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夜-第4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帝说道:“我让小六子拜大先生为师,是要他学仁爱之道,那两个孩子如果不乱来,便……留他们一条生路。”
    皇后娘娘不再流泪,非常平静地说道:“我会把这些事情做好。”
    “那我就放心了。”
    皇帝说道,然后缓缓闭上眼睛。
    黄杨大师走进房间内。
    皇后看着仿佛熟睡的皇帝,看了很长时间,然后把手腕上那串念珠取下,套到他的手腕上,又低身在他额头轻轻吻了一口。
    黄杨大师双手合什。
    片刻后,房间里响起颂经声。
    往生经。
    …………长安城里也在下雨。
    雨势很大,还夹杂着雷声,偶尔有闪电亮起,把寂清空旷的宫殿,照耀的有如白昼,哪怕有罩,烛火依然摇动不安。
    如果没有灯罩,大概那些烛火早就已经熄灭了吧?
    李渔坐在案后,看着柱旁如珊瑚般美丽的烛台,想的有些走神。
    她的黑发微湿,身上的宫裙也有些湿漉,应该先前是冒雨去了某处。
    她的脸色有些苍白,但不是因为害怕雷电暴雨,因为她认为自已做的事情都是对的,哪怕居于昏暗殿室,亦不亏心。
    看着殿外的夜雨,两行眼泪从她的眼角淌下,滑过苍白的脸颊,落在案上的奏折上,把其中一行墨字洇湿。
    李渔醒过神来,命太监取来蘸水粗纸,仔细地将奏折上的湿痕抹掉,然后擦掉脸上的泪水,平静而专注地继续审看奏折。
    这封奏折是帝国各郡的水灾情况汇总,非常重要。
    她拿起毛笔,开始批示奏折。
    守堤,蓄水,赈灾,防疫,军力调动,盯住东荒上那些游骑。
    大唐很大,事务繁多,她已经适应习惯,处理的井井有条,随着审批奏折工作的继续,她的神情变得越来越平静,甚至显得十分坚毅。
    …………深夜时分,结束了一天繁忙的政务,李渔披上大氅,没有带太监宫女,孤身一人,在羽林军和侍卫的重重保护下,离开了皇宫。
    她去的地方并不远,就在皇城对面的南门观。
    笼罩在大雨里的南门观,显得格外凄清安静。
    李渔走进道殿,道殿黑色桐木地板深处,软褥之畔点着一盏油灯,照亮了大唐国师李青山憔悴而瘦削的脸。
    她走到李青山身前,缓缓双膝跪下,声音微颤说道:“父皇,走了。”
    李青山缓缓闭上眼睛,然后再睁开,眼眸里只有悲伤,没有震惊。
    数百年来,贺兰城在连续数月内,连续动用了两次千里传书符阵。
    第一次是因为那辆黑色马车。
    第二次是要把皇帝陛下离开人间的消息传回长安城。
    此时整座长安城里,只有寥寥数人知道这个消息,李渔依靠南门观的帮助,暂时守住了这个秘密,此时看国师李青山的神情,便知道对方已经知道——既然她是靠南门观才能守住秘密,自然无法瞒过南门观观主。
    李青山看着跪在自已身前的她,虚弱说道:“你要做什么?”
    李渔说道:“我要看遗诏。”
    大唐皇位传承的遗诏,竟然不在皇宫里,而是在南门观中!
    李青山说道:“按照唐律,遗诏应在文武百官之前当众公布。”
    李渔低头,看着自已湿透了的裙摆,说道:“文武百官现在还不知道。”
    李青山说道:“他们终究是会知道的。”
    李渔说道:“我没想把父皇离世的消息隐瞒太长时间,稍后便会通知各处。”
    李青山说道:“那殿下为何会提前来到这里?”
    李渔沉默很长时间后说道:“因为……我不放心。”
    李青山也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
    李渔的头垂的更低,水珠从乌黑色的发端滴落。
    她的身体随着水珠一道下落,额头触到乌黑色的地板上。
    (未完待续)


第八十章 故事新编(上)
    “请您帮助我。”
    “我为什么要帮助殿下?”
    “因为我是唐人。”
    “六皇子也是唐人。”
    “但他母亲不是唐人。”
    “我大唐开明包容,向来不在乎这些事情。”
    “请您相信我。”
    “我为什么要相信殿下?”
    “因为您不相信皇后娘娘。”
    …………李渔看着遗诏上熟悉的字迹,忽然很悲伤。
    那是父皇的笔迹,就如同传闻里那样,无论他怎样爱书法,怎样勤勉地练书法,都没办法把自已的字练的好看一些。
    不过从一丝不苟的笔迹里,可以看出,父皇在写这些字的时候,心情很平静很笃定,没有任何犹豫和挣扎。
    李渔捧着遗诏的手微微颤抖,手指用力,似要陷进黄色的布帛里,颤抖从小臂传到肩头,她整个人都颤抖起来。
    她感到了极度的失望与悲伤,然后开始愤怒,不止因为遗诏上写的内容,更因为遗诏上父皇的笔迹是那样的稳定。
    “为什么会是这样?”
    她低声说道。
    然后她又重复了一遍,声音里满是委屈与不甘。
    “为什么会是这样!”
    她的声音比先前大了些,但依然无法传出道殿,无法穿透殿外的夜雨,被人们听见,甚至还不如她牙齿撞击的声音更响。
    李青山说道:“这是陛下御驾亲征之前才写的,既然留下遗诏,说明他也隐约察觉到了天意的指向,不过你也应该看出来了,他很久以前便定了心意。”
    李渔沉默了很长时间,忽然抬起头来,用袖子擦去脸上的泪水,看着病榻上的李青山,颤声说道:“遗诏能改吗?”
    李青山微微耷拉着眼皮,说道:“一般不能。”
    李渔的眼睛里生出一道亮光,问道:“何为不一般?”
    李青山看了她一眼,说道:“国将不宁之时。”
    李渔问道:“谁能改?”
    李青山说道:“我能。”
    大唐皇帝陛下的遗诏,自然无法轻易地伪造,上面有御玺,有复杂的徽记,最关键的是,遗诏上还有独一无二的天地气息烙印。
    那份烙印一部分来自皇族的血脉,一部分来自遗诏见证人。
    皇帝陛下离开长安之前,在南门观里书写遗诏时,在旁见证的是他最信任的国师李青山以及御弟黄杨大师。
    而御玺,此时便在皇宫里,在奉旨监国的李渔榻上。
    李渔看着李青山苍老瘦削的脸颊,声音微颤问道:“您要什么?”
    李青山看着身前衣裙微湿的美丽女子,仿佛看到很多年前那个跟在母亲身边撒娇的小姑娘,脸上露出一丝怀念的微笑。
    然后他平静说道:“我要大唐千秋万代,我要昊天道南门发扬光大,我要唐人生活无忧,殿下,您能承诺我吗?”
    …………李渔离开了南门观。
    相信不久之后,那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便会穿过暴雨,进入长安城各座王公大臣的府邸,明日本不是大朝会之期,但必然会有一场大朝会。
    雨中的南门依旧寂清,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油灯如豆,只能照亮道殿角落,却照不到更多的地方。
    何明池跪在油灯前,半个身体都在阴影里。
    李青山躺在病榻上,静静看着头顶,仿佛能够看到落在道殿上的雨,眉头缓缓蹙起,感慨叹道:“我今日改了遗诏,违背了唐律,也违背了陛下的遗愿,不知死后史书上会怎样写,陛下他又会怎样看我。”
    何明池沉默不语,在这种时候,他说什么都不妥。
    “但我不会后悔,因为殿下说的对,与其说我相信她和珲圆皇子,不如说我怎么都不可能相信皇后娘娘,我怎么可能让魔宗圣女成为我大唐的主人?”
    李青山漠然说道:“如果不是她,陛下又怎么会英年早逝?”
    何明池抬头看了他一眼,心想朝堂街巷里的官员和百姓,都以为皇后娘娘与国师关系亲近,谁能想到真实的情况?
    “这些年,长安城里办了太多场丧事,三朝元老,沙场老将,纷纷辞世而去,如今陛下也死了,甚至就连夫子也死了,这不是天意又是什么?”
    李青山转头望向何明池说道:“如果我没有记错,你是清河郡的人?”
    何明池低头应道:“我家是清河郡何族的旁支。”
    李青山的眼睛微微眯起,说道:“就是当年出过一任西陵大神官的何家?”
    何明池沉默片刻后说道:“是的。”
    李青山看着自已最疼爱的徒弟,叹了口气,说道:“看来我没有猜错,你果然是掌教大人的人,难怪你对惊神阵那么感兴趣。”
    何明池觉得自已的身体骤然间变得很冷,身体前倾,双手扶在乌黑色木板地面,微微颤抖,不知此时该说些什么。
    “掌教大人,这辈子最想做的事情,便是率领护教骑兵杀入长安城,把大唐重新纳回西陵神殿的光辉之内,所以他比谁都想破掉惊神阵。”
    李青山说道:“你在南门观修行奉天这么多年,目的自然是想找到阵眼杵,可惜的是,你在符道方面没有天赋,所以颜瑟师兄不能收你为徒,阵眼杵最终交给了宁缺,如今阵眼杵在书院,你更没有办法,所以这些天你只好经常去皇宫里那幢小楼,想要试试看有没有别的方法能够破阵。”
    何明池这才知道,这些年这些天自已做的事情,原来根本都没有能够瞒过老师的眼睛,说来也是,大唐国师怎么可能是如此易骗的人。
    他声音微颤问道:“老师既然知道这些,为什么一直没有揭穿我。”
    李青山说道:“因为你是我最疼爱的徒弟,因为我也在挣扎。”
    “挣扎?”
    “夏侯出身魔宗,却成为道门客卿,又是我大唐王将,他的一生都被夹的艰于呼吸,痛苦不堪。我信奉昊天,忠于大唐,何尝不痛苦?”
    “我以前不痛苦不挣扎是因为不用选择,我知道大唐按照现在的道路走下去,会走的很平稳很好,然而现在时局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想替大唐选择一条相对更平稳的道路,所以我选择了公主殿下,而且没有揭穿你……”
    李青山说道:“世人都说长安城不可破,修行界都在传颂惊神阵的强大,但有几个人知道,真正不可破的是夫子?”
    “如果夫子没有死,你这时候已经死了。”
    他看着何明池说道:“但夫子终究还是死了,这再一次证明昊天不可战胜,道门不会放过书院,也不会放过大唐。而这一次,没有夫子的书院,再也不可能像千年来那样,独自对抗整个世界,所以大唐必败。”
    “大唐要继续生存下去,便只能重新回到昊天的怀抱。”
    “我知道你和珲圆皇子之间有协议,但你不要忘记,唐人也是昊天的信徒,而你也是唐人,所以我希望你能让这个过程少流一些血。”
    何明池沉默了很长时间,然后重重磕了一个头,说道:“我会用生命来争取。”
    …………大雨还在持续,长安城却像是下了一场雪。
    千年古城一夜之间变成了白色,无数的幡带在街上飘扬,站在檐下躲雨的百姓面带戚容,甚至有很多人披麻戴孝。
    这片寄托着哀思的白色,只有极少部分是献给夫子的,因为夫子本就不显,没有多少普通人,知道人间的守护者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
    长安百姓哀悼怀念的是大唐的守护者,他们仁慈而英明的皇帝陛下,深得民心的陛下辞世而去,换来无数民宅里的哭声,也算是值得。
    文武百官跪在皇宫大殿前的雨中,大臣们身上的官服早已打湿,将军们身上的盔甲则是被雨水洗的明亮无比。
    一名太监,站在石阶前宣读遗诏。
    数位大学士以及诸部尚书、王卿重将,站在那名太监身后,脸上的神情各不相同,有惊讶有惊喜,但底色都是悲伤。
    大唐帝国还没有来得及从悲伤中醒来,便迎来了新的主人。
    李珲圆走向大殿正中央的椅子,然后转身坐下。
    从这一刻起,他不再是皇子,而是皇帝陛下。
    他的脸色依然有些不健康的苍白,但已经不再稚嫩,更没有那些不自然的尊贵,眼眸里的冷漠早已变成了威严,神情却是自然的温和。
    直到这时,大唐的臣子们才发现,原来皇子早已长大成人。
    看着椅中渐显英武之气的新帝,有硕果仅存的老臣,看着那张酷肖其父的面容,感怀的老泪涟涟。
    皇后一派的大臣和将军,随同僚一道下跪行礼,沉默无言,各自恭谨,心情却是十分沉重,甚至对遗诏产生了怀疑。
    然而遗诏无法伪造,他们的怀疑没有证据。
    他们只能等着皇后娘娘带着另一位皇子,陪着先帝的灵柩回到长安。
    在此之前,他们只能寄希望于两处地方,能够改变这一切。
    有大臣去了书院,书院闭门不见客。
    那名大臣才想起来,夫子已经辞世。
    有大臣去了南门观,事后朝堂之上的人们才知道,陛下的遗诏便是保存在这里,所以他们想要询问一下国师李青山。
    南门观的门开了,走出来的是何明池,他的腰间系着根白色的布带。
    国师李青山病逝。
    从现在开始,他便是新的南门观观主,也就是昊天道南门门主。
    (未完待续)


第八十一章 故事新编(下)
    雨忽然停了,就在世上所有人都以为这场雨再也不会停止的时候,这场连绵了很多天的大雨,在一个平淡无奇的秋日戛然而止。
    开始的时候根本没有人相信。人们从宫殿里走出来,从田舍里走出来,走到檐下,走到小院中,满脸惘然地抬头看天,直到发现确实再也没有水从云中滴落,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于是欢呼声响彻田野与城市的每个角落。
    只不过整个世界被这场大雨浸泡了太长时间,人们的衣服和心情仿佛都已经发霉,惊奇与兴奋之后,疲惫很快来到。救灾的继续救灾,发呆的继续发呆,睡觉转身上床睡觉,一切都显得那般麻木。
    雨停之后自然接着便是云散,入夜时分,人们围在饭桌旁议论着这场雨,做完家务之后,各自回房安睡,进入雨后的第一个梦乡。
    在天空上覆盖了很多天的夜云,逐渐散去。
    街巷里响起一声狗吠,那只黑狗叫的声音显得很惊恐,很不安。田园里响起一声狗吠,那只瘦黄狗的叫声显得很惘然很畏惧。
    紧接着是越来越多的狗吠,整个人间的狗,仿佛收到了某种指令,同时狂吠起来,吠声回荡在城市里乡野里,惊醒了无数人的梦。
    人们揉着睡眼惺松的眼睛走出房门,有人拿着防盗的木棒,有人埋怨着儿媳妇儿今天又忘了给狗喂食,拿着食盆去寻找自已的狗。
    然后他们才发现,不是自已一家的狗在叫,而是所有的狗都在叫。
    所有的狗,都对着夜空在狂吠。
    人们好奇地随着狗的目光,向夜空里忘去,手中的木棒滑落,手中的食盆滑落,砸到他们的脚上,他们却像是根本没有感觉到疼痛。
    所有人都震惊了,他们的注意力,全部被夜穹里那个事物所吸引,不要说只是脚被砸,就算是身后的房子失火,他们都很难醒过来。
    时隔很多天,雨云尽散,露出干净的夜穹,然而今晚的夜穹之上,看不到往日的繁星,只能看到一轮白圆明亮的事物。
    那是什么?
    …………天有异象,夜月临空。
    这幕奇特骇然的画面,震惊的全体人类心生恐惧不安,不知有多少人被吓的昏了过去,更多的人则是跪在自家的小院或窗前,膜拜不停。
    各国皇室向夜焚香祭拜,祈求昊天原谅人类的不敬,各座道观和寺庙的香火大盛,人间开始流传这是冥界入侵前兆,顿时引发了比连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