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红楼]场外指导系统 [金推]-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许丽也一脸赞同的道:“估计黄河水土流失那么严重,也跟这时候的政策有关。”
  “黄河在康熙年间就‘十年九灾’,加上官员贪腐,可不就弄得老百姓流民失所吗。
  反正不管他们哪个皇帝当政,反正这个所谓的‘康雍乾盛世’,也不过是国富民穷。
  而且根据系统上的记载,说是乾隆年间马戛尔尼使团来到清朝,就发现了这里贫富差距的可怕。
  他们还特意记载了一件事,说乾隆那个自大狂为了彰显自己□□大国的气派,给他们使团赠送了不少金银珠宝,锦衣华服。
  据说就连他们船上的黑奴都人人有份。
  然后那些人因为收到的食物太多,就把一些放的时间长了,不怎么好的肉类扔进了海里。结果马上就有中国百姓跳下海去,抢着去捞。
  就连使团吃的剩饭剩菜和泡过的茶叶,也被抢着要走。并且还对他们千恩万谢。
  ……”
  随着梁鹏的讲述,依偎在一起的两个人都觉得十分的心酸还有愤怒。作为一个华国人,任谁对那段屈辱的历史都不能轻易释怀。
  许丽抚着梁鹏的脊背对他说道:“幸亏咱们来了,幸亏你也来了。相信只要是个华国人有机会来到这里,都会尽量做些自己力所能能及的努力。
  哪怕那些努力只能给这个时代带来一些微不足道的改变,相信大家也会竭尽全力。
  咱们弄出水泥,能把堤坝修的牢固一些,不叫那么多百姓因为水患流离失所。又推广粮种,能叫百姓填饱肚子。还弄出了饲料,至少能叫百姓多吃上一口肉。
  那咱们这一趟就没有白来。”
  夫妻两个依然相互依偎着,知道将来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不管是为了什么,哪怕只为了身为华国人的一腔热血,也不能再只看着系统的任务行动。
  既然来到这个时代,总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管结果如何总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接下来的日子,梁鹏把全副心神都放在养牛的事业上,就想早点儿把牛痘弄出来。
  而许丽也顾不得再想着藏拙,她想既然粮食问题已经解决了,能叫百姓填饱肚子。那么接下来,也该解决穿衣的问题。
  于是很快姑苏这一带的人发现,嵇康侯夫人忽然又不去拜佛了,她现在似乎对纺纱织布来了兴趣。
  也的确如此,许丽带着邢岫烟母女很是召集了一些当地的妇人。说是为了让她们教她纺纱织布。
  许丽一边学,一边琢磨着怎么才能尽快的想办法把纺纱机、织布机给苏出来。
  当然她也没有忽略那些桑蚕、棉花的来源问题。
  原因无他,自康熙朝起,这些桑蚕棉花之类的经济作物,便被规定不允许占用良田。尤其是这个雍正皇帝,还特意颁布了敕令,再次明确的要求了桑蚕棉花‘不得占用五谷之地’。
  在心里悄悄吐槽了一回因为受到各种电视剧影响,而喜爱崇拜的不行的四爷这么的刻板和鼠目寸光后。
  许丽只能默默的请求系统帮着查地图,想看到底什么地方适合种植棉花,还有什么地方适合养殖桑蚕。
  棉花、棉布自然是给百姓们用的。
  至于养殖桑蚕,织造丝绸,她可没忘了之前老公告诉自己的事。就在乾隆年间,由于皇室大肆征调各地的丝绸进宫。他们的用量完全超出了这些百姓们能承受的极限,弄得有些品种的丝绸完全绝迹。
  为了不叫那些瑰宝失传,那些桑蚕也不能少。
  只是既不能为了开荒太过破坏生态环境,又不能占用现有的土地。这对许丽来说,着实是个难题。
  就在她一筹莫展的时候,梁鹏那里却传来了好消息。那个养牛场的牛终于出了痘!
  但是叫人奇怪的是,所有在养牛场做事的人虽然也都被传染上了痘症,但他们也不过是发热了几日,就全都被确诊病愈。一个病危丧命的都没有。
  梁鹏等的就是这个。于是赶紧通知府衙,召集了当地的名医。叫他们来研究这个牛痘。
  等那些个大夫全都确认了,正常人被传染上牛痘要比被传染上的人痘的危险小的多。
  梁鹏听了大夫们的回话,似乎不经意间问道:“既然人出过痘以后,就不会再被传染痘症。那出过牛痘的人,是不是也不会再的被传染痘症了?”
  他这一问,叫那些大夫豁然开朗。马不停蹄的,就赶紧各自回去研究。
  每一个大夫都知道,如果能把这位嵇康候的猜测证实出来,那么叫人千百年来都谈之色变的痘症,就能完全预防。
  那这将是什么样的功劳,也不言而喻。
  所以一个个的都不用人催,全都积极的很。
  果然很快就不断的有人得出了结论,感染过牛痘的人以后也不会再被感染人痘。就是说,以后天花都可以用种牛痘的法子预防。而且这个法子,比种人痘要安全的多。
  有了初步的结论,然后就得是临床实验。于是梁鹏又联合当地府衙,组织这些大夫开始了种牛痘的实验。
  只是痘症,也就是天花在这个时代几乎相当于绝症。一般人还真不敢轻易拿自己的小命去做什么实验。
  这个时候,嵇康候夫妇站了出来,表示要第一个种痘。
  不顾当地官员和各亲友的反对,夫妻俩义无反顾的进了隔离用的小院。
  俩人在里面一待就是好几天。在这等待的日子里,姑苏城的知府老爷好悬没急的白了头。
  要知道这位不管闲事又好说话的史大人,不但是御赐的钦差,人家还是立了大功被当今万岁亲封的嵇康候。
  而且人家不但出自金陵四大家族,还有一个当侯爷的爹,和两个听说才金榜题名前途无量的兄弟在京城。
  这位爷要是在自己的地盘出了什么事,先不说当今万岁爷能不能饶了自己。就只是史家的怒火,自己这小身板也承受不来啊。
  知府大人求神拜佛的终于熬过了这七天,当那两口子出来的时候,他差点没激动的哭出来。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01…08 14:28:36~2020…01…09 16:35:0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41643362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不成熟的女孩 3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98章 史鼏夫妇(38)
  有了嵇康候夫妻亲身试法; 剩下的事情就好说了。很快就有一些想讨好嵇康候的官员,还有一些当地百姓也都来府衙种痘。
  经过了上百人的验证,又有了当地所有大夫的签字认证。梁鹏便二话不说,马上一封密折送到了御前。
  雍正帝收到这道折子; 果然大喜。批复也很快发了下来,也就一个月的时间赏赐的圣旨便到了姑苏。
  当地官员也算是带头亲身试痘; 全都受到了这位万岁爷的褒奖。
  雍正帝更是又大大的夸赞了嵇康候,甚至直接兑现了之前对梁鹏的承诺,给他家的独女史湘云封了一个固山格格。
  两口子私下里还嘀咕; 可见皇家人是有多么的怕死。
  不过夫妻两个也算是松了一口气; 叫便宜闺女领了这份功劳,好歹他们身上的压力也不会那么大。
  上头的赏赐下来了,这篇也总算是揭了过去。接下来,就该轮到解决棉花的种植问题。
  因为纺纱织布的机器,系统里都有现成的图纸。虽然不能跟欧洲工业革命后那些电动的相比; 但是弄个手摇脚蹬式的; 也算非常的不错了。
  就在这两口子考虑是不是要直接把这机器的图纸拿出来的时候,忽然接到了京的来信。
  信是史侯爷亲笔写的; 而且是他身边最信得过的管事; 随着一大车的礼物送过来的。
  甚至为了防止别人偷看; 这封信甚至用了史家特有的暗语。
  这暗语其实也是梁鹏在京中的时候,自己没事鼓捣出来的。只是他也没想到,还真叫史侯爷用上了。
  打开书信一看,虽然不过是一封普通的家书。但是通过里头的暗语一翻译; 史侯爷真的要表达的意思是,京中局势紧张,叫他在外头务必保持低调。再三的嘱咐他莫要再出风头。并且还说了,会尽量想办法把梁鹏调回京。
  既然史候特意用暗语说了京中局势紧张,就是许丽和梁鹏这种对政治不敏感的人,差不多也能想象到这大概一山不容二虎的缘故。
  这个世界阴错阳差之下,康熙老爷子提前十年退位当上了太上皇,然后雍正帝即位。
  可能真的有梁鹏的功劳,接连几件不世之功,不但帮助雍正帝坐稳了皇位,而且叫他的声望甚至有直接超过太上皇康熙帝的趋势。
  如今京城里传出来形势紧张的消息,那十有**就是太上皇见到当今万岁的势头太猛,心里有些不太舒坦,开始找事儿了吧。
  史侯爷还特意再三强调了,叫自己在这边务必要低调。
  那说明什么呢?说明自己之前做的这些事儿,虽然是为了大清朝好。但无形中却帮助雍正帝稳固了皇位,提高了声望。
  这样自然就招了太上皇的眼呗。
  既然太上皇老人家心里不痛快了,可能不好直接对着如日中天的当今皇上发作。但是对他这个当臣子的,还不能叫那位老圣人出出气吗。
  人家随便挑点毛病,在自家身上的那就是不得了的罪过。
  无辜被牵连的两口子相顾无言,看来还是老老实实的窝着吧。至于什么纺织机、种棉花这事儿,起码现在是不能动手了。
  心里咒骂了一万遍这操蛋的皇权社会,想要自己干点儿什么,哪怕真的利国利民,还有利于他们皇家的统治,也得看人家的心情。
  这是还那父子俩较劲儿,拿自己当了幌子。要是再有哪个看自家不顺眼的奸佞小人,在俩位皇帝随便哪个耳边说说自己的坏话。
  都不用人家费心造什么谣,只说两句自己所图甚大,都能想象自己会是什么结果。
  要是赶上哪天皇帝真不高兴听了,拿那些谗言当了真。自己再被问了罪,那才算是冤死个人呢。
  为自己的未来担了一回心,为了将来能多做些有用的事,发现目前很多事情还真的不能办。
  然后梁鹏又开始老老实实的扎根田间地头,许丽也有一搭无一搭的跟着当地那些能干的妇人一起纺纱织布。甚至还尝试着学了绣花。
  不过俩人也没忘了在系统的帮助下,偷偷的去选择一些适合种棉花或者养殖桑蚕的地方。
  毕竟这时候人口总共也才不过几千万,还不到一个亿的样子,人口密度也很低。加上现在又有了高产粮食,大概雍正帝对开垦荒地这事儿也不会再那么执着才对。
  既然远处的荒山野地那么多,那选出一些偏僻又不惹眼的地方买下来提前种种棉花、养养桑蚕,也不错。
  终于等到第一批土豆、地瓜、玉米都收获后,各地报出来的产量果然喜人。梁鹏赶紧安排了留种,毕竟接下来还得在江南这一带大范围的推广。
  然后当然就是要把这一段工作的成果,汇报给雍正帝。
  梁鹏在书房写奏折,许丽也照常陪在他身边,帮着磨墨铺纸什么的。
  谁知她才忙活完,要走到一边坐下的时候,忽然瞥见了自家老公奏折上写了‘维民所止’四个字。她这心里立刻就是一个激灵,一把便把那份奏折抢过来,直接就着烛火给烧了。
  一旁的梁鹏一脸的莫名其妙,“老婆你这是又发的什么疯,你不知道我为了卖弄一回文采,可是扒拉了好久原身的记忆,才弄出那么一大篇话。
  你这一下就给我烧了,那我之前不是都白忙活……”
  “叫你白忙活,总比叫你送了命的好。”许丽有些恨铁不成钢的说道,“你不是跟系统那里复习过好几次清史了吗?那怎么还会犯那么低级的错误。”
  看着自家老公还是一脸懵逼的样子,许丽才接把声音压的低低的说道:“清朝那著名‘文字狱’你不会给忘了吧。”
  梁鹏听了心里也是一个激灵,只是想了半天也没想出哪里出了毛病。便有些心虚的小声问道:“我到底哪里犯了忌讳?”
  “什么忌讳,也不知道你到底要写什么,怎么敢用上了‘维民所止’四个字?!”
  “我就是想说一说大清幅员辽阔,全都是百姓们能定居的地方。想拍个马屁,说雍正爱民的意思。”
  “也不知道你从哪想来的这词儿,反正是不能写。你自己倒系统那去查查,看看是不是雍正朝有个官员就为了这四个字被砍头的。”
  梁鹏是怎么想也想不明白,这四个字怎么就被砍头了。
  许丽看她还是没反应过来,就用更低的声音伏在他耳边说道:“历史上记载着,雍正觉得‘维民所止’中的‘维’、‘止’,就是把雍正的头砍掉的意思。
  所以认为他的意思是想造反,所以就把那个官员的头砍了。”
  ……
  梁鹏现在脸上的表情,简直都没法形容。目瞪口呆是一定的了,同时还有着深深的后怕和庆幸。
  反复张了几次的嘴,都没能说出一句话来。
  他是真的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了,有那么一瞬他都想着这里太危险,要拉着自家老婆回家。
  好在他又很快的冷静了下来,在感谢了自家老婆之后,索性又用大白话加上表格,弄了份很有现代感的工作报告递了上去。
  可能是史侯爷在也不知道哪位皇上跟前使了力,反正他的奏折递上去不到一个月,京里边叫他回京的调令便发了下来。
  既然夫妻两个马上要回京,那么在这边儿的一些事情还是得收一下尾。
  养牛场得留下来专门的管事看着那一摊子,新收获的粮食种子也跟当地的官府都交接好。
  还有邢忠报了梁鹏的大腿,在上次雍正大面积的褒奖中,也混了一个从七品的小官儿。
  特意跟邢家人还有当地一些相熟的官绅告辞后,两口子便带着两大船的行李,一路浩浩荡荡回了京城。
  跟来的时候为了赶春种而一个劲儿的赶路不同,这俩人回去可就算是游山玩了一路。就那么走走停停的用了一个月的功夫,三条大船终于才到了京城。
  消息是早就送进了京里,而且提前好几天早就有史家的管事车马在通州马头守着了。
  等终于见着侯府标志的船只过来,那管事赶紧打发人回府去给史候夫妇报信儿,就说大爷大奶奶回来了。
  船只才一靠岸,史家的管事就赶紧上了船,直接跪下就给两子请安,又问了一路的辛苦。
  梁鹏也装出一副孝子贤孙的样子,先问了史侯爷夫妻这一年多是否安好。又问了两个兄弟还有大哥儿、大姐儿好不好。
  两口子终于下了船,梁鹏先把老婆扶上了车,才扭头嘱咐管事,叫他把带回来的那些土仪特产全都安排马车送回府。
  然后两口子带着贴身伺候的人,打马扬鞭一路回了时侯府。
  史候夫妇也是想儿子想的不行,得了消息就马上吩咐中门大开,准备迎接大爷大奶奶。
  史鼐、史鼎兄弟两个亲自在大门口迎接,两人的夫人也站在在二门儿处迎接长兄长嫂。
  兄弟妯娌经久不见,面免不了要来一顿行礼寒暄。
  梁鹏受了两个便宜弟弟的半礼,又赶紧亲手把俩人扶起来。嘴里说这怕老爷太太等的着急,一行人便相携往正院走去。


第199章 史鼏夫妇(39)
  一行人快步往正院走去,路上不停的有人冲着夫妻两个行礼问安。
  两口子已经习惯了这些下人的问安; 知道要是给他们回礼才奇怪呢。因此也只能加快脚步; 转眼就来到了正院。
  史侯夫妇早早的带着他们那对龙凤胎; 站在上房屋的门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