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姜姬-第5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文、武两职都给了他。
  因为蟠相把莲花台和凤城的兵力都带走了——他这一趟去是“出征”嘛,不带兵怎么行?
  除了这之外,似乎搬走的东西相当多……
  蟠相自从接到姐姐的信后; 就有源源不绝的车队出发了。
  他这个大王反倒是最后出发的。
  姜旦到现在还记得面对龚相时的恐惧。他就是从龚相身上明白他比不上姐姐; 而且永远都不可能代替姐姐。
  有时他感觉得到……龚相厌恶他到想杀了他。
  这让他想起以前先王仍在莲花台时的情景。自从姐姐回来后; 他就没有那种感觉了。
  姐姐离开后,它又回到了他身上。
  他承认姜扬比他聪明; 这让姜扬也有点看不起他。他却不怎么在乎; 只是对这个弟弟不再那么……真心了。
  他认识到他的亲人只有姐姐。弟弟不是他的亲人。
  但姜扬比不上真正的聪明人。就是龚相、蟠相、孙大夫那些人。
  当然; 他也肯定比不上龚大夫。
  而龚相会为了姐姐不杀他,姜扬却没有姐姐保护。到时他惹恼了龚大夫,他想龚大夫有很多办法让姜扬死。
  所以他在走之前,还是想提醒一下他的弟弟。
  说完这句话,姜旦就上了车。
  姜扬被侍人掺扶着,看着眼前远行的车队。
  姜旦乘坐的王车真的……走了。
  他真的走了?
  那他……真的当上大王了?
  姜扬回到莲花台,坐在榻上。直到现在他还觉得这像是梦,不像真的。
  姜良走进来,看到姜扬,他复杂的看着这个孩子。他以前把他当成弟弟,可这早就不是他的弟弟了。
  他长大了,心思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可捉摸。
  “大王。”姜良走到他身边轻声唤道,“龚大夫请您过去。”
  姜扬抬起头:“二哥……”
  他到现在还称呼姜良与姜礼是哥哥。
  “二哥,大王真的走了……”他茫然地说。
  “现在你才是大王。”姜良坐下来,轻声说:“龚大夫已经在等你了。”
  姜扬:“他有什么事?”姜良:“你有许多朋友,他们一直跟随你。现在你当上了大王,就到了你回报他们的时候了。”
  姜扬懂了:“他们来寻孤要官。”
  他利用那些人在外败坏姜旦的名声,吹捧自己。他只有这一个办法才能在鲁国获得一点权力。
  现在这些人来找他了。
  姜良叫侍人进来服侍他更衣,出城送行让他身上全是灰尘。
  更衣时,姜扬仍然像是在梦里。
  “大王真的走了……”
  “孤真的成了大王……”
  “可孤并不开心,反而越来越害怕。”
  姜扬问站在三步之外的姜良:“二哥,孤是不是做错了?”
  姜良平静地说:“大王,你已经是大王了,那就不要再想以前的事了,那都不重要了。”
  姜扬换好衣服,去见他的新大夫与老朋友。
  可这两边,他觉得都对他不怀好意。
  从莲花台出来之后,车队行驶得非常慢,但速度并不低。
  姜旦抱着他的第二个儿子说:“这都是孙大夫修的路,看,多平整。”
  次子问:“孙大夫来了吗?”
  姜旦叹了口气:“孙大夫没有来。”蟠相说现在还不是叫孙大夫过去的时机,鲁国也不能一口气把人都给带走,总要留下几个撑着局势。
  从车里往外望,无数的商队跟在车队旁边。
  姜旦既觉得这一幕好笑,又觉得这一幕令他骄傲。不然明明是“出征”,却有无数的百姓心甘情愿的追随过来,这不正说明他是一个优秀的大王吗?
  虽然他也不懂他不理国事怎么就能有这么多百姓喜欢他。不过他记得蟠相说过,姐姐曾说来不及做坏事就是一个好大王了。
  他自从继位以来真的没有做过坏事。
  所以,他是担得起百姓们的爱戴的吧?
  走在路上,姜旦也没有闲着。他和他的球员骑在马上一样可以打球,每天呼啸来去,总能引起百姓们的欢呼与赞叹。
  蟠相倒是一直都很忙,偶尔会把他叫去让他做一些事。
  “孤……我已经不是大王了,还能给别的大王写信吗?”姜旦不明白的问。
  刚才蟠相叫他去,让他给赵王写信。
  赵王死了。他活了那么久,终于死了。新的赵王已经继位了。
  蟠相让他写两封信,一封写给已经死了的赵国先王,哭一哭;一封写给已经继位的新赵王,夸一夸他。
  蟠相点头:“这个消息送到我国路上还要花时间,所以赵国先王去世的时候,你还是大王。新王继位时,你还没有禅位,所以你该写。”
  姜旦就叫来段青丝,让他去写。
  似乎段青丝的父亲在姐姐身边相当受重用。蟠相在得知后就授意他可以重新任用段青丝。
  姜旦还记得当时段青丝躲回家的事,所以就算有蟠相的话,他也只是让他做一点看似重要的活。
  比如写文章。
  段青丝很快就过来了,当即就写了出来。两篇文连一顿饭的功夫都用不了。
  姜旦看过后,递给蟠相:“蟠相看呢?”
  蟠相看了以后点了点头,姜旦才满意的夸了段青丝两句:“青丝的文章就是好。”然后就让他下去了。
  段青丝既高兴又难过。他到现在只能听到大王这种客气话了。
  可大王其实是最不爱客气的一个人了。
  等段青丝下了车,蟠相才让姜旦重新抄写,然后在后面加上一句话。
  姜旦:“加什么?”蟠相:“就说,你现在正准备出征,欲往凤凰台面见陛下。”
  姜旦有点犹豫:“要告诉赵王吗?”
  他还以为这件事要暗中进行呢。
  蟠相笑道:“当然要告诉他们。咱们还要慢一步,让他们走在前面呢。”
  姜旦似懂非懂,依言写了下来。
  太阳还没落下前,车队就停下来扎营了。
  姜旦住在车上,但晚饭他想和春花一起用。他让人去看一看:“王后现在有空吗?”
  侍人回来说:“王后让夫人们都离开了,现在只有魏国公主在。”
  姜旦这才起身去找郑后。
  郑后的车跟姜旦的车一样大,她带着孩子一起坐,不过离开莲花台之后,阿笨在白天就跑到她这里来,跟她做伴。
  阿笨是魏国公主,曾与姜姬一同前往凤凰台选后。后来她认姜姬为姐姐,离开凤凰台后没有回魏,而是回了鲁国,还嫁给了姜姬的宠儿。
  人人都说她受骗了,可阿笨自己不觉得。她在鲁国过得非常幸福!比她回魏国好多了!
  阿笨见到姜旦来了就告辞了,回到了她的车内。
  她的车跟郑后的一样大。她在鲁国的一应待遇都跟郑后一样,远胜于她在魏国得到的。
  至于别人说她嫁的丈夫是个奴隶……
  哼,他们怎么知道绿玉有多好?
  她一回来就见到了绿玉,他正在喂孩子吃饭。她和绿玉已经有了四个孩子,绿玉说她生得太多了,怕她身体受伤害,最近都不肯碰她了。
  可她那么喜欢和绿玉在一起!夜晚是多么快乐!她舍不得他!
  她立刻坐到他身边,等他喂完孩子,她也抱过后就赶紧让奶娘把孩子抱走,然后抱着绿玉说:“你回来了,今天的工作忙完了吗?”
  绿玉爱怜的搂着她:“还没有,我还有很多事要做,我只是回来陪你和孩子吃晚饭,一会儿……”阿笨紧紧抱住他:“一会儿你不许走!你今晚要陪我!”
  绿玉看她这样,爱得不得了,可也实在害怕她生孩子时的惨状。他这辈子只有她这么一个珍宝,如果失去她,他一定活不下去了。
  他不敢冒失去她的风险。
  可他在枕帐之间的手段虽多,这几年下来也骗不了她了。她享受得再多,也非要跟他一起快乐不可。
  最后……他总是忍不住……
  绿玉只好拿别的事来转移她的注意力,说:“你想不想知道公主的事?”
  阿笨立刻被吸引了:“公主怎么了?”
  绿玉笑着说:“公主已经有了第二个孩子,名叫七宝。这是刚到的消息。”
  阿笨捧着脸发出惊喜的呼声:“那,我们可以把孩子送去了吗?”
  绿玉笑道:“可以啊,阿大、阿二、阿三都可以送过去。”
  绿玉又告诉了她赵国的事。
  “赵王都那么老了,他终于死了。”阿笨道,“是他哪一个儿子继位?是太子吗?”
  绿玉笑着说:“不是,赵国先王驾崩前根本没有立太子,而他的长子两年前就死了。余下二公子、三公子、四公子的身份都不够高,其母族势力不显。所以最终继位的是六公子。”
  赵国先王的王后倒是都没有生下公子,国中的公子都是夫人所生,夫人们的身份参差不齐,虽然都是世家淑女,但世家之间的势力也有很多差别。
  阿笨摇摇头:“赵国将乱啊。”这个六公子想坐稳王位可不容易,他不是王后之子,非嫡非长,只是跟一众兄弟相比,他的母族够强才能把他推上王座。
  可其他落选的公子真的能心服吗?
  阿笨说:“王后也对郑国的事烦心呢。”
  郑后是郑国公主,郑国太后是她的亲生母亲,现在的小郑王是她一母同胞的弟弟。
  只是郑后两岁就被郑国先王送到鲁国来了,她对郑国已经没有一点印象了。
  小郑王能在郑国先王驾崩后登上王位,全靠鲁国的支持。现在鲁国大夫丁强还在郑国呢,鲁国强军也有一支驻扎在郑国。
  郑国仰鲁国鼻息而活。郑国太后对鲁又爱又恨,既要依靠,又要提防。
  小郑王渐渐长大,早在他八岁时,郑国太后就悄悄给他女人,盼他能早日生下继承人。
  但现在小郑王都十四岁了,仍然没有生下一个孩子。
  郑国太后还一直想要鲁国嫁一个公主过去,被拒绝后,还写信来骂郑后,把郑后气得发誓再也不理她。
  现在郑后随大王远征凤凰台,郑后担心郑国太后再送信会被太子拿到,对大王不利。
  绿玉说:“我懂了。不过你不用担心这个,蟠相已经让人去通知郑国了。”
  邀郑王共攘盛举。


第738章 更好的选择
  郑国。
  郑国太后拿着一封信目瞪口呆。
  信里是她的女儿再次拒绝亲事; 并且竟然说出了“鲁为我夫、我子之地; 郑为我母之地。”
  “郑生我; 鲁养我。我出于郑; 埋于鲁。”
  “故我在鲁,非郑。”
  “今后郑之事; 与我无干。”
  这是想抛弃她和郑王吗?
  太后惊惶失措,连忙问宫女:“今日为大王讲书的可是丁相?”
  鲁国丁强丁大夫已经成了郑国之相。
  宫女摇头:“奴不知。”
  太后怒道:“速去查问!”
  宫女匆匆而去; 不多时,小郑王赶来了。
  他生得瘦小; 细脖子支着一颗大脑袋,手脚都细弱得很。
  他现在还不能参与国事; 每日就是跟着数位先生读书。
  他一进来就对太后行礼问安:“母亲安好。”然后坐下说; “丁相已经离开了; 孤已经命人去拦住丁相,请他回来。母后,到底是何事惊慌?需要问丁相呢?何不先与儿说一说。”
  太后刚才想叫丁相过来只是习惯; 现在回过神来; 觉得就算叫来丁相,也不可能叫他向着她和小郑王而背弃鲁人。
  太后觉得告诉小郑王也无忌于事; 也不必对他说这些,就道:“没什么大事。今日丁相教了些什么?”
  丁相是鲁人,一开始根本不愿意亲自教导小郑王。还是太后再三恳求; 才在三年前愿意每日抽空跟小郑王讲一讲书中的道理。
  平时教导小郑王的都是郑国世家。
  小郑王就知道太后又有事要瞒着他了。
  他一点也不喜欢丁相的教导; 但母后不许他对丁相不敬。
  他觉得丁相根本对他这个郑王毫无善意; 每一回的教导都是在敷衍他,他问个问题,丁相总是说“我为鲁人,此为郑国国事,还请大王询问郑人。”
  小郑王以前非常讨厌郑国世家送来的先生。因为太后在他小时候常抱着他哭泣,哭述世家对他们母子的压迫与欺辱,说他们母子的安全都是托了鲁人的福。
  等小郑王慢慢知事后,太后的说法又变了,告诉他鲁人也必须要提防。平时见到鲁人要恭敬有礼,要表现得仰慕鲁国文化,要对鲁王与鲁国公主都心存爱戴,更要不停的思念在鲁国的王姐。
  但心底一定要明白,鲁人因为不是郑人,所以他们肯定会害他的!
  小郑王都记住了,也发觉了丁相对他不尽不实,根本不想教他。
  可母后却非常依赖丁相。有事一定会跟丁相商议,却不会对他说。
  到底有什么事能让丁相知道,他却不能知道呢?
  丁强已经出了宫门,却被一行侍人追上来拦住了。
  听说是小郑王替太后留人,丁强摇头道:“臣为外人,怎么能入太后之宫?还请回吧。”
  说罢不顾侍人阻拦,登车而去。
  他坐上车后,从人在车内替他脱帽解衣,又捧来清茶让他解渴,笑道:“现在连口水也不肯在里面喝了,我备在车里的衣服可是好久没用到了。”说着拍拍身后的衣箱。
  丁强倚着衣箱,瞪了他一眼,把杯子扔回去。
  以前他与太后有私,偶尔会在宫中留宿。那时半是顺水推舟,半是为了取信太后。
  也是为了太后娇美。
  后来太后竟有了身孕。
  幸好她生下之后就把孩子放在水盆里淹死了。
  丁强得知之后,这才开始后怕。他与太后之间没有半丝情谊,只是逢场作戏。他担心继续下去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就借着太后的一次发难,跟太后撕分开。
  从此以后,他与太后之间没有了男女暧昧做遮掩,一些事情变得更加赤裸起来。
  鲁在郑国占下大片土地,每年会有无数郑人迁入鲁国为民。
  虽然没有摆在明面上,但郑国各城的逃人法越来越严格,已经发展到邻人逃逸,同居一处的人皆有罪的程度。
  郑与鲁的矛盾也越来越剧烈。
  郑国世家一直鼓动小郑王与太后站在他们这一边,把鲁人赶走。
  太后也恨鲁抢走百姓与田地,可她又只能依靠鲁的支持和保护,她就企图在郑国世家与他之间左右逢源,引他拒世家,又以世家压制他。
  丁强就稍微放手,给了世家许多机会。
  世家立刻借机送给小郑王几位夫人,意图分裂小郑王与太后。
  太后只能不停将身边的宫女送给小郑王,好与几个夫人争宠。另一边,她就想求娶鲁国公主。
  鲁国拒绝了她的求亲。她就只能变本加厉的对小郑王哭诉。
  小郑王因此变得更加胆小怕事,因为太后一再对他说,这个宫中只有他们母子相依为命。以前是郑人不可信,现在鲁人也不可信,宫中可信的只有他们母子彼此。剩下的连他身边服侍他的宫女、侍人、护卫都不可信。
  当然,世家送来的女人也不可信。
  丁强对从人说:“宫中那对母子不知又有什么麻烦事了,最近几天我不进宫,宫中有人来不必理会。”
  他回到家里才见到了鲁国来的信使,正是他的堂兄,丁善的长子。
  丁善当日在宫中因教导太子不当而获咎,回到妇方后倒是没再出什么问题。他的长子更是早早就送到了莲花台,从小学习鲁字与鲁数,尤其擅长解数,成了孙大夫手下的一员能吏。
  等孙大夫从袁洲离开回了莲花台后,此子也跟着回到莲花台,水涨船高。
  见到家人,丁强非常高兴,连忙请他进屋,问他的来意:“快告诉我国中的情景!对了,可有公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