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道争锋-第14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衍趁着造化之灵微微迟滞的当口,全力压上,将之迫退,随后趁隙推动道法,瞬息间,他只觉自身气息一满,不由眸光闪动了一下。
  造化之灵显然也察觉到了危机即将到来,轰然一下,前所未有的伟力陡然爆发了出来,大道转运也是由此慢了一拍。
  张衍微微一笑,在他神意之中,无数照影映现出来,并承托于自身根本道法之上,他只是伸手轻轻一拨,便将这一切转化为了真实,同时起心意往外一推!
  霎时间,一道洞穿诸有诸常的剑光自他眉心之中射出!
  这简简单单的一剑,却是承载了众生化身大德之后的伟力,先是将本是迟滞的大道转运重新推动起来,而后再从造化之灵身上一穿而过!
  造化之灵此刻已是完全变作了一个年轻道人的模样,他一动不动站在了那里,许久之后,其人叹了一声,问道:“此是何法?”
  张衍笑了一笑,道:“一人之力,独木难立,万人之力,则可使江河转移,而万万人之力,足以改天换地,众生之力若得芸集,便敢上犯天意!此是众生之法,众生之道!”
  造化之灵没有再说什么,其人身上的精光迅速暗淡下去,遍布诸有的光华也收敛消散,那一身难以估量的伟力则是由广至微,不断退缩,最后陷入绝寂之中。
  张衍望着其人消失之处,神情之中的凝肃却未退去,他能确定,这一回是真正将这个大敌逐入永寂之中了,不过这一切似并没有因此终了,不单是因为他没有补全道法,还有早前此僚落在大道长河之中的烙印并没有因此消失。
  此刻在他感应之中,有一股淹没一切的黑暗正在袭来,几乎是在感得这一幕的同时,他便了然了这一切。
  他心中道:“原来如此。”
  原来造化之灵的根本道法,唯有其人真正入寂,才会引动出来。
  此道法可谓是“生灭之道”,“有无之道”,这好如一呼一吸,一阴一阳、一正一反,乃是最为简单的道法变化,也正是如此,造化之灵一旦灭亡,这个道法就再也难以遏制,也是此事发生之后必会带来的结果。
  那一股即将到来的力量可谓无限接近大道之力,可将诸有诸常,乃至所有一切都是吞没,任何人都难以抵挡,到得那时,所有人都会被融入其中,从而使万事万物归还为一,并留一神独存。
  因为唯得如此,才可全道!
  从道理上说,在那一线天机之下,因为所有人都参与到了这场道争之中,所以任何人都有机会使这一神独存,成为那得道之人。
  可实际上,在道争之中做出最大努力的大德机会更高,更有可能成就大道,或者是张衍,或者是太冥祖师,也或者是鸿翮、曜汉老祖,更或是其他大德。
  张衍眸光变得无比幽深,他却是认为,因为这一切是以造化之灵的根本道法推动的,所以到得最后,最有可能得以全道的,或许仍是此僚!
  若真是这样,其人或许可能会再度复生回来,他与诸位大德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将化为乌有。
  而这等变化是所有人都无法预料到的,且到了这一步,连他也无从改变,因为他们自己先默认求全道一,也就没有办法阻挡这一切到来。
  不过他绝然不会把这等事交付于天机,他十分清楚,只要自己能在这场变故之中躲了过去,并且保持自身之存在,那么就能由他来取拿大道!
  而今唯有一个地方可以躲避,他目光一转,望至一处介于有无之间的地界。
  九洲!


第三百二十四章 开阖天机用道缺
  在大道棋盘之上,大德与造化之灵的对弈使得诸世诸界乃至造化精蕴之地都是并合了,然而这里面却并不包括九洲。
  因为那是一处极为特殊的所在。
  张衍对这一处地界的认知是不断改换的,真阳之时,认为这可能是一处有别于其他界天的存在,不过也无甚稀奇,因为诸天万界之中,这样的地界实在太多了。
  而至炼神之后,他已是超脱了现世,那时再观,又有不一样的感受,曾还私下想过,这是否是诸位祖师合力塑就的浑天。
  待得成就大德,他却是能够观得此中几分玄妙了,只是因为觉得机缘不到,故是也没有往此处去。
  直到他坐上大道棋盘,下来又与造化之灵一番斗战之后,才真正认清此地的本质。
  九洲乃是诸有之缺、万物之缺、大道之缺!
  何谓“缺”?缺就是变化。
  唯有这等缺失存在,大道才能够得以转运,才能进行变化。
  也正是因为这大道之缺的存在,迫使修道人不停去追逐完满,追逐上境;若是无了这等失缺,也就没有了变化,道途也就走到了尽头。
  当然,这里需要明白,九洲与九洲地陆是不同的。九洲乃是大道之缺,九洲地陆仅仅是因为正好落在大道之缺上,所以便是少了九洲地陆,大道之缺也仍旧是存在的。
  造化之灵的道法可以涵盖诸有乃至一切,甚至连他也不可能正面相抗,因为这就是大道的力量。可是同样,此法却无法将这大道之缺遮掩下去,因为这“缺”就是这门道法所能发动的根本,而有此缺存在,此法才能够得有转运的余地,若是无有,那么这道法从一开始便就无法化变了,掩盖了这处,也就等于掩盖了其本身。
  当初造化之精破散,造化之灵化显之后,那些功行高深的大德,诸如太冥、鸿翮、曜汉、陵幽这四位祖师,还有易冲及那位囚界之主因为九洲的独特之处,所以都是送了一具化身过去,并将道法传至此间,以保人道还有传承接续。
  然而此乃是缺失之地,任何伟力过来都会有缺,甚至在半途之中就被重重消磨,以至于不断退转。
  纵然诸位大德可以将自身送渡来的伟力继续维持在高渺层次之上,可若不顺从此等变化,那就永远无法入得此间,于是只能选择降低那化身层次。
  可诸位大德尽管做了诸般妥协,可其等后来遭受的麻烦还不止于此。他们的伟力在前往九洲之时,却无法如自家所想一般立刻到达这处,而是在缺失变化之中徘徊了许久,这才最终沉淀下来。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张衍入道之时,四大派传承不过万载之久的缘故。而同样是太冥祖师化身所为,在余寰诸天留下的玄石则是经历了百万载无主的岁月。
  不过太冥祖师道行甚高,能够大致推算出九洲道传之中若有人杰出现,机缘就在百万年内,而过了此限,也就不必再等了,这才有了若百万载无人去取,则留给看守之人一脉自行处置的说法。
  而除此之外,几位祖师于布须天中所开辟的浑天,则是更为久远,早在布须天生成之时,便就落至此间了。
  张衍曾于心中推断,或许这几处浑天就是几位祖师原先成道之所在,后来才挪移至了布须天处,方才寄于其上。
  九洲因为是大道之缺,本来应该是无法轻易望见的,恐怕也是因为造化之精的破碎,才被诸位祖师感应到,并把这里当做了最后倚仗。
  事实证明,造化之灵的力量的确也没能渗透到这里。
  这或许是当时劫力的出现,还有诸位大德的纠缠对抗,导致其人无暇顾及这些。也或许是此僚身居高渺,故没有往低处去俯瞰。
  可以他此刻的目光来看,很可能对造化之灵来说,九洲在其人道法之中根本就是不存在的,所以本能的将此处给忽略了过去。
  他转念到这里,便起意一感,少顷,便察觉到了冥冥中那一股牵引之力,这是因为他曾经在此间留下过一脉道传,故而才能得此感应,不然就要自己再设法寻去了。
  在看定之后,他心意一起,便化得一缕分身,往此处沉入进去。
  以他现在这大德之身,是不可能全身入到此地的,因为他的力量实在太过强盛了。
  九洲本是介于有无之间,若他强行往这里去,那此处对他来说永远都是不存在的。
  唯有减弱力量,甚至降低到与诸位祖师当初进入九洲时的同一个层次,才能见到此处真实一面。
  他分身伟力在经历层层削减之后,终是见得了九洲出现,可正要入到此间之时,却忽然感觉这里变化甚多,似一不经意,自身就要走到九洲地陆之末,或者干脆去到九洲地陆之前。
  本来这也没什么关系,可是他觉得,这里生灵与外界几乎隔绝,自己此番回转,也当给其等一个道法机缘,于是推算了一下,找寻到一个诸派破界飞升之后的所在,这才一步往里跨了进去。
  倏忽之间,他这化身便落在了一处苍茫辽远的地陆之上。
  当初人劫之后,南崖、北冥等洲都是打崩了,唯有东华洲尚还完整留存,因为当初玄术比拼没有波及到这里,所有生灵都是得以留存,所以尽管洲陆之上没有一丝一毫的灵机,可依旧散发着一股勃勃生机。
  他望有一眼,也是略觉感慨。
  当初他留在这里的化身早已消散了,而他所传下的道法虽无需外物,可因为自身功法道行所限,故只能推演到开脉破关,与后来演教的道法相比可谓相差甚远。
  不过这里还有另一个原因,九洲地陆完全是单独变演出来的,又正好位于大道之缺内,与界外诸天本没有什么关系,这里的生灵与造化之精破碎后的性灵非是同源,所以极难寻到去往上境之法。
  可现在他既然回到了这里,也就不会厚此薄彼,自该将演教之法也是传了下去,让此间生灵也有一条去往大道的道途。
  他一挥袖,天穹之中就有无数星光落下,化为无数传法石碑,往九洲洒落而去。
  在做完此事后,他又沉思起来,到得这里,仅只是第一步,下来所需做之事更为关键。
  他先前于神意之中曾经做过推算,从最后所得结果来看,哪怕只是一个分身,只要成功能躲过那道法的吞夺,也就能把一神留存下来。
  可他却觉得,此事涉及到大道之缺,变数极多,照理推算到最后应该出现各种碍难或者干脆模糊不辨,而得出的结果这般符合自身所愿,这便很有问题了。
  而既然有问题,那么反过来看,是否就是说仅只是分身落于此间的话,那最后就无法执掌大道?
  他在深思之后,认为很可能是自己躲入大道之缺后,等同于承认了自己也是属于缺的一面,那就是自行放弃了参与大道浑一,从而失去了执拿大道的机会。
  其实就算分身落于九洲之中果真能够躲过这一道法变化,他也是不能接受的,他辛苦勤修得来的功行乃是自身存在之根本,又岂能轻易舍弃?故他要找寻到一个能使正身同样回避那造化之灵道法的办法。
  他来到这里之前就有过一个设想,假设他在九洲之中再次寻得一门道法,并且这门道法并不亚于他先前寻到的力道,那么自身就等于仍又是参与到了浑一大道的局面之中,这样也就不会被排斥在外了。
  那现在是否还有其他道法存在?
  答案是有的。
  成道之路,分为气、力、法三道。
  气道乃是人道先行之路,诸位大德都是以气道修持而成就己道。而力道,以他现下来观,则极可能是异类为主的成道之路。
  不过正如气道可为妖魔异类修行一般,人道生灵一样可以走上力道之途,所以两者之间是没有什么明确界限的。
  而那剩下的法道,则是最为独特的一门道法。
  此法是基于那一线天机缘法的存在,从道理上说,若有一名生灵能够得悟大道玄妙,那么无需修炼,也无需任何外物,顷刻之间便可登上道法至境。
  这实际上从来没有人做到过,造化之精未曾破碎之前没有,造化之精破碎之后也没有,可偏偏纯以道理而言,这等可能又是存在的。
  张衍对此曾经有过一番推算,他发现几乎所有天机缘法都被气、力两道占据了,可以容法道挪转的空隙已是极为有限,也就是说,此法在正常情形下是没有人能够走通的。
  所以他得出结论,除非有一天,气、力两道的大道规序一齐消失不见,或者干脆是被什么力量给动摇了,那被这两道所侵占的天机就会得以释放,要是此刻恰好又有人能悟得大道妙果,那就能进而成就此道。
  而现在这等时候,不就是法道可以运转之时么?
  用不了多久,诸物诸常,大道规序都会被造化之灵的道法所吞没,在这浑合一切的结果之下,无论是气道还是力道都将不存,本来层层严密,又规序严谨的上下界限也将会彻底打破,届时就是趁隙夺取法道之时!


第三百二十五章 舍去道序入浑一
  张衍思量下来,夺取法道,就能使得自身便在大道之缺内也能融入那大道浑一,只是这里还涉及到一个正身如何避过造化之灵道法吞夺的问题。
  若是不去理会,纵然以法道之身也能使得自己一神留存,从而掌有大道,可失去气、力双身,也就等于放弃了自我坚持的东西。
  且他觉得,自己的坚持并非无用,就算是人人都能去到大道之巅,因为彼此根本不同,也一定会有所差别的。
  他首先想到的解决之道,还是落在法道之中。
  之前那“众生炼神”,乃是出自他气道根本道法的变化。
  至于力道,则没有任何变化,此中根本之道,就是大道之下最为纯粹的力量,只要足够强横,就可以打灭一切变化。
  不过用此来对抗造化之灵的道法显然是不明智的,因为其人之法乃是借助大道之力而发,是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所有大德乃至造化之灵之愿,这便无有可能对抗了。
  而法道在被他执掌之后,也当是有一门根本之道的。尽管此道还没有归入己身,可他推算了一下,认为此中之变化,当是变化不可能为可能,当然这也是有其极限的,毕竟此法至多与力道之法相当,没有办法让大道浑一之势退去,但却可令正身得见九洲之真实,从而入得此中进行回避。
  只是这里还有一个矛盾的地方。
  法道必须在正身被吞没之前夺取到手,那才能转动根本道法之变,从而将正身保留下来。可是另一方面,正身若是不去,又不在大道之缺之中,那就意味着世上还有气、力两道存在,被这两道所占夺的天机就不会被完全释放出来,法道也就没有得到原本该有的天机倾顾,这样就很难被他寻到了。
  好在他这里还有另一个选择。
  除了九洲这个大道之缺外,还有一物也是无法被磨灭而去的。
  残玉!
  此物是他入世之后所得,可哪怕他后来成就大德,依旧难以尽窥其中妙玄,而以他此刻的识见来看,此物甚至于可以拿来推演大道。
  那此物究竟是什么?
  在将造化之灵逐入寂绝,其人道法即将吞没一切之前,他方才看明白了。
  若说九洲乃是万物之缺,诸有之缺,大道之缺,那么残玉就是缺中之缺。
  或许可以这么说,其就是“缺”之本身,因为“缺”就是变化,所以这也可以算是变化本身。
  在最初时候,他功行尚未大成,曾经私下以为,若自己一不小心落败身亡,那么此物或许会被他人拿去运使。
  可是在后来修道之中,他却逐渐发现,此物唯有自己一人才可观见碰触。
  而究竟是原身得了此物才使得他来到这个世上,还是他的到来引得此物化变为“缺”,亦或是两者兼而有之,便以他如今境界,也是难以分辨明白。
  方才在造化之灵的“无量道化”之中,他曾见得,有一些对立争斗之中是大德这一方落败了,可在落败之后,却并没有残玉留存,然而他确实清清楚楚知道,在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