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猎户的娇妻-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在这段时日里,不单各个村子又多了不少新鲜事儿,住在深山老林里的展易和俞小满,也不曾闲着。
  自打那次跟冯老六接上头后,展易就多了一门长久生意。
  尽管下河村不缺家禽牲畜,可家养的跟野生的究竟味道不同。当然,对于很多人来说,能吃饱喝足已经是幸事了,哪里还会讲究旁的事儿?便是想讲究,那也没这个条件啊!
  可下河村不同,其实说白了,哪个年代都一样,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下一步当然就是吃好喝好了。况且展易卖的野味也不贵,尤其在几次买卖后,见对方有诚意做长久买卖,便适当的降了价。而冯家那头,一开始只要活的野味,到后来也不管了,横竖就算是死的,那也是当天的,展易有自己的原则,绝不做昧良心的事儿。
  夏秋之际最是炎热了,除非用盐腌制,不然隔了一天的野味,绝对馊了。先前没冯家这桩买卖前,展易多半都是按量打猎物的,毕竟不可能天天下山跑镇上售卖,而自家也肯定吃不了这许多,哪怕俞小满会腌制猎物,那也跟不上他打猎的速度。
  有了冯家接收后,隔个三五日的,展易就下山一趟,直接送货上门。再隔段时日,也可以去镇上赶场子。剩下的猎物倒是足够他们两人吃的了,一半腌一半吃,顺便提一句,展易打猎的手法也愈发高深了,起码打野兔野鸡时,可以保证留活口了。
  也因此,院子里又搭了个鸡窝,鸡的数量也从原本的十来只左右,到了后来的三十来只。
  其实原本应该更多的,可架不住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展易在家里歇着,顺便对公鸡大开杀戒。
  横竖他们家也不打算自个儿孵小鸡,公鸡不吃还留着干啥?哪怕他们家的鸡基本上都是放在院子里散养的,极少喂粮食,可架不住天气不好的时候,拘在山洞里,不一样费粮食吗?
  所以,母鸡留着下蛋,公鸡就直接煎炸炒焖了。
  还真别说,在日复一日的好饭菜下,俞小满不单将自己养得极好,连厨艺都有很大的长进。对了,她还得了展易那姑姑李婶儿的几样秘方,全都是私方子佐料、酱料,尝着味道比她上辈子买的所谓皇家秘方更美味。
  除了吃好喝好外,俞小满还给自个儿另外寻了事儿。
  去年那会儿,因着事儿多,加上佐料什么的也不齐备,很多她喜欢的小零嘴儿都没法做。今年,横竖早早的开始备起了过冬的存粮,她有的是闲工夫琢磨小零嘴儿,倒是鼓捣出了不少吃食。就是有些方子记得不是很清楚,加上她上辈子多半也是买了半成品回家加工的,因此味儿有些不地道。不过也无妨,都是自个儿吃的,有啥关系呢?
  而今年,还有个好消息,那就是后山那头的石榴树。
  有了俞小满这一年来时不时的灵泉浇灌,石榴树长势极好,结果率也增加了不少。一开始,因着树上枝繁叶茂的,站在下头看不出来有多少果子,等石榴成熟了,展易爬到上头,小心的拨开枝桠,这才发现今年结的果子,不单数量比去年多出了近一倍,且个头更大了,看着也更红了。
  为了避免损坏石榴的外形,展易并不是背着背篓上树的,虽然背篓方便,可摘了果子放到背后那一刻,却是用丢的,即便尽量轻了,也难免会受损几分。
  这一次,展易特地在腰间绑了小的篓子,摘一颗就轻轻的放到里头。倒是保证了石榴的不受损,只是腰间的篓子太小了,石榴果又大,一篓子最多只能放七八个,满了就得爬下树放好石榴再上去。
  一来一回的,原本不重的工作量,愣是拖延了三日才完成,不过成果也极为显著,那就是十有**都是完好无损的。
  跟去年一样,破损的留下来,完好的让展易送到府城那边寻俞三叔。因着今年石榴个头大品相好,自然卖价也高出了不少。不过,因为去年本身就占了俞三叔的便宜,俞小满特地叮嘱了今年让三叔一成利。
  待展易去了一趟府城归来后,他们家暗处藏的瓦罐子里的银锭子又多了不少。
  两人商议好了,这笔钱暂时先存着不用,横竖家里的开销有展易。在不影响家里日常生活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存些银子,也好应对往后的意外,毕竟在这个没有保障的年代,谁也不知晓将来会发生什么事儿。
  其实,两人也有商议过,在村里置办些田产,不去种倒是无妨,不是可以赁给其他人种吗?只是这样的想法,很快就被打消了。
  一方面是因为最近几年年景都不错,好年景卖地的人本来就少,一旦有人卖,往往也是高价,划不来。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到底离村子远了点儿,短时间内也没有回村居住的打算,虽说可以赁给旁人种,可总不能完全不理不管吗?
  展家出事前倒是买过几亩地,那是因为当时展母身子骨很不好,时常需要看病买药,住在深山里太不方便了,且她本就不易安睡,山中夜里常有野兽嚎叫,她往往几宿几宿的睡不着,后来干脆就带着当时还年幼的展易搬回了村子。若非有特殊原因,谁又愿意夫妻长久分离呢?小青山太大了,平日里拾柴砍柴倒是不用走太远,要是打猎的话,一天之内根本没法来回。以前,展父都是半月住山里,半月住村里,打的猎物少了不少,一个人住山里的时候,也常常随便糊弄一口。很难说,他后来出事就没有这样那样的缘由。
  俞小满胆子大,还是天生一副没心没肺的性子,哪怕外头野兽哀嚎声尽在耳边,她也一样睡得昏天暗地,且吃啥都香,还老觉得这深山就是个尚未开发的宝库,啥好吃的都有。
  你说去村里?算了吧,她既懒得应对人情来往,也不想跟展易夫妻分别,更舍不得这漫山遍野的美味。
  对了,真要是回了村子,天知晓她那奇葩爹娘会不会折腾出什么麻烦来。哪怕不故意寻她麻烦,要是离娘家太近了,近到抬腿就能到的地步,她总不能老是避而不见吧?
  乡下地头,因着都是知根知底的人家,反而最容易滋生各种八卦闲话。她虽然自认身正不怕影子斜,可也不想让自家成为别人家茶余饭后的消遣。
  所以,就这样吧。
  随着深秋的到来,天气也渐渐凉了下来,展易也开始停止了打猎,转而开始频发下山,购买米粮。
  自打开春时候,俞小满在自家院子里开辟了一片菜园子后,他们家是不愁新鲜蔬果吃了。可毕竟地方有限,哪怕有作弊器一般的指尖灵泉在手,增加了不少蔬果的产量,可终究还是杯水车薪,完全不够冬日里两人吃喝的。
  再一个,俞小满只种了蔬果,以及不多的半垄红薯,旁的米粮是丁点儿没种。就连那半垄红薯,也被她三不五时的一个烤红薯,或者熬粥做菜给吃得差不多了,可没法当存粮用。
  因此,展易很是往山下跑了好几趟,都是为了尽可能多的采买些米粮。
  兴许是因着今年的收成好,哪怕到了深秋,也没见米粮涨价,仍跟秋收过后差不多的价格。展易挑精细粮食买了不少,除了常见的麦子和稻米外,他还买了好些糯米和各色豆子。
  家里有石磨在,展易就没直接买面粉,倒是想着自家小媳妇儿喜欢吃面条,额外买了好些个挂面。他们这儿常吃的面条就只有挂面,倒是有外地人在县城里盘店摆摊卖拉面的,可拉面跟挂面不同,得吃新鲜的。因此,展易只买了容易携带保存的挂面,倒是想着面汤底子没秘方不好吃,他还特地花钱给人家摆摊的买了汤底子。
  因着汤底子配料复杂得很,人家倒是不怕他学了去,就是价格不便宜,可想着大冬日里热乎乎的吃一顿挂面味道极好,展易狠了狠心,不单买了汤底子,连卤子都没放过。
  其实,这些俞小满也会做,就是最寻常的做法,舍得用料的话,味道也不差,当然没外头做买卖的弄得那般精细好吃就是了。
  而在又一次买米粮上山时,俞家老二跟着展易一道儿来了,除了探望不爱出门的妹子外,他还有事儿同妹子说。
  “什么?阿娘叫二嫂拿嫁妆贴补大哥?”
  图省事,俞小满直接下了一大锅子的热汤面当主食,再将早先就已经烤好的一只烤鸡切好装盘,刚端上桌,才打算再去瓦罐里舀点儿辣泡菜来,就听得俞家老二的话,登时惊得忘了原先的打算,只立在桌旁,愣愣的看着她二哥。
  在这年头,尽管女子的权益是很没保障的,可有一点还是不错的,那就是嫁妆属于女子独有,嫁人后,无论是夫君还有夫家其他人,都无权动用。哪怕之后被休弃了,嫁妆也得原样奉还。而若是女子早亡,有亲生儿女则叫儿女继承嫁妆,要是没有生养儿女,嫁妆是必须交还给女子娘家人的。
  当然,律法规定得再完善,也架不住这年头的女子本就很少有嫁妆。像寻常人家,都是叫闺女带着对方下的聘礼出嫁的,好一点儿的还会给做几床被褥或者两身衣裳,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
  像俞小满这般,就这么穿着一身旧衣嫁人的,多不甚数。而像她娘家大嫂、二嫂那样有厚重嫁妆的,十里八乡都难出一个。
  大嫂是家境殷实得父兄喜爱,二嫂则是家中图遭变故,可不管怎么说,她俩都属于幸运的,在这年头有一份独属于自己的财物,确实不得不说是一件幸事。
  可要说,女子的嫁妆婚后贴补了夫君和孩子,那是无话可说。然而,贴补大伯子……
  俞小满何止傻眼,她简直是脑子里一团浆糊。
  往好里说,这事儿传出去人家只道她二嫂子好拿捏,万一碰到个嘴上不留德的,说她二嫂跟她大哥有首尾,那又该如何是好?这天底下就没的当弟媳妇儿的,拿自个儿私有的嫁妆去贴补夫家大伯子的道理!
  又想到了俞母曾经去求人家冯家的心肝宝贝儿,俞小满只能说,冯家人确实有眼力劲儿,打一眼就看出了她娘是什么德行。这门亲没结,是冯家姑娘走运,只可惜了她二嫂……
  脑海里思绪万千,俞小满愣是懵了好一会儿,才开口问道:“那二哥你是咋说的?”
  她二嫂已经很可怜了,要是她二哥再摇摆不定,才是人间悲剧。
  哪知俞家老二一扬头:“我媳妇儿的嫁妆凭啥给旁人花用?打从她嫁过来头一日我就同她说了,她的嫁妆,只有她爹娘弟弟还有将来我跟她生的孩子才能用,旁的人哪儿凉快待哪儿去!”
  之所以特地捎带上他媳妇儿娘家父母和弟弟,主要也是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姑娘家出嫁是不可能有那么多嫁妆的。俞承嗣媳妇儿嫁妆多,那是因为家境富裕,真计较起来,所有的嫁妆加一道儿也不过占了家产不到二十分之一。而他媳妇儿的嫁妆,却是至少占了娘家家产的一多半。
  俞家老二觉得,既然是老丈人额外多给的财物,将来要是有需要,花用一下自是天经地义的,因为那些财物原本就不是他媳妇儿赚来的。可别人呢?
  “俞承嗣那脸哟,都有小青山那么大了!!”
  若非时机不对,俞小满真想笑出声儿来。不过,根据她对俞承嗣的了解来看,这事儿还真不一定是他干的,十有**是她那偏心眼儿的亲娘所为。
  当然,俞承嗣兴许原本没这个想法,可要是俞母真的将二儿媳妇儿的嫁妆弄到手,并且全部交给了俞承嗣的话,他一准儿不会反对的。
  非但不会反对,还铁定会当做毫不知情,回头哪怕真相暴露了,他也能装无辜,只道这是他娘给的,从何处来的就不知晓了。
  这人已经不是脸大的问题了,而是厚颜无耻!
  “那你咋上山来了?留我二嫂一人在家可以吗?阿娘她不会做什么吧?”尽管俞小满内心里也知晓俞母并非丧心病狂的人,兴许会骗取嫁妆钱,却应该干不来旁的坏事。可不是关键时刻,她二哥何必离了媳妇儿,特地跑上山来瞧她呢?
  “咋不可以了?她还能把我媳妇儿打死了,再抢走嫁妆?”俞家老二反问道,遂还不忘低头猛吃热汤面。
  展易也饿得不轻,大清早出门,在镇上跑了一圈,又背着米粮爬上山,他身子骨好,没觉得累却饿得很。闻言也只抬头瞧了他二舅哥一眼,随后大口吃喝起来。
  只一眼,俞家老二是没看出啥来,跟展易相处了一年有余的俞小满却瞬间明白了他的意思。
  ——这亏得老丈母娘打的是他二舅哥媳妇儿的主意,要是敢怼上他媳妇儿……呵呵。
  跟俞家老二敬重他媳妇儿的娘家人不同,展易对于俞小满的娘家人,除了这二舅哥外,旁的一概不放在眼里。
  俞小满看懂了,却没吭声,反正她也不在乎娘家父母。正想开口再追问两句,却见俞家老二猛挟了一筷子烤鸡,恶狠狠的嚼了几下后,冷不丁的道:“我要分家单过!”
  作者有话要说:
  蠢作者觉得自己一定是遭了诅咒了……
  昨天锁了一万字,写完都快吐了,上传以后直接关了小黑屋,结果我忘记了小黑屋锁定字数是默认上一次的。于是,今天我打开小黑屋,手一抽就悲剧了_(┐e:)_
  而且今天是眼瞅着快到零点了,一万字还有两百字没写完,我赶紧打乱码先出来,结果复制到后台的时候又出错了,我……_(┐e:)_
  就这样吧,我就去把锁定字数改了,明天不想日万了。
  晚安〒▽〒     

  ☆、第50章

  第050章
  古时有“父母在不分家”的说法; 俞小满还依稀记得历史上某几个比较奇葩的朝代,对于百姓分家一事格外得严格苛刻。别说子女提出分家的要求; 就算是父母主动要求儿孙分家也一样会受到责罚; 严重的甚至还会入刑。
  幸好; 她如今所在的这个朝代; 没那么不通人性。
  单说俞家; 早在二十多年前,俞家爷奶还在世之时,就做主给下头三个儿子分了家。祖宅、田产以及绝大多数的米粮钱财等等,都归了俞大伯所有; 至于俞父和俞三叔,仅仅是带走了几袋子米粮以及不多的几贯钱,叫他们自个儿带着媳妇儿过日子去。
  对于俞家爷奶来说; 将儿子养大成人; 又帮着娶了媳妇儿,这就已经尽到了为人父母的职责。当然,他们二老自是由俞大伯一家子负责赡养的; 俞父和俞三叔只需要每年给点儿米粮钱财作为孝敬就可以了。
  像俞家这种做法的人家; 在上河村很常见; 毕竟儿孙大了,又各自娶妻生子; 强行留在家中,房舍不够不说,还容易滋生矛盾; 以及养出懒汉来。横竖他们这边都是寻常农家,又不是什么大家族。万一真不幸出现了不肖子孙,实在是没能力养活自己,那也只能怪他自个儿没用,怨不得爹娘狠心。
  幸而,俞父和俞三叔都是能耐人。俞父凭着篾匠的手艺不单养活了一家子,还攒下了不少家业。俞三叔更是了不得,能在府城置办下宅子、铺子的人,想也知晓有多能耐了,要知道他可是真正的白手起家,从小货郎开始干起的。
  甭管怎么说,分家单过一事搁在上河村里根本就不是什么稀罕事儿。所以,应该行得通吧?
  俞小满低头琢磨了一番,却越想越心里没底,她娘家那情况同二十多年前爷奶做主分家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二哥,不是我泼你冷水,我总觉得分家没那么容易。”想来想去,俞小满还是决定实话实说,起码把最坏的结果先摆出来,也好叫她二哥心里有个谱。
  二十多年前,俞家爷奶是将绝大多数的家业都给了俞大伯,可俞大伯这一辈子最远也就只赶过场子,甭管他是否有赚钱的能耐,最起码他人品还是过得去的,老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