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姜姬-第5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风迎燕当晚拖着斐忧重新设计了与鲁王对质的问题; “逼”斐忧明日去见鲁相时,必须要说“正事”!
  斐忧连声应诺; 第二日就与鲁相约好了与鲁王对质的时间。
  文会召开当日是在野外; 四面遮了帷幕; 地上铺了地毡,设几摆案; 燃香挂帘。
  纵使是在野外,也并不下流。
  鲁国这边坐了一大堆人,斐忧与风迎燕这边也坐了一堆人。
  但奇特的是; 鲁国那里不止有鲁人; 还有郑人、魏人、燕人、晋人等各诸侯国士子; 皆同仇敌忾。
  甚至还有凤凰台人、灵武人、固卫人、河谷人,以及其他大城世家子弟。这些人都是前去鲁国游学,之后就留在了鲁国为官为士。
  而且鲁王身边还有赵太子和魏大夫。
  还有鲁相,姜蟠龙。
  他在这等大场面上也毫不畏怯,言谈有物,风姿不俗,叫人心折。
  文会一开始都很温和,大家分小堆互相通一通姓名,说一说趣事风物。
  风迎燕和斐忧也带了人,加入各个小团体中引导话题。
  等气氛渐热,大家都开始褪去陌生感,愿意畅所欲言时,风迎燕先问:“某乃灵武人,敢问鲁王因何到此呢?”
  坐在上首的姜旦看蟠相。
  蟠儿道:“我王已禅位太子,如今不能再称鲁王了。请各位尽管直呼我王姓名。”他含笑道,“我王名旦。”
  这个还真是没人知道!
  风迎燕那一堆的人立刻鼓噪起来。
  看姜旦现在还年轻着呢,这就不当大王了?
  风迎燕逼道:“那请问鲁人旦,你为何无圣旨而出鲁?”
  姜旦这一回倒是答话了,取出一旨道:“孤有旨意才出鲁的。”
  什么旨呢?安乐公主哭诉皇帝有难,求她的鲁王弟弟救皇帝的命。
  看这道旨发的时间,皇帝正在河谷。
  这个……
  倒是名正言顺了。
  风迎燕就点头,与身后数人议论过后,回过身来对姜旦说:“如此,倒是我等失言了。”
  便起身端端正正的对姜旦行礼赔罪。
  他一动,身后的人就不得不跟他一起站起来对姜旦赔罪。
  日后再有人问姜旦为什么身为鲁王却无旨出鲁,他们都要帮着解释。
  第二问,风迎燕问的是姜旦身后带的鲁人。
  为什么带这么多鲁人过来?你是不是有不臣之心?这里面是不是藏着军队?
  这一问,蟠儿代答:“这都是听说我王要走,追随而来的百姓。皆为良民。”
  他说愿意带大家去看,咱们明日坐上车,从这里往后走,想看几天看几天,肯定都是百姓,一个带兵器的都没有。
  风迎燕的第二问也落空了,他的气度还不错,没有大怒,没有失落,而是客客气气的夸姜旦治国治得好,“由民观之”。
  看百姓就知道了。
  风迎燕又问了第三问,这凤凰台上的安乐公主是你亲姐姐,你这么急着跑过去,是不是想借你姐的手当皇帝啊?
  现在人人都知道皇帝失德,凤凰台也找不出第二个能当皇帝的段氏公子了。而历史中也有过差不多的事发生,当时的人就说没皇帝就让诸侯王当,因为除了皇帝,只有诸侯王能祭天,其他人都不够格,为了以后能继续祭天,不让上天降灾,所以没皇帝时,诸侯王应该登基。
  基于这个理由,你是不是想去当皇帝啊?
  这一问算是相当诛心了。
  底下鸦雀无声,人人都盯着台上的姜旦。
  这一回他不能再让别人代答。
  端坐在上首的姜旦轻飘飘地说:“我不如我的姐姐,如果要让人当皇帝,选我还不如选我姐。”
  大白话。
  没有任何隐喻。
  连一点误会的机会都没有。
  底下哗然。
  风迎燕又逼问了一句:“你的意思是,宁愿以一妇人为帝,也不肯为帝吗?”
  姜旦点点头:“愿奉吾姐为帝。”
  底下的人哈哈笑起来,气氛一下子就松快多了。
  哪怕认识这么多天以来没发现这个鲁王有什么本事,可也担心他真是为了当皇帝来的。现在得到这样的“保证”,大家都能放心了。
  看,鲁王还开玩笑了呢。
  风迎燕也笑着道:“是,吾也愿奉安乐公主为帝。”
  他回头示意斐忧和崔演等人也跟上。
  斐忧也跟着哈哈一番,道:“愿奉佳人为帝。”
  崔演:“哈哈哈,那吾也愿奉公主为帝!”
  一群人嘻嘻哈哈完,这场文会圆满落幕。
  等到回了自家的车驾休息时,斐忧笑着说:“这鲁王倒是诙谐。”为了不当皇帝,连他姐姐都给推出来了。
  谁都知道安乐公主一个女人当不成皇帝嘛。
  风迎燕:“要赶紧把鲁王这番话传出去,以免他日后不认账!”斐忧深以为然。
  两人出去分头联络,很快就有许多义士提前告辞了。
  就连鲁人的队伍中也流传起了“大王不愿意当皇帝,选他当皇帝他宁可让公主当皇帝”的话。
  斐忧嫌弃鲁王,却对鲁相的印象十分的好。
  风迎燕与他相反,对鲁相非常厌恶。三问过后,他就匆匆告辞发。斐忧几番挽留都没有用,只得放他离去。
  他就跟着鲁人,陪伴着鲁相,一路慢吞吞的走。
  这一走就是大半年。
  半年后,斐忧听到家人送来的传言,道鲁王与斐忧等人的三问传出去后,越传越变样了,现在有些无法收拾,斐家正急着喊斐忧回去。
  斐忧不解的问:“现在传言是什么?”家人哭笑不得:“传言中公子与灵武公子等人一力举荐安乐公主登基称帝。”斐忧大笑:“这不是笑话吗?谁会相信?”家人:“正是有人信了,这才有麻烦。”
  斐忧仍不相信:“真的?”
  还真不是假的。
  斐忧匆匆辞别蟠相,约定蟠相路过他家时一定要去做客,他一定会扫榻以待,然后带上许多蟠相赠于的礼物才离开。
  来叫他回去的家人已经急坏了,催他赶紧动身。
  他一路快马加鞭回了家后,才知道家里已经有了无数的投书和信件,还有人直接登门质问他为何要奉一女子为帝!
  “难道这天下竟然没有一个英雄了吗?!”闻讯而来的斐家一个长辈对着斐忧破口大骂,老泪纵横,“若要将天下托负娇娇儿的纤纤玉手之上,那你与我还有何颜面活在这世上?!”
  斐忧好不容易从长辈这里逃脱,再阅遍所有投信后,气得七窍生烟:“这鲁人是以退为进吗?!”
  信中已经有人说与其选鲁人公主,还不如选鲁王呢。好歹那是条汉子,还有一些作为。
  斐忧气煞,怒回信:鲁人旦行止粗俗不堪,品格浊臭逼人,若以他为帝,吾宁愿跪拜娇儿!
  然后再命人给风迎燕送信,骂他:你早就回来了,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你为什么没有早早辩解?竟然令天下人误会至此?!
  风迎燕接到信后,边看边笑,看完就扔到一旁,从人捡起来后收起来,叹道:“此人也算可怜。”
  风迎燕不理会从人对他的劝说,只望着已经不远的凤凰台说:“我就快要见到公主了。”他让从人整理衣物,替他找出合适的冠帽鞋袜来。
  从人:“还有几天的路呢。”
  凤凰台。
  姜姬对段小情说:“阿旦他们要到了,你去做个使者,引他们去河谷吧。”
  段小情道:“要不要把大公子带过去?”
  姜姬点点头,让人去叫姜陶。等姜陶来了以后,她对他说:“回去后与你父母多相聚些时日,等他们来凤凰台的时候,你再跟着一起回来就行了。”
  姜陶听到能见到父母了,高兴得很。他回去对三宝一说,三宝就来找姜姬,说她想趁机出去看一看。
  “儿自落地就未离母亲左右,今已长成,还望母亲准允。”三宝跪下求道。
  姜姬刚要答应,龚香和黄松年异口同声地说:“公主,不可!”
  “公主,此事三思!”
  三宝这一回是有备而来,柔声道:“叔爷爷可与我同去,也好护佑我。”
  龚香一怔,开始认真思考起来。
  但他再一看三宝稚嫩的脸蛋就摇了摇头,“公主,若要游学,二十以后再出去才对。世人都是如此,公主现在应该好好学习。”
  姜姬摸摸三宝失落的小脸蛋,让她回去了。
  晚上,见到姜武,她说:“我觉得有些对不起三宝。”他抱着她说:“你今天打她了?”
  这倒稀奇。可能是三宝格外懂事的缘故,她小时候狠不能一天打姜旦三顿,现在却没有动过三宝和七宝一指甲。
  姜姬摇头:“不是。只是……她注定会受到比我更多的限制,拥有比我更少的自由。”可能一生也无法超越她的成就,一直在她的阴影下。
  她觉得对不起女儿。
  姜武觉得哪怕是现在,他都很难理解她的想法。
  “她日后会做皇帝的。”他贴着她的耳朵说,“她是不会对你不满的。你把这天下给她了。”
  最重要的是,他知道,三宝不像他,而是像她。她是不会以此为苦的。
  她会像她一样,每天都做着快乐的事,一生都会为野心而满足。


第751章 鲁王之计谋
  随着诸侯王一行逐渐深入大梁; 越来越多的人听说了他们的消息,这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无数的人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就想亲眼见一见鲁王,他们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乘车携友; 浩浩荡荡、绵绵不绝的涌过去。
  姜旦发现赶来求见他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来了也不走,总是拉着他开文会,等他召见。
  不过幸好有蟠相在; 还有许多跟随他到这里来的士子可以替他分担一二。
  但他还是变得只能装病每天躲在车里; 不敢出去。
  “这可怎么办?”他问姜智,“王后那里还好吗?”
  姜智笑着说:“不必担忧; 王后与公主那里的人都很客气。”
  姜旦感叹:“我不如姐姐,连王后也比不上……”
  姜智:“阿旦不必自谦,王后敬爱你; 从来不觉得你不好呀。”
  姜旦只是有一点小小的自卑。他以前在鲁国当大王时可以庇护郑后; 现在不当大王了,他就好像失去了保护妻儿和家人的“力量”。
  第一次; 他有点后悔。
  明明在离开鲁国前; 他一点都不害怕的。他只觉得要去找姐姐了!再也不用担心当不好大王了!
  可现在他不当大王了; 还是觉得不痛快。
  “姐姐不会不要我吧……我不是大王了……”姜旦抱着姜智说。
  姜智安慰他:“阿旦; 你怎么会担心这个呢?放心吧; 公主绝不会不要你。”
  他看了一眼外面; 小声对他说:“我觉得; 公主很快就会派人来了!我们很快就可以离开这些人了!”
  姜旦大喜:“真的吗?”
  结果当然是真的。
  一个月以后; 姜陶带着安乐公主之旨意赶来了。
  原鲁王旦听到安乐公主的名字就不顾“病躯”从车中奔出; 欣喜的接下了公主之旨。
  但安乐公主送过来的旨意可不算什么好消息。
  她在旨意中说,听说弟弟来了,姐姐非常高兴,非常开心,果然弟弟是一片忠心呢。只是现在皇帝有事,暂时不能接见诸侯王,而城中也有各种议论,都以为你心怀不轨。
  但姐姐知道弟弟是不会有坏心的哦。
  不过天下人不知道。
  所以为了让他们相信,弟弟,你不能带着你身边这么多鲁人了,你必须孤身上路!
  这个……虽然安乐公主确实大义无私,但对弟弟好像有点太铁面无情了?
  众人都看姜旦立刻答应了下来!
  结果那个传旨的又取出一道旨意来说,公主交待了,如果姜旦答应了第一道,那再给他看第二道。
  第二道就更“不讲道理”了。
  安乐公主说,因为她听到一些流言说姜旦前来是来当皇帝的,所以她觉得姜旦在证明自己的清白之前,最好不要进凤凰台。
  正好有一处地方可以安置他。
  就是河谷。
  如果说第一道旨还算是普通,第二道就显得对鲁王太残酷了。
  那河谷刚被云贼祸害过,现在那里就是个废墟。河谷世家零落败散,让鲁王孤身过去,恐怕连个像样的屋子都没有。
  姜旦还是痛快的答应了。
  等他答完这两道旨之后,那个传旨的年轻使者把他扶起来,自己整衣整冠下跪,口称:“孩儿拜见父亲!”
  这竟然是鲁王之子!!
  众人上下打量这对父子,议论纷纷。
  “这儿子倒是青出于蓝了。”
  “只怕是肖母……”
  “亏得是像母亲!”
  郑后此时也奔上来抱住儿子痛哭。旁人再看这一家三口的长相,更添了几分议论的兴致。
  不管外人如何,姜旦和郑后带着姜陶回到车里,立刻问他在凤凰台的事,听说姜陶一到,公主姐姐就十分喜欢他,替他改了名字,叫他与三宝公主一同起居,一同读书。
  姜陶羞愧道:“儿刚来时不懂事,曾好几次冒犯三宝,也不见公主姑母责我。”
  姜旦和郑后都点头。
  姜旦:“姐姐对小孩子一向都好。”
  郑后:“姐姐爱护阿陶呢。”
  姜陶又把河谷的事说了一通,安慰姜旦:“爹不必担心,河谷之前被那云贼夺走,姑母已经把地都给抢回来了。姑母说,日后就把那里给迁过来的鲁人了。”
  姜旦喜道:“这可真是太好了!不过,放得下吗?十日前蟠相才告诉我,人又变多了,差不多快到十万人了。”
  姜陶吓了一跳:“这么多!!”
  姜旦点点头,“鲁国现在有流言说姐姐召我去凤凰台当皇帝,不会回去了,鲁人就都跑出来了。”
  姜陶忙道:“这都是爹爹治国有功,鲁人才如此依恋爹爹呢!”
  这可真是扬眉吐气了!他在鲁国时就常听身边的士子议论太子叔叔如何胜过父王。现在太子叔叔为王,父王禅位,鲁人竟然都愿跟着爹爹辞别故土,这是何等的威望啊!
  姜旦也是万万没想到。
  他走的时候也只是莲花台附近的百姓和商人听说了才跟上来的,他一路出鲁,人就越来越多。等现在流言盛行开来,连鲁国其他地方的百姓都跟过来了。
  姜陶:“爹爹放心,那河谷大着呢!有好几百里呢,姑母说全是肥地!能种好庄稼!另有十九座城,也是十室九空。鲁人过去了不会愁放不下的。”
  姜旦这才放了心,他让姜陶去见蟠相:“见了你蟠叔叔,先好好问声好。你这一走,他可是很担心你的呢!”
  姜陶激动的脸都红了,他从小就是蟠相带大的,幼时还以为蟠相是他爹,从三岁到五岁都会把爹爹与蟠相搞错。后来渐渐大了,能认清人了,又以为蟠相是他叔叔,还想让蟠相做太子,悄悄跟爹爹说把太子给蟠叔叔做,把太子叔叔赶出去,被爹爹笑话。
  他都顾不上再跟姜旦和郑后多说两句,匆匆辞别后就跳下车跑去找蟠叔叔了。
  “大公子长大了。”蟠相含笑看着这个孩子,“生得健壮了。在凤凰台还习惯吗?平时有什么不愉快的事吗?”姜陶倚在他怀里,像小时候那样,絮絮叨叨的说了很多。
  “……三宝一开始欺负我呢!她那么小,又是女孩子,还有好多人帮她欺负我!”
  “后来我悄悄报复回去了,还以为会被姑母送回来呢!”
  蟠相听得发笑,搂着他的肩说:“后来呢?”姜陶:“姑母没有管。后来我欺负了三宝几回,她就不欺负我了。我现在也不讨厌她了,她很聪明,比我更聪明……”
  他比三宝大好几岁都比不过她,这让他有点不舒服。
  蟠相拍拍他的肩说,“不必放在心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