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猎户的娇妻-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年轻小姑娘嫁人后,一般情况下,头一年怀孕的几率很高,这肯定不是绝对的,像满娘就是嫁人后第二年才有孕的,当然这其中也有她刻意避孕的作用。而秋娘则又是另外一种情况,她的身子骨虽然没有满娘来得好,可也不谈不上羸弱,毕竟俞家前些年还是能吃饱喝足的。唯一的问题就是,她男人于房事上并不算积极。
  兴许是年岁大了,也有可能是因为已经有过两任妻子了,哪怕前头两任论容貌并不及秋娘,石二对于房事也早已没了新鲜感,加上他确实事务繁忙,三不五时的就歇在书房那头,即便去了秋娘房里,那也未必有心情干那个。因此,秋娘身子骨就算不弱,也没能第一时间怀上孩子。
  起初,秋娘还担心自己没法有孩子,这个想法唬得她好几宿都没法安然入睡。且不提女子老来从子,单就是石家这个情况,若是她没法有自己的儿子,将来等石二一走,她怕是就得在家庙里安度晚年了。
  幸好幸好,虽然来得吃了点儿,可她总算是开了怀。
  开了怀就好,哪怕这一胎是闺女,起码也还有盼头。当然,秋娘坚信自己是个好命,都能嫁到石家这种高门大户了,怎么可能生不出儿子呢?对了,她记得俞母之前提过一嘴,说是满娘生了个大胖儿子?那就是了,她姐姐能生儿子,她也能!
  越想越有自信,她在得知自己有喜后,又忍了几日,这才在大年夜当晚告诉了家中的老太太。
  尽管石家人丁兴旺,可当长辈的怎么可能不喜欢小孩儿呢?加上石二已经有儿有女,连孙子孙女都有好几个了,以他的年岁,这一胎完全可以算是老来子了,想着甭管是男是女都无妨,家里添个孩子,尤其是在这等好日子里,确实是个难得的好兆头。
  老太太一高兴,直接赏了秋娘好几样东西,在这老太太眼里真心不算什么,不过是个打趣晚辈的小玩意儿,可秋娘却高兴的不得了,只因最次的一样东西也价值十好几两银子。
  回头等人散了,秋娘就开始偷偷的盘点家当。她是有嫁妆的人,而且石家是有月例银子的,又因着她嫁的是石家二老爷,属于天然辈分高的,拿的月例也着实不低,每个月都有五两银子。嫁过来一年多了,她除了过年期间分发了些压岁钱外,旁的时候压根就没啥花销,根本就不像她跟俞母诉苦的那般,将嫁妆赔出去了。还有就是,她先前贪墨了送礼的那一百两银子,以及老太太赏的这些东西。
  仔细一盘算,她的“嫁妆”已经高达两百八十两之巨。当然,这是算上首饰的,银首饰是可以直接当钱用的,她都只算了份量,没算上手艺钱。
  新年新气象,她总算开了怀,手里又捏了不少银钱,底气愈发的足了。及至正月初二一早,石二很是歉意的告诉她,今个儿恐怕又没法陪她回门了,她都不曾反应过来。
  对哦,又到了回门之日了,可她这不是有孕了吗?回去干啥?万一路上磕了碰了,后悔都来不及。
  这般想着,秋娘立马善解人意的表示,她不打算回门。见石二有些诧异,她又道上回去探望大哥大嫂时,已经说了这事儿,毕竟虽然正月初二是回门日,可她的妯娌都不回去,她也不好搞特殊。
  石家五兄弟,自然是有五位太太,秋娘年岁虽小,却是二太太。然而,除了她之外的四位太太皆是原配夫人,也就是说她们的年岁都很大了,最年轻的一个也在前年当祖母。倒不是石家苛刻不叫她们回门,而是她们的双亲皆已亡故,这娘家嘛,就算还有兄弟,没了双亲总是差了一层,加上这一日儿子儿媳多半都要出门,哪怕有下人在,她们也不放心孙子孙女。因此,也不知道是从哪一年起,妯娌几个就都不回门了。
  秋娘表示,她应该同妯娌们一样,大不了回头等胎坐稳以后,去镇上的大哥大嫂家里瞧瞧。
  听她这么一说,石二只有高兴的份儿,他先前还担心妻子年岁太小,如今又怀了身子,只怕会由着性子。没曾想,小妻子还挺懂事儿的,这样更好,安生待在家里,他出门办事儿也能更放心些。
  一高兴,石二回头去县城里办事时,就上银楼买了一整套的头面首饰,一套十二样,各个都花样繁复精致,喜得秋娘激动得不知晓该说什么才好,眼泪都快出来了。石二则明确的表示,他就喜欢小妻子懂事儿一些,若是缺钱花用,或者是想要啥东西,尽管开口说,能办到的他一准儿会办,只要她懂事别任性。
  这要求真的不高,反正秋娘是压根没把这要求搁在心上。她有啥好不懂事儿的?家里吃好喝好,每一季都给她做新衣裳,她本身也不爱往外跑,如今怀了身子就更安生了,只盼着好好坐胎,将来生一个健康白胖的儿子。
  不过有石二这番话在前,她就更放心了,之后她也小心翼翼的作过两次,不过幅度不大要求也不高,无非就是想吃口啥。而且若是一不小心点了对肚里孩子不好的,只要有人提醒她,她立马就改。
  一切为了孩子。
  当然,这就是后话了,此时此刻秋娘刚刚善解人意的同意了不回门一事,甚至因着她的某些说辞带有暗示性,以至于石二以为她娘家是知晓这事儿的,便没派人再去送信。
  这也正是秋娘所希望的。
  她可不想叫石二跟娘家人有所联系,毕竟她说的那些谎,都经不起敲打。万一一碰头,事儿曝光了,她还能有好日子过?哪怕她深以为自己都是为了这个家好,不愿意叫娘家人占了夫家的便宜,可她都跟石二相处了年余日子,又怎会不知晓石二广结善缘的心思?
  要她说,广结善缘也得看对方有没有那个能耐,就俞承嗣那废物,打小耗费了多少钱财,结果呢?考个秀才都费了老大的劲儿,还想考举人?做他的白日梦去!她娘是个傻的,她可不傻,俞承嗣这辈子做的最对的就是帮她寻了门好亲,可既然她都嫁了,还管那边作甚?哪儿凉快待哪儿去!
  然而她没有想过,她双亲可能正在家中翘首以盼。
  盼是盼了,不过盼的却不是她。因为先前俞家老二支会过他们,只道年前不回来了,年后看下不下雪,若是下雪就不下山了,毕竟冬日里哪怕没有野兽出没,那也一样危险得很。不过,若是不下雪,又是跟去年一样的暖冬,倒是可以考虑下来一趟。
  ——这不是正好还要送赵玉兰回枣儿村吗?
  所以俞母这般生气也是很有道理的,她生的三个儿子,除了尚未娶妻的俞家老三之外,其余两个,包括被寄予了厚望的长子俞承嗣,都格外得看重岳家。偏生,她生的俩闺女却完全不管娘家,别说贴补娘家了,连回门这么大的日子,都不带来看一眼的。
  好在,天公作美,在等了小半日后,俞母终究还是盼到了二儿子。
  呃,二儿子和二儿媳妇儿,也只有他们小俩口。
  俞母直接黑了脸,她对秋娘已经不抱啥希望了,没想到满娘也不来了。要知道,满娘去年就没来,当时还可以借口刚发觉怀孕,怕出意外才不来的,可今年呢?
  当然是为了带孩子。
  亏得俞家老二早先就知晓他娘一定会不乐意,所以他不单带了分家时说好的孝敬钱,还帮满娘带了一块份量不轻的肉,当然还有口信。
  “阿娘,满娘家里那情况你也知晓,她又没个公婆妯娌啥的,偏孩子又小,实在是走不脱。你别说叫她下山来看你和阿爹了,就是连出门,她都不敢,就怕孩子回头嗷嗷哭闹。”
  俞家老二说着就将孝敬钱递上,至于米粮则索性换算成了钱,毕竟他又没个田产,总不能叫他大冬日里去镇上粮铺里买了米粮,再吹着冷风扛回来吧?这既不现实也太折腾人了,反正俞母是不会嫌弃说好的口粮变成钱的,横竖她得了米粮也会去卖掉换钱贴补俞承嗣。
  尽管知晓俞母的那点儿小心思,可俞家老二并不打算戳破,难得糊涂嘛,反正该给的孝敬钱他都给了,爹娘要怎么花用也没得他插嘴的余地,只一件事儿,他却是不得不说的。
  “阿娘,继业也不小了,你倒是给他说一门亲啊!”
  继业就是俞家老三,他们家三兄弟名讳取的那叫一个好,承嗣、兴家、继业。只是就目前看来,承嗣没给家里生下儿子,兴家倒是赚了一个钱可惜离目标还很远,继业则根本就没继承到家业,连家传手艺他都只学了个皮毛。
  挺讽刺的。
  不过,俞家老二才不管这些,他只知道自己这个当哥哥的享受到了有媳妇儿的好处,没的叫弟弟还整日里不知肉味。再说了,他弟弟年岁真的不算小了。
  这会儿已经是正月初二了,俞家老三时年十九岁。
  十九岁啊,搁在酷爱早成亲早生养的俞大伯家,儿女都成群了。不过,他们家跟大房本身就不同,从俞父开始成亲就晚,生孩子自然也晚,可便是如此,十九岁也是时候开始相看起来了。
  从今个儿开始慢慢相看,到今年秋收以后再成亲也成啊,总不能继续拖下去,搞的他弟弟连个知冷知热的人都没有。
  结果,俞家老二一说这话,就得了俞母的眼刀子:“你顾好你自己吧!都成亲那么久了,咋你媳妇儿的肚子一点儿消息都没?赶紧生个大胖小子,别管那些有的没的。”
  “成成,我不管,可你记得把这事儿搁心上,别再拖了。”俞家老二也知道自己已经分家了,插手弟弟的事儿有些没道理。可他还是想管,只因他弟弟那性子,若再没个人盯着点儿,谁知晓会不会真的孤老一生。
  偏俞母却不这么认为:“急啥?我说你有啥好急的?继业是啥性子你不知晓?就他那老实模样,能寻到好亲事吗?还不如再等等。”
  “等等就能有好亲事了?”俞家老二也是稀罕,他弟弟这性子都多少年了,以往没变,继续拖着就能变?啧,这概率简直比俞承嗣中举都低!
  就听俞母道:“我说等等,是指望着承嗣中举!你想啊,他要是中了举,还能不帮衬一下继业?我就不求别的了,反正继业这媳妇儿得靠他来寻,一定要寻一门好亲事,要家底殷实的,疼闺女愿意厚嫁的,本人也得模样好条儿顺,性子脾气都要好又不能太好,反正不准欺负继业,还不能叫继业被别人欺负了去。对了对了,还要会生养的,会打理家事的,会……”
  俞家老二:……你这是给他找媳妇儿,还是找个娘啊?
  再一想,亏得他娘一贯看不上他,不然就算他再怎么疼弟弟,打量着这些个要求,也得吐血。这么想来,他倒是挺期待俞承嗣将来头疼的,不过,等俞承嗣中举,怕是黄花菜都要凉了吧?
  他深以为,就算自己从今个儿开始读书识字,等他都考上了秀才公,俞承嗣都未必能中举人。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俞家老二跟秋娘的想法如出一辙,甚至包括满娘也是这么想的。只不过,哪怕想法一样,他们的处理方式却大相径庭。俞家老二是只在心里腹诽,他可不想被他娘揪着耳朵教训;满娘则压根不管娘家的事儿,就是那种你们爱咋咋地,反正她不伺候;唯独秋娘,因为屡次被寻上门来要求借钱,一怒之下才说出了心里话,彻彻底底的开罪了娘家人。
  这么看来,秋娘纯粹就是倒霉催的。
  而彼时,俞家老二也猛的想起来了,只道:“咋家里那么安静呢?人都去哪儿了?秋娘呢?”
  俞母原本瞅着孝敬钱和大块的肥肉还挺高兴的,听得这话后,立马拉下了脸来。
  瞧她这个样子,俞家老二立马就知晓自己说错了话,再一回想自己方才那话,当下就知晓问题出在秋娘身上。这下,他只一面在心里痛骂秋娘,一面很是不走心的寻了个借口,就脚底抹油赶紧开溜了。
  其实,按着原本的计划,他没打算这么快走的,毕竟好不容易下山一趟,再说他是打算在枣儿村老丈人家里待一宿的,等明个儿下半晌再回山上也不迟。他还盘算着,下山的地方是上河村村尾,离自家挺近的,正好顺便瞅瞅他爹娘,关心一下弟弟的终身大事,再问问最近村里有啥事儿发生不,他大哥又在作什么死呢,还有就是秋娘咋样了……
  万万没想到,因为一时嘴快提了秋娘,他不得不赶紧开溜,免得大正月里的,被他娘揪着耳朵挨训。
  又因着这会儿已经是临近晌午时分了,这大过年的,村里到处都是闲磕牙的人,他们都瞧见了他拎着肉背着篓子下山,这会儿见他两手空空的离了俞家,便有人凑上来搭话。
  隔了一段时日没见,俞家老二瞧着这些人感觉还不坏,不过他到底惦记着带媳妇儿回门,所以只匆匆敷衍了几句。饶是仅那么几句话,他还是说明白了来意。
  譬如,他是特地来送孝敬钱的。
  再譬如,拎着的肉是大妹满娘让捎带过来的,至于满娘为啥不回门,这不是孩子还小吗?展易家里的情况,村里人谁不知晓,那可真的是连个搭把手的人都没有。可便是这样,也没见满娘抱怨家里人坑她,再对比一下嫁到了镇上富贵人家的秋娘……
  村里人又添了新的趣闻,还有人紧追着俞家老二到了村口,告诉他俞承嗣从书院退学了,再有就是,俞大伯家的五丫说给了镇上的人家,正月十八就出嫁,跟秋娘一样要去过好日子了。
  俞家老二表示,真是大开眼界了,要不是怕老丈人在家等着焦急,他真想停下脚步,跟村里人好生叨逼叨逼。
  他大哥果然没叫他失望,这才多久啊,又作死了。这回倒是稀罕了,居然从那啥啥书院退学了,这当初花了多少钱才进去的啊,退学给退钱不?
  别怪俞家老二一心惦记着钱,毕竟他没念过书。再说,仔细想想也没错啊,上学要交钱,那咱退学不念了,你得把钱退给我吧?不然,这不是只拿钱不干事儿吗?
  亏得他着急去枣儿村,不然他还想仔细打听清楚以后,回家叫他娘去书院要钱呢。哪怕这会儿实在没空,也不妨碍他边走边跟赵玉兰嘀咕抱怨。
  “我就知道大哥是个傻的,就他那点儿能耐,考个秀才都快把脑袋给揪秃了,还考举人呢!老话说了,多大脚穿多大鞋,他倒是好,压根就不管自己有多大本事,先把钱给浪费了。这些年来,家里为了他求学花了多少钱啊!我只求阿娘脑子清楚一点儿,别再继续往里头投钱了,有钱哪怕是丢水里都能听个响儿,浪费在他身上,那是连个好都听不到!”
  赵玉兰跟俞承嗣并不熟悉,其实统共也没见过几次,更是从未说上过话。不过,哪怕不熟悉也不妨碍她支持俞家老二。
  “兴家你说得对,就是这样的,没错。”虽然这回答不是很走心,可支持的力度还是很明显的,只差没说,哪怕你说的是错的,我也一样觉得你是对的。
  这俩口子倒是和乐融融的,一路上针对俞承嗣那傻货,发表了不少的意见。当然,十有**是俞家老二在说,连说带抨击的那种,而赵玉兰因着本身不熟悉,只能附和着,不过因为她神情十分肯定语气格外真诚,以至于俞家老二深以为自家媳妇儿就是好,多有眼光多有见解啊!
  只这般,小俩口也没了疲惫,脚程极快的到了枣儿村。
  枣儿村比上河村还好一些,主要是水田比较多,收成好了普遍家境也不错,毕竟这年头绝大多数的农家都是靠着地里的出产过日子的。尽管已经有一年未曾见面,可一路走来,还是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俞家老二虽然把孝敬钱和肉都给了俞母,可他本身是背了个篓子下山的,里头装的却是给老丈人家的年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