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道争锋-第5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晏氏师徒未除,可谓内不和,外有患,比秦清纲在位时差之甚远,大可不必如此忌惮。”
  周如英道:“可便不提此等人物,还有沈柏霜、齐云天等辈,还有……那张衍!”
  那幻形哈哈大笑,道:“可我玉霄亦有周雍、如英、吴丰谷这等英才,哪处也不比溟沧派来得弱了,何况前番计成,我自陈氏借得精气,至少可延阻那张衍道途三四百载,到时那劫数之下,其可未必能保全性命,师妹安心就是。”


第三百零四章 愿起一剑杀万劫,无情换作有情天!
  东莱洲中,距离张衍分身入青合山中修道,已是过去百余年头。
  当年乐候得张衍分身传法后,训兵练卒,四处攻伐妖魔,于次年复得全郡,于是建朝称王,号国为乐。
  然而此时,有妖魔在洲外聚集成部,率众与王师相抗,一时轻忽,竟是损兵折将,几遭败绩。
  为聚人心,乐王得林相国进言,便起半国之力在青合山中起庙修观,又筑起高台,奉张衍为上德仙师,年年率众来此祭祀参拜。
  乐王在位三十载,御驾亲征二十二次,可谓一生戎马,五十岁时,因心疾而逝。
  其人去后,因大儿早亡,便由长孙登位,此时乐朝已是据有天下四郡,得东莱半数之地,只是数十年征战,生民疲惫,人口凋零,暂无力再扩张疆域。
  于是得贤臣献策,止兵休戈,休养生息二十载。
  此时乐朝已是享户百万,精卒十万,自觉府库充盈,兵甲犀利,于是起兵征讨,一战破灭妖魔六部,尽斩其首,献于青合山下。
  至此之后,每一代乐王继位,出征,献俘,皆会来青合山中祭拜,并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遇征战,便先在山下操演兵阵,以示必除妖魔之心。
  青合山后山,这里山路与山前修筑的御道不同,崎岖坎坷,极是难行。
  此时却有一祖一孙二人,沿着陡滑山坡行进。
  老者年逾百岁,却仍是精神矍铄。双足有力,到了一块石上,他牵着其手,叮嘱道:“茂儿,你需记得了,凡我于家子孙,日后来得这山中拜谒恩公,无论老幼,皆不得行山前正道,以此方能示之心诚。”
  他这小孙儿才五六岁。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青合山山高入云。于姓老者用了两日,才行至山巅近处。
  到了这里,狭窄山道已绝,只有一阔大玉阶。两旁还竖有一排排石碑。其上皆是书有名讳。
  乐朝有国律。凡是宗室弟子,皆需亲至山中祭拜上德仙师,否则不入宗谱。此写姓名,俱是其等所留。
  走得近些,便可见有十余名极是精悍禁卫走来行去。
  因年年有来此拜师求道之人,为怕扰得上德仙师清修,是以朝廷放了这一队戍卒在此。
  禁卫头领察觉下方有人到来,抄起长戈,沉喝一声,道:“来人止步!此为上德仙师修行之地,若无奉诏,速速退去。”
  于姓老者却是不慌,走上前去,拱拱手道:“林将军,有礼了。”
  那禁卫头领见得他,忙是放下手中长戈,颇为恭敬的一礼,道:“原来是于老来了。”又看那小儿一眼,道:“此是于老孙儿么?”
  于姓老者道:“正是,此回趁老夫还有力气,带他上来拜见恩公。”
  禁卫头领让开一步,道:“末将职责在身,不能相陪,于老还请慢行。”
  他可是知晓,虽天下万民皆受仙师当年恩惠,不过能口呼恩公之人,却是只有一家,那便是于家之人。
  传闻其祖曾与仙师交好,后母子二人又由仙师亲自护送到得乐郡,双方渊源极深。
  而此一家无论男女,个个长寿,似乎更能证明此言。
  在位乐王曾数次封赏其族,还有相召为官的,只是于氏从来不应。
  于姓老者谢过那禁卫头领,便带着小孙爬到了山巅。
  当世之人,除却王室宗亲,也就于氏后人能至此地了。
  他指着指着不远处一个为云雾笼罩的山头,道:“茂儿你看,那便是恩公修行之地了。”
  小童瞪大眼睛,好奇看着。
  于姓老者又抚了抚须,道:“百多年前,你高祖来此时只是一初生小儿,若无恩公护送,早已弃尸荒野,喂了那妖魔了。”
  “我家后辈,为恩公世代守庙,以偿恩情。”
  “你需记着,日后无论天下如何变动,皆不可让俗人扰了仙师清静。”
  那小儿拉着仰起小脸,道;“阿爷,孙儿为恩公守好洞府,不让妖魔上山。”
  于姓老者顿觉开怀,哈哈大笑,连道三个好字。
  他在山前摆开香烛,遥遥祭拜。
  三日之后,见得烛烬香灭,身旁水食已罄,只得下山。
  只是临去之前,于姓老者望着洞府,暗叹:“曾祖母弥留之际,仍是念念不忘,要我于氏后辈,亲口对恩公道一声谢,叩一个头,老儿我此生怕是无望了,只能交托茂儿了。”
  他牵起小童之手,用苍老声音唱着歌谣,在夕照之下一步一步行下山去。
  春去冬来,不知几回寒暑,又是近百载过去。
  当初那老者早已是身故,而昔日小儿,如今也是苍苍白发,垂垂老朽,如其祖一般,亦是带着后辈来此谒拜,渴盼能见恩公一面。
  而此代乐王,却是继先辈之遗烈,奋荡兵戈,终是逐妖出海,已然全复天下八郡,后又在海外收得一岛,置为九郡。
  功成之日,自认功盖千秋,便来青合山献俘献祭,只求一睹仙颜,只是终究未曾如愿,不由抱憾而去。
  东莱洲外,一辆蛟车悬浮于空,此为张衍真身所在之地,因躯壳之内有一息神念留存,在此日夜打磨功行,已是将修为炼至三重境圆满精熟之地。
  而其心神,沉入残玉已近两百载,若以其中耗损年月来计,已历有一万六千年。
  这一法诀成就之难,却是远超他先前所想。
  及至而今,他才知晓,先前揣摩精研蚀文,却是无意中踏上了正道。
  成此法门,如不事先通晓天地运转之妙,纵然再有感悟,也无用处,临到关口,却是不得迈入,只能空恨怅叹。纵然回头再修,也是道心难缝,白白蹉跎岁月。
  此必先明至理,了然缘去由来,如此一旦寻得己身之道,便可引得天地呼应。
  残玉之中,张衍化身趺坐于地,四周飘有不知多少蚀文,密密麻麻,不计其数,然而随他心定神凝,渐渐聚化,最终化作两字。
  这两字观去简疏,但零落几笔,却似又包含无穷真意,不过好似碎镜裂瓦,似又相合之处,却又断续难接,好似唯有一笔将之补上,方能最终合一。
  他凝神观注,用心推算,又不知过去多久,眼中有一道亮光闪过,忽然抬指而起,想要点去,只是此刻,却是动作一顿,仿佛这一笔却有如千钧之重。
  此一指点下,便再无回头之路可走。
  日后他哪怕果真能证道飞升,想必亦会万千劫法缠身,稍有疏忽,便是身死道消,神魂尽散,再无重来可能。
  然在此时,却闻清鸿剑丸轻轻一声鸣响,缭绕心间,久久不去。
  张衍点首一笑,道:“好,有你伴我,我又有何惧,不过杀破劫灾,磨去万难罢了。”
  他目转在那蚀文之上,忖道:“愿此法一出世,天下有缘之人,皆可凭此入道!”
  一念转过,毅然点下!
  只这刹那间,顿有一股玄妙感应涌上心头。
  不见而见,不知而知。
  不明而明。不悟而悟。
  这一刻,天下所有洞天真人皆是心有所感,不觉遥望东方。
  张衍心神自残玉之中退出,缓缓起身,负手而立,眼望长空,许久之后,微微一笑,口中清吟道:“不堕轮回入大千,心传一道在人间。愿起一剑杀万劫,无情换作有情天!”
  随此一语出,顿时去了满身拘束,一步跨出!
  轰!
  天摇地动!
  顷刻之间,一道冥冥漠漠,霄雿窅然的玄气透体而出,冲霄而起,一路扶摇直上,竟是生生撞破罡云,一气涌至九重天中!
  此气捭阖穹宇,其貌混冥,其状若虚,湮云杳渺,无涯无垠,渊渊乎难作言述,泱泱乎无以表形,溢溢洋洋,沛然莫测,充塞于天地之间。
  而这一撞之下,东莱洲禁阵也是应声碎裂,整座仙山竟从小界之中被生生震了出来,遁入现世之中!
  恰在此时,一物好似流星坠下,直入凡尘。
  而在此气冲击之下,那笼罩世人头顶万载之久的罡云竟是缓缓散开,诸天星光再无遮掩,自空泼洒而下,照耀尘间,举世同沐。
  这尊法相一出,临空而立,却是周流六虚,呼嘘乾坤,吞吐二气。
  得此牵引,那埋于地下不知多少深处的地根竟受感应,便有一丝一缕灵机由山水灵脉延传地表,破透而出!
  这气涌了上来,远在极西之外的西沉洲先承其力,地起震荡,一时灵机如泉涌出,冉冉直上清空。
  西陷、西绝两洲,亦是如此一般,三道灵机上去天穹之后,竟而汇成一股,滚滚往东奔流。
  非止此处,中柱洲、东华洲、北冥洲、南崖洲,及那落于海外的东胜洲,此刻亦起地气翻涌,灵机外泄,以脱缰之势,疾去海上。
  天下洲陆,凡是地根所及之地,皆有灵机升腾,最后汇合如潮,浩浩荡荡,越洋跨海,齐往东莱一地聚集!
  玉霄派,清玉灵崖之上,一声清秀少年霍然站起,目注东方,发出惊疑之叹,“天星应其势,九洲哺其气,此分明是成就至法之象,这究竟是谁家门下?”


第三百零五章 一念兴雷霆,呼吸动风云
  东莱外海之上,一团混沌云雾悬浮于空,内中时有震爆雷音,电芒闪烁,观之好似回得那辟地开天,万物初生之际。
  随那天地间无穷灵机自四面八方涌来,其势越展越广,越张越大,蔓延开去,渐渐笼盖数千里方圆。
  此时张衍神意沉浸于一玄境之中,浑不知身在何处,似醒非醒,似睡非睡,然每每心神一转,雾云之中就跃过一道霹雳惊电,灵机一吞一吐之间,便有气流滚荡。
  整整三百六十五日,转足周天之数之后,这团混沌玄气才缓缓收敛,重还入躯壳之中。
  张衍霍然睁开双目,这刹那间,似有紫电闪过,这天地间,也似忽闪烁了一下。
  他负袖凭虚而立,看着面前滔滔海潮,茫茫天地,感受着躯壳之内那似能搅动乾坤的滂湃法力,不由暗忖道:“述记上曾有言,成得洞天真人,便可‘一念兴雷霆,呼吸动风云’,眼下看来,却非刻意夸大之语。”
  他心下却是生出万般感慨,难怪世间之人,成就洞天如此之难。
  不说此前攀道之艰辛,就是成得法相之时,那灵机也并非凭空得来,却需得问身外索取。
  这却是大门大派占尽了便宜,便如齐云天、清辰子等嫡传大弟子,就可自那灵穴中取。
  但就是这般,那寻常弟子,却也只能去那洞天福地中摘气,纵然成就,先天上便就弱了一筹。
  而他这等以至法成就之人,己身不够,却可问天地借得。
  现下想来,门中沈柏霜沈真人当亦是借了灵穴来用的。否则万难有后来那等气象。
  随他踏入此境,自然得了种种妙悟,许多以往观之不明之事也是霍然开朗。
  不入洞天。却不知洞天真人之强横。
  此辈个个有崩天裂地之能,举手之间。便是神通,法力所及,至少也是千里方圆,这根本不是元婴修士可以比较。
  可以说洞天之下修道人,任你来得多少,翻手一掌就能打死,形如蝼蚁一般。
  是以其从来不轻易动手,一来是顾惜自身。不愿自身苦修得来的道果失了,再则这方天地也是承受不起,平白坏了修道所在。
  万余年前天妖与人修之战还多是在重天之外,可便是如此,仍是使中柱折裂,罡云覆天。
  到得此境之中,便是随身法宝,许多也是无用了。
  如今他法相一旦展开,不难去得数千里,寻常法宝打了上来。哪怕能打散些许,那又有何用处?
  若不借助自身法力,恐怕也只有如抱阳钺这等杀伐真器方能出手伤敌了。
  他正转念到此处。却忽然听得一声清鸣,却是那清鸿剑丸飞了出来。
  抬目一望,通体清澈,纯暇如琉璃,好似消磨去一层凡尘,更见其真。
  此剑与他心意相通,在与他吞吸天地之气,演化法相之时,却是一同吸纳涌来灵机。不知得了多少好处,那一缕真识。已是变得无比活泼灵动。
  只是可惜的是,便是如此。要蜕化真灵,仿似还差得一点。
  张衍知是机缘未至,这清鸿剑丸乃是少清剑流之中最上一等,若是由玄入真,那必是杀伐真器,那却不是那么容易成得的。
  入了洞天后,他寿有三千余,大不了日后时时温养,将之祭炼出来。
  想到此处,心意一动,将之招了过来,随后手抚其上,笑道:“他日必还你一个正果。”
  清鸿又是发出一声清鸣,便化一道湛湛光华,飞入他眉心之中。
  他把身半转,回望东莱,此时有一事亟待解决,便是那条不知所踪的虺龙。
  此妖不除,则世间必是不宁。
  尤其而今禁阵已破,东莱洲上再无捆束,其未必没有本事趁机逃了出去,要是到了洲陆之上,祸害世人且不去说,若其与北冥妖魔勾结一处,那必是遗祸天下了。
  他元婴之时,寻不得其踪迹,那是因为道行未至,而今既为洞天,自然有手段可以将之找了出来。
  坐定云上,心起神意感应,只瞬息之间,便扫遍东莱万水千山。
  而今天下妖物多被乐朝驱逐,余下一些,也是散在深山老林之间,不成气候。然而他却察觉到,其尚有一大部,却是潜于洲西一处海流之中,且多是些水族精怪。
  他双目微微一眯,虺龙精元之气必得借妖魔才可施展,那一处极可能其潜藏之地。
  当即法随心转,瞬息之间,已是由天至地,以一息千里之势往那处遁去。
  东莱极东所在,海上有百余根参天巨崖,这里往日曾是一家修道宗门所在,不过自灵机消散后,便四散一空,只留下千数空空荡荡的洞府石窟。
  而此刻其中一处崖石洞窟之内,一名眼窝深陷的白衣文士正自打坐,手中却是紧紧握着一方龙形玉佩。
  此人自两百年前出手杀了自家师兄,得入洲中之后,便四处寻访祖师遗宝,只是洲中灵机断绝,他固然还能飞天遁地,但每施展一次,便少得几分法力,因而也不敢随意施展,因而这许多年下来,却也是未曾寻得。
  直至一年前,洲中不知为何天地异变,禁阵大崩,以至天星齐出,灵机如潮而来。
  他虽不知何故,却是因势得了不少好处,只是近日却觉灵机愈发稀少,渐又要变回先前那等模样,便有离去之心。
  可偏偏在此时,却又感应到了祖师遗宝,大喜之上,不惜法力疾奔而去。
  然则找到此宝之时,却诧异发现其中竟有有一异样精气盘踞,自家无法运使,不得已在此做法运功,想要将之祭炼化而去。
  只是用了数月功夫,法力精气耗损了不少,却仍是不能奏功。
  那玉佩之中精气虽是窃据此宝寄居,往日却也无甚动静,然而今日,不知何故却是颤动起来。
  白衣文士大惊之下,便准备设法镇压,然则此刻,却自那玉中跃出一道白色虚影,好似一条玲珑玉龙,不过寸许长短,瞪着他道:“道友莫要费力了,凭你本事,百年之内还炼化不了我,可你若能应我一事,我可自行离去。”
  白衣文士惊疑不定,道:“何事,你先是说来。”
  那玉龙道:“也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