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兴唐-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说到底,还是国家没有钱。当然,有钱容易,剥削农民了。
    李威也想过,隐约地觉得有解决办法,可究竟怎么解决,脑子里又不清楚了。
    见到儿子在思考,李治也不打扰,喝着茶看着。
    思考了半天,说道:“儿臣还是想不出办法,唯独只有一条,丰年时关中粮食太贱,可使出一部分钱来,在西京籴入,灾年放出。反正西南各坊十分荒僻,开设一些粮仓倒也方便。就着关中,运费又低,又不扰民。除此以外,别无他法。如果连年丰收,也可运向灵武西域,边境的驻军以及马匹同样需要粮草。即使是丰年国家平安费一些,也是好事。”
    “可就是这样,也需许多经济,国库空了。”李治叹了一口气,不用儿子提醒,以前是疏忽了,但现在醒悟过来,各处都在等钱用,能将钱调到储粮上面,没有三两个平安年的恢复,都不大可能。再说,吐蕃野心勃勃,新罗一直不安稳,连南诏各部都不太平,还要征战,征战,就需要粮草,士兵,经济……
    “父皇,这是好事,说明父皇爱民。昔日隋炀帝储蓄了几十年的粮食,国库里又有许多钱帛,可百姓过得极苦。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才是治国之道。”
    “难能你能记住太宗皇帝这句话。”
    “那是儿臣应当记住的,”李威答道。其实心中也不以为然,现在唐朝如烈火烹油着锦,国家不应当如此财政窘迫,百姓也不应当过得如此苦。说到底,只是féi了少数人。
    想敛财,倒是很简单的,至少李威比王安石能做得更好。比如什么房改,可以变向地引过来,一改商人有钱了,官员有钱了,国家也有钱了,还能增加一些就业机会。至于老百姓会因此背上二十年三十年的债务,任何时代任何国家,老百姓只是愚nòng的对象,这时代老百姓更是一朵浮云。而且设银行也似乎不是太难的事,再说百姓流动很低,讨债也容易。人口在缓慢膨胀,城市规模增加……
    不过李威知道,也不能说的,这不是正途,正途是增源,增加国家财富的来源,并且使大多数人受益,这才是正道。就是上银行不好成了朝廷的高利贷,让官员为了功绩为了自己的腰包,在下面luàn搞一气,百姓只会过得更苦。
    这个老子对老百姓还是不错的,去年冬天看到雪灾,赠冻死者帛与棺木,雍同华等州贫困之家,有年十五以下不能存活者,听一切人家收养男nv,可驱使,但不得变为奴婢。年底又下诏,任各州百姓往富州就食,拨国库运粮无偿赈灾。这一赈持续到现在没有停下来,国库更空虚了。就是此举,活人无数。
    虽然有时候不成见,可不得不承认,父亲算是一个好皇帝。
    说了一会儿,李治心情略微好了起来,毕竟儿子还知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没有想的那么糟糕。于是又说道:“听闻你练了一些拳脚。”
    “是啊。”李威立即高兴地答道。自己过得苦,一大半就是父亲这个病,没有这个病,他就不会多疑,不多疑,自己就能做一个太平太子。
    “你耍来让我看看。”
    “是。”
    李威演示了一下,四套全部演示出来。
    李治看了很细,也在琢磨,虽然有些高难度的动作,估计自己做得很吃力,不过动作并不剧烈,似乎也能做,又说道:“朕身边老内shì一直想学,改天你教教他。”
    说着指着一个太监。
    “是,”这一回李威答得可不大庄重了,你自己想学,何必借太监之名。反正肯学了,也算一个不错的进步。就不知道父亲爱静的能不能坚持下去。
    “坐下来喝一口茶吧,我还有一些话儿要与你谈谈。”
    李威呷了一口茶,李治又说道:“杨思俭、徐齐聃、裴居道家的xiǎo娘子,有没有与她们联系?”
    “儿臣没有。”李威答道,腹中却有些诽谤,还不是考虑你们两位老人家的感受。怕你们又有什么想法了,于是基本就呆在东宫看书了。
    “我倒是听说了一些。她们还是留在东都。有可能是杨思玄的建议,或者自己悔悟了,杨家那个xiǎo娘子,一直呆在杨shì郎府中没有出来,只是绣一些方帕衣服。”
    说到这里,看了一眼儿子,这些方帕与衣服都是替儿子绣的。但心中却一直不大开心,是五姓七家那些高大的mén阀倒也罢了,杨家嘛,以前有什么资格看不起自己儿子?再说,就是五姓七家这些国家也不想招惹天下议论,当真国家机器开动,平灭不了?
    不过这个儿子却似舍不得。倒底年青些,放不下美sè。
    又说道:“只是偶尔有一些官员妻妾前往杨家拜访郎的夫人才替杨家xiǎo娘子引见,替其吹捧。”
    李威这才接话:“父皇,儿臣有一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你说说看,”大约是一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让李治开心,或者偷学儿子的拳脚有些惭愧,这一次说话语气倒是很平和。
    “因为关系到儿臣,儿臣也思考过一些。杨家xiǎo娘子其实很年幼。当然,比起母后来什么都不是,可天下到哪儿再找象母后这样,才sè德三者皆佳的人选?儿臣多次jiāo往来看,其心xìng也不恶劣,只是杨夫人以前看儿臣身体一直不大好,于是有了一些怨言。随后也醒悟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用心倒也是不恶。儿臣请父皇原谅她一次。”
    “这个再说,我再告诉你徐齐聃nv儿的事,她也在东都,这一番收敛了一些,开始学宫闱礼仪,绣红。但她的xìng格也让朕很担心,”说到这里,摇了摇头,江山难改难移,就是对儿子爱慕,也不能追男追到少林寺。徐齐聃为人倒是很方正的,为什么教出这样泼辣的nv儿?很是不明白。
    “……”李威也不知如何回答。
    “还有裴居道的n格最好,相貌尚可,并且才学也好,而且安静娴雅,家境也好,出身于名mén大家。只可惜她过于顺从于你,缺少了规谏之心。”
    显然对裴雨荷那次五nv同行,同样不满。
    “裴家xiǎo娘子有其父管教,倒也好些。杨家xiǎo娘子虽然其母势利,可杨思玄倒是一个方正之人,杨思玄妻子也是一个贤淑方良之人,倒可以调教一二。只是徐家xiǎo娘子,徐舍人写了一封信,劝她回去,大约知道她不肯,于是信末又说真呆在东都,切不可丢人现世,并且寄了一些钱帛过来。”
    父亲想打听这些消息,倒是不难。不过听到此处,李威不由地笑了起来。这个徐齐聃,很有意思的。
    “你还笑,正是徐舍人娇惯了,所以xìng子才野。几个xiǎo娘子当中,我最不喜欢的就是她。”
    李威还是不以为然,再坏些,也不比你到尼姑庵,与我这个母亲**差些。但不敢说出来。
    李治叹了一口气说道:“你就要及冠了。”
    听出来了,之所以到现在旨意没有下达,正是这三个人选,没一个让父亲满意的。如果再选其他人家,未免议声更大。
    李治说到这里,转过头来,向武则天问道:“给韦家那次圣旨有没有下达?”
    李威一听立即说道:“父皇不可,韦家那个xiǎo娘子太作太子妃未免会让世人贻笑大方。”
    杨敏、徐俪与裴雨荷三人中那一个人能为皇后,都不能让这个韦家nv做皇后。
    “你在胡说什么,就算你看得中了,朕也看不中,更等不起。不过你对许少师不满,千万不要带到此nv身上,我也听闻一些,此nv长相颇可,又十分聪慧,只是到了东宫之中,不可欺侮她。”
    “是,”欺侮都不会,李威没有这歹但调、教是必须的。
    李治话音一转,问道:“狄仁杰那两个nv儿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朕没有听说过他有这么大的两个nv儿?”
    '。。'
    。。
第一百四十一章 门阀利弊 凶手始现(上)
    李威也mō不准父亲是真不知道她们来历,还是假不知道。。
    这个回答很关健的,答得不好,从此以后,二nv休想进东宫半步。思考了一会儿才说道:“父皇,她们是狄仁杰的义nv。虽然是义nv,她们对狄仁杰很是孝顺。并且她们品德、才学无一不是上上之选。”
    “这个我都听说过,论举止,你所认识的几个xiǎo娘子当中,唯有她们举止最好。我只问你,她们是何来历?”
    说她们举止好,那就好办。李威继续说道:“她们就是当初为了逃避贺兰敏之陷害,躲入宫中的香雪与画柳,后来李善上书,父皇责怪,儿臣不敢将她们留在东宫。可随便放出去,那时贺兰敏之已经疯狂了,必然对她们下手,终是不忍。于是托狄仁杰悄悄将她们带到并州,赎了隶籍,收作了义nv。”
    “仅是如此?”
    李威叹了一口气,没辄了,也不用隐瞒了,听父亲的语气,多半已经知道。打开天窗说亮话吧,又说道:“不仅仅如此。这两个少nv十分聪慧,虽处在寒境,可奋发勤学,倒也有一些才学。且品xìng端良,狄仁杰动了爱惜的念头,误认为儿臣将她们放入东宫,是有其他的心思。儿臣解释,也没有解释清楚,狄仁杰反而说,儿臣多些妻妾为好,多子多福,虽子nv多了将来会烦心,但比先主只有一个刘禅,倒是好些。”
    “这个狄仁杰,多不守法度,此个进谏却是良谏。”
    当然了,就象你一样,干掉了李忠,还有我,说不定那天干掉了我,还有老2老三老四。这个诽谤多半过份了些,李治不会干掉他的,有时会掣肘一下,倒是他**武则天处理不好,有可能手腕更“强硬”。
    嘴上不敢说,继续说道:“狄仁杰误会后,带回了并州,才学她们不用质疑也勿用置疑。可是狄仁杰教导更严格安静,倒也没有什么怨言。后来父皇迁狄仁杰为大理寺丞,毕竟两nv岁数大了一些,长相也可,怕在太原会造成什么误会,于是写信,让她们来到京城。”
    “还为了你织了一件锦衣?”
    “父皇,你是如何知道的?”故作惊讶地问了一句,不过心中再次诽谤,难道唐朝现在也有了锦衣卫?又说道:“她们那都没有非份之想,锦袍共有两件,一件是织给她们义父,一件是给了儿臣,多半是感恩。”
    “这倒是两个好nv子。”
    “应当还不错。”
    “皇后,”李治没有睬他,对武则天说道:“京城之中,可有什么良家子,能匹配的?”
    李威一听,晕了,立即说道:“父皇,万万不可。”
    “为何不可,难道以她们身份,找一个良家子下嫁,还不满意?”
    “不是,因为狄仁杰误会,她们也认为儿臣看上她们,起了誓死相随之心子又jī烈,如得知父皇将她们许配给别人,有可能以死铭志。”是壮着胆子说的,毕竟母亲在听着,说出来,有可能给母亲造成一种印象,两个粉头都能贞洁,可她却办不到。
    果然武则天一听就恼了,说道:“本宫都不相信了,两个ji子,居然敢想攀龙附凤居然攀到天家来了”
    “母后,请息怒,且听儿臣说来。我家血脉如何?祖先出自颛顼,”这多半不可考证,什么老子也是李家祖先更不可信,因此略过不说:“自太祖景皇帝(李虎)起,各个祖皇,以及先后,皆出自于名mén,可是世家mén阀如何对我家?”
    武则天冷哼一声。
    李家血统还能拿出一些,她家的血统几乎拿不出来。
    “各大世家mén阀自视其高,藐视朝廷。父皇为此下旨,不准五姓七家通婚,可依然sī下婚嫁,外人婚之,无论嫁或娶,必索之重金,有时高达数百万钱计。再说,这些mén阀把持良田、产业、庄园,借着太平盛世,如同雪球般地滚大,然而人口增衍,田地越是困窘。可朝廷呢,群臣虽然嘴上不说,却皆以迎娶五姓七家为美。父皇虽下旨,恐怕心中也以其mén阀而自惭。父皇,当真如此”
    “为何不是如此?说说看,”李治没有生气。确实,有时候看到五姓七家的做派,心中很不满的。
    “mén阀起于东汉,虽多出英杰,家教也好。可这些英杰的背后,却是无数人力物力堆砌的。抛去这些风流人物外,儿臣遍看史书,看到的只是各个mén阀不顾朝廷存亡,丰收时避税躲粮,灾害时贱价籴田,于是天下百姓流离失所,国家无税可征,张角贼子,揭竿而起,汉朝立即崩解。然而自三国、两晋、南北朝,一直到隋朝,越演越烈。隋唐大替更,一些mén阀也没有躲过,灭亡或者渐渐没落,但大多数mén阀依然存在,东汉时的景象又在开始。儿臣在关中时,就看到许多大户在囤积居奇,或不顾朝廷再三的旨意,购买永业田。当然,不全是也有庶族地主在做。不过儿臣却在想,藐视朝廷,是不是谓不忠?重金婚嫁是不是不义?囤积居奇,贱价购地,是不是不仁?不顾国家兴亡,可当真国家灭亡,对他们是好事?是不是不智?自标为天下名望所在,却改头换面,做下许多藏污纳垢之事,是不是不信?如此不忠不义不仁不智不信之辈,有何仰慕?”
    这个攻击有些火了,mén阀存在,是一个不好的肿瘤,也不是一无是处,比如mén阀的礼教,或者出的人才,这些人才对唐朝的贡献……但为了说服,只好将他们往泥里踩了,并且父母对这些mén阀印象不是很好。
    “说得好,”李治很欣慰,但对旁边的太监说道:“太子此番言论,切不可传扬出去。”
    这只能sī下里说说,解解闷气,毕竟五姓七家,是天下仰望所在,传出去,会掀起轩然大*。其实不但这时候很无奈,后世亦是很无奈,一些国家依然存在着类似的那些民主的百姓知道对社会不公,可投票,偏偏喜欢将票投给他们,让他们胜出,加剧这个不公的现象……
    李威又说道:“再说,昔日刘邦乃是一个无赖可英雄不问出处,试问能以mén阀论汉高祖?楚王好细腰,天下多饿阀轻贱下来,于国于民皆是利事,想要轻贱下来,利用武力,必然天下喧哗,只有一条,从皇室自己做起。皇室见到他们都自感污秽,试问天下百姓谁人敢不敬重。比如二nv,出身不好,但仅是出身父皇,你可查查,就是在那个地方,二nv可做出什么不好的事。这才是真正的两朵出污泥而不染的莲huā,即使是子,又有几个人能比之。不相信,将她们放在哪地方,试问有几人不坠落的?再说,坠入那地步,何曾是她们所愿?”
    “弘儿,你说的不无道理,终是不大好,其实你父皇与本宫阀未必看得很重,东宫那个江碧儿,与那个上官婉儿,你父皇与本宫,都十分喜欢。可毕竟是隶籍,还是最不好的隶籍。若是普通臣子倒也罢了,可你是太子,未来的人君。”
    “母后教训得对,”连母亲都这样说了,让他很是担忧,可却听出另外的话音,现在大半母亲还没有做皇帝的想法。虽然不满,也没有真正动废立自己的想法。不过两个nv子……于是又说道:“她们并没有什么非份之想,只想进入东宫儿臣,那怕是一个婢nv,心愿也了。以前她们名声不恶,不作妃嫔,倒也不伤大雅。”
    “怎会不伤大雅,”李治说了一句,但没有愠怒。既然听说了,肯定也打听过,不管怎么说,二nv的德cào,还是让他敬重的。因此,与儿子jiāo谈时第一句话就是唯有她们举止最好。话音一转,说道:“这个暂时不提,随我出去看看雨。”
    “是。”
    其实雨有什么好看的,可这个雨下得让人欣慰,所以身体不大好,还是让太监打着黄罗伞,走了出来。跨过几座亭榭,来到一个x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