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兴唐-第3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魏元同曾上书论选举;对门荫入仕的亲贵子弟“课试既浅;艺能亦薄;而门阀有素;资望自高”对“刀笔以量才;按薄书而察行”对以文学进身的庶民出身的官吏不得升迁;表示了强烈的不满。魏元忠也曾“当今朝廷用人;类取将门子弟;亦有死士之家而蒙抽摧者”选不到真正有用的将领。
    又说“有志之士;在富贵之与贫贱;皆思立于功名;冀传芳于竹帛”。可是李治皆不听。
    最明显一个例子;薛仁贵立下多少战功;正是因为农民出身;居然让一个郭待封不服;有什么资格不服;正是因为薛仁贵老子是一个普通人;郭待封老子是李刚。
    另外就是府兵制。
    不是李威带着穿越的知识看到的;刘仁轨在李威穿之前;就在高丽说过;认为府兵制和临时募兵制都不能适应国家的军事需要;如果突然发生战争;唐朝将是没有兵备的国家;一蹴而倒。看一看;大规模出征一次;动作慢需要一年多时间才能将兵员召齐;动作快;也需要几个月时间。
    实际上府兵制开始在崩溃。它建立的机制;就是有足够的永业田;又免税;让府兵本身一家不愁温饱;所以自备武器物资;甚至自备粮草牲畜;到了战场上也会勇跃作战。
    然而现在田地不够;甚至某些官员照样征税;有的官员将士前面一死;后面将分封的永业田收回。在这个情况下;将士会不会再不顾忌自己生命去作战?况且都征了税;就是没有征税;还不知道家中能有三亩地;或者十亩地;少了自己这个劳力;家人会有什么情况。况且还要自备武器物资粮草。所以许多府兵纷纷逃亡。
    咱为了家人;宁肯做逃户,也不去当兵。
    因此;大规模作战;只好临时募兵。实际土迫于无奈;朝廷也渐渐主动提供物资武器粮草;减轻府兵的负担。
    但刘仁轨看到了这条弊端;却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
    李威在青海屯田;似乎是一条道路。但也不能让士兵一驻扎就是十年八年不回去;所以让一部分将士家属迁移到青海;然后让一些光棍娶羌女胡女为妻;安家立业。这解决了两万多将士的永久屯边的难题。家就在青海了;可以战时为兵;闲时为民;又有充足的永业田,将士不怨。然后今年秋后;粮食丰收;再迁一些家属过去;再召一些贫困人家;但子弟强壮的百姓到青海为兵。以熟带生;反正吐谷浑与羌人打废了;有一个活靶子。这样一步步将不愿意留在青海很长时间的将士替换下来。但还是没有解决;现在战场只是放在河谨九曲与积石山一带,最远的地方不过几百里路;多是骑兵不耽搁行程。一旦青海拿下来;最远的到了海乌海伏罗川;如何驻守?
    边将又怎么办?时间长了边将有野心有兵有粮;会不会出现一些不好的事?
    这是青海;西域与漠北又怎么办?驻兵少了不管用;有可能一败连同家属都遭到胡人的杀害。驻兵多了那个愿意到西域与漠北垦田?再说漠北又能种什么?
    不但府兵;因为这种制度;朝廷也渐渐缺少将才。
    西域大战;薛仁贵等人暂时驻守在青海;是不敢离开了。刘仁轨年已高又不好前去;也不能让太子再行出征;也只有裴行俨一人适合。
    但建议没有错可说话的方式是错误的。
    朝中肯定不止一名宰相的;真相使相大多数在五六人;六七人之间。可总有一个为首的;原来是阎立本、张文灌、戴至德、郝处俊轮流为首相;几人先后去世;或者年老;转到郝处俊为首相。现在又轮到了刘仁轨。
    然后在政事堂发言;第一个发言的皆是首相。就象早朝一样;皇上会让太监宣奏一下;有事早奏;无事退朝;然后大臣们举着牙笏;开始进奏事务。没有那一个还没有等皇帝没有开腔;就开始说道:“臣有本要奏。”
    武则天这一手很是漂亮。
    李治让刘仁轨做首相;可是刘仁轨目为青海之事;多少背上一些污点。功劳大;可因为这个污点,有的大臣也是不耻的。但是裴炎呢,家世、政绩、作风、无一瑕疵。
    而且此人做得很高明;暗中投奔了自己;明面上却没有流露出来,只有少数人知道;裴炎相帮皇后的;可具体又说不出来。武则天对他也容忍;放纵他做出这种假清高。
    因此连李治都认为裴炎;有可能倒向武则天;但倒得不厉害;能顾全大局。甚至裴炎正是李治一手拉上来的;心中对裴炎还抱着希望。李治这个想法;更不要说其他大臣。
    郝处俊一退;裴炎的名声已经凌驾于刘仁轨之上。
    裴炎说完了;看着众人。首先眼睛盯着薛元超;薛元超会意;心中苦涩;刚刚象皇后做过表态;只好无奈说道:“裴相公言之有理。”
    不是说裴炎话说得对;是支持裴炎来抢班子。
    这二人表态;郭待举与郭正一也跟着表态;甚至他们才来政事堂;恐怕这中间的关门过节;都不清楚;稀里糊涂地说了对。
    于是又将眼睛盯向魏玄同与岑长倩。
    魏玄同与裴炎关系莫逆;人称耐久朋;也就是无论什么情况;他们还是朋友;只好说道:“裴相公言之有理;但裴侍郎刚刚回来;也不能立即就离开……”
    这是委婉的点醒裴炎。
    为了国事;让裴行俭平定西域可以的;若是为了削弱太子的势力;刻意为之;恕我不能赞成了。咱朋友归朋友;可不能因私废公。
    “只是安排一个人选;不是让裴侍郎走;再说;还在征兵;谋划;也要过一段时间。”
    这!说;魏玄同没有反对;默认下来。
    又到了岑长倩;五人往一起一站队;岑长倩只好说道:“我也同意。”
    崔知温不会理睬裴炎的,皇后拉了我一把;我不反对就是。但你这个裴炎;休想我站队。不吭声。可这已经足够;至少以后在议论政事时,证明了裴炎;比刘仁轨掌控更多话语权。
    这一次裴炎在政事堂成功地抢到了班子;终于流传出去。
    当时只是眨眼之间的事,岑长倩都没有时间来想明白;回想过来;已经晚了;身上打着裴炎的标记。
    可是传出去;朝中的重臣就有时间慢慢细想;细分析。一想,立即意识到这不是一个好消息。太子虽然回来;可是朝堂上的风向;并不是舌向太子的;而是多半刮向皇后的。破晓神灵提供百度
    这不是行军作战;再会用兵;到了朝堂土;也没有作用。
    朝堂上要会权谋。太子无论怎么聪明;权谋之术不及皇后的;再加上皇后手中掌控着批阅政事的实权;又掌控着内宫。太子无法掣肘。
    于是在面见李治时;李义谈数次欲言欲止;又不大好说清楚。然而李治半昏半明;此时忽然变得昏庸起来;居然没有听出李义谈的话音。倒是不想给她听的人听了出来。
    几相退出;李治困乏;到后面休息。
    武则天对李首成说道:“这个李义谈不简单哪。”
    “天后;不必担心;他不及郝处俊远矣。”
    “派人盯一盯;有此人在;以后我们母子必然不和。”
    “喏。”李首成下去安排了;不是跟踪李义谈;是找李义谈的把柄;将李义谈也顶下去。
    郝处俊听了心急;然而他罢了政事;却束手无策;找到了刘仁轨;问道:“刘相公;为什么你居然让裴炎策反了几位平章事?”
    李义谈和郝处俊很急的;刘仁轨却是不急;说道:“那也未必。几位平章事才来政事堂;不大懂规矩;四人当中;魏玄同、郭正一与岑长倩对太子同样抱着好感。就是郭待举与太子没有来往;可他对皇后也没有多少好印象。裴炎此人虚伪无耻;但现在披着道垩德的外衣。一旦真相揭破;就是魏玄同也会与他割席而分。再等等吧;马上太子就要回来;太子一回来;什么事儿都没有了。”
    但是郝处俊不相信。
    纵然太子回来;捡的也只是一个烂得不能再烂的烂摊子。
    正在说话间;仆役进来禀报道:“郝相公;阿郎;太子殿下到了东都。”(未完待续H
    ┏━━━━━━━━━━━━━━━━━━━━━━━━━┓
    ┃网┃
    ┃┃
    ┃。┃
    ┃┃
    ┗━━━━━━━━━━━━━━━━━━━━━━━━━┛
    【……第四百六十五章 到春时欲睡(三) 文字更新最快……】@!!
第四百六十六章 又说向灯前拥髻(一)
    第五更送到;求一下票。!
    ………………………………………………
    李威也听到了洛阳发生的消息。
    骑在马上说道:“裴卿;这一次不用你主动请命;你的堂兄弟;已经替你谋划好了;要去西北立功。”
    “此人心向颇高……终于让他得逞,殿下;朝堂土自此永无宁日。”许多人将裴炎当作了正人君子;史上裴炎死后;还有一些清直的大臣;为裴炎所迷惑;继续为他摇旗呐喊;包括郭待举等人。
    手段高明到了极点;当然;做得也漂亮。家壁四空;清廉如此;能不漂亮吗?然而李威却是很怀疑;唐朝的官员俸禄肯定不及宋朝。但是身为宰相;薪禄也很高的;虽然说田地紧张;到了高位;特别是宰相;也授予大量的永业田、职分田与分廨田;同时还有禄米不等;宰相少是四五百石米;多是六七百石米;另外还有月俸钱、食料钱、杂用钱;以及额外的奖励。
    京城物价昂贵;居之不易;象许敬宗那样过着奢侈的生活;不贪大约很难。
    然而也没有必要过着四壁皆空的菩日子。
    就是狄仁杰;当初做大理丞的时候;他绝对没有贪污受贿;然而也有钱置一个小院子;养几口人;偶尔还能吃上几回冉食。
    总之;是在做作。
    但满朝之先了解的不是李威;是裴行俭;对这个家族兄弟;裴行俭同样一直不抱好感。
    “孤忽然想念母亲。”
    裴行俭一愣;你马土就到了洛阳;怎么想母亲。
    “裴卿;她的手段啊;有时候;做人不能太软的。”
    “殿下;此言极是”裴行俭大是欣慰;以前与狄仁杰他们一样;就是担心太子过于仁爱;手腕软弱。一软必被人欺。看来这一次青海之行;对太子的成长大有好处啊。破晓神灵提供
    “孤想唱出一好戏。”
    “唱吧。”很聪明的一个人;没有说;立即会意。
    裴行俭越是聪明,李威越是头痛。这个聪明似妖的能人;文武双全的能人;让母亲一压,就是多少年。不知道历史会不会重复;最后他会不会倒在母亲手中?
    通过他,可以作一个对比;可见母亲多少厉害。
    但事如箭;已在弦;不得不发。
    骑马率队;洛阳城门越来越近。
    城门外站着许多人;包括官员与百姓;听说他回到洛阳;李治没有出来,但命令文武百官出城迎接。怎么着;受了委屈;又是立下大功回来的。
    飞快地来到城门前;看到刘仁轨等诸臣;李威也不敢怠慢的,与裴行俭下了战马;一拱手道:“刘相公;久未谋面;一向可好?”
    “好;好;刘仁轨眼睛有些湿润;终于盼到太子回来了。
    李威又来到裴炎面前;说道:“裴相公;昔日孤让你动了手脚;但你用大义却让孤哑口无言。孤自幼受父皇督促;饱读诗书。唯有你能让孤吃憋如此。当时;孤就说你不简单;没有想到;只是几年之间;你立即登上宰辅。可叹啊可敬;可敬啊可畏。”
    一见面;敌意森然。
    你当时只是一个小官;就敢侮蔑轻视太子;可见你只是一个道貌岸然之辈。
    “殿下;臣永远是唐朝的臣子;受两位圣上宠爱;让臣居相;臣只管相位本职。让臣外放;臣同样不敢有怨言。殿下;你是储君;国家之未来;应当有容人之量。”
    “希望你心里面装着的;是这个国家;是圣这个国家的亿万百姓。孤会拭目以待;是狐狸,终归要露出尾巴的。”
    再一次揭穿他。
    “殿下;纵然你为国家立下大功;如果你再三侮辱臣等;也是失了体统;臣只好上书弹劾。”
    “体统;孤恰好听到一个消息;有人在政事堂生生驾空刘相公;这也是体统。难道裴相公;权焰能到了颠倒黑白的地步?”
    “那只是一次正常的议事;是有心人放出去的谣传;颠倒黑白。”
    “正常吗?这一个小小的宰相;还是容不下你啊;九锡才是你真正的归宿。不过可惜啊;你做得虽看似不错;但与王莽相比;相差太远。哦,对了;还有孤一直不明白;朝廷一年给你的俸禄也算不少了。可孤听说你很少与人来往;又没有养多少仆役;也没有听到你赈济过多少百姓;这些钱帛用到哪里去了?”
    说完了;不理气得全身发抖的裴炎;又向下面走去。
    母亲既然想扶他上位;卸去自己权利;那么就要将此人狠狠打压;狠狠地踩。是别人;可以拉拢;可以让他改过。唯独这个人;什么手段都不吃的。朝堂上自己未来的真正敌人。
    正好自己挟着大胜之功而归;朝野上下对自己欢迎;又是同情。借助这个风头;将此人真面目揭穿一部分。
    说完了;到了薛元超。
    裴炎都敢如此怦击;况且薛元超;心虚地低下头去。
    “薛相公;你是名门世家出身;更要有世家的气节。权位虽好,走土邪路;终不会有好下场。”
    个人胆小;太子如此强势地回归;破了礼制;在相迎的过程中;公然拉拢或者怦击诸位宰相;不用说;到了摊牌的时候。因此再次唯唯诺诺。
    走到崔知温面前,只是颔首。
    不恶;心中有数就行。
    然而崔知湿冷汗涔涔,要有大变了。
    不然太子不会如此强势的。
    复又到了李义然面前,李义谈说道:“太子,臣终于盼望到你回来啦。”
    “侥章啊侥章;想害死孤的人太多,太多,只是孤运气好;逃了出来。”
    “这是天佑我大唐。”
    “不敢,但孤可以在此指天发誓;他日必将善待我大唐任何的百姓。”大声说出来。
    看书}就来围观的百姓不知道太子说出这番话,意味着什么;一起喝彩。
    又到了四位使相面前;第一个就是魏玄同,道:“魏卿,孤与你相处时久;你素有气节;孤很折服,难道一个使相;就让你迷花了眼睛;是非黑白不分了吗?”
    “那;那……”魏玄同不知如何回答;看来以后夹在太子与好友中间;两头不是人了。
    “郭卿,你与孤来往不深,可是孤也素闻你的大名。节气高昂;才华横溢;父皇让你担任使相;孤很欣慰;可惜你似乎同样迷花了眼睛。
    “那天的事,臣鲁莽,不知深浅;事后想起来十分后悔。”老实地说道。那天是没有想起来;裴炎与他有些交情;又受过薛元超的恩惠。事情过去后,细细一想;才觉得不大对。自己被人当枪耍了。
    “知错能改,善莫大矣。”
    对此人,李威一直很欣赏的。
    到了岑长倩面前,说道:“你也是无意。然而做人;需要有自己的立场与原则。孤突围时;需要一支悍卒留下掩护。一万多将士;没有一个胆怯。他们是什么人?农民、佃户、作坊的工匠、党项与铁勒的胡人;两千多将士;留了下来;没有一个投降的;全部壮烈牺牲。一个普通的士兵都能做到如此;难道官越做得大,越回头了吗?”
    “是;殿下教之得对。”
    没有与郭待举说话。这个人受了裴炎很多恩惠;与自己不熟悉;拉拢不起来。
    看了看后面的大臣;又看了看,排得密密麻麻的百姓。李威扬眉吐气,不管成与不成,自己终于强势那么一回。
    然后再次上了战马;说道:“进城。”
    “喏!”五百将士举起了手中的兵器齐声答道。
    这五百名士兵;无一不是李威从数万大军挑选出来的。对李威忠心无比;而且作战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