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姜姬-第1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滚滚滚,别烦我!谁说没收到药!老夫收到了!”他推开蟠儿。
  阿布指着地上的十几个麻袋,“就这些啊,我们用谷子请人帮我们摘的呢。”
  大兄真是不了解爷爷啊。爷爷哪里舍得花钱去收药,他都是自己摘的!收这十几麻袋只花了一袋半的谷子。
  ……还有半袋是豆料。
  倒出来一看,全是指甲盖大小的灰褐色硬壳,硬壳大半都是半开口的,有的绽开一条小缝,有的里面的土黄色的芯子都露出来了。
  黄老清了清喉咙,很认真的说:“这就是给你们兄弟染色的果子了。”野地里都是成片成片的长,不是能吃的野菜野果,所以根本没人摘。他找人花了四天就采了这么多。
  蟠儿大喜,立刻让人把这十几麻袋送出去,然后拿公主做的制衣板来给黄老和阿布炫耀。
  黄老一边冷哼一边听。
  “公主让人把衣服给分成几片。袖子两片,前襟一片,后背一片,裤子是四片。裤腰这里打个褶子,串根布绳就省了腰带了。”多省布啊!
  最重要的是,这样那些女人们做衣服都是一样大小,速度还快!
  黄老冷哼:“那外衣不成敞怀的了?冬天还不冻死人啊!”
  “不会。”蟠儿兴冲冲的说,“这里,领口,还有这里,腰间,都钉个扣子,就可以扣住了。”
  黄老认真看了看什么叫扣子,掩胡沉思。阿布不懂,悄悄问他:“爷爷,你的脸色怎么跟便密似的?”
  黄老悄悄问他:“你说,一个人要是为了省点布都能想出这么多主意来……那要是她想对付一下谁……”他顶得住吗?
  阿布也沉思,再悄悄答他:“爷爷,你不是说对着比咱们厉害的人,都要听话吗?”别以为他看不出来爷爷最近在别扭什么,不就是公主太厉害,把蟠大兄给抢过去了,爷爷不舒服嘛。
  黄老继续沉思。
  那要不……就听话吧……?
  她能一边杀人,一边救人,就比这世上大多数的人要好得多了。


第233章 又见
  丁培从妇方出来已经有半年了。去年年中时,突然从乐城来了一个蒋姓人,言称妇方从四年前起就没有向大王朝贡了,是为大不敬。大王虽痛心,但心怀仁念,特命他前来妇方,查问妇方民生,是否是故意不缴贡品还是另有他情。
  此人带有五十健奴,极擅弓马。他一来,丁培就让出了丁家祖宅,带着家人在丁家祖坟结庐而居。此人也曾来拜访,见此人面容青稚,不足结发,说话做事却颇有章法,言谈间隙隐现杀机。
  他是来打听当年姜大将军到此的事的,听说丁培其父,丁渭拜访姜武时先被擒,后被杀,就认定丁家与姜武有仇,所以特来请教。
  他好奇的是之后姜武却带军退出妇方,再不入妇方一步。
  这明显是吃了亏的。
  他就想知道当年的到底发生了什么。
  丁培再三摇头,直言家业凋零,他到现在也只有一个幼子,每日只是闭门读书,不再问世事了。
  那蒋氏小公子再三问不出答案后就再无耐心,命人看住他之后,妇方人被他挑拨,自杀自灭起来。等他们杀得差不多了,这个公子就让他的人把剩下的人全都杀了。妇方士绅,只有丁培带着家人住在城外,逃过一劫。
  在这之后,此人却也没来找他的麻烦,似乎并不想“斩草除根”。
  丁培却很“懂事”的带着家小,起出父祖的棺材,离开了妇方。
  到哪里去?丁培没有主意。这天地之大,却没有他们一家的容身之地。
  丁家原来亲友很多,枝繁叶茂,父亲以前就常对他说,虽然他只有他一个,但日后他也不会缺少兄弟扶持。
  但父亲一去,丁家就像倒下的大树,猢狲尽散。最后留在他身边的几个堂兄弟,无不是没有别的出路才带着家小跟着他,就算是这样,他起意带着大家出城时,他们还三番两次的前来相劝。
  这些人都打着自己的主意,都想趁着乐城来人,好占些便宜,不管是夺回妇方,还是能去乐城,哪怕得一两句善言善语,等他们迁到乐城时还能有个依仗也好啊。
  可丁培充耳不闻。他自从父亲惨死之后,个性就变了,别人越是劝,他越是不肯听。
  等他连父祖的棺木都挖出来准备出走时,原来跟着他的家人就更少了,只剩下两个堂兄弟。
  一个丁善,他是丁培隔房叔祖的孙子,两人的关系已经远了。他比丁培大上一些,有一母一妹,都靠他生活。可丁善自己读书不行,也不会种地,想做生意,却被人卷了钱。丁培从以前就不大喜欢他,人又蠢又闷,让他做事怕他把事办砸,哪怕与他谈天闲聊,他都是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的性子,跟他同车两个月了,就说过两句话。
  “天黑了。”
  “天亮了。”
  丁培:“……”
  每天每天,一早一晚,丁善就拿这两句话翻来倒去的说。丁培一开始还想看他能不能多说两句,后来就服了,心服口服。
  现在一上车,他不是自己读书,就是靠在车壁上闭目假眠,等丁善一出声,他就知道是什么时辰了。
  “啊。”丁善突然出声。
  丁培睁开眼,打了个哈欠,今天天黑的挺早的?该停车吃饭了。
  丁善:“好像有人来了。”
  不是好像,是真有人来了。
  是一队商人,刚好跟他们走个对脸。那商队看到他们就让人过来探问。在荒野上赶路,遇上来人,又是一大队,总要问一问才能安心,万一遇上强盗呢?两边打个招呼,以后再遇上那就是熟人了。
  丁强过来问他,“阿培,是商人,我去问问他们有没有米卖。”
  “七哥且去。”丁培道。
  丁强也是他堂哥,两人出身同一支,但却是同一个祖爷爷,隔得也相当远了。说起来当日那些受多了丁培父子大恩的人都跑了,这些离得远的反倒都记着他们的恩情。让人不免唏嘘。
  比起丁善,丁强就有用处多了,这一路上,各种琐琐碎碎的事都多亏了丁强。
  不必丁强过去,商人的人已经过来了。来的看起来是个小管家,带着两个护卫。
  小管家见到丁强,当前一揖,下马后又是一揖,十分客气。
  “客人从何处来?”
  丁强道:“南边。你们从哪儿来?”
  小管家笑道:“我家人从北边来,准备去南边贩些货回来卖。”
  丁强看那商队中车车都是满的。
  小管家看他视线,笑道:“这一趟不能空着,不然兆头不好,就索性带了一些不值钱的东西,沿路也收了一些。公子要不要看一看?若有看得上眼的,给两个脚费就拿走。”
  丁强问:“可有谷米?”
  小管家可惜的摇头,道:“我们正是往南边去贩谷米,车上带的都是贱物,是我们自己的口粮,也是算好了的,不能卖,倒有两车豆料是多余的,要是公子要,给一百钱就拿走吧。”
  行路的人没有不缺干粮的,不管是人还是马。
  小管家这么问,自然是看出了他们的马多。
  丁家出走并不仓促,家中眷属颇多,多是老幼妇孺,所以队伍中的车很多,拉车的马就更多了,一车就有四匹。剩下丁家养的护卫也是人人都有马。
  丁强虽然觉得这豆料有些贵,如果进了城,一车也就十个钱,这两车就要一百钱,可也不能不买。
  他道:“带我去看一看豆料。”
  丁培听说丁强叫了两个护车跟着商人走了,就知道这是卖到东西了。此时车队中其他的人也看到了商队,就有人跑来寻丁培说想买些东西,什么棉布啊、马桶啊、碗啊杯子啊夜壶啊等等。
  丁培发现如果他还坐在车里,一会儿来找他要东西的人就更多了,就对丁善说:“七哥还没回来,我去看看。”说罢就躲了。
  丁强正跟商人谈好了价钱,也验过豆料,让人往回拉,就见丁培也正往这里走。他站住,对商人道,“这是我家主人。”
  商人回头一看,眼前一亮,见一苍白青年,身着青衫,骑一健马,在夕阳荒野中向他走来,看他身姿孱弱,骑在马上浑身乱晃,想必不擅马,腰间无剑,想必也不擅剑……
  待得行近,这个青年眉目端正,肤色苍白,犹带几分少年人的倔强与冷清。
  丁强看商人望着丁培,点头叹好,转头看丁培:“……”莫非是他见惯了丁培的样子,不知道这样普通的姿色已经称得上是个佳公子了?
  丁强带商人迎向丁培,给丁培问好。
  商人很殷勤,连刚才对丁强说“粮食没有多的”都改口说,“若是公子吃得惯我们的粗粮,那就让给公子几袋也没什么!”
  丁强看丁培,等商人急匆匆喊人去开他的车取粮来给丁培看,他对丁培说:“不想你离了妇方,这番姿色竟然还有值些钱。”
  丁培作势要怒,丁强嘻笑着避开,再转头就见丁善也匆匆过来了。他奇道:“这是怎么了?怎么都出来了?”丁培是自从丁父死后就爱上了避世,在家也是缩在屋里不出来,出门就死活不下车不骑马。丁善纯粹是在家若是出门,他娘他妹怕他被骗;出门的话,他不会骑马……
  “公子请看!”商人颠颠的跑来,身后的随从抱着几只漆碗漆盒,想必其中就是谷米了。
  丁强正欲接过来,就见商人再次看呆了眼,眼中精光大亮。
  他回头看,原来是丁善已经走过来了。
  兄弟三人,他差到哪儿了……丁强比划一下自己,恍然大悟。原来这商人判断美人就是看他们白不白……比起这两个天天坐在车里的货,他整日骑着马,当然不像美人了。
  姜姬:“……”
  阿布可能觉得是好事,就特意先来告诉她,据说,有商人送来了两个美男子,还是一对兄弟。
  人已经在蟠儿那里了,稍后,等这两人打理干净,不会咬人抓人后就送过来给她。
  “……哪儿来的?”她觉得需要问一下。
  “听说是路上遇上的。”阿布说。
  也就是说,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商人们半路遇上了,看着好,就顺手给绑了送过来了。
  她松了口气。这样至少不太突然被人发现,也不太容易被人找上门。
  人既然抓来了,暂时是没办法放回去了。
  “好好待他们,不要打骂欺辱。”她只能这么说了。
  阿布酸溜溜的说:“公主没见到就喜欢他们吗?”
  她一愣,这才发觉阿布其实也是一个少年,年少而慕色,不管她有色无色,至少商城目前没有比她更风光的女性。被她青睐,应该是有些光荣的。而没有被她看在眼里的男孩子,也会有一点小失落?
  不过想起蟠儿给她找的这个麻烦……
  她“迁怒”阿布,故意道:“日后他们要上我床榻,我自然要对他们多多怜惜。”
  ……阿布受刺激了。
  ……阿布的脸红得要爆炸了。
  ……他跑了。
  看样子不是去找黄老就是去找蟠儿。
  她享受了“报复”的快感后,继续按记忆中商人们诉说的内容画燕地的地图。
  她现在已经画了两幅地图了,一幅是鲁国的,由蟠儿讲诉,她来执笔。这个图不能让他画,他画了日后被人发现容易被栽上大逆的罪名。
  ……事实上除了她以外,她周围的人都没想过大逆什么的。
  燕地的事真是越听越有意思。他们不但大王是轮流坐的,连王城也是可以换来换去的。其他几国的国都从建国起到现在都没变过,燕国却已经变了四回了。
  燕国大王换人坐的历史是从燕国开国第二代开始的。第二代和第一代不是一个姓,换了一次王城,第五代和第四代也不是一个姓,又换了一次,然后第六代和第四代是一个姓。
  六王算是一个励志的人。他的父祖是第四代燕王,在他父亲该继位时,被臣子推翻干掉,他带人出走,躲到了另一个大臣的城中,然后卧薪尝胆三十年,在五王死的时候带兵反攻,把王位又抢了回来,王都又成了原来那个。而在他死后,没把王位给自己的儿子,而是给了当时收留他的那个大臣。
  可能感动于六王的恩情,七王没换王都,但也没保住王位,他没死就被萧姓逼退了位。之后就是萧姓大王蝉联。
  说不定在她有生之年,能看到漆姓大王出现呢。
  她正边画边想着燕国现在的情形,蟠儿来了。
  难道是阿布去告状,把他给叫来了?
  “让他进来。”姜姬放下炭笔。
  蟠儿进来,面带笑意。
  “什么事?”她问。
  “公主,商人们抓来的人是丁培。”他说,“他带来一个消息,蒋盛之子,蒋良去了妇方,除掉妇方士绅后,已掌握妇方,我想,不出半年,他就名实相符了。”也就是说,蒋家会让蒋良当妇方县令。
  这样,蒋家就有两个城了。
  虽然妇方小,可它的人数已经是商城的两倍了。
  最重要的是,蒋良和蒋龙是同辈!
  姜姬顿时就兴奋起来了!
  “蒋家内乱?”她自言自语,“蒋龙的性子可不是喜欢看到别人跟他抢风头的……”
  同一个家族之内,一定要有一个领头的人物。一代之中通常只有一个。
  当年蒋彪长成,蒋盛就不得不去了樊城。
  而蒋龙也不像是很有兄弟爱。哪怕妇方是个小城,他也未必愿意让他出去独领一城。
  如果是冯家,可能她还不会这么猜。但蒋家,她至少有三成的把握,蒋家现在有问题!
  她问蟠儿:“去乐城的商人回来了吗?”
  蟠儿摇头,“还没有,我会让人去送信,让他们快些回来的。”
  只要拿盐土相诱,不愁他们不飞奔回来。
  一等的盐土要拿来犒赏去魏国的人,二等的盐土给了去燕国的人,三等的盐土虽然似乎差一点,但价格却很占优势。只要他说一声打算卖,商人们也会抢破头的。
  他问丁培那几个人用来做什么。
  “你有用吗?你若没用,就送去给卫始,他那里也缺人手。”
  就算商城现在用的是极简办公模式,没有开那么多摊子,一个摊子只委任一个总管的人,跟她同来辽城的十几个侍人也早就忙得脚不沾地了,听说现在有好几个人都吃住在城外,根本没时间回城里来,他们要每天巡视过每一片开荒的地方,而现在开荒的田奴最远已经跑到了三十里外去开荒了。
  看来以后需要委任几个村长。
  人还是太少。
  她不但缺奴隶,她还缺读过书,有些见识,至少能和卫始他们交流,能听懂他们的话,照吩咐办事的下级官员。可这种人不像奴隶,抢来了就可以直接用,读书人抢来,他不服,就不会给你好好干活,你也不可能放得下心。
  目前商城只有三个部门。
  卫始负责统筹,协调上下,兼管民事,开荒的田奴就在他的手下,包括外面开荒出来的田地,以及商城内外的工事,不管是修城墙还是挖护城河,都是他的活儿。
  莫言是城中防务,他算是警察头子了。
  卫开现在是练兵,她盼着他有朝一日能守住商城的城墙。蟠儿明面上是管着商人,兼管税收,暗地里还要干点情报工作。
  除了莫言和卫开暂时不缺人之外,卫始和蟠儿都很需要人手。其中又以卫始为最。
  所以听说是丁培后,她就想把他送给卫始用了。
  蟠儿道:“除了丁培兄弟三人之外,他带着的人中也有不少可用之人。不过他要求先见公主,才肯听话。”
  丁培之前是打算杀了这些贼人的,哪怕不惜一命!
  他是万万没想到,那些商人会突然翻脸,拿妇孺威胁他们,把他们一行人都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