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兴唐-第1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是说马上变成了天堂,就是没有三门,黄河到了此处,十分陡急,七弯八扭,还会出事。但会好些。再说,谁敢保证航运会百分之百安全?即使大运河上,水流算是比较平缓的,然而风大1ang急,或者船只相撞,或者船舶本身质量的隐患,都时有出事。
    用意很好,然而魏玄同与韦思谦皆倒吸了一口冷气。
    魏玄同说道:“殿下,这个用费……”
    脑子很好使的,然而都没有办法计算这个费用。
    李威笑了笑说道:“魏长史,切莫小视海市。再说,迟则后年,有可能明年,会有一笔不菲的收入可供支出。”
    魏玄同忽信忽疑,这不是少钱,象去年有争议的卖名额,效果也不错的,可与两渠相比,募来的财政也不足十分之一。用朝廷每年的二十万缗钱,估计堆在三门,堆上十年八年,也堆不成功。
    但又有些可信。
    才到竹林关时,看到丹水的形式,再算一算工程与难度,心里面同样打退堂鼓。然而一个铁网兜子,就立即解决了建坝堵水的难题。这个费用很高昂的,许多地方得需要铁柱子,不是一根两根,有可能是几万根,几十万根,再加上夯打与拨起的费用,开支巨大,甚至魏玄同都怀疑朝廷没有这么多铁矿石来冶炼。
    但铁柱不是用过一次,就不能再用的。再说,不用了,可以重新熔炉,化为铁器,也算回收成本。却用此法,解法了急深水流中堵坝的困难,同样节约大力的力役,细算不是1ang费,是节约。
    说不定太子就会想出一个新办法,解决财政问题。
    于是魏玄同沉默不语。
    当然,老百姓不知道具体情况,只看到有了办法,新开河一开,漕运便利,如果再分几河,水势一缓,以后所付的力役就会少,甚至也会少死许多亲人,都感到很高兴。并且因为施工难度增加,募民日薪也从五十文提高到了五十五文,于是欢声雷动。
    但消息传到京城,所有官员都是张口结舌。
    大手笔啊大手笔!
    立意虽好,可是太子从哪里筹得这批费用?不要说以后,就是今年的费用,都会成严重问题。
    但另一件事同样吸引了官员的注意。
    到了九月,有更多的船舶返航。也不是很顺利的,海上遇到过风1ang,一些人因为船只沉没,葬身于大海,永远不能回来。还有不开化的土著人,时有冲突生。后面是麻烦,吃的亏不多。毕竟唐朝重武轻文,民间武风也十分昌盛,又不熟悉,窝里斗的情况没有生,大家出海怕遇意外,于是结成大规模船队。尽管每艘船上的人很少,但皆带了武器,却不是倭国人所能比的。遇到不好的事情,加上泱泱大国心态,多做出一些祸害地方的事情。
    不过主要还是jiao易,唐朝的好东西比较多,瓷器、漆器、纸张、布匹丝绸、茶叶,一些中原才出产的香料与yao材,yù器,甚至连陪葬用的唐三彩都带了出去。
    到了外国,去换香料、宝石、象牙、珊瑚、珍珠回来,甚至在南海一些港口,换回大食人所产的玻璃器皿,与mao罽、氍毹、波斯锦。真没有,比如象倭国,那么就换金银铜铁,或者相关的矿石。这也是好的,唐朝金属严重缺乏,包括铁在内。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盔甲,明光铠虽好,不一定所有士兵穿得起,朝廷也打制不起。另外还有光要、细鳞、山文、乌鎚等盔甲,甚至为了节省铁料,用网兜子盔甲锁子甲代替,有的时候还用布甲、绢甲与木甲糊nong。一是造价高昂,二是工艺落后,三就是铁矿石很少,军用,民也用。金银铜价值更不用说了,除了制器皿也饰外,可做货币。比如一匹布,便宜的只有三百来文,但有多重,换作铜币三百来个,朝廷的通宝钱只有一点五公斤,民间的私通宝,一公斤都不足。如果换成银子,仅三钱,金子零点四钱。不是不知道金属货币好处,正是因为金银铜不足,不便流通,所以用布匹代替jiao易。
    语言也不通,也是麻烦。大多数jiao易时,拿出三四个盆子,从对方手中拿过来一粒yù石,两相一推。土著人只是落后,毕竟是人类,也能明白。终究不是稳妥的办法,没有很好的沟通,生的误会很多。
    财富多少,生了什么样稀奇古怪的事情,朝廷不谈,有本事自己挣去,可仅凭后面一点,让许多言官失言。有了更多的金属,给朝廷带来的好处,都是知道。但即使进了港,就是到了苏州港,货物辗转到了京城最少得半年时间。不过有的商人已经让管事,骑快马到长安,收购长安周边的出产,顺运河而下,与外jiao易。当然,一个盆子换一根象牙不大可能的,可是中间差价很大,也赚了不少钱。
    终于两京各个已经得到名额的商贾终于坐不住了,纷纷派人南下到泉州,商议造船,请聘水手船夫。此事也引起轰动,但让言官无语的不仅是带来金属,另外还带来了一些土著人的酋长,来到唐朝拜伏,对这个李威很是不屑,然而却为历代封建王朝所重视。又有硫磺,需要商人从海外换回。硫磺有多重要,即使京城七岁顽童也知道的。
    可仍然没有太子的大手笔来得震撼。
    韦弘机一听,呆不住了,拖着病怏怏的身体,来到三门,见到李威便说道:“殿下,不可啊。”
    本来工程就大了海去,再扩通三河……
    韦弘机脑袋瓜子都大了。
    李威笑了一下,说道:“能不能成,是用费。你马上就能看到。”
    能得多少,得看姚璹的嘴上功夫。李威也没有底。但九月到来,秋收渐渐结束,已经能开始着手施工。于是招募民夫,同时大量物资运输而来,包括各种炮锤,甚至在丹水,考虑到特殊地形,让船只两端下锚,利用船舶桅杆做锤臂。以及钻机,还有炸yao,蒲草包,焦炭,以及其他的物资。民夫不会需要三万五万的,主要是物资的费用。铁柱未议,二十万缗钱的开支,也无法议。但好在不急,即使是丹水渠,也可以从易到难,从沙滩着手,到石礁。
    大量的物资到来,丢给了韦弘机与朱敬则。他又带着魏玄同与韦思谦到了丹水。姚璹不在,李威只好自己亲自主持。没有立即施工,在做进一步调查,不仅是排除险滩的,就是作为辅渠,以后漕运量加大,船只载重吨位也会增加,溯流而上,小船可以用桨橹篙子向上流行驶,大船却勉为其难。特别是一些急流之所,还需要设立栈道,用纤夫背拉,让船舶安全驶过。
    又要开凿一条安全的栈道出来。
    另外中上游工程更大,还需派人进一步地查探。
    也是等水小,水越小,施工难度越低,用费越省。
    到了九月末,李威的变钱戏法,终于揭晓,然而这一次引起的争议,却更加大了。
第二百七十一章 江谈
    第二百七十一章 江谈
    天气晴朗,一轮细眉月已挂上了柳梢,夜空繁星似雪,李威与韦思谦、魏玄同坐在一艘河船上。。也静,无风,水波不兴。
    船头是一个小柴炉子,上面放着一个大铁盆,里面一条四五斤重的大鮰鱼,杂着一些香料、姜末、八角,还有几箱豆腐,边上是一个蓝子,蓝子里面是洗净的蒜苗、青菜、菠菜等菜蔬。吃的时候,将蔬菜烫一下,就可以吃了,颇象火锅吃法,只是少了许多佐料。
    吃法简便,又透着亲热,无论是韦思谦或者是魏玄同,都感到喜欢。
    喝着酒,吃着热乎乎地菜,便不觉得十月到来河上的清冷。
    一阵沉默,韦思谦说道:“还是吃鱼吧。”
    鮰鱼虽然美味,看相不大好,粉红色的皮肤,与常见的鱼不大相同的。不过韦思谦自幼在襄阳长大,倒是吃过许多鱼类。魏玄同贬到岭南一呆好几年,同样吃过各种各样古怪的鱼,并不以为恶。
    但经水一煮后,看上去皆差不多了。韦思谦又说道:“net来吃河豚、刀鱼,入夏吃鲥鱼,倒是鮰鱼一年四季皆可以食用,为人称为长江四美。但煮老了,失去了鲜嫩,也不好吃。”
    当然,名气,鮰鱼比前三者小得多,鲜度不及,只是rou质细嫩,入口即化。也比后世人工养殖的那种好,多少有些鲜味。十月到来,丹水不仅是鮰鱼,还有一些螃蟹开始有黄澄澄的蟹黄,还有其他一些知名与不知名的鱼类,秋末了,也是最féi的时候。
    这些天,李威一直大快朵颐,可这时候鱼贱rou贵,反而让官员认为太子是节俭。其实如果不是父亲的反复无常,母亲高深莫测,李威还是感到很快乐的。比如随行之处,所有官员皆小心地奉诚,随行又有近百名侍卫保护着人身的安全。吃喝穿住,更不用愁了。就是婚姻,虽然不满,但总的来说,也是后世不能想像的。碧儿收了下来,已经是心满意足,还有两个漂亮无比的小萝莉在养成……
    其实这样想,是片面的。太子的培养,某些时候是要象李治这样做。不是这种环境,李威就不会学会思考许多问题。主要不但是李治,还有一些人图谋不轨,再加上母亲,使将来充满了变数,所以才焦燥不安。
    吃了一会儿鱼,又虽喝了几盅酒,魏玄同还是忍不住说道:“殿下,虽募得了钱,然而总是不符合体制。”
    “孤知道,”李威挟了一块鱼rou,放在勺内,吹了口气,吃下去后说道:“对于争议,孤也早预料过。可是魏长史,你可曾想过,如果大前年两渠峻工,关中会不会有那种饿殍遍野的惨象?而关中地域狭隘,人口却是越来越多,风调雨顺罢了,如再遇到大前年那样的荒年,或者灾害连连,旱上三年五年怎么办?或者说粮食稍稍增产,可粮食增产了,百姓也在增加了。长安,乃是国家根本也。”
    魏玄同不能言。两渠的重要,勿用多言,只是太子这个法子……
    李威又说道:“而且造福很多百姓……”
    本来想说另一条好处,繁荣经济,可没有说,这使他想起了另一个城市。中国古代面积最大的城市有可能是现在的长安,但最繁荣最富裕却是汴梁,不仅是宋朝富裕,也与汴梁漕运达有关系。
    但沾了钱,在这时代就说不清楚。
    魏玄同皱了一下眉头,问道:“殿下,就算这样,明年又怎么办,后年呢?殿下要开神鬼岛河,鬼门岛河,鬼门半岛河,这几年内三门工程皆不会小,丹水工程却一年比一年重,以后怎么办?”
    李威放下酒盅,朗声大笑,道:“魏长史,你小视了海运。其实孤这次借开漕运,也是变着法子,将海运主办起来。如果不是新渠,孤也怕议论声太多。因为新渠财政压力,才能使大家通过海运议题。今年年底,你就能看出一些,到了明年,会有惊人的增涨。有可能十年二十年后,单是海运以及市舶司的关税,就能为我唐带来五百万缗钱的收入。”
    这是大约估计的,海运在北宋时占的份额还不算重,但在南宋时因为处境困窘,所以重视海运,一年多达一千多万缗。但不好比,尽管就是南宋,经济也远比现在唐朝富裕得多,可唐朝也有优势,有更大的中原做底盾。不过南宋航海展了很多年,也是唐宋明三个朝代中,经营状况最好的。明朝禁禁放放,似乎也没有成功。清朝更是闭关自守。因此说出这个数字。
    然后又说道:“再有各种商税,比如航海展了,更多的蔗糖出卖到外国去,以及蕃市所带来的收入,零零碎碎,有可能会达到**百万缗钱。魏长史,当今朝廷一年税务收入能有多少?或者说,有了这个收入,是不是可以免去所有百姓的租庸?”
    现在的租庸收入也不过**百万,不到一千万缗钱。但账不能这样算的,有多少家底能花多少家底,真增加了收入,朝廷用费也会增加。不过会多少减轻一些百姓的压力,至少各州县的杂税会少些。
    其实不用五百万,能有两百万,就足以让朝廷所有大臣心动。
    魏玄同还是为难地道:“但眼下就要用……”
    “孤知道,即使展快,明年海市收入也不会过五十万,后年不会过八十万,又要chou出大笔财政还去债务。但新渠用费却是一年比一年多……”
    “臣担心的正是如此,不仅如此,还有朝野上下的争议声。”
    “孤也算过,但二卿切不可向外人透露。孤问你,虽是一百个名额,可除了两京一些商人与沿海一些商人外,其他各州可有商贾争过?”
    魏韦二人摇头。
    “再说,各州县的有财有势的名门望族可有人争过?”
    又是摇头,不要说各州县的望族,就是京兆韦家与杜家也没有争过,不屑为之。
    “其实他们是错误的,一艘艘船舶返回,带着大量的财富,即使是五姓七家,也要吃喝穿住,何况这些家族庞大无比,人员繁多,更需要大量钱财供养。”
    “殿下是说……”韦思谦与魏玄同已经会意。
    “得让他们主动游说,省得争议,因此,二卿莫要对外人泄露。”
    “是,”可是两人神情微妙,这个法子同样很惫懒,又不知是对是错。
    看着他们神情,李威喝了一口酒,道:“世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置乎?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国家升平日久,对国幸,对民幸,然而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终不是久治之策。孤又不能强行从富者头上勒索,摊于贫者。只好想出一些办法,生出新财源,再搬于朝廷国库,朝廷再用于百姓。为国而,为民而,世人说我,又有何妨,几年后再回来看一看。”
    这一说,不是争议,是大义凛然了,两人皆肃然起敬。
    其实说到这里,李威却是十分郁闷,自己做了很多的事,不但是新渠,一些做为,已经每年为朝廷带来至少一百五十万缗钱的税收,粮食增产,棉花普及,竹纸出现,活字印刷提前面世,然而自己更遭到父亲忌惮,言官们却不理解,一味为了清名,拼命上书弹劾,想到这里,猛喝了一大口酒,又说道:“昔日读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其索,感到诗人牢sao满腹。到现在,才知道诗人的委屈与不平。来,来,孤读一诗余给你们听,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yù说还休。yù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说完后,伏在桌子上,竟然醉倒了。
    ……
    这一番话题正是李威募钱之法引起的。
    姚璹快马加鞭去了江南,从楚州开始的,然后是扬州、和州、宣州、润州、常州、苏州、湖州到杭州,也就是江南数州,也是唐朝现在最富裕的地区,两京不算,那是用钱堆出来的。
    漕运的船舶正是这些州府大户承担起来的。
    不是不公平,河北河东灵武陇右承担着边境的安全,两京周边又承负着力役,山南荆湘太远,鞭长莫及,似乎丹水渠一通,也要分担。况且江南之富,全国有名,让江南承担船舶也合情合理。
    虽然朝廷已下诏书,分船漕运,可就是关中的运租之船,依然是让江南富户承担,也没有逃过。
    因此,这让李威看到楔机。
    于是派姚璹前去游说,但不能让他们募捐,即使嘴皮子功夫再好,也募不来几个钱,反而nong得一身sao。李威却想了一个变通之法,借,然后从后年,用市舶司的收入偿还。离海边近,消息灵通,大约也能看出市舶司的前景。做五年偿还,又持了李威的手书与印符做为准信,不管借多少,五年大约能还清的。
    这样做,有一条理由,每年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