积到足够的火炮。朕怕沈阳守不住、怕辽东的局势变得更恶劣啊”
  劝不住天子,黄克缵有些后悔,后悔自己不该进宫说什么工匠坊不放假之事。朱由校知道他纠结什么,对刘时敏吩咐道:“你传英国公带人随后过去。朕先与黄卿、徐卿先去。”
  刘时敏知道阻拦不了天子,而天子这样的回程安排也算妥当,立即应令而去。
  天子由刑部尚书和工部侍郎陪着,带了十几人就顶风冒雪去了工匠坊。英国公接到消息恨不能踹死刘时敏。但还是得按耐下内心的愤怒和焦灼,抱拳与刘内相好言相商去匠作坊护驾之事。
  都安排好了,刘时敏跟在英国公的身边往匠作坊去。
  “国公爷,咱家知道你心里有气。可是皇爷要做的事儿,也不是咱家能拦住的。”
  张维贤知道刘时敏的话说的没错。
  “刘内相莫怪,我只是为陛下着急。”
  要说整个大明最希望天子平平安安的,英国公府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在张惟贤的心里,随着女儿被天子选中,长子又一跃成为天子信重的,他是怎么也要护着天子平安的。
  五军都督府的二千军卒,跟随英国公骑马飞驰去工匠坊。
  工匠坊几经扩展,已经不是原来的模样,内廷的宦官有一部分心灵手巧的被拨到匠作坊的各个不同的部门。这些人识文断字,能够更快地领受分配到手的事务,现在基本都在匠作坊做着大大小小的管事。
  所以这火炮的制造,还真是被这些人把住了机密没有外泄。
  英国公到了的时候,朱由校与黄克缵、徐光启已经转完了炼铁的地方。
  从在炼铁的地方开始,朱由校就对所有的工匠说:“从小年到上元节,每人都是可以多拿两倍的薪饷。”
  等他们从最后一组的组装火炮的作坊里出来,所有的工匠已经兴奋得无以复加。
  皇帝来看咱们这些匠户了。还说要收复辽东全靠咱们做的火炮。
  过年不放假虽然不开心,但是能有二倍的工钱拿,还是高兴的人更多。
  徐光启算算放假期间要多支付的银钱,再算算能够得到火炮和炮弹,心里想的天子应该去做商人的。
  英国公一直把天子送回到养心殿,才算是把心放回肚子里。面对在他心目中就是任性的天子,他不能采用管教自己儿子的法子,不听话就打一顿,不行就打多几顿。他只能苦口婆心地劝谏天子。
  “陛下,这样白龙鱼服,恐有不测之虞。”
  朱由校不在意道:“朕出行是临时起意,谁能猜到朕要去匠作坊。回程不是有你护驾嘛。”
  “陛下,御史会弹劾你的。”英国公用御史来吓唬朱由校。
  “今天都封笔放假了。初一不会有人那么不开眼的。等到初八,不听话的那些御史会被张问达派出去的。没事儿的。”
  英国公好悬没给天子这不在乎的语气,气得梗死在当场。
  朱由校见英国公的脸色不好,想自己还惦记要娶人家的闺女,就放缓了语气说:“下次再去的时候,先告诉你。”
  英国公更怄了,“还要去?”
  “是啊,等火炮造好了造够数了,朕还要御驾亲征呢。”
  英国公觉得自己这个年是不用过了,天子要御驾亲征?怪不得把自己的长子弄到兵部侍郎的位置。
  老朱家就没一个好的!
  更让他生气的事情接踵而至。
  天子吩咐魏朝:“去,把朕准备的春节贺礼给英国公带回去。免得朕派人去送打眼。”
  魏朝看着黑脸的英国公,躬身去请。
  “英国公,陛下准备了挺多的礼物,就等着你过来养心殿带回去呢。”
  作者有话要说:  陈所闻(1587…1626)字无声,号绣林,明代作曲家,金陵(今江苏南京)人。
  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先为刑部主事,后任工部主事。在任间,他秉持朝纲,制约宦官扰政。
  崇祯十年(1637),他与朝官万燝一起检举揭发太监的罪行,而万燝竟遭杖刑死。
  在松丁忧的陈所闻痛不欲生,忧愤而死,终年40岁。


第813章 木匠皇帝68
  魏朝挺贴心地打发两个小宦官; 乘着辆不起眼的青油车,把天子准备的年礼送到英国公的府上。
  英国公从宫里返家的一路都心不在焉,想的都是天子所言的御驾亲征。土木堡的惨烈还不够教训吗?那一战大明的天子成为阶下囚,大明的文臣武将佼佼者损伤近百,中间更有无数的中层将领和文臣丧生。成祖留下的三大营损失殆尽; 京营一蹶不振,只剩了十来万的老弱,几十年都没有缓过劲儿来。甚至可以说从那时候起; 大明的武备就在开始往下坡路走。
  英国公骑在马上神思不属,他想了好一会儿断然对护卫长道:“留一个陪内侍送天子所赐回府。”然后拨转马头又回去宫里求见天子。他要与天子好好分辨分辨; 不可轻言御驾亲征。
  朱由校见没多大的功夫英国公又转了回来,笑着让魏朝请他进来。知道要费一番口舌; 就打发内侍摆茶具。
  英国公进来见朱由校的架势,就知道天子猜到了他的心思。
  行礼后对朱由校开门见山地劝谏。
  “陛下,萨尔浒之战咱们大明损失惨重,已经没有足够的精锐军卒; 拱卫陛下御驾亲征了。”
  朱由校摆手笑道:“建奴能战的军卒也不多。这一冬饿死的虽然是老弱病残; 但是在沈阳和辽阳城下的建奴兵勇; 饥寒交迫的也得掉三层膘。我们要是不能趁其病要其命,等努/尔哈赤醒过味来,不再沈阳继续纠缠,而是转回去把他已经占领的辽东那部分土地好好耕种。
  你可以试想一下,当大明将士习惯了以沈阳为界后,过个十年八年的、甚至三年五年的; 他再度像侵占抚顺那样突然用兵,沈阳能保住吗?”
  英国公顺着天子的思路不用多想,就明白天子的忧虑所在。
  茶香袅袅在俩人的面前升起,刘时敏敬上香茶,退后一步替天子说话。
  “英国公,皇爷为御驾亲征准备很久了。匠作坊也已经改了很久很多。尤其是火炮。建奴的快马、强弓利箭,非大明精锐军卒不能掠其锋。皇爷是想用火炮一路压过去,彻底轰碎建奴对大明的威胁。”
  英国公皱眉,“建奴狡猾,哪里是能够如你所想的那般站着等你火炮炸。那些火炮需要车运马拉,而且准头并不算好,对上建奴的大军,不等发出第二炮,建奴的骑兵可能就要冲到大军前面了。”
  英国公这话明着是说刘时敏,实际说的是朱由校。
  朱由校轻叩茶桌,示意刘时敏去取东西。
  “英国公,你的火炮是原来的。你可见过匠作坊改进后的新式火炮?”
  朱由校见英国公摇头后才继续说道:“新式火炮在目前使用的火炮发射两发炮弹的时间,能发出五到八发,甚至十发以上。这个与炮手的熟练程度有关。经过训练的炮手,还能够发的更多。”
  英国公不敢相信。
  “新式火炮也轻了很多,并不必须要车载马拉,军卒可以背着炮筒、炮弹。当然了有马车拉火炮拉炮弹,军卒也省力气。”
  朱由校见英国公仍然是不敢相信的模样,在其身上压了最后一根稻草。
  “这新式火炮是刑部尚书黄克缵、还有工部侍郎徐光启一起研制的。你若是不信,明儿你带炮手去试试就知道了。”
  “陛下,这样的火炮,匠作坊做好了多少?”
  “目前还没有多少,总要有个三、五百门的才算基本够用。炮弹之外朕还给建奴的骑兵预备了这个。”
  朱由校从刘时敏递过来的木盒里拿出一个黑魆魆的巴掌大小的四棱锥。他把那四棱锥在桌面摆动,不论怎么扒拉都是有三尖稳立、一个尖头朝上。
  “朕会在建奴的的箭矢射程的临界处,大量放置这些小东西,那怕有建奴的骑兵能够冲出火炮的打击,这个小玩意一定会使得他们跌下马。
  没了战马的建奴,就少了一半的战力。摔下马的建奴骑兵,就是火炮再一轮的轰击对象。”
  英国公好像被朱由校描绘的前景打动,但他没有失去理智。
  “陛下,火炮发射几发炮弹后就会发热,有的甚至还会炸膛。这个万一在己方炸膛引起混乱了,可就给建奴清扫这个小玩意的时机了。”
  朱由校不由地一乐,“英国公,要是新式火炮连发十发炮弹也不发热,你肯跟随朕御驾亲征吗?”
  英国公想想说道:“臣要眼见为实。而且必须要有五百门以上的火炮。不,最好要一千门以上才可以。”
  刘时敏在一边听得咧嘴,英国公啊,你是没见到匠作坊做火炮的速度,你这样说岂不是陛下亲征又过了一关了?!
  唉,皇爷这般如小儿的狡诈,骗了一个又一个的忠心耿耿的臣子。
  “一千门需要等的时间就太多了。朕怕沈阳城和辽阳城坚持不住的。有五百咱们就出发,后面源源不断还会做好新的继续往大军里补充的。你说是不是?”
  英国公坚持不肯让步。
  朱由校讨价还价道:“那么就六百。大军行进的速度慢,后面送火炮的可以骑马,等大军能到沈阳城的时候,可能就已经送上来八百了。这样总行了?”
  英国公狐疑地问:“陛下,那火炮一天可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