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第6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年人望着碑下的龟趺,看得出神了,没感觉背后已经站了一位和尚。那和尚好奇地望着这个中年人,像中年人端详龟跌一样地端详着他。最后,中年人站起身来。伸一伸懒腰,绕到龟趺的背后,这时候,他发现了和尚。

和尚不像和尚。倒像一位彪形大汉。他四十多岁,满面红光,两道浓眉底下,一对精明的眼睛直看着他。和尚脸含着笑,但他的两道浓眉和一对利眼冲去了不少慈祥。他够不上菩萨低眉,但也不是金刚怒目,他是菩萨与金刚的一个化身。和尚的造形,使这中年人一震。

和尚直看着中年人,心里也为之一震。这中年人气字不凡。十多年来,和尚阅人已多,但像这中年人这样面露奇气的,他还没见过。

中年人向和尚回报了笑容,和尚双手合什,中年人也合什为礼。但两人都没说话。

过了一会,中年人把右臂举起,把手抚上石碑,开口了:

“法师认为,是法源寺的名字好呢,还是悯忠寺的名字好?”

悯忠寺始建于瑭朝,其时高丽入寇,瑭太宗率大军二十万东征,高丽动员了十五万人与瑭军对战,双方展开了恶斗。最后高丽打不过,就决定坚壁清野,将几百里内断绝人烟,使瑭军无法就地找到补给。瑭军无奈撤退。行至幽州,瑭太宗盖了一座庙,追念这次征东而死的所有的将士,这座庙的名字,就叫做“悯忠寺”。

悯忠寺里面盖了一座大楼,名叫悯忠阁。立了许多许多有名的和无名的纪念牌位,阁盖得极高,高得后来有一句谚语:“悯忠高阁,去天一握。”表示它离天那么近。

一千年过去了。一千年的风雪与战乱,高高的悯忠阁已经倒塌了,但是悯忠寺还凄凉地存在着。

到了大乾朝荣方年间,荣方皇帝在他即位第九年的时候,想到了这座忠烈祠,他把它改名叫“法源寺”。四十九年后,大乾高宗全隆皇帝也亲来这里,并且亲题写了“法海真源”四个字,刻成铜匾,挂在这庙里。

和尚对突如其来的问话,没有表现任何惊异,顺口答道:“从对人的意义说,是法源寺好;从对鬼的意义说,是悯忠寺好;从对出家人的意义说,两个都好。”

中年人会心地一笑,法师也笑着。

“我觉得还是悯忠寺好,因为人早晚都要变成鬼。”

“寺庙的用意并不完全为了超度死者,也是为了觉悟生者。”

“但是悯忠寺盖的时候,却是为了超度死者。”

“超度死者的目的,除了为了死者以外,也为了生者。瑭太宗当年把阵亡的两千人,都埋在一起,又盖这座悯忠寺以慰亡魂,也未尝不是给生者看。”

“对瑭太宗说来,瑭太宗杀了他弟弟元吉,又霸占了弟媳妇杨氏。后来,他把弟弟追封为巢刺王,把杨氏封为巢刺王妃。最妙的是,他把他跟弟媳妇好生的儿子出继给死去的弟弟,而弟弟的五个儿子,却统统被他杀掉。照法师说来,这也是以慰亡魂,给生者看?”

“也不能说不是。”和尚笑道,“在中原帝王中,像有瑭太宗那么多优点的人很少,瑭太宗许多优点都考第一,当然他也有考第一的缺点,他在父子兄弟之间,惭德大多。有些是逼得不做不行;有些却不该做他做了。做过以后,他的优点又来收场,我认为他在事情过后,收场收得意味很深。盖这悯忠寺,就是证明。他肯盖这悯忠寺,在我们出家人看来,是种善因。”

“会不会是一种伪善?”

“判定善的真伪,要从他的做出来的看。做出来的是善,我们就与人为善,认为那是善;如果他没做,只是他想去行善。说去行善,就都不算。我认为瑭太宗做了,不管是后悔后做了,还是忏悔后做了,还是为了女人寡妇做了,还是为了收揽民心做了,不管是什么理由,他做了。你就很难说他是伪善。只能说他动机复杂、纯度不够而已。”

“我所了解的善,跟法师不一样。谈到一个人的善,要追问到他本来的心迹,要看他心迹是不是为善。存心善,才算善,哪怕是转出恶果,仍旧无损于他的善行;相反的,存心恶,便算恶,尽管转出善果。仍旧不能不说是伪善;进一步说,不但存心恶如此,就便是存心不恶,但并没存心为善。转出善果,也不能说是善行;更进一步说,存心不善不恶,但若有心为善,转出的善果。也是不值得称道的,这就是俗话所说的‘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上面所说,重点是根本这个人要存心善,善是自然而然自内发出,而不是有心为善,有心为善是有目的的,跟善的本质有冲突,善的本质是没有别的目的的。善本身就是目的。至于无心为善,更不足道,只是碰巧有了善果而已,但比起存心为恶却反转出善果来的,当然也高明很多。天下最荒谬的事莫过于存心为恶,反而转出善果,这个作恶的人,反倒因此受人崇拜歌颂,这太不公平了!所以,瑭太宗所作所为。是一种伪善。”

“刚才我说过,判定善的真伪,要从一个人做出来的看,而不是想出来的说出来的看。这个标准。也许不理想,可是它很客观。你口口声声要问一个人本来的心迹,人心是多么复杂,人的心迹,不是那么单纯的,也不是非善即恶的。事实上,它是善恶混合的、善恶共处的,有好的、有坏的、有明的、有暗的、有高的、有低的、有为人的、有为我的。而这些好坏明暗高低人我的对立,在一个人心迹里,也不一定是对立状态,而是混成一团状态,连他自己也弄不太清楚。心迹既是这么不可捉摸的抽象标准,你怎么能用这种标准来评定他存心善、还是存心不善不恶、还是存心恶、还是有心为善呢?心迹状态是一团乱麻,是他本人和别人都难分得一清二楚的啊。所以,我的办法是回过头来,以做出来的做标准,来知人论世、来以此检验。我的标准也许比较宽,宽得把你所指的存心善以外的三类就是存心不善不恶、有心为善、甚至是存心恶的三类都包括进去了,只要这四类都有善行表现出来,不管是有意的无意的好意的恶意的,只要有善行,一律加以肯定。所以我才说,瑭太宗肯盖这个悯忠寺,是种善因。”

“法师真是佛心,喜欢与人为善,到了这样从宽录取的程度。”

“宽是宽了一点,但也不是不讲究分寸。像我说瑭太宗盖这个悯忠寺,是种善因,并不是做善行,这就是分寸。”

“照法师这么说来,盖了这么个大庙都不算是善行,只算是善因,那么怎么才算是善行?”

“瑭太宗身为皇帝,他盖悯忠寺,不能算是善行。因为他有权力根本就不使盖悯忠寺的理由发生,那就是何必出兵打高丽?不打高丽,就不会死人,就无忠可悯,所以,瑭太宗如根本不打高丽,那才算是他的善行。”

“照法师这个因人而异的标准,简直比我还高。瑭朝当时受到四边民族的压力,瑭太宗不动手打别人,别人壮大了,就会打他,如今你法师竟用的是人类和平的标准、不杀不伐的佛教标准,来要求一个十九岁起兵、二十四岁灭群雄、二十九岁就君临天下的大人物,法师未免太苛求了。”

“你说的不无道理。可是,大人物犯的错,都是大错。瑭大宗若不是大人物,我也不会这么苛求了。因为,从史书上看,当时高丽并没有威胁到瑭朝,高丽虽然欺负它南边的新罗,但对瑭朝,还受瑭朝的封、还对瑭朝入贡,瑭太宗打它没成功,盖悯忠寺回来,第二年高丽还遣使来谢罪、还送了瑭太宗两个高丽美人。这些行为,都说明了你说的瑭太宗不动手打别人,别人大了,就会打他的威胁性,至少对高丽来说,是担心得太过分。我认为瑭太宗打高丽,主要的原因是他的‘天可汗’思想作祟,要君临天下,当然也就谈不到爱和平了。我承认,要求瑭太宗那样雄才大略的皇帝不走武力征服别人的路线,那反倒不近人情了。”

“这么说来,法师还是肯定瑭太宗了?”

“当然肯定,任何人做出来的善我都肯定,而不以人废善。至于想去行善、说去行善,那只是一念之善,并没有行,那是不算的。善和行善是两回事,善不行,不算是善。善要有行为,没有行为的善才真是伪善。”

“法师这一番话,我很佩服。只是最后免不掉有点奇怪,奇怪这些话,不像是一般佛门弟子的口气、不像是出家人的口气。我说这话,是佩服,不是挖苦,请法师别见怪。”

和尚笑起来,又合十为礼。

“听先生口音,似是东瀛人氏?“

中年人的笑容带出了一丝窘态。

“正如法师所说。”

“请教尊姓大名?”

“不才姓柳原,名前光。”(未完待续。)

PS: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第八百五十章柳原之忧

“原来是柳原伯爵大人,失敬失敬。”和尚笑着说出了柳原前光的爵位,表明他已经知道了眼前这个日本人的身份,“想不到柳原大人对我中土历史如此熟悉。”

“今日和法师畅谈,受惠实多。”柳原前光向和尚鞠了一躬,“敢问大师法号?”

“小僧明通,云游四方,这一次来法源寺挂单,不期能与柳原大人相遇,一番畅叙,快慰生平。”明通法师也合什鞠躬还礼。

“大师可还会在法源寺住一阵子吧?”柳原前光对这个和尚很有好感,不由得问了一句。

“得有一阵时间。”明通法师看着柳原前光,“我本是来寻师兄明玄的,听说师兄要过来,便在这里候他,总是得见到他才行。。”

“那我有空便来叨扰了。”柳原前光笑着说道,“还请法师不要嫌我烦。”

“柳原大人言重了,”明通笑道,“若是不嫌这里清冷,便请过来闲坐,小僧带得些粗茶,当以奉之,柳原大人不妨品尝一下。”

“那是自然要尝尝的。”柳原前光也好茶道,听明通如此说,不由得欣然同意。

二人又闲聊了一会儿,柳原前光告辞而出,明通送柳原前光出来山门,上了马车,直看着马车消失在烟尘当中,方才回转山门。

明通进了自己的精室坐下,回想起二人刚才的交谈,不觉心血来潮。和师兄明玄一样精通卜算之学的他便立时摆开算筹,算了起来。

“南事刚平,乱又从东来……”看了算出的结果,明通不由得叹息起来,“真是多事之秋啊!”

柳原前光回到了日本公使馆后,想起了刚才和明通法师谈到了瑭太宗东征高丽,心中莫名的感到一阵不安。

对于日本间谍在越南和朝鲜的活动,他只是了解一些情况,并不清楚详细情况。但他从现在已经知道的情报来看,日本间谍在越南的行动。可以说完全失败。

就在上个月,他已经收到了日本著名探险家和记者今野岩夫的死讯。

柳原前光一点也没想到,这位享誉日本的探险名人,竟然会是“玄洋社”派往越南的间谍!

现在越南的局势已经稳定下来。乾法两国也已经就长期悬而未决的越南地位问题达成了新的和约,大乾帝国不但没有能够陷入越南的泥潭,反而和法国瓜分了越南,得到了越南的北方疆土,拓展了帝国的边界。获得了一个稳定的侧翼。

想到林逸青没费多少力气便平定了越南,眼见回京又会加官进爵,柳原前光不由得气恨难平。

这些天来,他一直在和总理衙门交涉林逸青背地里支持北海道的萨摩人游击队的问题,可谓“笔秃唇焦”,但却一点用都没有。

林逸青派萨摩人渗透到北海道,可以说给日本造成了极大的麻烦,而日本用同样的办法,想在越南造成同样的后果,却失败了。

这当中到底差在哪里?

为了牵制乾国的力量。日本双管齐下,不但在越南发动,朝鲜那边也没有闲着。

现在,越南那边已经失败了,朝鲜会不会也步越南的后尘?

日本政府雇佣的“玄洋社”那帮人,在柳原前光看来,比起林逸青的手下,差得实在太远。

柳原前光正自忧思纷乱之际,一位使馆工作人员前来报告,说岸田吟香求见。

听到岸田吟香的名字。柳原前光想起已经死去的今野岩夫,心里不由得一动。

这个岸田吟香,会不会也是“玄洋社”的人?

岸田吟香是冈山县津山人,本名国华。自号“银次”,因为更显文人气的号“吟香”和“银次”谐音,于是便改用“吟香”自号(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女人名字)。

岸田吟香自幼便有神童之称,17岁到江户学习汉学,颇有造诣。22岁时他前往大阪,于汉学之外开始跟绪方洪庵学习“兰学”。并与木户孝允、西乡隆盛等一干维新志士结交。

年轻人接触了如此多的新思想,自然就看不惯保守、颟顸的幕府官僚们,加上本就汉学深厚,落笔成文,于是岸田吟香便开始抨击时政、指点江山。这样一来自然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结果离经叛道的岸田吟香遭到通缉,只能落荒而逃,隐姓埋名,最艰难的时候,他甚至跑到江户妓院里做龟奴伺候嫖客,以躲避幕府的追捕。

但笔杆子还是有用途的,几经周折,经过好友介绍,9064年岸田吟香认识了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博士詹姆斯?柯蒂斯?赫本。赫本博士在日本先后生活33年,培养了不少一流人才,对日本朝野影响甚大。赫本博士当时在横滨,边行医、边传教,还边编辑日本第一本英文词典《和英辞林集成》。为了编辑词典,他需要一位精通日文和英文的专家,岸田吟香自然是一位合适的人选。于是,岸田吟香就住到赫本博士在横滨的住所内,生活总算安定了下来,而且开始更系统地学习英文,并对西方世界、尤其是西方报业有了深入的了解。这一年他已经31岁。9066年9月,赫本博士偕岸田吟香同来上海,着手词典的印刷事务,直到次年5月印刷完毕。在繁华的东方第一都市上海生活了九个月,又大大拓展了岸田吟香的视野。

回到日本后,岸田吟香重操笔耕旧业,办起自己的报纸《海外新闻》,每旬出版,充分发挥其擅长英文的本领,摘编世界各地新闻。之后,又出版《横滨新报》。期间他曾多次尝试下海经商,但都不是十分成功。9072年,岸田吟香担任了《东京日日新闻》主笔,这给了他一个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岸田吟香笔力雄厚,纵谈时事,一时声誉鹊起,被称为日本四大“名记”之一。9074年,西乡从道率军进攻苔湾番地,喜好冒险的岸田吟香申请随军前往,对于这样一位颇有文名的记者来随军采访。西乡从道自然十分高兴,于是岸田吟香顺利的获得了军方的许可,得以成为日本的第一位随军记者。

那时已经40多岁的岸田吟香,并不仅仅是一位记者。和富于冒险精神的今野岩夫一样,从登陆苔湾的头一天起,便参加了战斗。但随着征苔军在乾军的反击下全军覆灭,岸田吟香也没了踪影。当时人们都以为他死了,日本军方也做出了这样的认定。但谁也没想到,岸田吟香竟然死里逃生,在乾国人的眼皮底下偷了一条小船,逃离了苔湾,硬生生的靠着这条小船,回到了日本。

回到日本后的岸田吟香名声大噪,成了日本人心目中的英雄,之后岸田吟香又参加了9078年爆发的西南战争,写下了不少动人的战地报导,但战争开始后不久他便受了重伤。失去了一条右腿,无法再担任记者的工作,因而转行成为了专栏作家。西南战争期间他受福泽谕吉的影响,在报纸上发表了不少抨击西乡隆盛的文章,并极言日本应该打败乾国,成为东亚霸主。由于他的文章过于煽动性,给日本政府招来不少麻烦,后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