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姜姬-第2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从设卡以后,乐城人心惶惶。普通百姓自然担心樊城真有不轨之心会打过来,世家中则开始站队了。没有任何意外,他们都站姜旦。
  大王,是大义所在。
  何况樊城群龙无首,胜负难料。
  不说还没有打过来,就是真打过来了,他们的忠心有没有到替姜旦挡刀子的地步还是未知,说不定到时往地上一跪,求大王招降(投降)的也不失为一条妙计。
  但至少现在、此刻,众人会向姜旦涌来,会支持他,会摒弃“前嫌”。
  龚獠此时才知公主此计不在樊城,在他。
  她或许知道,或许不知道是他在背后搞鬼。
  但她不在意。
  或许……不值得她在意。
  她破了他设下的重重障碍,把大王送到了乐城人的手中。
  “危难之时显忠心……”龚獠闭上眼。
  大王得到民心了。经此一役,不论结果如何,大王身边注定会聚集起无数有志有识之士,这些人注定会为公主所用。
  他不是输了一招,是输了半局,乃至输了整盘棋。
  随从来报:“顾家求见。”
  “让他们滚!”龚獠怒喝道。
  龚家门外一辆毫不起眼的车上正是顾家子弟,他们听到龚大夫不肯见他们之后,更加惊慌失措。现在街上的流言听得他们害怕!
  真的吗?顾家真有不臣之心?
  但不管是真是假,在天下人的嘴里,樊城已经“叛逆”了。
  “我们怎么办?怎么办?”顾氏子弟连声问从人。
  “逃吧……我们别回去了……”从人脸色煞白的说。
  “逃?”顾氏子弟显然不愿意。
  从人问:“难道……真要反?”他眼珠乱转,盯着主人惊疑不定。
  “不不不!”顾氏子弟连忙摇头,“顾氏不会反!这是谣言!是污蔑!”
  他坚持要回樊城问个究竟,他也担心顾家还不知道这件事,顾家被人蒙在了鼓里,是别人意图不轨,陷害顾家。
  悄悄离开乐城后,他们赶回樊城。一夜停车歇息后,早上起来,顾氏子弟发现车和从人都不见了,身边只有一个包袱。
  他知道从人害怕顾氏真有反心,逃了。他没办法埋怨,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顾家是不是真的手握七万兵马准备造反。
  他不信。
  但街上的人言之凿凿。
  ……由不得他不信。
  他靠两条腿艰辛的回到了樊城,却惊讶的发现樊城城门前都是人。都是拖家带口,举家搬迁的人,他们车马碌碌,惊慌的往外逃。
  他们大多搬到了就近的涟水,也有人担心涟水也不安全,坐船顺流而下,有的去了肃州,有的去了通州。
  樊城,已经半空。
  难道,樊城真有人有反心吗?!


第299章 人尽其才
  顾釜; 字观澜,人称顾二; 他有一把引以为豪的长须,养得比儿子都精心,至少他不记得自己儿子长得多高,却记得自己这把胡子有多长。
  这么一个平生以养胡子为已任的人,在一天大早上冲进他叔叔的寝室; 吓得他婶子差点摔到床下; 不由得他叔叔不紧张。
  “你爹怎么了?”顾朝一边披衣一边紧张的问。
  这么问也是有原因的。顾朝排行第四,前面三个哥,两个是幼时夭折; 都没活过八岁。剩下那一个又因为父母小心翼翼的捧着——生怕再死一个; 结果养得太娇了。
  顾釜的爹,顾九; 小名就叫娇儿,而且一辈子没起大名,顾九这个名字是街上一个老人随口起的。
  在顾九出生前; 顾家老两口已经心力交瘁,千方百计的找人想办法。于是就有一个高人替他们出主意,高人道这是阎王爷盯上你们这一家了,所以咱们要骗过阎王爷。
  第一,找个不认识的人给你儿子取名。历来取名的都是父母,不让你们家人取,找个外人取; 阎王爷就不知道这是你家的孩子了。
  第二,排行不能照着往下排了。你们前面死了两个孩子,这个按排行是第三个,这不行!只要不排第三,阎王爷想勾魂时就该糊涂了啊,哎?这个孩子不是顾家第三个孩子啊。那他不就不勾他的魂了吗?
  顾家两老死马当活马医,结果顾九就这么……活下来了。他平平安安过了八岁生日后,顾家两老就把那个高人当真高人看了。而顾家老四出来前,他们又去问计,高人说这回不要紧了,阎王爷记着的还是顾家老三呢,他还想不到勾老四的魂,放心生吧。
  正如高人所说,第四个孩子,顾朝平安落地,平安长大,后面……顾老太太也生不出来了,顾老爷子屋里的姬妾接力,生的小崽子一个一个往外蹦,满院孩子吵得顾老太太头疼。
  那高人姓黄,自那以后,如云鹤般渺无踪迹。
  顾九前半辈子靠父母,后来靠弟弟,现在是靠儿子。
  顾釜从小就是顾朝带着启蒙,从小就知道要孝顺自己爹,因为爹要靠他养,爹什么都不会,爹弱质纤纤,吹个风就着凉,动不动就捂住胸口脸色发白说闷,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有三百天在床上躺着。
  而顾朝这个弟弟从小就把哥哥顾九当弟弟照顾,等到他长大,成家接过顾家的担子后,更是把顾九当儿子照顾。
  顾釜:“我爹没事。叔父,我有事跟你说!”
  顾朝:“你是不是又气你爹了?”穿好鞋起身往外走。
  顾釜:“我爹真没事。叔父,你听到外面的流言了吗?”
  “听到了。”顾朝,“先看看你爹去。”
  顾釜:“他真没事!”
  叔侄二人在顾九床前继续聊。
  顾九觉轻,醒了就不容易睡着,合衣坐着听他们说话,听天书似的。
  顾朝:“外面的流言你不必去管。”
  顾釜:“可城外已经有很多百姓搬走了。”
  顾朝:“只是一些小民而已,不必惊慌。马、钱、赵、杜这几家可还坐得稳当。”
  “他们那是走不掉!”人离乡贱,对世家尤其如此。他们在樊城经营数十代才得到了现在的地位,换一个城市就意味着重新开始,不是谁都有这个魄力的,越大的家族就越不容易。
  众口难调。
  顾釜说的是实话,顾朝挑眉道:“他们走不掉,就只能跟我们顾家站在一起。我顾家当时可只是吞掉了一万人马而已!”
  用兵一时,养兵千日。蒋家在的时候,这么多兵马都由蒋家去养。不过那时整个樊城的钱也都在他们手中,除去每年需要贡给乐城的三瓜两枣之外,剩下的尽入蒋家囊中,何况乐城蒋家可不能光明正大的蓄兵,他们占住樊城,未尝不是图这里的兵马。
  亏得先王智机,把蒋家上下屠了个干净。不然哪怕留下一个蒋氏子孙,以蒋氏在樊城的根基,只要登高一呼,乐城与大王就睡不安稳了。
  就算现在顾朝也摸不清蒋家在樊城到底藏了多少兵。在蒋彪不见之后,顾朝找到了军书,依卷中所载姓名,与其他各家分了这十卷兵马。
  但仅此十卷,也不过才七万人而已。他们怀疑蒋家另外藏有军书,只是不知在何处。
  这七万人,还给姜大将军三万,仍余四万。顾家占一万,马、钱各占三千,赵、杜各占两千。
  但这一万人够干什么?听说姜大将军从会走路就会执矛杀人了,习得一身武艺,悍勇非凡!
  顾家当时吞兵只是……一时贪心而已。只是想在大王派来新太守后能保住自身。当然,如果能占些便宜就更好了。
  但现在他们显然是骑虎难下了。
  顾朝却只能撑下去。因为只有顾家藏匿的兵马最多,剩下四家都可以向大王认罪伏首,唯顾家不行。
  除非,顾朝自认其罪,舍他一个人的头,替全家买条性命。
  但这头也不能随便给出去。总要找一个合适的人送出人头,那人要保顾家万全,他才能甘心去死。
  叔侄二人说来说去,旁边顾九别的没听懂,倒是听出了顾朝有舍身之意。
  顾釜有另外的主意:“叔父不必现在就急着下决定。我去乐城!”
  顾朝:“你去干什么?”
  顾釜:“现在乐城是个什么情形,顾家一无所知。我去看个究竟,叔父再下决定不迟。”
  真要舍命,叔父活着比他活着有用得多。他是嫡支嫡长,他的一颗头,也不比叔父的差。
  顾朝不舍得,叹道:“你爹还要靠你呢。”
  他当然也听出了顾釜的决绝之意。
  顾釜笑道:“说不定不必呢?叔父没听说吗?公主爱少年,大夫爱壮男,我虽不是少年,也不是壮男,但未必就全无生机。”
  “胡说八道!”顾朝骂道。
  “浮云散去,星星月亮都露出来了。”
  金潞宫中,龚香指着朗朗晴空对姜姬说。
  二人正在谈论樊城的事。樊城百姓外逃,对姜姬来说是个好消息。
  虽说她不会让这场仗打起来,但万一打起来,她也不愿意看到太多百姓受伤。
  而且,现在各城外的田地大多荒芜,这些逃难的百姓如果没办法入城安家,最后的落脚点只能是城郊村落。虽然对他们来说是件坏事,但她更愿意看到百姓重归田园复耕,而不是都挤在城里,以每日无所事事为荣。
  就比如现在的乐城。
  经过将近两年的努力,乐城的人口统计已经出来了。因为就在她的眼皮底下,各项指标都是照着她的要求去做的,也让她对目前各城的职业分布有了一个最直观的印象。
  印象就是:读书人多了真不是好事!
  都去读书了,就没人做事了。
  不管是商人也好,手艺人也好,家有余财的小地主也好,大地主也好,他们认为合适子孙做的最好的“工作”就是读书,做个读书人。
  于是,鲁国有很多的读书人。乐城有将近六成的人都是,他们以此为业,以此为生,以此为荣。
  这六成的人平时做的事就是读书、写书、议论。
  读别人的书,写自己的书,然后与人谈论。
  这些书有价值吗?从思想上说,当然有价值。
  她每日都让人收集市面上的新书,在其中发现了很多远超过这个世界的思想萌芽,让她非常惊讶!
  从微观到宏观,从民生到吏治,从本我到超我,甚至有关于现在的政治生态,大王与公卿,皇帝与诸侯之间复杂又互相平衡的关系,全都有人分析,有人著书,当然也会引起讨论。
  她甚至还看到了天体说!有个叫放翁的人认为人每年在同样的时间看到同样的星象,不是星星围着我们转,而是我们在转,星星是不动的,他用自身当比喻,称他转一圈,正面对着星星时,能看到星星,转过去背对星星时就看不到了,所以很有可能,恒星亘古不变,从诞生之日起就立在那里。因为千百年来星星都是那几颗,先人看到的星星和我们看到是同一颗,所以星星是永恒的。然后我们看不到星星是因为我们自己在运动。
  虽然很模糊,但他的观点综合一下,几乎已经摸到了公转、自转的门槛。这还是在没有望远镜的情况下,他自己的猜测,无限接近事实!
  有时她觉得人其实千百年来没有变化,进化的是人类手中的工具。
  如果给放翁一架天体望远镜呢?
  限于工具,他的才华才无法施展。
  这些书有没有价值?有,有很大的价值。
  这些思想如果消失了可不可惜?可惜,非常可惜。
  那鲁国现在需要这些书和先进思想吗?
  不需要。至少,它不是排在第一位的。
  鲁国需要外御强敌,所以它有了士兵与将军。
  它需要养得活百姓们的粮食,所以它需要农民与肥沃的土地。
  它需要管理百姓,于是要有官员。
  它需要一个头领,让所有人都朝一个方向看,于是有了大王。
  现在鲁国只有这么多人,她只能按照轻重把百姓赶到他们该去的地方,引导他们去做她需要他们做的工作。
  她需要读书人,但能用得上的最多的其实是小官吏,不需要饱读诗书,不需要发明天体说,只需要识字,会记数,会表达,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就行了。
  所以看到近六成的读书人,她想的只是从中能选出多少合格的官吏呢?至于剩下的,最好能去做点有创造性的工作,种地也行,打铁也可以,织布、纺纱等等。
  不要空谈,做点实事。
  但她不能这么对乐城的居民。她只能颁布市场令,给匠人、手工艺人、商人更多的优待。至于读书人——
  “我想举办几个比赛,最后一场就在大王面前举行。”她说。
  龚香好奇,“什么比赛?”
  她说:“术数。”现在的数学、几何、物理、统计都是一类,没有细分。
  “初赛就比看谁能成功计算出乐城的人口性别比、年龄比、成年人成婚年龄比率,幼童诞生比率。”人口统计时她想知道这个,龚獠说做不了,太不可思议了!没人会算这个!
  好了,现在她手中至少有乐城的人口总数和职业分布了。
  至于这些书生怎么接招,自从她看到那么多天马行空的书之后,觉得不能太小看古人。
  “复赛算乐城附近的荒地的面积。”
  “决赛就比一比看谁能计算出从乐城开始修官道,如果并行六十架马车需要路面多宽;如果十五万人排成方阵,队伍要想在最短时间内通过一百五十里的路程时,需要排列的行数与列数;如果十五万人行军四个月,每人每天所需干粮与净水是多少,补给的间隔是多少。”之后再比什么,等她需要了再说。
  龚香喷笑,他可是知道在龚獠搞什么人口统计时被公主难为成什么样了。
  原来公主还没放弃,这回又叫她给想到一招。
  “公主,此计甚好!”
  乐城北市近来很热闹。
  一半是因为从樊城涌入的流民,他们聚集在城门口附近,因为没有住所,只好沦为流民。
  一半则是因为城门口贴的告示,有一个官员每天都会用大嗓门把告示上的内容喊一遍,于是人人都知道了大王出了几道难题。
  “……乐城有多少男人、多少女人……”一个人奇怪的说,“大王干嘛想知道这个?”
  “这是题,大王出的题而已,你往下看。”
  那人接下往下读,“每年有多少孩子出生?男孩多少?女孩多少?”
  “下面还有呢,还有每年有多少人成亲,男人几岁,女人几岁……”
  “还有还有……这个,老人去世时的年纪……男人多大,女人多大?”那人奇怪道:“这都什么跟什么?这怎么可能知道?!”
  旁边一个青衣男子喃喃道,“这不是比数吗?”他从这个告示牌走到那个告示牌,全都看了一遍后发现,竟然全是比数!


第300章 虚实之间
  田分提着衣袍一阵风似的跑回家; 快的连门边的小童都没发现他回来了,等听到屋里翻东西的声音; 勾头一看,“哥哥,回来怎么不喊我?”
  小童提着一壶水进来,见田分已经趴在案几上算开了,他心里喊糟; 也不敢靠近; 静悄悄的退出去,跑到廊下的角屋前小声喊:“田叔,田叔; 哥哥回来了; 又在算数了。”
  田叔年约三旬,是田分的管家; 也算是他半个长辈,田分离开家后就撒欢了,再没有父母的管束; 每天都可以尽情的做自己想做的事!他撒欢了没事,家里这二十几个人吃喝拉撒要有人管,从家里带出来的钱虽说够田分胡来一辈子的,但也不能什么都由着他的性子。于是田家就请了一个分家的长辈过来看着田分。虽说是长辈,但既是分家的人,又家中贫困,所以在田分这里只能算仆从而已。
  田叔道:“又算上了?这一算又是几天不吃饭不喝水。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