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姜姬-第3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不是到鲁国来抢,而是在燕国境内抢。
  漆离当时一口气跑远了是很明智的,现在燕国内部的争斗他没有搅和进去,一方面是因为他离得远,另一方面也多亏当时他从鲁国带走的粮食。因为手中有粮,还真有人跑去投靠他。
  漆四和老燕王的死讯到底是揭出来了,但谁是凶手就说不清了。有说是漆离的,也有说是新燕王芦奴的,还有说是新太后漆氏的。由于备选的“凶手”太多,一时之间漆四和老燕王实在不能昭雪于天下,只能稀里糊涂的下葬。
  现在燕国已经出现了一个驱势:谁能找出真凶,谁就能定鼎燕国。
  换句话说,谁的拳头够大,嘴皮子够利索,先把所有人都给打服了,再把所有人都给骂服了,就可以当燕王了。
  现在在位的燕王芦奴,倒是没人觉得他能保住这个王位。
  他要是有本事,现在燕国也不会这么乱。
  她不想让漆离这么快就成为燕王,燕国乱成这样正好,她很满意。所以这批黄豆她是想分批放到燕国去,分别给几个看起来就要下台的势力续续命,让他们再接再力,多折腾一阵。
  但计划没有变化快,这批黄豆只能先送到滨河去了。
  龚香不解:“公主,运黄豆过去干什么?”他觉得用这黄豆去燕国捣乱这个计划很不错,放弃可惜。
  姜姬:“等百姓们逃到关卡时,让军队发粮。”
  龚香愣了一下,“公主,安抚百姓确实重要,但……”比不过燕国那边啊。这有点可惜了。
  姜姬不理会,她就两个要求:“第一,当地的世家要逃出来,统统收下管制,但他们带的粮与钱都不能留,壮丁与私兵也不能留。”
  等于就是把世家给剥光了。
  龚香痛快的答应了下来,滨河那边的小世家根本不重要,公主想剥皮就剥吧。
  “第二,领粮的百姓必须服从军队管制,不许私斗、械斗、抢夺、杀人,一旦有这种行为的,当场格杀。”
  公主还是想救当地的百姓啊。
  龚香犹豫再三,还是点了头。
  这是公主的仁心,他不想把这一面的公主给赶尽杀绝。一个君王,要有威的一面,也要有仁的一面。这样的君王才值得人跪拜。
  不过公主能那么简单就放弃在燕国的布置,这点他远远不如。
  商人很快发现了大批的黄豆从市场中运走的事,他们开始到百姓家中收取黄豆,百姓们也发现了家中本来有点占地方的黄豆似乎突然变得值钱了。
  于是有的百姓开始另垦新地又种下去了一拨黄豆,有的没有再开新地,而是在田地中的角角落落上随意洒上一些,这样下地时也能照顾到,而黄豆是人畜都能吃的,种了也不浪费。
  赵序赶回乐城时就发现早有商人在往滨河赶了,而涟水大关那里也集结起了军队,正乘船沿河而下,往滨河去。
  从人惊讶道:“难道已经知道了?”
  赵序比从人更震惊,这不是知道了,这是不但知道了,还已经有了布置。
  这太不可思议了!
  以前赵家还是八姓之首的时候,像滨河这种小地方的灾情报到乐城,大家会先置之不理,直到水灾变成疫情后,有流民或盗匪横行了,莲花台的诸君才会开始商量怎么处理此事。
  而处理这件事又会再吵上一阵子,前后能有半年决定好这件事要怎么处理已经是最快的了。他记得曾有一地因为索女过度而形成了一股野盗,野盗为祸后,此地百姓民不聊生,三年后才命当地著姓大族镇压。
  在这之前,根本不会有人去管。
  他本想回到乐城后,先把这件事告诉段青丝,在大王的殿上再鼓动几人,然后再在街上散布一些流言,这样等滨河的事流传过来后,就会立刻形成风潮,这样大王背后的人就不得不出手了。
  他没料到的是在他还没回来之前,那人已经出手了。
  “是我晚了一步。”赵序往外又看了一眼,坐回车里,叹道:“送我去行宫吧,我要向大王赔罪。”
  赵序来到行宫,不出意料的没有见到大王。段青丝接待了他,听他说了两城的事后,勉励几句,就让他回去休息了。
  赵序道:“大王那里,还请青丝多多美言。”
  段青丝道:“兄台不必担忧,大王爱重你,必不会放在心上。”
  赵序道:“虽非我是过,但……唉,那里的惨状实在骇人,还请兄台向大王进言,某愿再赴险地!”
  这是说,他愿意回去主持震灾。
  这种事是不会有人跟他抢的。赵序也以为十拿九稳。
  段青丝当面没有说什么,只是让侍人送他回去好好休息,到了晚间却亲自登门,先是送上大王赐下的食物,以示恩宠抚慰,然后就说:“大王不忍让你再去那里。大王说你跟刘箐要好,刘箐还在养伤,不能回开元,你就去一趟开元,看看那里的情形。”
  赵序没料到会是这样,疑惑之下张口问道:“那大王是遣了何人?”他是八姓,又没有家族负累,怎么看他都是最佳人选。除了他之外,又有谁既愿意去那种地方,身份上又压得住呢?
  他现在回去,是报着怎么得罪人都没关系,怎么被人骂,被人恨都无所谓的心态的。
  他不认为还有第二个人有他这样的勇气。
  比如段青丝,如果大王让他去,他肯定早想办法推辞了。
  段青丝撞上他的眼神,笑着摇头:“不要看我,我是不会去找这个麻烦的。”他道,“只是大王遣了何人,我也不知道啊。你只需要知道大王是爱护你才不让你去就行了。”
  大王爱护?
  大王爱护他就像爱护一把宝刀,这把刀要在最适合的时机斩向最重要的人。
  赵序并非不甘心当刀,他只是不想当只能用一次的刀。
  他没有再向段青丝打听什么,这次是他棋差一着。
  他不想在乐城久留,他需要让大王看到他的价值。“我们明日就去开元城。”他对从人道。
  从人说:“我们今天才回来,何不休息两天?”
  “哪有时间休息?”赵序抚额闭目。他现在不敢睡觉,一闭上眼睛,赵家人死不瞑目的样子就在他面前飘浮。他的父亲死在哪里都不知道,他的家人还在郑国当孤魂野鬼。
  从人只好去收拾行李,带回来的脏衣都来不及清洗,只能全部扔掉,干净衣服又不够,只能离了行宫再去买,说起来外面市场上的成衣铺子真是好,方便得很。
  他一边收拾一边数:“衣服、鞋、袜子、被子、枕头……”这都是要带的,也全都是明天出去要买的。
  正收拾着,刘箐来拜访了。
  他听说赵序回来了,特意过来的。
  看从人在收拾行李,惊讶道:“难道你还要出去?”赵序从里间出来,请他进里屋说话。他身着里衣,头发也没有束起,笑道:“还望贤弟不要见怪。”
  刘箐哪会见怪?这说明赵序把他当亲信的人了,连声说没关系。
  赵序仿佛有什么话难以说出口,刘箐发觉了,以为赵序是想借钱,谁都知道赵序在被大王赐物之前,身边只有一个从人,连衣服都只有几件,车马全无。
  刘箐道:“是我疏忽了。”这就要让人回去拿盘缠送给赵序。
  赵序摇头,道:“大王命我去开元城。我去之前,贤弟有没有什么话要嘱咐我的?”刘箐一怔,忙道,“大王让你去开元城?有没有说让你去做什么?”
  赵序摇头,“大王只叫我过去。”去做什么,还真没说。而赵序对开元城也称得上是一无所知。他以前没去过开元城,也从没关心过开元城。只知道开元城有个刘氏。现在刘氏死光了,只剩下逃到乐城的这一支。现在的开元是什么样,鬼知道。
  他虽然还不知道大王想叫他在开元做什么,但他却很想知道刘箐想对开元做什么。
  刘箐想回开元,刘家想回开元。
  大王不想让他们回去,或者说不想再把开元给刘家了。
  赵序当然是要助大王一臂之力的,但他也不介意给刘家一些好处。
  他说完之后,就等刘箐出价。
  刘箐:“……如果兄长到了开元城,还请去替我父子上一柱香。”
  他们父子可能这辈子……都不能去祭拜刘氏祖先了。
  赵序从善如流的答应下来。
  送走刘箐,从人过来说:“这刘箐是怕你要的,他给不起?”赵序摇头:“不,他怕我是去要刘家性命的,当然不肯把脖子伸过来让我砍一下了。”


第462章 仇恨(修错)
  刘箐回家后坐卧不定; 叫来从人发问:“还没有买通姜智与姜仁吗?”段青丝那边的路已经走不通了,龚相那里更是不可能,他就打算买通大王身边近侍,好想办法说动大王让他去开元城。
  现在赵序都去开元城了,他却还被大王关在行宫中; 动弹不得。
  从人摇头; 出主意道:“这两人深受大王信任,听说大王在莲花台只能偷食物吃的时候他们就陪着大王,感情深厚; 想必不会背叛大王。听说大王很喜欢王后,我们何不想办法走走王后的门路?”
  刘箐犹豫了一下; 点头答应,叹气道:“王后那里的门不好进……罢了; 看看家中还有什么珍宝,收拾出来送给王后吧。”
  郑姬收到了一座美丽的玉山,送玉山进宫的侍人说这玉山在天阴的时间; 玉会像被雨淋湿了般变得青翠欲滴,隐隐还有烟雾洇出。
  郑姬喜道:“此物当送给姐姐赏玩!”当下亲自带着礼物送到姜姬这里。
  姜姬听说郑姬特地带着礼物过来,只得抽出空来接待她。她迎到殿外; 牵着她的手走进去; 笑着说:“既是好东西; 何不送给阿旦?你们两人一起赏玩更好。”
  郑姬现在已经长得快到姜姬肩膀了,她今年春天的时候已经来了初潮,所以面上开始妆点胭脂; 留起长指甲,染上蔻丹,两边耳上都扎了耳洞,一颗像血一样鲜红的玛瑙坠子吊在雪白的耳垂上,显得娇嫩可人。
  她与姜旦的感情很好,但两人还没有正式圆房。关于这个,她授意龚香找了几个德高望重的人占卜出吉日是在五年以后,五年后的吉日,两人召告天下之后,再圆房,当真正的夫妻,那时郑姬的年龄就可以了。
  她本来想推到八年后,不过龚香都说那太过分了……虽然她是为了郑姬的安全着想,但太晚对她来说未必是好事。
  变成了小少女的郑姬很美。她的眼睛是标准的丹凤眼,虽然是单眼皮,但眼尾上挑,格外精灵妩媚。
  她皮肤白暂,鹅蛋脸,小鼻头,樱桃小口,脖颈修长,削肩、纤腰、长腿,手足细长,十指纤细如春葱。
  无一处不美。
  只看她就能想像得出她的母亲赵姬生得有多美。当日赵王是真心想收服郑王,所以嫁过去的女儿一定是个美人。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赵姬是在生下郑姬后,又因为赵王把自家丞相派过去才失宠的,而在这之后,她还一直当着王后,直到郑王想娶姜姬,才把她贬为夫人。
  赵王现在已经快打到望仙城了。郑王没有太多兵马,国中人心涣散,他不敢打,所以就一直质问赵王,一直求和。
  这个“和”已经求了三次,三次,赵王都肯坐下来跟郑王的使者谈。要钱、要粮、要美人、要骏马、要……
  要完东西,郑王奉上。赵王收到礼物,接着打。
  确实很不要脸,但郑王也确实拿赵王没办法。
  郑王已经重新把赵姬立为王后,据说和王后也是十分恩爱。当时他也是被小人所迷惑才抛弃王后的,现在小人已死,他与王后仍然恩爱如旧。
  赵国打郑国的事,姜旦没有告诉郑姬。但郑姬的母亲重新当上王后这个好消息他已经告诉她了。据说那一夜,郑姬感动落泪,抱住姜旦不放,一直说“奴奴就知道,大王英明神武,必有办法!”
  把姜旦夸得险些就要留下过夜,还是在解开郑姬的衣服后才醒悟过来,只是合衣抱着睡了一晚。
  姜姬觉得吧……这男人真是看脸的。
  她本以为姜旦等于是亲手把郑姬养大的,是不会动心的。结果郑姬长大,长得这么美,姜旦这心就活动了。
  虽然这也是件好事,不过还是让她感受颇为复杂。
  虽然姜旦的初恋很悲惨,但他对郑姬的心却似乎不逊于对初恋。他学会放慢脚步,去引导郑姬。
  ——换句话说,他会勾引人了。勾得郑姬对他一颗心儿砰砰跳。
  以前郑姬爱他像爱真理,爱大王,奉献之心大于爱情。
  但他现在把郑姬从一个信徒变成了一个小女人。
  当时他与小星相爱是直奔主题式的,爱是做出来的,固然浓烈炙热,但急速奔跑的爱□□后回味起来就只剩下床榻上的那点事了。
  偏偏那点事对他来说实在是唾手可得,见得多了,就不稀奇了。
  他在郑姬身上试验般的搞出来的,却是细水长流式的。
  从野外给郑姬摘许多花,看到好看的小石头捡回来给她,看到街上有个女子头上的花钗好看,特意用礼物换下来后拿来送给她,等等。
  都是一些小事,但就是用这些小美好一刻不停的出现在郑姬身边。
  姜姬亲眼看到郑姬一日比一日更爱他,看他的眼神更加热烈,笑容更加甜蜜。
  郑姬的爱,大到开始泼洒到跟姜旦有关的人身上。
  爱屋及乌。
  我爱你,连你家门口的乌鸦我都觉得它羽毛更加黑亮,叫声更加明亮,眼睛更加温柔有神。
  姜智、姜仁、段青丝都受到王后体贴入微的关爱。
  姜姬这里更是重灾区,郑姬看到个好东西都要送来给她。因为她自己的“爱好”实在是人尽皆知,所以郑姬送来的不是黄金珍宝,就是俊美少年。
  ……
  她能说什么?她也很绝望啊!
  她能把郑姬送来的黄金珍宝拿去变卖吗?郑姬来了看不到怎么办?那些俊美男子倒是可以送走,但郑姬发现人不见了就担忧自责“必是此人不美,才不能令姐姐满意!”
  如果说姜姬以前对郑姬只是面子情,在感受到她的直白朴素的关心和爱护后,她就感动了。
  这样天真纯洁的小孩子,她的感情不管会持续到几时,长大后又会怎么看她,现在她的感情是真挚的,是值得她去珍惜的。
  陪着郑姬说了一阵的话,听说姜旦那边已经分出胜负了,她就把郑姬送走了。
  回到龚叔叔这里,他问:“我听说王后送的是一座玉山?不知能否一观?”
  姜姬让人把玉山送来。
  这座玉山要说技艺如何高明倒也不见得,雕刻的痕迹是很明显的,像是一个玉匠只是拿着刀与斧在一块玉石上就着颜色分布漫不经心的敲击着,事后刀痕都没有修饰。
  但正因如此,如果仔细观赏,反倒会有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感觉。让人不免神往,何处有这样一座山?是否和这玉山一模一样?这边是浓荫绿树,另一边是怪石嶙峋,这一面山势平缓,郁郁葱葱,另一面山势陡峭,直上直下。
  越看越美,是一件值得静下心来好好欣赏的宝物。
  姜姬觉得此物值得一赏,难得不带匠气,就让人煮茶燃香,打算和叔叔一起放松一下。
  龚香轻轻叹了口气,刚才他都快把眼睛贴到上面了,此时直起腰放了个大雷:“果然是冯家那一尊。”
  姜姬愣了,慢了半拍才反应过来:“冯家?冯瑄的冯家?”龚香:“还有哪个冯家?”
  她只是没想到……他们家这是想出来了?
  她警觉起来。
  冯家现在能出头的只有姜谷的孩子!算算年纪,应该比姜旦小,比姜扬大。
  那也确实是不小了。
  再看这座山,就没有心情去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