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嫌妻当家-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来的还有姚平。

乔明瑾已是有一段时间没见到他了。见到他自然也是欢喜的。

待请了人进屋,姚平连喝了两杯热茶,才迫不及待地把这两天捎卖木头花摆件的事说了。

说不上多好,没当初衣架招的人多,但胜在新奇,又轻巧,也引了不少太太小姐们的注意。

这东西本就是个贱货,又是丢弃不要的东西做成的,普通人家不会花那个钱买那不实用的木头花做的玩意。

也就是手中有两个闲钱的,买着好看,见个新鲜。鲜花见多了,买上一束木头花做的干花束摆上那么几天,也能瞧个新奇。

因着下雨,姚记杂货铺并没有多少人。城里闲逛的人自然少了不少,街上半天也不见一个人影。

姚平便让他两个嫂子及娘亲、妹妹打着伞拎着货郎箱子一家一户地摇铃走街窜巷地卖。

小娘子们因着这场雨不得出门,憋闷得久了,对她们婆媳几个上门兜售自然是欢迎之至。

又不心疼那两个小钱,再加上大家大户里小丫头婆子也多,手中那月俸领了都没处花,见有人上门兜售,自然是欢欢喜喜地翻捡一通。

宅门里又要攀比,别人买了新奇的玩意。你没买,脸上似乎过不去。

东西自然卖得快。只一趟就几乎清空了。

喜得婆媳几个欢欣舞鼓,恨不得饭都不吃,把城里的人家挨个走上个遍……

乔明瑾听了自然欢喜。

本就是哄小孩的玩意,废物利用而已,没什么本钱,就只出几个工钱。倒是不想,竟能靠着奇巧赚了个人气。

乔明瑾在家招待了姚平一顿晚饭,姚平当天便在工坊里住下了。

当晚又把自家娘几个得来的反馈告知夏氏何氏等人,几个人便在工坊商量了一夜。

乔明瑾也抱着女儿在旁边听了一会。最后琬儿倒在她的怀里昏昏欲睡。这才抱了女儿和明琦回去。

次日一早,雨倒是下得小了。姚平一早起身便匆匆告辞走了。

如今那小子身上穿的也看不出拼接缝补的模样了,料子时新又好看,看得出姚记的生意还不错。

乔明瑾倒是放心不少。

当天云锦便招来几个工人。再加上他们各家的女眷。又忙活了起来。

昨天云锦进了城。除了上姚记,还找了周宴卿。如今这工坊是她和周宴卿两家人家的,有什么主意。自然也是要通禀一下他的。

得了周宴卿的赞许之后,周宴卿还让人带着云锦上周家的木匠铺子又搜罗了一马车的木头花让他带了回来。

工坊的女眷们倒是不用再巴巴地等着师傅们刨那一两根木桩子了。

往常师傅们对散了一地的木头花只把他们当垃圾一样,还嫌弃他们膈脚,如今倒是宝贝起来了。刨得时候极其细心,生怕把它们毁了,用不上。

还没等刨下来,就有工人们的娃子们拿着麻袋在等着了。也让师傅们哭笑不得。

虽然只是请工人们的女眷们来做短工,但这些请来的女人们干劲十足。

谁都想表现得好一些,让主家看出她们动作麻利,干的活又漂亮,虽不能请她们当长工固定工,但有活的时候能想到她们便心满意足了。

请她们做短工,可是按件算钱的,谁做得多,做得好,拿的钱就多。谁都想卯足了劲好好表现一番。

也没谁愿意跟钱过不去。

女眷们干得活既麻利又好。这年头除了地里那些活,女人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嫁得近些的,还有个娘家可走动,可是嫁得远些的,也许一辈子都不能走出嫁来的这个村子。家境不好的,也没那个闲钱去镇上走动一二。

乔明瑾看着工坊门口,不时有三三两两的人徘徊,等着看有无活计可做。心里不由得直泛酸。

嫁个好男人的,自然是有男人心疼着,少不了一碗热饭吃。嫁了个不会心疼婆娘的,又不知事的,受男人打骂不说,在家里还受婆婆揉搓,儿女再不懂事的,手中又无银钱的,实在是过一天算一天,那日子没个指望。

有了乔明瑾的工坊,大家似乎看到了一丝光亮。

想着能领一些活做,贴补家用,又能偷偷攒上一些铜板,也不用什么事都看别人的脸色。

乔明瑾每回去工坊都被大媳妇小姑娘拉着问活计,心里沉沉的。连着两天闷着屋里想事。

有些人她真的很想拉一把。只是工坊还真没那么多活计可请她们做的。问得她不好意思,便连门都不太敢出了。

转眼云锦带来的一车子木头花用完后,工人们的女眷便不得不结束这轻松愉快短暂的短工日子,回家去了。

因是记件算的工钱,也不能拖日子。乔明瑾连日被人追着问可有活干,她想了几天也没想出什么可来钱的活计。也不敢看她们失望的脸。

这日天晴好,乔明瑾用过早饭,照例到工坊巡视。见夏氏和何氏往外搬各种被褥衣裳往外摊晒。

后院里十几根竹竿挂得满满当当的。有些被褥填的棉花,睡了一冬,沉得很,根本不能往竹竿上挂,那竹竿可承受不住。

母女俩便把工坊的各种椅子都搬了来,把被子衣物摊在上面。连工坊留着做样品的一张洗头的雅榻都搬了出来。

那洗头椅用木头做的,沉得很,母女二人抬得吃力。乔明瑾还上前搭了一把手。

“这玩意好是好,可就是太沉了。若是做得小一些,或用别的什么东西做得轻些就好了。”

夏氏直起身来喘气,抱怨道。

何氏也连喘了几下,才道:“这东西就要用好的木料来做,用寻常木头或是竹子做,哪里能放个一年两年?”

乔明瑾在一旁听着,笑着往那洗头椅上看去,那椅子重不全是木头重,前头还缀着一个陶盆,用来洗头的。左侧还设了一个案几,可放茶水等物,另除了洗头的功用,也是备着大户人家可遣丫头帮着按摩松散筋骨的,故椅面做得很宽,这重量才增加了不少。

城里周家木匠铺也有一般木料做的,也有定制的,没这张这般精致的。也没这张这般重。

夏氏往屋里抱被褥去了,何氏大刺刺往椅子上一摊,眯缝着眼:“哎,舒服。这一早上可累死我了。洗了一大摊子衣裳被面,这会又要晒这晒那,连日的雨,那屋里的被子被褥都发潮了。”

乔明瑾听了笑了笑。

又听那何氏说道:“要是这椅子轻便些,我倒是想日日搬到檐下然后躺在上面摊着晒晒太阳。”

乔明瑾脑子一激灵,有什么东西一闪而过。

又听何氏道:“瑾娘,你有没有什么好的赚钱的主意?这几天我被人天天追着问,都快烦死了。你也知道地里的活也忙完了,除了挑水浇园,锄草捉虫,地里还真没多少活计做了。那家里劳力多的,都相邀着往城里镇上打工去了。那些婆娘要留在家里看顾老人小孩,走不开,又闲得发慌,也想能多挣几个银钱。你主意多,有没有什么想法,一日也不要多,哪怕只有十文八文的,她们都满足的很。”

乔明瑾看了看她,又看了看她身下的那椅子,脑子里忽得有了主意。

“这还真的有一个。”

“真的?”何氏一个鲤鱼打挺翻坐了起来。

“也是刚刚从你的话中得的启发。”

何氏听了忙拉着乔明瑾一同坐了,连抱着被褥过来的夏氏听了都把东西放在一旁坐着一起听。

这母女俩都是心善的。自家日子过得好了,也见不得别人过得苦哈哈的。自来了这下河村,跟下河村的女人处得好,早就跟各家女眷混得熟了。总想着帮上一把。

这回听了乔明瑾说有活计做了,当然是高兴得很,迫不及待地拉着她问了起来。

乔明瑾是听了方才何氏抱怨那椅子太沉,想的主意。

她是想着做一些轻便的躺椅出来。

这天气渐热了,不拘什么人都不愿窝在房里,总想着到阴凉的地方纳凉。家里腿脚不便的老人,若是有张椅子又能坐又能躺的,自然是欢喜的。

之前作坊也做过一些躺椅,乔明瑾也出过一些图纸让周记的木匠铺来做,也受到了城里人的追捧,卖得都很好。

只是那些好木料做成的椅子,价格并不便宜,寻常人家也不愿费那个钱去买上一把。

若是价格便宜,又轻便又实用,那是不是买的人更多些呢?

也不往大户人家里兜售,只卖寻常人家,材料就用一般的寻常可见的山里没人关注的藤条就好。

下河村的山上,那林子里的木桩子是几乎挖空了,连地上铺了几层厚的经年的肥泥,都被人铲了个干净。

那娘家近的,家里又沤不到肥的,还可劲铲了一牛车一牛车往娘家运,如今那林子干净得连野鸡野兔都不见了。

似乎没什么可让人惦记的了。

可林子里那没人要的藤条,如今又被乔明瑾惦记上了。

正文 第一百九十八章 低成本

下河村的林子里树丰林密。不仅树的品种多,连藤的品种也多。

平时也没人去注意这些东西。

农家里需要做一些盆啊桶啊椅啊柜的,就上林子里择一两棵树砍下拖回家来用。那藤条谁用?

也就是在林子里搂松毛或是打柴的时候忘记带麻绳了,才有可能会砍上一两条细些的藤条做麻绳和草绳用。也只不过是系东西或是辅以攀爬之用罢了。

没人想到用它做别的。

而如今林子里野鸡山兔鲜见影子,那肥泥都几乎被刨干净了,也没人去注意这么个不当吃不当喝的东西。

可乔明瑾就是惦记起这些没人要的东西来了。

前世用藤条做的藤椅藤桌藤篮等工艺品颇受大众欢迎。实用不敢说,但胜在轻巧,搬动方便。

她住在小区大院的时候,就经常听到外头有人摇铃吆喝“卖竹竿罗……”“好看的藤椅罗……”吆喝声起,总有大院的娃子们一溜跟在后面看热闹。

兜售的人慢悠悠骑着一辆改装的三轮自行车,摇着铃铛,车上装着摞了高高的藤椅一条巷子一条巷子不住嘴地吆喝。

谁家听见了,从窗口扒着往外看,兴起了就叫住看一看,挑挑拣拣,价格合适的话,就选一把回家。

那东西轻,往肩上一摔,自个就能扛了回去。

乔明瑾以前住的家里就有好几个藤条做的椅啊桌的。

天井里除了放着一套腾条做的茶桌茶椅外、还有一个鸟巢状的吊篮,另外还有她老爸最爱捧着一个巴掌大的紫钞壶晃晃悠悠坐着摇来摇去的藤条摇椅……

那都是她缠着她爸跟在人家自行车后面追着买了,又让她爸扛回来的。

那都已是太过遥远的回忆……

乔明瑾认准了要做这个之后,就找作坊的人仔细商量了一番。

大家听了都说好。

虽然谁都没做过,可这东西跟用木料做的椅子也有异曲同工之处。村子里也有上林子里砍上几根竹子做一两个竹椅的,那工艺跟藤椅也差不了多少。

打定了主意之后,乔明瑾在村里迅速请了人。除了几个杂工家的女眷,又在村里找了几个手脚麻利的妇人参与制作。

另外她虽见识过不少类型的藤艺品,但在制作上还是抓瞎。于是又在村子里另找了几个做过竹椅的老人请他们当制作师傅。

另一方便,又招了几个青壮跟着她和云锦上山挑选材料。

藤椅有两种,一种是藤木结合的,一种是纯藤木制作的。

乔明瑾主要就是为了突出藤制品的轻巧及价格的低廉,所以便决定做成纯藤木结构的。

林子里藤条的种类很多。能用来制作藤椅的类别可达几百种。下河村林子里的藤木虽然大小各异形态品种各异。但好在大多都是能用的。

大些粗些的就用来做支撑杆、脚蹋、扶手及椅背。细丝的就用来做坐板及盘花。

乔明瑾是个半桶水。好在大家听了她的提议之后。谁都能提一两句意见,群策群力,提的意见都只比她好不差。

她连着几天带着人进林子里选材料,全身上下被划拉了好几道。才带着人拉了几牛车的材料回来,堆了满满一院子。

材料选好后,就要进行初步加工了。

那藤木表面都比较粗糙,一般是多刺植物,要使用首先就得把它打磨光滑了。

待云锦到城里买齐全了工具之后,乔明瑾便带着人剥皮去枝打磨了。

这年头也别指望有什么打磨机床什么的了,全是手工。刀具是必须的,磨纱纸那也算是细磨工具了。

好在条件虽简陋,但这年头的效率还算不错。历朝历代都少不了优秀的手工艺人。这些人往往就隐在乡野不为人知。

她在村里请来做过竹椅的几位老大爷。给她提了好些中肯的意见,让乔明瑾混沌的脑子得以清明不少。

材料选好后,经过粗打磨细打磨,就要进行制作了。

制作中的弯曲定型至关重要。这年头可没有什么火枪进行热处理,只有用原始的火来进行烘烤。

好在这农家用火烘烤木料竹料藤木之类以至弯曲定型极少没人不会的。当初乔明瑾卖竹耙时自己就做过不短时间这个工作。

有村里几位大爷在旁边镇着。作坊的师傅偶尔也会出来提些意见,乔明瑾便只管设计图样的事。

这东西也不难模仿。没什么技术难度。

看了一眼,回家自个拧巴扭巴的也能拗一把出来。又不拿去卖,自家用用还是能的。自家都能做的,就怕没人会掏这个钱。

这乡人的动手能力从来就不能小瞧了。

若不是乔明瑾请着这些人来作坊参与制作,只怕这些人都要砍一些回家自己拗一两把来。模仿是一定的。

觖决的方法,一是要么垄断材料,二是要么一直比别人新奇,不断出新。

垄断材料不太同能。下河村可能有几分把握,可别的地方,怎能做到?

也就指望能抢着做一些新意新奇来。

乔明瑾便又开始了埋头画图的日子。

藤条椅的制作时间并不像根雕一样所需那么长的时间,两者的市场定位也不同。也许做一年的藤木制品都抵不上一个根雕的。

也就是解决些人工,赚些小钱罢了。没指望靠它能卖个高价,致富什么的。

经过加工、组装、编织、缠花、再打磨、抛光、刷漆上油之后,一张纯藤条制作的藤椅也就算做成了。

第一张藤椅也不是什么花哨的,盘花也简单的很,很普通的样式。但是成品做出来后,还是让众人欣喜了一把。

结实还轻便,成人一只手就能举起来了。从前院搬到后院,每天从房里搬到屋外几十个来回,一点问题都没有,气都不带喘的。

众人围着它很是欢喜。

挨个坐了一遍之后,又以十二分热情投入到下一个成品的制作中去了。

周管家来看过一遍之后,又看了乔明瑾所绘的图纸,也赞不绝口。次日就拎了周宴卿过来看了。

周宴卿围着第一件成品转悠了好几圈,又傻子一样举着它走了几个来回,再细细看了乔明瑾的图纸,便围着乔明瑾上上下下一通不错眼的打量。

“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

乔明瑾听了白了他一眼。没搭理她。

等他打量够了,便跟他商量起售卖的事。

“我之前只不过是看着农忙之后,村里闲下来的劳力太多,我们母女生活在这里,又买下村里的宅基地兴起了作坊,这一年来也引了不少人眼红。好在有你周府的名头镇着,族长也算大力支持,没什么人闹事。便也想出一份力……”

“……我当然没那么高尚,当然一方便也是我想找些事做。不,不,你可别说那些帐册给得少了。我好不容易脑子清明了一时片刻,你可别又上赶着拿一堆来。先让我缓缓……这另一方面也是想帮着族长解决村里多余的一些劳力罢了。”

“我听说族长帮了你不少忙?”周宴卿盯着乔明瑾问道。

乔明瑾点头:“嗯。我买宅基地,买房买田盖房请工,族长出了不少力。再有,若不是他,这一年来,我们母女俩不会过得这么轻松。我心里一直记着他的情。”

周宴卿盯着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