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基建]被误认是神明以后 完结+番外-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难道是因为巴比伦人对神明更加虔诚,所以神明更青睐对手吗?
  这时米底大军派出去的探子已经从前方赶了回来,告诉大军:散了吧,散了吧。前面巴比伦人已经筑起了一道根本看不到头的城墙,从幼发拉底河到底格里斯河。根本找不到突破口。
  消息一出,米底大军的士气顿时低落——他们竟还肖想着打进巴比伦,这是谁给的勇气哟!
  原本以为巴比伦王国由一个女人摄政,谁知这女人却比谁都精明。
  米底大军只能改变方略,准备劫掠几个边境上的城市和村庄,然后就打道回府。
  谁知就在他们传令下去,大军准备转向的时候,巴比伦的新型骑兵再次自后杀到,这次直接将对方杀得溃不成军。进入巴比伦国境的米底大军大败亏输,狼狈不堪地退回米底边境。
  米底国王闻讯暴跳如雷,在自己的王庭里大声咒骂,指责巴比伦人出尔反尔,不守信义,竟然攻击盟友。
  米底的大臣们都十分无语:毕竟这是米底自己先动的手。
  终于有臣子看不下去了,规劝米底国王:“我国这次还算是幸运,巴比伦国王撒尔不在国内,由王后主政。王后不愿意多动刀兵,所以守住原有边界就算了,如果是撒尔国王在……”
  米底国王怔住了,他差点儿忘了撒尔是一个多么恐怖的将领。巴比伦原本只是亚述的一个小小行省,现在亚述都没有了,整个两河流域都归于撒尔治下。
  想到这里,米底国王忍不住十分阴险地诅咒:“现在距离撒尔出海,已经很久了吧?听说巴比伦人自己也很久没有得到他们的王的消息了?”
  “撒尔这个家伙,要是这一辈子都回不来才好!”
  *
  确实,连巴比伦人自己都没有得到过他们的王的消息。
  随着时间推移,巴比伦的朝臣越来越担心。开始有人向伊南上书,请求王后再派遣船队,沿着王出海的路线寻找。
  伊南拒绝了这个请求:在大海里寻找撒尔的踪迹是真正的“大海捞针”。再说,巴比伦现在也没办法再派出一支和撒尔当年一样实力的远洋航队了。在这个时代的远航,如果不能做好充分准备,那么出海就是送死。
  但是伊南的态度很快被别人曲解了。
  有臣子跳出来指责伊南罔顾王的安慰,定然是恋栈手中的权力,巴不得王在海外失踪。
  伊南看着这些人在朝堂上上蹿下跳的丑态,忍不住冷笑:当我不知道你们背后是什么人吗?
  撒尔的弟弟们,他们都认为自己是比伊南更合适的摄政人选。他们背后议论起巴比伦的王庭,总是说:凭什么,一个女人……
  伊南并没有动怒,她命人把出面倡议的臣子送去了腓尼基,给他两条船,委任他出海寻人。
  这名臣子只出了一次海,遇上了小小的一丁点儿风浪,有那么一点点晕船。但这个大臣立即下令掉头回港,并且在码头上当众抱着柱子痛哭流涕,说他绝对不再提派人出海这事了。
  但朝堂上因此而起的风波并未因此而马上停息。
  由于撒尔长期不归,开始有人对伊南“摄政”的合理性提出异议。
  最先提出的是巴别塔神庙的大祭司们:他们仿佛已经忘记了,这座通天巨塔正是伊南带领工匠们建设起来的。祭司们以神明的名义,要求伊南为她“摄政”给出一个理由。
  此前撒尔将王国交给伊南打理的时候,祭司们都没有提出异议,因为王权在撒尔手里。
  但现在撒尔常年不归,伊南依旧统揽巴比伦的权力,祭司们就觉得不妥了。
  于是,伊南与大祭司们开了一次闭门会议,会议结束之后,所有的祭司对伊南的主政暂时再无意见。
  在此之后,伊南顺水推舟地重提“长老院”和“国民大会”制度,用公共决策来替代她一人主政的局面。朝野之间,争议的声音终于渐渐小了下去,
  但所有人都心生疑惑:撒尔,他们的王,他究竟在哪里。
  今生,他还能平安地回到巴比伦吗?
  当伊南的腕表指向公元前588年的时候,从埃及传来了一些消息。
  这时距离撒尔出海已经有三年。邻国多数认为:撒尔,这位自视甚高,目空一切的王,一定是在征服茫茫海域的时候被海洋给征服了。连巴比伦人自己也不太确定,王究竟还能不能回到巴比伦王庭。
  但是,从埃及传回消息,说是有船只在红海靠岸,声称他们是当年随撒尔出海的远洋船队之一。
  消息不太切实,而且没有提供任何关于撒尔的消息。
  巴比伦在埃及的商人们立即行动起来,从埃及当政者手里,悄悄将这些人解救出来,护送回巴比伦,送到伊南面前。
  伊南第一时间见到了这些筋疲力尽的水手。
  水手们见到伊南,纷纷跪下,呜咽着说:“我们……我们弄丢了王。”
  听闻此言,连一向矜持板正的女官多丽都失声惊呼,不慎将手上捧着的陶罐摔在地面上。
  伊南却很冷静:“先别急着哭,把你们遇到的情况说一遍。”
  这副场面充分证明了:一个镇定的领导者,能迅速让所有人都迅速从不良情绪中挣脱出来。
  水手们见到王后如此镇定,而且并没有责怪他们的意思,倒也不好意思就这么跪着爆哭了。他们之中一个说话清楚的巴比伦人,便慢慢将撒尔出海之后的经历一一说了出来。
  他们抵达迦太基的时候,船队拥有三十八条船,绝大多数人身体康健,船上的补给十分充裕,大家精神抖擞地从此起航,继续向西。
  确实如撒尔信上所描述的那样,他们穿过了一条狭窄的海峡,海峡北面矗立着高耸入云的石柱。
  撒尔决定沿着左面的大陆(也就是非洲大陆)的边缘航行。他们时而向西南,时而向东南,总之一直向南行进。
  在这期间,三十八条船中,有九条船因为遇上了暗礁,沉没或是无法修理,水手们弃船逃生。
  船上的人员密度开始大幅增加,补给减少,疾病开始流行。
  撒尔当机立断,在岸边找到了一个避风的自然良港,所有人上岸休整。
  他们在岸上重新获得了淡水,食物则依靠在海岸附近捕猎和采集解决。
  船队中的工匠们利用所携带的工具修补部分受损的船只,按照他们与风浪搏斗的经验将船的结构补强。其余的水手们则负责解决食水问题,他们甚至快手快脚地在海岸边的土地上种了一茬豌豆。
  这次逗留是远洋船队在陆上逗留时间最长的一次,最终船队出发的时候,只有二十条船,两千人不到——有一部分人决定留在当地,不愿再踏入波涛中涉险。
  撒尔尊重了他们的选择,给他们留下了一部分武器和工具,带余下的人一起,继续踏上征程。
  在那之后,撒尔的船队遇到了强劲的西风。海面上终日是狂风巨浪——那根本不是海,海上的浪仿佛是一道又一道的墙。就连最优秀的水手也没办法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稳当地操控船只。
  船只和人员的损伤自然是免不了的。最绝望的时候,人们连能靠岸的地方都找不到。岸边全是怪石嶙峋的悬崖峭壁,在狂暴的风雨中露着可怖的面目。
  这时几乎所有人都绝望了,都认为他们已经远离了神明的眷顾,来到了被抛弃的世界。
  唯有撒尔一人,依旧抱有信念,在风浪中无畏地指挥,终于带领余下的船只和人员,绕过了一座高耸的海岬。
  从此,船队不再向南行驶,开始转而向北,或者向东。
  这时整个远航队已经损失了一半的船只和人手,最后十条船上汇总了意志力最坚定,同时也是最强悍的人。
  接下来的这段旅程则要相对平和得多——最险恶的海域已经被他们抛在身后。他们所经过的地方,开始出现茂盛的植被。陆地上的土著居民虽然与他们语言不通,但是要温和得多,指点他们捕猎取食,并且给他们提供了不少帮助。
  他们一路向北,经过大大小小的岛屿,眼看着陆地上的地貌和植被与巴比伦的越来越接近,气候也越来越温暖。所有人都觉得:他们应当已经重新得到了神明的庇佑,距离回家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谁知在这时,船队又遭遇了一次大风暴。在风暴中,仅剩十条船的船队被打散。等到风浪平静之后,水手们再也找不到王船的踪迹。水面上也没有船只的遗骸。
  用水手们的话来说,撒尔的船,要么是被“神明带走”,要么就是完全倾覆在海底。
  丧失了领袖的水手们失魂落魄,但也别无选择,只能继续按照昔日领袖指点的方向,沿着“左手边的大陆”的边缘继续行驶。
  终于,他们发现岸上的人口音渐渐能听懂了。仅剩的一个的埃及水手听出了他的乡音,因而激动万分。
  接下来,他们就被陆地上的埃及人扣押起来,直到巴比伦在埃及的商会想办法将他们救出。
  伊南听完了水手的陈述,托着腮静静思考:撒尔所选择的航路正是环绕非洲的航路,最危险的那一段海岬正是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处在西风带上,常年惊涛骇浪。
  而这些回到埃及的水手和船只,事实上是沿着非洲大陆行进,一直进入红海,因此出现在埃及附近。
  至于撒尔,伊南又仔细问了水手们,最后一场风暴究竟是在何处发生的,发生之后,他们又停留了多少天,行进了多少天,才抵达的埃及。
  到这时,她终于确定了救援的方向:命人从幼发拉底河出发,驾船驶入波斯湾,在从波斯湾两侧的海域反复搜寻,寻找王的下落。
  王后终于派人出海,寻找王的下落——
  这个消息立即传遍了整个巴比伦王国,令整个国家为之轰动。
  但回归的水手带给人们的,不只是希望,也有失望。
  虽然远洋船队里有人成功回归,但他们讲述的故事证实了:王确实是失踪了。有人回归,王却没有——这不正是说明了王早已凶多吉少?
  巴比伦王国上下暗流汹涌,想要从王后手中夺取权力的王子们,筹谋得越发急切。
  原本一直按兵不动的大祭司,这时也有些坐不住了,开始准备他们的“后手”——万一关于王的坏消息被证实,神庙应当站在怎样的立场上。
  从各处来的视线都集中在巴比伦王庭,集中在伊南身上。
  伊南却表现得一如寻常。
  她很确信撒尔还活着——毕竟是经历了好望角狂暴风浪的男人,要说他会在一场普通风暴中没有任何痕迹地消失,伊南认为这可能性很小。
  最大的可能是,撒尔和他的船队因为风暴而失散了。而撒尔也因为这一场风浪,错过了红海的入口,而是将阿拉伯半岛误认为是非洲大陆的一部分。他秉承着“左手边大陆”的原则,选择了继续沿着这一片陆地的边缘继续向东。
  如果她的推论属实,那么,撒尔将会沿着阿拉伯半岛,一直行驶至波斯湾——而那里,正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入海口。
  *
  巴比伦的大都市埃利都,如今已经是一个内陆城市。幼发拉底河在埃利都之外冲积出了大片大片的土地。饶是如此,埃利都作为“王权天降”的第一个地点,依旧在巴比伦各大城市之中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埃利都数十里之外的港口,一个衣衫褴褛的男人踉踉跄跄地走上栈桥。从他虚浮的脚步来看,应当是常年的海上生涯,令他已经完全不习惯在坚实的陆地上行走了。
  这个男人的容貌几乎让人没法儿看清,因为他的头发茂密且打结,厚厚地披在脑后。他一脸从未经过修饰打理的络腮胡子几乎盖住了整张面孔。
  但这个男人拥有强健的体魄。他手臂上结实的肌肉让所有水手见了都无比羡慕;
  而只有被他直视过的人才能了解到这是拥有领袖气质的人。他那对琥珀色的眼睛里,透露出的每一个眼神,似乎都是来自王者的严令。
  这个男人踉踉跄跄地从栈桥登上了巴比伦的土地。他脚步虚浮,没走多远,竟不小心脚下一软,双膝跪在地面上。
  他双手扶住地面,一个忍不住,竟然哈哈哈地大笑出声。
  周围的人避之犹恐不及,大约都觉这人是不是有什么毛病。
  却见此人深情地亲吻了面前的地面:
  故土啊,还有故人们……我,撒尔,回来了。


第120章 公元前587年
  古尔温匆匆赶来巴比伦王庭; 见到女官多丽正拦在王庭跟前,不允许旁人闯入。
  古尔温迈上几步,大声问:“在里面的可是那几位王子?”
  多丽板着脸点点头; 顺便瞥了一眼立在王庭外的人。
  王庭大门外; 塔克奇不好意思地抬起头,向古尔温点点。
  先王膝下所有的王子之中; 只有塔克奇一人对撒尔的王位完全不感兴趣——旁人都不知道是为了什么。明明他是一众王子之中最年长的。撒尔如果真的不在了,他的王后还没有养育子女,那么理应由塔克奇继承王位。
  但塔克奇始终是一副窝囊废的样子。最被人当成笑柄的是:有一回,塔克奇出席了一次王子们的聚会,这场聚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 有人误传了消息,说是王后正在往这边过来。塔克奇吓得当场逃走; 从此被人传为笑谈。
  塔克奇却好像并不太在意别人笑他:“你们是不知道她的本事……”
  就因为这个; 塔克奇基本上远离了王子们的小团体,日常不参与那些弟弟们的瞎胡闹。
  今天他被其他王子们拉来,却又不愿掺和,只好在外头等着。
  古尔温并不知道昔年的那一段“往事”; 他只觉得塔克奇“识时务”。于是这位枢密大臣向塔克奇王子点了点头; 匆匆随女官多丽进入王庭。一踏进王庭; 他就听见王子们咄咄逼人地问:“既然王没有任何消息; 你凭什么不把属于王的权力交出来?”
  “对呀!王不在其位多年,不应由你把持巴比伦王国的权位。”
  古尔温听着就想摇头,心想:这些王子们; 还是太年轻啊。
  果然; 只听王后柔声回答:“各位王弟; 主导巴比伦王国的权力; 并不在我手中——在长老院手中,在国民大会手中,你们应该找的,并不是我呀!”
  王子们:……
  古尔温心想:对巴比伦的情形一无所知,只凭着头上顶着的“王子”两个字,就想从伊南手中接手权力——这些少年们,也太天真了吧?
  他果断地出声:“王后,臣古尔温,有要事向您禀报。”
  伊南点点头,做了一个送客的手势。王宫卫士们向前迈一步,王子们顿时觉得面前仿佛立即出现了一堵墙。
  既没有才识也没有勇武,王子们交涉未果,只能悻悻地离开。
  伊南见到古尔温和多丽一起进来,面现微笑,向枢密大臣问好。
  “有王的消息吗?”伊南第一句就问的是这个。
  古尔温听得出这温柔声音里的急切。但很可惜,他没办法带来好消息。
  古尔温摇摇头,他是为别的事而来。
  谁知刚想开口,忽听窗外一声禽鸟响亮的嘶鸣:“啾——”
  “是啾啾啊!”古尔温很理解地说。
  猎隼啾啾是王和王后共同驯养的爱宠。此刻在王庭听见啾啾的叫声并不奇怪。
  却见王后突然站了起来,来到窗边。而女官多丽也满脸都是喜色。
  古尔温:……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吗?
  却见王后转身,冲古尔温点头:“感谢你来为我解了围,不过,如果你的消息不是那么至关重要的话,我们先出城去迎接吧!”
  古尔温:迎接?迎接什么?迎接……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