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九重华锦-第2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同进宫,可这孩子生下时体质太弱后来,贵妃坚持入庵堂为这孩子祈祷,信了方士之言,将孩子一直养在外头,这如今,过了十六,朕才敢接回来,只可惜秀媚”
  皇上说到这,脸上几分凄凄之色。
  可众臣心中已是惊涛骇浪,皇上短短数语,便是将这皇子为何养在外头给说明白了,皇子生下,差点没养活,无奈之下,听了方士之言,足可见皇上爱子心切
  宫家那位皇贵妃更是,被皇上这么一说,那是一片慈母之心,为了这皇子,吃斋念佛,放弃宫中荣华
  这几句话不打紧,却将这皇子的身价抬的极高,皇上是明明白白的告诉众臣,这个儿子,生下来,就被他看中,所以,回来就封了个雍亲王。
  几位王爷脸上都是火辣辣的,父皇这是什么意思,议储之事还没开始,就抬出这番话来,这是明摆着告诉大家,这个储君之位,就是为他而留吗?
  那他们呢?同为皇子,凭什么这个小的突然冒出来,他们就只能眼睁睁看着,拱手相让?
  都是儿子,父皇是不是太偏心了?
  人总是能看到自己吃亏的时候,却看不到他人吃亏的时候,若说偏心,那易九兮呢?他岂不是后爹养的?
  “父皇,皇弟真是否极泰来,如今回到京都,有父皇庇佑,往后定是顺风顺水,再不会让父皇忧心了。”成王说话,素来如此。
  所以,他在易九兮面前那般,大家也没觉得什么不对,因为在皇帝面前,他也不妨多让。
  龙椅上皇帝脸色一边,心里暗骂,这酸水都要淹了朝堂了,眼皮子浅,还想着不该想的,若是大夏交到他这东西手里,他岂不是死不瞑目?
  要说这下面的几个儿子里,就这个是皇帝最看不上的。
  这一点,成王自己心里也明白,所以,他才豁的出去,反正都这样了。当然,成王如此,却扔在朝中有一定的分量,是因为他背后的外戚。
  “承皇兄吉言,父皇,这些年,儿臣让父皇和母妃担忧,实在不孝。”
  “行了,如今回来就好,知道不孝,往后便替你父皇多分忧一份,你年纪轻,多跟着诸位爱卿学学,要做个勤政爱民的皇子,不得辱没了皇室颜面。”
  “儿臣谨记!”
  勤政爱民这是心照不宣了。易九兮依然浅笑,这一出父子情深也差不多了,朝堂不是戏台!


第320章 闲王上朝(3更)
  朝堂上,好戏开锣。
  今日,许多人都一样,没想到开局,更想不到结局。
  雍亲王的事总算告一段落,很快就该重头戏了,皇上把前戏唱足了,就是为了引出今这后头的重头戏。
  “罗爱卿,昨日,朕提立储之事,不知几位爱卿意下如何?无妨,大家都说说自己的看法,国之储君,非同儿戏,关乎社稷,朕想听听大家的意思。”
  大家的意见?皇上要听的是大家一个声音吧。
  罗阁老被点名,只能出列,皇上也说了,国之储君,关乎社稷,又岂是一朝一夕就能定夺的?皇上既心中有数,又何须为难他们这些老臣?
  难免有些气性,身为朝中重臣,知晓储位重要,这位皇子,刚回来,是个什么样大家都不知道,能放心将这大夏的未来交付给他?
  可皇上明里暗里,已经把意思表达的很明白了,他们说什么,当真能左右结局?
  开国至今,皇上并非是昏庸之君,为何在储位上,却频频做出让人意外之举,尤其是这次,即便,这位皇子当真是皇上一手栽培,有本事,能担当,可也的让大家看在眼里啊。
  再说,这皇子,太年轻了若不看看,他这老臣是不放心啊
  “启禀皇上,臣等的确是商议过,只是,立储大事,还需谨慎再三,臣等一时也不敢妄下定论,诸位皇子,皆是人才出众,皇上正值壮年,立储之事,可缓着些,不急一时。”
  这番话,说的没毛病,国之大事,也不是一个晚上,几个人一拍脑袋就能定的,的方方面面考虑,的确不急一时。
  皇帝似乎也知晓罗止今会这么说,这个罗阁老,是几位重臣中,公心最重的,故此,他才将这牵头的活交给他。
  站在社稷角度处理朝政的臣子,有时难免不让人痛快,可皇帝知道,这样的臣子,对朝廷社稷而言,是良臣,的抛开个人喜恶。
  “罗爱卿所言甚是,看来,诸位臣工一时也商议不出个结果,可这件事,还的提上日程储位定了,这社稷才安稳”
  皇帝说这话的时候,有意扫了几位王爷一眼,弄的几人忙低下头去不敢对视。
  看来,父皇,是为今日城门口的冷箭动了真怒,易九兮心中一叹,要说吃味,多少还真有点,同是儿子,一个高高捧起,一个重重摔下,厚此薄彼的让人心寒。
  或许,父皇心里,只为江山谋吧,但愿,高高捧起的找个,是个堪当大任的,眸光移到那一身大红的易雍明身上,那便帮父皇抬一手看看。
  这也是他答应皇姑姑的条件,让这场立储风波不波及社稷根本。
  “墨爱卿、宫爱卿你二位的意思”皇帝喊到墨亦宏的时候,声音略轻了几分,好似顾及着人家家中正在置丧,他死了夫人。
  “启禀父皇!儿臣有事启奏。”
  没等墨亦宏和宫蓬休开口,易九兮便走了出来,父皇安排好的戏码,该就此打住了,既是要群臣看看这位小亲王皇弟的本事,那就好好看看吧,父皇自己也看看。
  父皇与宫相一番心照不宣的安排,就免了。
  突然的一声,让皇帝和群臣都颇为诧异,目光都移到正走出列的闲王身上,这个闲王,今日来,还很是有事?
  哎,要说,这位昔日太子,这一番风度和气派,直至今日,依然不差分毫啊。
  宫蓬休老眼一眯,心里暗暗嘀咕,这闲王打什么岔,他给亲王外甥备的大礼还没送出去呢,都闲王了,何不看开些?
  虽说,诸位皇子中,这个昔日太子,他瞧着,确实是最为顺眼的,有为君之风,可皇帝不许,如今,还有他们宫家的外甥,他这心里偏颇了也正常吧。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社稷虽重,可他相信,有皇上教导,有他这个外公开路,他这外甥亲王差不到哪去。
  皇帝半垂眼帘,脸上表情耐人寻味,像是话被打断几分不悦,却大度没有表露一样,淡声道:“你有何事,说吧。”
  易九兮行君臣之礼,身姿依然挺拔,立身朝堂之上,清风朗月之姿还真让人鄙视不起来。
  “启禀父皇,储位一事,儿臣浅建,能者居之!”一句话,惊了满朝文武。
  这其他王爷尚且没开口,闲王这是纵是眼红,也不能如此明目张胆站出来说立储之事啊,身为皇子,避嫌,避嫌知不知?
  能者居之这话倒也不是胡话,可就是从他嘴里听说出来,让人听的心头生怪。
  这一个皇子参与讨论立储,还真是新鲜事,他这真是站在公道的立场说,还是别有心思?
  “能者居之!闲王这话到是一番道理,诸位爱卿可都听着呢?身为储君,若无能,便是祸,可如何个能者居之朕也想听听闲王怎么说。”
  一片沉寂之后,皇帝终于开口,只是一双目光,带了几分厉色,看着这个儿子,心情十分复杂。
  能者居之,他这是在为自己抱不平吗?没错,凭他之能,这储君之位,的确没什么当不得,可是,储君之位,除了能力之外,还有太多因素
  皇上的口气,让大殿上的文武众臣都惊了惊。
  再看人家闲王,依然一派从容,这气度再次感慨!
  “启禀父皇,儿臣以为,能者居之,便是看有资格继承皇位的皇子中,谁有担当社稷之重的能耐,眼下,朝中有一事,吏部永昌州府在官员调任上出了个岔子儿臣以为,此事可大可小不妨就让大家历练一番。”多的不用说,父皇心里明白。
  这件事,牵涉官员升迁调任、牵涉地方,如何处置,看似小事,实则十分讲究要判这件事,首先,就的弄清楚,这两位官员本该掌管的差事,现在又各自管着什么差事,管的如何?
  当初这颁发任职官文的衙门,究竟是一时错发,还是另有原因
  皇帝心头一动,这件事,到也不失为一件练手的好差事,只是,这个儿子究竟什么意思?“依闲王之意,是让你们兄弟几个都去试试?”
  “父皇,儿臣就算了,儿臣从前主事吏部,多有不便。”
  易九兮很是爽快,这会知道避嫌了,众臣低头不语,不过,闲王这个主意,到真是不错,这件事,就算办错了,也不会给朝堂添什么麻烦,若是办明白了,到还真能看出几分处事之能。
  “皇上,老臣觉得,闲王这主意到是不错这件事,先头皇上交付给老臣,正好,老臣这还没着手。”宫蓬休老谋深算,心头一动,立刻上前。
  这件事落在他手上,虽是一桩小差事,可却是有些门道,办好了出彩,办不好也不会出纰漏,这个外甥他也没底,这件事正好,他还能暗中帮一把。
  易九兮说完,便安静退到一边,这件事父皇会答应的,不是他这主意当真多好,是给了一个让皇弟插手朝堂之事契机,也给了父皇时间将立储之事敲定。
  将几个皇子的心思都打乱,最少,这几天,京都该不会再出什么岔子。
  而他的棋,也可以开局了,父皇,这桩差事,不光是给你出主意,更是真的替大夏考验储君人选。
  大殿上角落里,聂牧静静而望,闲王他究竟是什么心思?
  这差事,可不是个好差事,期初,他提出的时候,的确是没有发现什么其他的事,可这两日,他反复琢磨这件事,发现不对,今日他本事想递奏章禀明的,如今
  将袖中奏章默默收了回去,至少有一点,闲上此举,的确是能测出几位皇子,到底谁能堪当大任,对社稷而言,无害。
  “既然宫爱卿这么说,那这件事便让他们几个试试,虽说,这些年,他们几个都在朝中担着事,但是朕心里明白,都是你们这些臣子在后头替他们忙活,你们几个都听着了,这差事你们各自去办,三天之后,朕再听你们回差!”
  “儿臣领命!”几位皇子,个个跃跃欲试,到是雍亲王,依然情绪起伏不大,十六岁,能做到这份上,确实不差。
  “聂牧何在?”皇帝一眼望去,突然点了聂牧的名。
  角落里,聂牧躬身出列。
  “微臣在!”
  皇帝似是等久,颇为不悦,皱眉道:“站那么后头做什么,往后站前头点,你是户部主事,但是借调在吏部查卷,这件事也是你发现的,这样吧,这件事,你负责记录,他们几个如何办差的,你写折子,这样也公平。”
  “微臣遵旨!”
  退后之机,却因着皇上的话,不知该立在什么地方好,皇上一句话不打紧,可这朝堂之上,每一个位置都是有主的。
  “就站那,这样朕还瞧的着,这几日,你也方便回差。”
  皇帝手一指,竟是户部侍郎正好站着地方,这下可把侍郎大人吓的够呛,连忙挪步,他一动,后面多有的人都动了动。
  这就是朝堂,动一字,动全局。
  皇帝指完看了易胤明一眼,可看明白了?朝堂不可妄动。
  易九兮默不作声,静静看着这一幕,依然风轻云淡,他知道,今日还不算完,这立储的事,父皇不会拖太久。
  “罗爱卿,宫爱卿、墨爱卿,你们三个,是朝中肱骨之臣,这立储一事,你们还的操心一二,三天后,拿出个章程来如何?”
  这一声如何,罗阁老心里咯噔一下,这就是三日之后,必要有结果。
  他也知道,这件事起了个头,就必须尽快竞速,夜长梦多
  “老臣以为,既已提上日程,这立储一事,还是早些定下的好。”
  宫蓬休也不怕别人说他吃相难看,那是亲外甥,帮着怎么了?
  “老臣附议!”墨亦宏和罗阁老,只得双双附议。
  群臣心里都有数了,三天之后,大夏储位就要见分晓了。
  看来,今日这早朝也差不多了,几位皇子要忙着较量去了,大家还是有些想不通,这闲王今日上朝一番,就是为了出个主意?
  瞧着现在的样子,当真是袖手旁观置身事外了,如此豁达?皇位当真半分不念了?
  易九兮任由打量,他今日之行,的确就是来出主意的,答应皇姑姑了,没办法,婚期定了,他也要说话算话。
  至于他出的这个主意,自有他的打算。
  这大夏的储位,他让可以,除非对方承的起,否则,还是那句话,谁也别想乱江山社稷。
  “皇上,储君之位,还是从长计议吧。”
  就在大家以为,早朝就要结束的时候,一个女声,突然从大殿门口传来。
  长公主!从不干涉朝政的长公主!天啊!这是金銮殿


第321章 长公主上殿(1更)
  大夏的长公主,尊荣无双,立国之初,皇上登基大典,长公主是除皇后之外,唯一一个踏入过金金銮殿的女人。
  以臣之姿。
  只是多年过去,大家都快忘了。
  大夏这位从不干涉朝政的长公主,最开始的时候,是公主,亦是臣,其夫死于战场时,她曾一身戎装,领兵万军冲中夺回将军尸骨,也曾单枪匹马不顾一切引开追兵救下皇上。
  这些年,她卸下一身肝胆,独居公主府,不问朝政,不染权势,不偏不倚,都说长公主是这大夏最尊贵的女子,却忘了,她的尊贵不仅仅因为她是皇上的姐姐。
  满朝文武,闻声转身,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门口那位宫服着身的长公主身上,停在大殿门口,却再未踏入一步。
  若非万不得已,今日,长公主也不想出现在这,她知道,今日她站在这,她开了口,往后她不干朝政的话就会成为过往。
  她从前不理朝政,不涉朝唐,是为社稷,今天,她大殿门口插手朝政,亦是为了社稷,但愿,皇上能明白才好。
  龙椅上,皇帝轻垂的衣袖中,手指抖了抖,皇姐!
  大殿之上,一片寂静。
  易九兮心中一叹,不愧是皇姑姑,这么快就知道了三日之后,父皇若是执意立储,怕是会骑虎难下,他出的主意,若非真有帝王之才着,粘上这事,都难全身而退。
  到时候,所有皇子卷进去,却每一人能承担,父皇该如何自处?
  皇姑姑为大夏也是操碎了心,只是抬头,看了雍亲王一眼,这个小皇弟,是父皇一手调教,皇姑姑也放心不下?
  这时,年仅十六的雍亲王动了,这位大夏突然蹦出的皇子,一身荣宠的皇子动了。
  一身大红锦袍个头比同龄人高出不少,说句实话,这位从天而降的皇子,小小年纪却初次入朝,在这文武百官面前,一点怯意都没有不说,还十分老陈持稳。
  就这一点,便是难得。
  只见他转身,众目睽睽之下,步步朝着大殿门口的长公主而去。
  隔了几步停下,躬身施礼,声音有些稚气的低沉,“雍明拜见皇姑姑,皇姑姑有话请入殿说。”
  声音不大,可一片安静中却格外清晰。
  这小亲王是真不懂还是假装糊涂,这金銮殿,女子如何能入,便是长公主,也是不行啊!
  长公主目光略垂,当年,还是那么小一点点,小的她都不会抱,是她亲手救下的孩子,秀媚的孩子,她愿意信他,却不敢拿大夏的社稷开玩笑。
  她也希望,他能承其重,挑起大夏江山社稷的大梁,可是他还太年轻了,若是晚几年,或许她今日不会冒然而来。
  “转眼,这么大了。”长公主轻道了句,却依然不动。
  众臣不敢吱声,紧张看着,这时候,谁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