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彼岸繁花[综红楼]-第5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是因为杜文焕的强横,他们才不得不重新归顺了大明,换来大明朝廷同意在榆林、大同开放定期的口市。可是口市只勉强维持了几年,就再度关闭。
  简直是没了面子之后,跟着得到的一点儿里子也飞走了。
  土默特部和鄂尔多斯部联合起来,以沙计、吉能、蒙克什力为首,纠集在土默川部落里所有能骑马的男丁,浩浩荡荡三万多往榆林镇而来。他们计划分出一万人攻打榆林府,另外的人骑马南下绕过榆林直奔延安府和庆阳府。
  他们的计划很完美,历史上也确实取得了成功。这些蒙古人深入大明腹地六百里,直到陕西的延安府、黄花峪等处,抢劫了十余日、杀掳了数万人才施施然满载归返土默川。
  这是历史上没有关闭口市做起因的史实。
  可是当这三万多蒙古人呼啸着翻越了鄂尔多斯高原上没有城枪的山道、快接近榆林府的时候,跑在前头队伍发现在榆林府外,居然有大明天子的龙旗仪仗。
  这消息立即就传到了位于中军的沙计和吉能处。
  这是大明天子清剿了辽东的女真人、然后来巡边吗?
  沙计、吉能、蒙克什力等领头的凑到一起,觉得这想法是非常可能的。他们只略略商议了片刻,便准备往插满天子旌旗的营盘围了过来。
  这些蒙古人原计划是一窝蜂地扑过来,这样镇守在榆林府的明军,就不会发现他们的南下队伍。可是未等他们往插满天子依仗的营盘扑过去,又有人来报,在西边二十里外还有一个明军的营盘,似乎比这个天子营盘小了一多半呢。
  “这定是明军的先锋营。咱们派一部分人缠住先锋营,别让他们来回救大明的皇帝。也要派些人堵住榆林府,别让榆林府的明军出来。”
  闹哄哄的部落联合大军,好半天没商议出来,哪一个部落去围困先锋营、谁去围堵榆林卫的明军。最后还是沙计做了决定,抓到大明的皇帝后,所有好处按各部落出的人数分。才算是分出了一万骑兵,行围堵之策。
  沙计带着两万多骑兵,等蒙克什力带着五千人跑过大明皇帝的行营不见影了,吉能也往西跑的不见影了,才高喝一声领先往三里外的明军营盘扑过去。
  西宁侯看着黑压压扑过来的蒙古人,感受到大地的震颤带着自己的一颗心也战栗起来。赵率教眯着眼扫视一下不远处顶盔帽樱鲜明、明黄披风下衣甲出众的天子,握紧了手里的长刀。永康侯徐锡胤骑在马上两股战战,努力地克制自己,好不让自己的牙齿磕碰声音被身边的人听到。
  朱由校看着扑过来的蒙古人,禁不住先下了一个评语,这比黄太吉带的女真骑兵差的太多了,简直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沙计他们这些塞外的蒙古人,老远就看到被大明将士簇拥在中间的、盔甲鲜明的皇帝。皇帝身后被西北分吹得烈烈作响的明黄龙旗,也昭示着中间那人就是大明的皇帝。
  不用任何人催促,这些蒙古人就开始加速了。
  第一道拒马被马术娴熟的他们轻松地跨了过去,然后就不停地有战马嘶鸣着把身上的骑士甩下来。不等后继的蒙古人弄明白怎么回事,被裹挟着往前的队伍里,落入了不断炸开的炮弹。
  二百门火炮一起开火,炮弹好像是不要钱一般、倾泻到奔驰而来的蒙古人马队中。人的惨叫声、马的悲鸣声,都被震耳欲聋的炮弹爆炸声压了下去。等明军这面安排的第一轮炮弹打完了,射程内已经没有什么能够站立的马匹和蒙古人了。
  这样的场景对于从辽东回来的将士已经视为常态了。但是去年派来榆林卫的那一万禁军、还有榆林卫分过来的那一半强壮军卒,都目瞪口呆地吓傻了。
  原来皇帝是这样打仗的?!
  怪不得从京师来的禁军告诉他们一定要给战马的耳朵塞棉花,就是他们自己的耳朵,也被炮弹的爆炸声震得嗡嗡响。
  太震撼了!要不是军律严苛不容违背,这些羽林卫的军卒都要大喊大叫了。
  朱由校看着眼前的战况沉声下命令。
  “赵率教。”
  “臣在。”赵率教久经沙场,虽然被明军的新式火炮开了眼界,但还是能够保持清醒。
  “你率领五千骑兵从左右兜过去,把那些射程外的蒙古人追杀干净。”
  “臣接令。”
  赵率教立即带着交给他的那五千军卒,从拒马的左右绕过去,往那些被炮弹爆炸吓傻的蒙古人扑过去。
  “西宁侯,你率一万禁军回东营门增援。刘千户,你带百名火炮手跟着西宁侯行事。”
  西宁侯宋光夏赶紧应令,带着军卒穿过营盘往东营门去。驻守在东营门的五千军卒和百名火炮手,见西宁侯带军卒过来,包括带队的丰城侯李承祚全都松了一口气。
  刚才呼啸过去的大几千蒙古人,对他们这些从来没有正面与蒙古人硬抗的榆林卫军卒来说,实在是惊心动魄、骇人听闻的场面。
  “永康侯,你跟着朕带着余下这一万骑兵、百门火炮手往西去。榆林卫的军卒在这里守卫行营西门。”
  徐锡胤想大声地喊出“遵旨”,可是他发出的声音勉强只能被身周的几个人听到。朱由校用枪杆墩地轻嘲了他一句。
  “怂货。这么高大健壮的人,又有一身好武艺,你有什么好怕的。朕还指着你一会儿护驾呢。”
  徐锡胤被天子揶揄得脸色变幻不定,难堪得要钻到马肚子底下了。但是天子的话也把他骨子里的血性给刺激出来了。
  他终于能大声地喊话了:“陛下,臣不怕。臣会护卫陛下安全的。”
  “这才是好样的。多打几仗就好了。走,跟朕往西去援助刘渠。”
  西边二十里外,刘渠领着一万经过辽东战场锤炼的禁军,还有榆林卫分过来的那些强健军卒,队列整齐、肃穆,威严以待不远处的乱糟糟聚集在一起的蒙古人。


第866章 木匠皇帝121
  朱由校侧头问西宁侯和永康侯; “朕想要这些战马; 你们说该怎么做?”
  俩人不约而同地回答:“包剿鞑靼。”
  “好。西宁侯你引军五千; 带着这些炮手往东去,一旦鞑靼往东冲击; 就用火炮把他们轰回来。“”
  “臣尊旨。”
  西宁侯引了五千人马去了东边。
  “永康侯; 现在跟着朕进攻。”
  永康侯徐锡胤下意识地转达了天子的命令; 身后的进攻鼓声立即擂响了。这时候前面那些乱糟糟的那些蒙古人,才猛然发现自己前、后都有明军了。
  任是乌合之众,这时候也想着往来路逃跑了。
  刘渠不愧是跟着天子几个月的将领,他立即命令火炮截断蒙古人向西的逃跑的空间。蒙古人没经过爆炸声训练的战马,又没有堵塞马耳朵的先期准备,几声炮响之后惊马无数。马上的骑士只能一边抓紧缰绳努力坐稳身体; 一边安抚胯/下的战马,再没有了双腿控马、双臂张弓不受影响的优势了。
  事后; 杜弘域、官抚民等人回忆起自身第一次参与的、与蒙古人的骑兵硬抗; 都还是激动万分、心有余悸的后怕。
  天子的仪仗让那些被包围的鞑靼骑兵,如疯魔一般掉头往北冲,他们缀在这些蒙古人的后面,跟着刘渠用箭矢追赶着蒙古人。
  所有的压力都在天子那一侧。
  包括刘渠在内都不敢分心去想北边顶不住了会如何,只能玩命地驭马狂奔,去追着蒙古人厮杀。
  跟在天子身边的永康侯等勋贵,这时候已经顾不过来天子会如何了。他们只能疯狂地挥舞手里的长刀、□□,拨打开密集如雨的箭矢。幸好今儿的西北风足够大,风力帮着他们降低了蒙古人箭矢的力度; 也降低了蒙古人箭矢的准头。但也就是瞬间的事情,蒙古人就冲到了他们的阵前,混战就此展开。
  永康侯记得自己所说的要护着天子周全,他紧紧地跟在天子的一侧,每一枪出手都是挟着勇往无前的拼命狠劲。
  跟随天子的禁军侍卫都是英国公、定国公特别挑选的,每个人都要经过他俩的测试。这些近卫们的武艺,丝毫也不弱永康侯。他们用自己的能力,向大明皇帝冲杀的蒙古人宣告、让他们意识到,抱着抓住皇帝就可以救命的念头是多么的不可能。
  永康侯在激战中还不停地分神、关注着天子身边的情况。朱由校在第二次替他挑开来袭的马刀后,忍不住叱道:“专心点儿,顾好你自己。”
  永康侯惭愧地发现天子根本不用他护卫,天子的马上功夫在他之上、甚至远远超过他。天子的每一枪都快如闪电,枪枪准确地刺向奔他而来的敌人咽喉,力量之大使得枪尖直接从蒙古人的颈后透出。
  西宁侯在东边没有等到逃窜过来的蒙古人,他意识到自己这里就是张网做摆设的。看着已经混战起来的前方,立即率领他麾下的五千骑兵也冲过去,加入了混战。
  四万多人夹击这五千鞑靼,毫无悬念地、快速地胜利结束了战斗。
  失去主人的战马被大明的骑兵团团围住,除了个别的惊马在混战前就脱离了的,余下的马匹如愿地落到了大明军卒的手里。
  “刘渠,你带着西营的全部骑兵向南去,争取把那部分蒙古人的战马都留下来。西宁侯,我们回营从北边包抄过去。”
  当战场弥漫的硝烟散开以后,朱由校命令各营先救护伤员、清点受伤的人数、缴获的马匹、武器等。
  张之厚和杜文焕在城楼上只远远地看着有数千的蒙古人,乌泱泱地横在榆林府的北面,看着远处连绵的营盘上空,天子的仪仗旌旗飘舞,跟着是振聋发聩的连天火炮声,然后很快地声音就消失了。
  要不是天子的仪仗旌旗等,没发生任何改变,二人急得都要从城楼跳下去了。
  然后城西的远处传来明军进攻的鼓声,零星的几声火炮响,跟着在城西的厮杀声冲天而起。
  杜文焕戎马生涯大半辈子了,这时候捂着胸口向漫天的神佛祷告,求他们保佑天子平安,保佑天子得胜。
  他念念有词,可把站在他身边的巡抚张之厚膈应的够呛。
  “杜将军,你说你一个武将,打仗的时候求神佛保佑,你不觉得过份吗?”
  “张大人,难道你不想天子得胜、不想天子平安啊!”
  张之厚被气得倒仰,自己还从来不知道还有这么无耻的一面。
  “我问你一个武将,打仗的时候向神佛求保佑,不丢脸吗?”
  杜文焕摇头,“若是为自己,我当然不会了。但是为天子求神佛,就顾不得脸面了。”
  张之厚转头不搭理杜文焕了,果然武将的脸皮比得上长城,非文臣的唇枪舌剑能够戳穿的。
  可是当天子带着将士出现在他们的视野、从北面上来包抄眼前堵着不让他们出城的蒙古人时,张之厚看着杜文焕很利索地抄起头盔,披上甲胄就要出城参战。便以几十年都没有过的敏捷,一把抱住杜文焕的胳膊。
  “你要干嘛去?”
  杜文焕奇怪地看着张之厚,“我带兵出城助天子一臂之力啊。你快撒手,这样子像什么?你又不是小媳妇。”
  张之厚的手指恼羞成怒,手指差点儿就点到杜文焕的脸上。
  “粗鄙。你好好看看城下,那都是骑兵在冲杀。你要榆林的这些老弱病残的军卒去送死倒无所谓,过去碍事了,你看天子会饶了你?”
  杜文焕探头往城下的不远处看,见天子的金黄龙旗处是厮杀最激烈的地方。西边则是西宁侯带着骑兵围了过来,北边的大营那边,源源不断地有骑兵加入战阵。
  他颓然地摘了头盔,知道自己这时候带着步卒加入,真的是给天子、给大明的骑兵添障碍、裹乱了。
  唉,城里就剩了自己身边的那三五个传令兵有马了,他是连自己的家丁、护卫都交给儿子带去西营,以完成天子的牵制蒙古人的计划。
  一面倒的战斗,都是以血腥的屠杀震撼着观战人的眼睛和心灵。张之厚在陕西各县、州府兜兜转转多年,从来见到的都是蒙古人骑着快马劫掳而去的背影。杜文焕数次去土默川清剿过那里的蒙古人,他的军功也是用土默川的蒙古人头垒起来的,但他从来没想过天子领的禁军,会同砍瓜切菜一样地收割蒙古人的性命。
  那些既往彪悍到不可一世的蒙古人,那些蒙古人凭以自傲的骑术,与同样可以双腿控马、双臂挥舞刀枪的禁军比起来,没有占到丝毫的上风。
  杜文焕的眼角禁不住潮湿了。他想起在与蒙古人争斗中逝去的袍泽兄弟,想起这二十多年来无数的在蒙古人马刀下丧生的军卒……
  他抽抽鼻子,默默地在心里说:你们要是在天有灵,当能看到天子为你们报仇了!
  城下的蒙古人再无骑在马上的了,烈烈西北风里的浓厚血腥气令人战栗。
  张之厚看着脸色复杂的杜文焕,提醒他道:“杜将军,咱们该去军营觐见天子了。”
  杜文焕一愣,有些茫然地转头看向张之厚。直到张之厚重复一遍再次提醒,他才恍然大悟般地应和,“是啊,是啊,该去觐见天子了。”
  然后杜文焕禁不住自己的怅然思绪,喟叹道:“我戎马生涯三十年,既往在土默川追击鞑靼无数次,从来就没有想像过能像今日这般毕功于一役。”
  张之厚知道榆林镇能够牢牢屹立在九边重镇中、从未被破关,与杜文焕他们祖孙三代人的努力有着分割不开的功劳。
  他顺口赞道:“彛洌忝嵌偶易嫠锶饧甘暝谟芰至繁⑼吞铩⑹叩墓筒豢陕衩弧2蝗惶熳咏袢罩豢孔啪┦Υ吹慕降兹耸稚匣故遣蛔恪!
  杜文焕摇头,“说心里话,我看这些蒙古人都是奔着天子去的,咱们榆林镇的那万名骑兵比起禁军还是差了一些。”
  杜文焕话毕暗下决心要好好操练榆林镇的那万名骑兵,同时他也看上了天子才俘获的那些战马。
  因为关闭马市一年多了,榆林的战马少了更换的机会,不少该淘汰的战马还勉强在军中役使。要知道能在战场上驰骋的战马,也就是那么三五年的时间,一旦战马的岁口上去了,临阵反应就会跟不上,那将会误了骑兵的性命。至于淘汰下来的战马,稍微好一点儿的,就给了内地的卫所了,差一些的就是民用,老死军中的战马那是不可能出现的。
  张之厚他们到了天子行营的时候,领军去追击的赵率教尚未收兵回来。杜文焕只略略看看军营前面的战场,就大致估算出来土默川出动的人马。
  他拉住张之厚,指着尚在打扫的战场,急急说道:“若是朝廷肯派军收回土默川,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鞑靼在土默川已经没有反抗的能力了。在土默川军屯,榆林卫可以自给自足的。”
  张之厚顿时觉得今天的杜文焕,不是平日那从容有谋略的总兵官了。
  “天子要去东胜卫的,你说要不要收回土默川?你今天到底在想些什么啊?”
  等见了天子之后,张之厚才发现杜文焕想错了,自己也想错了。


第867章 木匠皇帝122

  “张卿; 这次与鞑靼作战的伤兵; 你明天要按着刘总兵给的伤兵营册子去布置好; 明儿天黑前将伤兵接到榆林府去养伤。,朕才能放心带着大军开拔。朕日后从宁夏回转; 或是从土默川回转; 一定会到榆林府探看这些伤兵的。
  还有; 所有伤残者,按照兵部给的抚恤,一定要落实到人头。这个朕也会再查问的。你可明白?”
  张之厚赶紧应道:“陛下放心,臣会将伤兵照顾好,也会将伤残抚恤给到个人的。”
  朱由校点点头。接着说:“你不日将接到户部的迁移百姓公文,是关于将陕西省的百姓迁徙迁移去辽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