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姜姬-第5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车,拉多重的器械都不怕!
  修过路以后,从凤凰台到公主城,时限可缩短至三分之一!
  可称朝发夕至了!


第742章 英雄故事
  自从姜姬那道《祈君书》广发天下英雄之后; 英雄们都变得谦虚起来。
  她哪怕在凤凰台上也能每天都听到某地某位英雄在听到别人议论他可以为帝的话后郑重表示拒绝!
  痛哭表示拒绝!
  微笑表示拒绝!
  总之就是各种拒绝。他们怎么能当皇帝呢?
  有了这个开场白后; 底下人就可以尽情列举他们到底具有哪些品德可以当皇帝了。
  谁让《祈君书》自行矛盾了呢?姜姬在结尾先是说请那个杀了云贼的英雄站出来!
  最后又说天下英雄都可以(自荐)当皇帝。
  于是发现这个“漏洞”的天下人就开始找自己家可以当皇帝的人了。
  无形中,姜姬就成了可以评判谁能当皇帝的裁判。
  因为她住在凤凰台嘛。
  现在只有她光明正大的住在凤凰台了; 哪怕她不是凤凰台的主人; 也比外面的人更有资格说话。
  凤凰台下就多了许多代人前来自荐的人,或是推举贤才的人。
  她也收到了许多荐书。
  她一边笑着一边让人把这些荐书都拿下去整理个名单出来,看看到底都有哪些人意在帝位。
  虽然这些明着来投递荐书的不太可能真的有能耐来争天下,她也可以先认识一下这天下的“名人异士”。
  最有意思的一个贤人是以孝闻名。据说他的孝行包括,他爹死的时候; 他守了十二年的孝; 他娘死的时候,他守了十九年,他妻子死了以后; 他守了九年,他儿子死了,他守了五年。
  她简单算了下,这就四十五年了。
  她问这人今年多大了?
  白哥说:“七十有五。”
  各种贤才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姜姬挑了一些派人去送邀请,把人给请到凤凰台来,以示《祈君书》并不是虚辞,她是真的有心要选个贤人交托帝位的!
  只是贤人太多,她一个人也难以决断; 只好把人都请过来由众人评判了。
  那个七十五岁的孝顺的贤人也派人去发邀请了。
  凤凰台底下倒是没有这种自荐的。
  白哥说有人跑黄松年家里去说他可以当皇帝; 被黄松年抓住说这人失心疯; 特意把他关在黄家替他治病了。
  她听说后笑了一场。
  第二天黄松年对她说有人去徐家请徐公出来当皇帝; 认为若论贤人,天下间只有徐公能当此名。
  白哥当时在旁边脸色都变古怪了,当殿对黄松年再三致歉,直到黄松年不再说这事为止。
  那天傍晚,姜姬留白哥吃了晚饭,告诉他徐公现在就在公主城。
  白哥当即跪下,“公主大恩无以为报。”
  姜姬让三宝去扶白哥起来,“不必这样。只是现在这里情形不好,不能让徐公回来。你要不要去一趟公主城见一见徐公呢?他身陷河谷那几年,我也不太放心。”
  白哥当然愿意去!他的性格就是对当官没兴趣的,如果不是当年徐公逼他上进,逼他去鲁国递圣旨,他是愿意在徐家躺一辈子的。
  她说完后,他第二天去找毛昭辞了行,然后就跑了。毛昭派人去追他都没追回来,气得七窍生烟。
  现在凤凰台上的事可不少,人都不够用,结果还跑了一个。
  姜姬安慰他,她让白哥去公主城其实是有原因的。
  “河谷现在已经收回来了,我想尽快安民。”她道。
  毛昭这才放过白哥,“公主是想让白哥留在河谷?”姜姬道:“不,我是想让徐公去河谷安民。白哥照旧还是回来。”
  毛昭略一想就懂了。公主是想给徐公造一个好名声,现在云贼跑了,徐公回来吧,从贼的名声还在,轻易揭不掉。
  但如果徐公留在河谷,把河谷再变回原来的样子,到处是良田,百姓安居乐业,那公主日后召他回来也是顺理成章的。
  现在河谷在姜武手中。
  云贼败逃之前,李家等义军已经围了河谷。河谷里面早就是一片破败之景。
  但姜武带兵进去之前也没想到会惨成这样,诺大的城中,搜干净才找出来不到一千人。
  云青兰之前搜刮了许多年轻的美人,早在城破后就被人抢完了。
  各地受云青兰逼迫而来的“才俊”也早就趁着城破一跑了之。
  城中被乱军肆意来去,烧杀抢掠。
  城早就是废城了。
  姜武是知道姜姬想要什么的,当下什么也不说,先把河谷内外都给管起来,再也不让人往外逃了,然后派兵去那十九座“从贼”的城,把城门敲开,里面领头的世家全都“请”出来,亲自送他们去凤凰台“辩白”。
  这种招数都是用熟了的。
  那些世家本来还想趁着云青兰势败得些好处,等姜武大军压来,一个个都怂了,生怕大军进城,一丁点都没反抗就乖乖的从城里出来,跪地受缚,情愿用一已之身赎全家的罪过。
  姜武怎么肯?
  派人在城外宣读这几家的罪状,又“情真意切”的说担心他们的妻儿老小仍留在这里会被人寻仇报复。
  所以,姜将军愿意“护送”他们的家人跟他们一起去凤凰台。
  放心,到了凤凰台之后,自有人保护他们,肯定不会受苦。有黄家、毛家、花家等一众世家在旁站着,只是去说一说清白,骂一骂云贼,绝不会动他们家人一根毫毛。
  又派人去那些人家里劝。
  从白天劝到天黑,劝了一天一夜就都愿意去凤凰台,好与亲人“不分离”。
  等家人也都带上后,姜武把人送走,后脚就接收了这些城。
  开城库缴械,满城搜拿“奸细”。
  三招不过使了两招就把这十九座城也拿下了。
  从这里起,河谷往西九百九十多里全都归顺了。
  姜武就开始在各城张贴告示,要百姓复耕。
  不管愿不愿意,各城男丁全都被赶了出来,姜武命人将他们驱赶到已经荒废的田地上,除草除虫,开垦翻地。
  百姓固然有怨言,但农时不等人。现在是秋天,但这一带的气候一向温暖,秋天种几茬菜还是能种得出来的。
  只要能种出东西来,百姓自己就会习惯种地了。
  何况已经整治过不少城的姜武很清楚,让人闲着反而会生事,让他们都去干活是最好的安民措施。
  公主城。
  白哥已经到了,见到徐公的那一刻起他就哇哇大哭,扑过去抱住徐公的腿哭得像个孩子。
  徐公本来还有些伤感,结果一点都不剩了。
  倒是徐树和徐丛在旁边被带得哭起来。
  徐公看着自己身前的这三个“孩子”,实在是心累。
  以前他不喜欢公主,但现在他觉得如果眼前这几个有公主一分品格就好了。
  哭完,白哥今天的事也办不成了。
  第二天他从床上爬起来,肿着一双核桃眼去寻徐公,打算把公主的话给学一学,好叫徐公安安心。
  徐公说:“见过你我就放心了,我就可以回河谷去了。”
  白哥虽然有点傻,但脑子转得快。立刻就明白这只怕正是公主想交给徐公的事。
  但公主没说。也没让他传话。
  她把这件事当成徐公的功绩,让徐公主动开口,她这边才好感动,才好夸徐公,给徐公好处。
  徐公自己开口,这叫为主分忧,功劳在他身上;他受公主指派,那就成代罪立功了。
  这里面的好处,白哥是能看到了。
  白哥立刻说:“我随先生去河谷!”徐公摇头,指着徐丛和徐树说:“我带这两个去就行了。你还回去侍奉公主,要忠心不二。”他叹了口气,爱惜的摸着这个孩子的脑袋说,“你的运气比别人都好。”
  ——遇到一个好君主,是为人臣下最幸运的事了。
  白哥仍是不放心,死活跟着徐公去了河谷。
  结果一到河谷就吓了一跳:这是河谷?
  城外的田地间全都是干活的农奴,一个个虽然瘦弱不堪,但动作都很利落,看起来也很有精神。
  田中已经种上了东西。
  白哥当年学习的一项内容就是稼穑,他一眼就认出来了,这全是水稻。
  现在种?!
  徐公说:“这是农人的法子,既然种了,现在看着也还行,就看能不能平安过冬了。不过这冬天也不算很冷,到时再想想办法,到了春天不就可以抢种出一季了吗?”
  姜武是不管他们种什么的,只要乖乖种地就行。
  他见到徐公后,就痛快的交了手里的城,再把兵留下一半就走了。临走前还告诉徐公,军粮不用河谷出,他会让人送来。
  徐公不由得感叹一个粗人,硬是被公主影响到这个地步,现在谁还能说姜大将军是个粗人呢?
  除了没读过书,不会吟诗,不通六艺,可他的能耐不比任何一个士人差。
  白哥在河谷住了一个月才走,他临走前还看到商人送奴隶过来。
  河谷是好地,现在的人太少了,只能靠商人来补充人手。
  这些奴隶有很多都是在打仗的时候从这附近逃走的,被商人送回来还想逃。
  商人们不敢占公主的便宜,如果再在野外抓着人了,发现是以前卖过一回的,都会再顺路送回去。
  徐公以前还没有这样大手笔的买奴隶,第一次发现鲁商竟这么讲信义,还很惊讶。
  有姜武的大军在外,有徐公在内调治,河谷的乱局终于慢慢平静下来了。
  也是因为外面的人没功夫管河谷了。
  各路军马现在都各归各家了。义军在云贼伏法的那一刻就瓦解了,没有义军,只剩下“友情”“情义”“大义”“忠义”等能联系诸位英雄了。
  霍九弈认了包家一个义父,他的勇壮也在义军中闯出了名号。更别提他还把诛杀云贼这样的大功也让给义父了,多好的义子啊!
  包蒸当然知道这个义子有多好,不等回家就替霍九弈订了三个亲,两个是他的女儿,另一个也是亲信之女。
  霍九弈就这么被“骗”回包氏成了亲,一口气多了三个老婆。
  至于义子到底能不能娶义父之女这种小事就不要在意了。
  反正包蒸回家后就开始被各方人士围追堵截,都试探他到底是不是真的不想当皇帝。
  包蒸当然是想的,他只是怕自己没命当皇帝。现在一开口说他要当,很可能就会成为众矢之地。
  他怕死,于是更不肯放霍九弈这个忠心勇敢之人走,许下山一样的承诺与好处。
  但霍九弈还是跑了。
  还没跑远,而是跑到他妻舅家了。
  话说那一日,包蒸在自家接待的妻子的哥哥一行人。
  同行的有一个小少女,乃是妻子的侄女,生得是秀美无双。
  包蒸觉得此时应该多拉几个盟友,让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于是打算把这个小少女嫁给自己的儿子。
  妻子的娘家正好也是打这个主意,毕竟包蒸现在“名声”在外。
  两家谈得正好,霍九弈跑了。
  他是私奔。
  另一个对象就是那个小少女。
  小少女不费吹灰之力就把霍九弈拐自己家去了。
  霍九弈不是自己走的,连他的兵都带走了。
  包蒸气得吐了血。
  也跟妻家翻了脸。因为他妻舅家根本不肯还霍九弈——乱世之中,家有一员猛将是多么安全!
  包蒸吐完血后,觉得这个关系还是可以补救的,于是就把霍九弈在包家娶的三个妻子送过去了。
  表示他其实一点都不介意,义子年轻人,爱美色,多正常啊。好儿子,爹爱你,娶三个不够想娶四个也可以,反正你哥还没有娶呢,给你也一样,都是我儿子。
  娶完就回来吧,住在老婆家里哪有住在爹家里舒服呢?霍九弈就犹豫来,犹豫去。
  包蒸与妻家被霍九弈搞得几乎要结成死仇。最主要的是,霍九弈到了妻舅家就猛壮非凡的替这家抢下不少地盘,出去打仗从来不要功劳,拼命拼杀。
  包蒸只要想到如果他还在包家这都是他的就气得咬牙!
  另一边也觉得如此勇士怎么能让他走呢?必须留下。
  终于,包蒸突然死了。
  立刻传出是妻舅家害人。
  霍九弈一怒之下为义父报仇,把这一家杀了个干净后扬长而去。
  留下一段义士的传说。


第743章 使者
  包家乱起来的事很快就传遍了。
  齐藉还赖在董家; 他已经在董家住了大半年了。董诚跟他也渐渐生出了一点类似师兄弟的情谊,就是董诚的爹也对齐藉像对另一个儿子; 他挺高兴齐藉把董诚给留在了家里,特别是义军崩溃后; 他不止一次庆幸没放董诚出去。
  “你要是也在其中; 我现在都不知道去哪里给你收尸。”董瑞对董诚说。
  董诚也没料到义军说败就败了; 他以为义军做的是一桩大事,不说能坚持个千秋万代吧; 至少也该有一代的寿命。
  这才几年?前脚云贼伏诛; 后脚义军就乱了。
  李家先出事,跟着包家也出了事。伍家现在看着还好,现在也龟缩不出了。
  对他们这个城来说; 好处就是没什么人来要粮要人了。
  董瑞趁机给儿子上课:“凡是大家族要败,从里头败起来是最快的。子孙不肖,兄弟之间相争起来,多大的家业也要完的。”
  李家相传是李家老二有坏心眼; 先害了李家老大; 后来又害了老三,然后李家就剩他自己了。可李家丢了滨河; 也丢了义军中的位置; 更丢了家声与风骨。
  包家也是如此,包蒸跟妻家有隙; 结果竟被妻家所害; 死得实在是冤枉。纵使有义子替他报仇; 失去包蒸一脉,包家也是元气大伤。
  董诚既听得心惊,又有些不理解,都是大家族,以前几百年了都没事,怎么突然就败了?
  董瑞活得久,见得多,对李、包二家的事有一些体悟。
  他叹道:“这是因为风气坏了,人心就容易变了。”
  董诚听懂了,有一点懂,但更多的是不懂,他更是不相信就因为没有皇帝了,就能造成这么大的危害?
  董瑞道:“以前天下没有人想过要去推翻皇帝,自己当皇帝。想都不敢想。现在连皇帝都不行了,那还有什么是不能做的呢?”
  父子二人正说着话,齐藉求见。他要辞行了。
  齐藉道:“外面世道越来越乱,我担心家里父母亲长。”董瑞喜欢孝顺的孩子,闻言点头道:“你这样做才是对的。”
  他替齐藉准备了盘缠,还送了他车马,好叫他回去的时候不受罪。还想托人看能不能寻几个壮士护送齐藉回家乡。
  齐藉出来半年,基本就是窝在董家过好日子,受董家照顾,他也想报恩。
  他对董家父子说了一番心里话。
  “叔父若是不嫌小子,小子有一番话想对叔父讲。”齐藉道。
  董瑞挺喜欢齐藉的,觉得他聪明,还把董诚也给带聪明了一点。
  他还是从凤凰台来。
  董瑞点点头:“你说。”
  齐藉说,眼前这世道是乱了,以后只会越来越乱。
  义军已经算是相当有礼的人了。毕竟顶着大义的名头,不好明目张胆的干坏事,来借粮要人也没有强抢。
  但以后再来的人就未必这么好了。董家只有董瑞和董诚父子两人,其余亲戚都远了,有事也帮不上什么忙。家里的钱不算多,人不算多,如果来一伙强人恶人,董瑞和董诚父子可能就会没命。
  董瑞听到这里,脸色已经变得越来越严肃了。
  他近来确实是越来越担心了。
  “可是,我们没有强邻,城中也无巨财,又要到哪里去求援呢?”董瑞叹道。
  有强邻可以依靠,有巨财可以请人来保护他们。两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