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嫌妻当家-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月也不少了。她男人大雷在外头一个月做苦力活也没有几百文的。

只是当时秀姐拒绝了。如今她听了也拒绝了。可是能卖十文一袋呢。

乔明瑾又劝了几句,秀姐又拒绝。乔明瑾只好把这份感激记在了心里。

两人又说了几句话,那秀姐才叫了自家和琬儿玩得正开心的两个孩子走了。

晚上吃过饭,乔明瑾等一家人都洗漱好,便把明珏叫到了屋里,还把何晓春一道叫来听。

第七十五章 向好

一家子吃过晚饭便在一起说起了那刘员外要聘明珏当他小儿先生的事。

明珏还是那句话,说乔明瑾太辛苦了,他要留在岳家村帮姐姐。说是要等乔明瑾过段时间缓过来了,再考虑旁的事。

何晓春这几日也跟乔家的几个姐弟一起吃一起住,对这一家子了解得更深了,也觉得乔明瑾这样太辛苦了,还是让明珏在家里帮她好一些。

明珩和明琦听了也是直点头。说是让明珏在家里,一家人在一起齐心协力……

乔明瑾听了几个弟妹叽叽喳喳说了一堆。很是欣慰。何等有幸,遇上了这样好的弟妹。

乔明瑾最后开口了,说了自己的想法。

她想让明珏去给刘员外的儿子去当先生。

明珏听了刚要说话,乔明瑾便制止了她。

说道:“让你去当先生,这也不单是为了你自己。你自己有个好的环境,在教书之余能重新把书捡起来,你要知道,祖母和爹对你一直是寄予着厚望的。我们虽然不知道爹和祖母是从哪里来的,但能看得出他们是希望你和明珩将来能争一口气的。”

明珏听了便沉默了。连明珩听了都垂下了头。

乔明瑾又说道:“当先生,除了你会有一个好的读书环境之外,也能帮着家里一些。这十两银子可不低了。一般的秀才上门当个西席的,也就五两银子,也就是刘员外的儿子太顽劣气走了好几位先生,才给出这么好的条件。有了你这份工钱,家里也会好过一些。慢慢攒着,明珩也有钱读书了,将来你就是去赴考也有钱了。这么好的事情为什么要拒绝?”

明珏听了沉默了好久,才抬头看着乔明瑾说道:“可是姐。你现在这样太辛苦了。”

乔明瑾便笑着说道:“你不要替姐担心,之前你没来,我和明珩和明琦不也做得很好吗?也就是你来了,姐才偷懒起来。你不在,明珩明琦也会做得很好的,是不是?”

明珩和明琦便狠狠点头。

明珩还拍着胸脯说道:“二哥,你放心吧,有我在,不会让姐姐太辛苦的!”

乔明瑾和明珏看着都笑了。

明珏便说道:“你能干些什么?这么多天没?以后有时间还是要看些书的,不然。就是以后家里条件好了,再送你去读书,你也跟不上。”

明珩便不说话了。他觉得还是跟着姐姐这样挺好的。

乔明瑾看了明珩一眼便对明珏说道:“现在也是特殊情况。以后明珩上城里回来,也不用上山了,就在家里看些书。而且你也不用担心姐,现在虽然很难,但是这种情况也不会一直这样的。等姐攒上一些钱。买了田地之后,也就不用这么辛苦了,可能隔个三四天才会进城一趟。或是再找些别的什么事做,不会总是这么辛苦的。”

明珏听了,想了想,便说道:“现在姐又要卖柴。又要往绿柳山庄送肥土,若是我走了,姐便要天天往城里去了。一是太过辛苦。二是也没时间上山砍柴了。我还是等过段时间再去吧。”

乔明瑾想了想,现在确实是有些困难。她等于是领了两份活计。

当初隔一天送柴火,也是想着留一天空,上山砍柴和休整的。如今是要天天进城了,怕是吃不消。也没空砍柴了。

而且那肥土,怕也捂不了多长时间。这山又不是她一家的。只要村里人知道了,必是会全员上山起肥土往田里撒的。

只怕她也卖不了多久。

乔明瑾想了想,便对明珏说道:“你明天进城里送柴火,回来的时候,到云家村去和爹、祖母说一声,看他们怎么说。咱这肥土怕也卖不了多久,后天你去山庄的时候,就应下来吧。不过跟那刘员外说一个月后再去。这肥土,姐怕是也就只能卖个一个月的。你且看那刘员外同不同意。这样姐这边也有个缓冲期。”

明珏想了想便应了下来。

一家人又说了一些话,才各自散了。

乔明瑾照样找了何晓春看他做活的进度……

到五月底的时候,乔明瑾已是往绿柳山庄送了大半个月的肥土了。

这些日子,还算顺利。光是卖肥土就已是攒了十两银子了。当然光明珩和明珏送去的,是得不了这么多银子的。

是因为刘员外听了明珏说他要推后一个月再去当先生。而原因只是要在家帮他姐。

那刘员外听说后,就派人来家里拉肥土了。

每天派人来拉两牛车,都是在乔家装好,再用厚毡布盖上的。旁人也看不出牛车上装的是什么东西。

加上乔明瑾也正好住在村子的外围,除了秀姐知道那肥土是拉着去卖钱的外,倒是没什么人知道这件事。

只不过这些日子上山起肥土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岳家村就是田亩最少的人家,也都有两三亩地的,得知这东西能肥田,哪里能放在那里不动的?

乔明瑾想着这些日子山上几乎被翻了一层的土地,便有些无奈。

好在这些日子明珏也不用往绿柳山庄送肥土了。不送柴火的日子里,除了帮乔明瑾砍柴,兄弟俩就在山上帮着乔明瑾起肥土装袋,再运回家里放着,好让刘家的小厮来的时候有货拉走。

山上人虽多,倒也没人知道他们装那么多袋回家是卖钱用的,只以为是送到乔明瑾娘家的。

这大半个月里,乔明瑾的鸡也养起来了。

秀姐帮她在村子里买了好几只半大的母鸡,还有十来只半大的鸡娃。总共就有二十几只了。

那何晓春是个能干的木匠,给二十几只鸡做几个鸡笼子还不是手到擒来?

就是过几日会孵出来的小鸡娃都有窝了。

每天天亮后,乔明瑾便和何晓春挑了几个鸡笼子进山,再把鸡娃放出笼,然后等下午兄弟俩回来,再用牛车拉回来。

那鸡极爱吃山里的虫子,又撒欢地跑。不知多高兴。这才大半个月,瞧着就长胖了一圈。都能拿去卖钱了。

这大半个月来,也不知怎么回事,岳仲尧一直没有休沐回村子里来。小琬儿天天在家门口等,也没见她爹回来。

每天看着女儿那张失望的脸,乔明瑾心里都是酸涩得厉害。

偶尔明珩和明珏也说这些日子在城里没见到岳仲尧了。两人哄着小琬儿说她爹可忙了,要是有空定是会回来看她的,小东西这才略略好过一些。

乔家乔父和祖母蓝氏听了明珏要去城里给人当先生的事,开始是说让明珏留在乔明瑾身边帮衬的。没想到支持明珏去的却是乔明瑾。

乔父和蓝氏也不再说话了,毕竟这一个月十两银子确实不少了。家里也是处处需要钱的。兄弟俩的笔墨纸砚,将来明珏赶考所要花的钱,哪一样不需要钱?

这晚。乔明瑾把这些日子攒下的钱都抖出来,全家数了一遍。

从前两日开始,就再没蒲菜卖了。就是下河村里那条河里零星的蒲菜都被乔明瑾拔了。

要是她够狠,怕是这蒲菜都会在下河村里绝迹。

不过好在这些日子,除了卖肥土得的钱外。卖蒲菜也是一个大头。十二文一斤,那东西又吃称,倒是卖了不少钱。

在卖肥土之前,家里已是攒了三十四两银子了,加上卖肥土得了十两多钱,就是四十四两了。

再加上这大半个月来卖蒲菜就得了二十五两银子。再加上卖柴、卖鸡蛋、卖其他东西得了差价、还有卖野鸡野兔得的三两多银子,家里现在总共有七十二两多银子了。

一家人高高兴兴地把钱数完,看着撒在床上的银角子和串成好多串的铜板。都高兴地咧着嘴笑。

不说明珩明珏几个,就是乔明瑾也是头一次看见这么多钱。乔家何曾见过这么多银子过?

姐弟几个俱都两眼放光,连小琬儿都在一旁高兴地拍手叫道:“好多钱钱啊!”

然后两只小手抓住银角子铜板在一旁直念咕:“这一块是一两,可以换十个一角的……这一块是一钱,可以换一串圆钱……”

小东西怕是还记得初次在酒楼里卖伞。要拿一两银子跟人换五十个铜板呢,还嫌人家给的一个不够。要一只手那么多……

乔明瑾看着女儿,笑了笑。

这些日子,乔明瑾有空的时候,已是教她数数了。还让何晓春劈了很多把又细又削得滑滑地竹棍子给她数数玩。

明珩和明琦也在一旁跟着学。

字不认识倒是可以慢慢学着,但是不能不会数数。把一两银子当成一个铜板用可是要闹笑话。再说庄户人家的娃子,都是要到集里以物换物,卖东西换粮的,哪里能不懂数数?

乔明瑾也在下意识地教几个孩子一些浅浅的数字加减乘除算法。

小琬儿还在数数,也就会十以内的加减,一下子还消化不了那么多。

倒是明珩和明琦学得极认真,几乎乔明瑾教的姐弟二人都能消化得了。尤其是明珩,脑子好使,给出的题让他做很快就做好了,心算也特别厉害。

害得乔明瑾不知该喜还是该忧,这弟弟难道真的要走商途?

闲时,乔明瑾也会让他多看些书,正好明珏也在,也能多指点一下他。

另一边,何晓春也来了近一个月了,依着乔明瑾的要求,他的东西终于做出来了。

第七十六章 事成

乔明瑾看着何晓春做出来的东西非常满意。

家里从没买过笔啊墨啊之类的东西,她跟何晓春也只是嘴上说说,东指点一些西指点一处,也难为何晓春在没有图纸的情况下把她要的东西,完完整整、无一相差地做了出来。

与乔明瑾记忆中的东西完全吻合。

本来以何晓春的手艺,做一个算盘,在选好料之后,即便再怎么细打磨,两三天也能做好一个了。

可愣是花了一个月才做了出来。

当然何晓春做的也不止一把算盘。而是好多好多把。

这年代没什么专利权,这东西做出来,别人瞧着好用,必是会模仿着做出来的。

这年头不说木匠多着,就是普通的庄户人家里也都有一两个会做些木工活的。且这东西并不难做。

不能阻止别人模仿,便只能抢个先机。

乔明瑾的想法就是先大量地抢做出来,然后找个好的途径把它们卖了。等到别人意识到这是个好东西,再去模仿的时候,她已是卖出去了好多,也赚到第一桶金了。

乔明瑾便让何晓春一气做了一百把出来,这其间除了她们几个,并没有人知道他做的是何物,保密功夫做得极好。

如今这一百把算盘堆在下房的屋里,堆了好大一堆。

乔明瑾拿了一把还泛着木材原香的算盘在手里细看,细细地摩娑着上面的木纹及边角,磨得很是光滑,没有一丝扎手,只涂了清漆,看起来很是舒服。

这算盘经过后世来的乔明瑾一番改良,虽然看着跟时下的算盘相差不大。长方形,分了上梁下梁,有十几二十个档位,但细看下来,跟时人用的算盘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它已不再是时人使用的黑黝黝的颜色了。

乔明瑾并没有让何晓春上色,只是上了一层清漆,稍做提亮,保持了木材的原质。

上面还能看到好看的木质的纹理。瞧着很是轻松,使用久了眼睛不会觉得累,不会让人盯着黑色的算盘久了会有眼晕感和压抑感。

这是整体颜色上的一个重要的改变。

各外一个改变就是珠子和珠子之间。也不再是全部贴合到一起的了。

时下的算盘为了清盘方便,珠子中间的圆空都做得挺宽。经常能看到帐房先生在使用算盘之前抓着算盘一阵摇晃,算珠子被摇得僻啪响。然后是用手拨珠子清盘的很大的声响。

这样的珠子在清盘的时候很容易出错,拨打的时候容易漂珠或是带珠。

漂珠就是拨的时候用力太轻不靠档不靠梁,带珠就是拨打快了的时候,因为两珠之间距得近,容易把不是本档本位上的珠子带了上去。

有时候。差之一珠,就谬之千里。

乔明瑾做的算盘,全是按现代改良版来做的。

把圆珠子做成了菱形,这样只是围着梁的那一点切面珠子是连在一起的。整个珠子做成菱形,这样珠子之间有了很大的空间,没有靠在一起。避免了拨珠子的时候,会出现差错,会把下面的珠子也一起拨了。避免了出错率。

这是外观上给人的感觉。这是两个最重要的改变。除此,还有两个重大的改变。

一个是上档两个珠子只做了一个,下档五个珠子只做了四个。

因为在珠算的过程中,最上档的那个和最下档的那个是几乎用不到的。

因为“一下五就去四了,一去九就进一了”。

最上边和最下边的珠子使用频率极小。几乎用不到。

另外一个,就是在左上角处做了清盘的一个活塞。做了一个机括。

这样子就不用辛苦和浪费时间去清盘了。

时下的算盘要清盘时。计算完这个帐目要进行下一个时,还是用单手或是两手去拨上下档的珠子,还要抓起来摇晃,这样的话,浪费时间不说,还很容易清不到位。

有了这个活塞的清盘机括后,一边右手算完,一边可同时用左手按下清盘的的活塞。

这样就由机括把上下梁的珠子自动拨回到上下档位上去,而且整齐划一,不会出现不归档的情况。

像打麻将有个自动麻将机,不用你码牌,还有一种竹片做的半自动的码牌的东西。

这些都是现代算盘的最重要的变革。乔明瑾相信把这些算盘拿出来卖,识货的人一定会买的。

这不算是蝴蝶的翅膀吧?

这只是很微小的改变。乔明瑾自来了这里之后,发现时下的人们极为聪慧,她发现了很多让她惊叹的东西。

也许有很多手工艺品在历史的长河里,因为家族的保密性,或是传承的断代,后世已经有很多东西都看不到了。

也许这个算盘也是一样,没准也有人早就想出这个了。只是世面上没看到卖而已。乔明瑾从来没怀疑过时下人的智慧。

就比如何晓春,她只是跟他说了一遍之后,何晓春自己就知道怎么做了。

一家子听了乔明瑾解说了一遍之后,都各拿了一把在手,不管会不会,按着清盘器,把算盘弄得啪啪响。

几个孩子都爱不释手,非要每人都要一把。

乔明瑾便说先拿去卖,等过段时间再给他们每人做一把。到时再给小琬儿做一把小的,小东西立刻就眉开眼笑了。

除了一百把大的,乔明瑾还让何晓春做了二十把极精致、极细巧、只有巴掌大的算盘。

这二十把她是准备卖出高价的。

时下的人若是外出,或是要上哪哪收租,都会自带一把算盘。

有大有小,有些做得极精致,材料也不一,有些精致的还都是用墨玉做的。出门在外都是随身带着算盘的。

到用时,就拿出来晃上一晃,再清盘,再计算。因为为了清盘方便,离梁中间的圆洞都很大,所以有些人挂在腰间的算盘便会随着走路噼啪做响。

有些人还故意弄出一些声响,时下若是从事帐房的活计,那都是极让人羡慕的活计。风吹不着雨淋不到,拿的工钱又高。

这年头能懂得加减乘除的也必是下过功夫学过的,都是识文断墨的,这些帐房走在路上腰都挺得比旁人直。

这些人兜里都是有钱的,乔明瑾这二十把算盘便是打算向这些人兜售的。

当天吃过饭,乔明瑾便和一家人商讨起怎么销售的事。

第七十七章 准备

前世,乔明瑾大学毕业的时候,初到s市,做过几年的销售。

扫街、扫楼、在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