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走进修仙-第6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中微子的发现,乃是这些年里最重大也是最为核心的内容。它几乎预示着下一个时代的到来。
  而王崎在知晓第四代中微子存在之后,就开始了元神化的过程。而在被送到其他前辈修士那里之后,立刻就被诊断并重新设下封印。然后,他在被设下新封印后又和崇白羽谈论了好一会儿第四代中微子的事情,也没有再受到元神化的困扰。
  而现在,他做雕刻,居然一抬手就触动了元神化?
  王崎在抬手的时候……在雕刻这个石碑的时候,他到底在思考什么?
  “数论问题……这大概是我这辈子唯一回发自真心的研究数论问题了吧……”王崎苦笑:“这还真是……原本以为是数论就没问题了。看起来,自然规律还真是不好骗……”
  辰风和艾轻兰默默的相互掐了一下,确认自己不是在梦中。
  王崎对“数论”这个领域的差别对待,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他几次发言,就表现出了“数论研究起来意义不大”的观点。这早就是路人皆知的事情了。很多有心人,干脆就将之与他和陈景云的恩怨联系起来——最近在小道消息当中甚至升华成了家庭伦理剧。
  无论是最负盛名的明珠之算【哥德巴赫猜想】还是其他,王崎都表现出了“不屑一顾”的神色,很难想象,这样的人物居然会去研究数论……
  “你是打算修复和陈掌门之间的关系?”辰风小心翼翼的问道。
  “去,我为什么要做这种事啊!”王崎吐纳几秒之后,全身的法力已经平衡了下来。他对辰风的说法表示鄙视。
  “不坦率哦。”艾轻兰笑道:“我觉得吧,你其实不必用这种方式啊。就算你这样勉强自己,陈掌门那种一心求道的修士也不会开心的吧……”
  “去!”王崎很坚定的竖起中指,道:“和他没关系!”
  “没关系就好。”
  现在,辰风和艾轻兰身上都有不轻的研究任务,不能久留。他们来探望王崎之后,就要离开。
  在艾轻兰离开之前,王崎叹了口气,道:“艾师姐,记着啊,元神期之前,千万不要太过贪心也太过分心……贪多真的嚼不烂啊。”
  “知道了知道了!”艾轻兰漫不经心的回答。
  王崎则再次叹了口气:“分心太多,真的不好啊。”
  “真的是……真正能够支撑起一切变化的元神法,到底还是没有研究出来。”
  ——力迫法、朗兰兹纲领、超弦理论,一个都没有赶上,就算是“形式主义”的母形式,也只是一个半吊子。
  王崎再次叹息。
  他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元神期之后思维被元神所限制吧。
  无论你使用什么理论延伸出的修法构筑元神,都会不可避免的受到那个理论的影响——那个理论,就等若是印在你的灵魂里了,你怎么可能不受影响呢?
  而王崎所想要的,就是一个“不管出现什么变数,都可以完美容纳的元神法”。
  弦论无所不包,里面能够容纳的“模型”或者说“可能性”,比一个宇宙的原子还多。人类在现阶段无法证伪也无法证明。除非宇宙的真实模型“恰好”避过了弦论所包含的所有可能性,不然你很难说弦论是错误的。
  所以,尽管在二十一世纪,你说你研究弦论多半就会被同行嘲笑,但是这依旧算是王崎最希望获得的一个元神法了——超弦理论无所不包,什么垃圾都能往里面塞,很难被限制住哇!
  而力迫法……超越现有逻辑,自定义体系的理论,好是好,王崎却很难想象其运用。
  至于其他的方案——比如说标准模型,比如说米尔斯杨规范场方程,都只能算是次一级的选择了。而且,它们都还没有在近期内就完成的希望。
  就算是这个宇宙基本粒子的“十六重态”,目前也只有王崎的脑内版本,没人能够根据其发展出什么。
  这些也不是最优选择。
  而王崎之前觉得,自己有希望在元神期之前完成的重大项目,大约就是朗兰兹纲领。
  布尔巴基学派之集大成者,也是超越了前代布尔巴基学派的升华之物。
  王崎最开始提出的、布尔巴基学派原始的“形式主义数学”,一直未能将数论完全纳入这个领域——在这个视角之下,很难处理单独的“数字”,而只有“数域”之类的概念。
  但是朗兰兹纲领却偏偏是从数论破题的。当初,朗兰兹设想了一些难度较大的数论问题——例如计算当模为质数时方程根的数量时,可以利用调和分析法。更具体的说,即通过研究自守函数来解决。
  这个想法就有非常的意义。首先,它为算学家解开棘手的问题开辟了一个新的图景。其次,这个想法直击不同算学领域之间隐晦的联系。
  最终,它统一了整个已知的算学领域。
  这就是朗兰兹纲领。


第一百八十七章 数论与几何
  1940年,法国数学家、后世布尔巴基学派的初代学者之一的安德烈·韦伊在监狱当中,给自己的妹妹——着名哲学家西蒙娜·韦伊写过一封信。他在这封信中,用连哲学家都能看懂的、非常简单的语言详细地解释了他对数学“大趋势”的理解。在信中,韦伊谈到了类比在数学中的作用,并以自己最感兴趣的类比——数论与几何学的类比,来阐明这个问题。
  事实证明,数论与几何学的类比在朗兰兹纲领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朗兰兹纲领的关键点是数学家们所熟悉的对称概念——也就是一种能够依靠“群论”处理的概念。朗兰兹纲领关注的焦点也是群的表示。相关研究发现,这些伽罗瓦群的表示可以形成数域的“源代码”,携带有关数字方面的重要信息。
  朗兰兹本人是这么比喻这个过程的。交响乐是由各种乐器演奏的声音所对应的谐波经过重叠而构成的,普通的声音与之相似,也是由谐波经过重叠形成的。在数学上,已知函数便可以表示成描述谐波的函数——如正弦和余弦等我们熟悉的三角函数。自守函数则可以被视为我们更加熟悉的这些谐波的高级版本,在利用自守函数完成计算时可以借助多种分析方法。朗兰兹提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观点:我们可以利用自守函数来研究难度大得多的数论问题。
  通过这种方法,他发现数字谱写出了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和声”。
  数学的一个主要作用是对信息进行排序分类,用朗兰兹的话说,即“从看似杂乱无章的线索中理出头绪”。朗兰兹的理念之所以有非凡的意义,正是因为它可以对数论中看似杂乱无章的数据加以整理,使之形成某种规律,表现出对称性与统一性。
  打破“数论”与“群论”之间的隔阂,将这个“最后一块”也纳入最初由布尔巴基学派规划的版图。
  这些高度抽象的概念竟然如此和谐统一、水乳交融,的确令人叹为观止、难以置信。这种和谐统一揭示了抽象概念背后内涵丰富、神秘莫测的内容,仿佛掀开了人类面前的一层幕布,一直不为人所知的神秘存在显露出了真面目。
  自此,所有的已知数学就可以归入一个大的体系了。
  而在那一封着名的信件当中,布尔巴基学派的开创者之一、安德烈·韦伊则是这么描述这个思维的。
  “……我的研究目的是破译用三种语言写就的文本。在这三个领域中,我只有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我对这三种语言分别有一些理解,但是我也清楚这三个轨道彼此之间在内涵上存在巨大的分歧,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充分掌握这些分歧。经过几年的研究,我只积累了一些知识的碎片,这还不足以编纂出一本完整的翻译字典。”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现代的数学家,一直将朗兰兹纲领比作——罗赛塔石碑。
  一块用不同语言刻录了相同文本的石碑。
  “罗赛塔石碑”乃是语言学上一个重要的标志。它的出现,使得数种古文字的破译变成可能。它也被赋予了“使几种拥有不同意义的系统得以相互转化”的含义。
  王崎最初雕刻石碑,纯粹就是想生造出一个罗赛塔石碑,并且装个逼——盖因修士存在,神州各个区域之间的交流非常频繁,根本就没有多少“闭塞”的区域,根本就没有形成不同语言的条件,“书同文”也在很早就完成了。妖族、龙族亦是如此。如果不是人族还有凡人的话,“方言”这个东西都很难出现。
  换句话说,这地方根本就不可能出现类似于“罗赛塔石碑”的东西。王崎最终也只能自己刻一个装逼。
  但是,在刻录的过程当中,碑文上的内容,逐渐从玩笑一般的墓志铭,转变为某种思维的游戏。
  ——若是将某些数学上的概念,用自己生造出的不同方式表现出来,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呢?
  也就是“对称”的思想。
  在古老的文字游戏当中,有一种称作“璇玑图”的诗文广为传颂。在神州享负盛名的璇玑图,总计八百四十一字,纵横各二十九字,纵、横、斜、交互、正、反读或退一字、迭一字读均可成诗,诗有三、四、五、六、七言不等。若是从几何意义上看,王崎的“游戏之作”复杂度甚至犹有胜之——他的石碑上,不只是“概念”与“概念”之间存在对称与转化,就连单独的符号之间,也以某种奇特的规则表现着“对称”的主题。
  “概念”来自数论,“符号”却是基于几何设计出来的。
  有那么一段时间——大约就南溟核子研究中心刚建立那会儿,王崎特别沉迷于这种基于朗兰兹纲领的游戏——地球的数学家们鲜有机会像今天的他这样挥霍大工业堆出来的计算力,而且他们有限的生命也不允许他们将大把的光阴与精力耗在这种意义不大的游戏上。
  王崎自己都不知道,这种看似无聊又浪费脑力的游戏,到底对他的思维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他一度觉得自己仅仅是在用一种结合了“游戏”和“艺术”的方式,再现一些地球上已知的内容。
  可回过神来……
  “这多少有些类似于连宗的做法?用具体的形象代替概念?”王崎如此猜测到。
  如今,元神化的过程隐约揭示着他的进步。
  他自己都预料不到自己现在的水准了。
  “嗯……说不定过几年我就能够将谷山—志村—韦伊给弄出来?然后试着冲击冲击费马大定理。”王崎自言自语,然后苦笑。
  没那么简单。
  朗兰兹本人在打通数论和群论之间的关节上,都花了足足三十年,这还是在整整一代的数学家能够作为他的助力的情况下——罗伯特·朗兰兹的崛起,与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的退隐是发生在同一个时代的,两个事件之间只隔了几年。两代天才如有默契一般的完成了某种“交棒”。数学的教皇将自己改造过的数学界交给了下一个有志于让学术统一起来的人。朗兰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担任着“武林盟主”的职位,哪怕是苏联学派都在讨论它的工作。
  但就是这样,他依旧花了三十年才完成自己的工作。
  就算王崎知晓了对方工作的绝大部分细节,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复刻,更不可能只用几年就从无到有完成费马大定理的证明。
  更何况,他元神在即,“几年之后”已经没有意义了。
  另一方面……
  王崎的前世毕竟是一个物理学家。如果按照某种说法,他也可以算是“培根信徒”——坚信“一切均基于眼睛所见自然之确凿事实”者。
  按照培根的观点,科学家需要周游世界收集事实,或是反复试验复刻现象,直到所积累的事实能揭示出自然的运动方式。科学家们从这些事实中推导出自然运作所遵循的法则。
  而按照一个物理学家的观念……“布尔巴基纲领的一个主要不足是错失了一种惊喜元素”。
  数学史的发展,处处充满非逻辑的跳跃。指数与对数发明顺序的先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逻辑的顺序与实际出现的顺序完全不一样。而布尔巴基学派则是试图将一切都纳入一个逻辑的过程当中。
  这倒不是说布尔巴基学派不好。王崎作为数学家的灵魂,始终陶醉在自己的研究当中。但是内心的倾向,却让他觉得——或许我可以尝试一下用其他的道路踏破天关成就元神?
  还有什么呢?基于这个世界的“十六重态”吗?
  所谓的“八重态”,是最初人类只发现三种夸克的时候的一种理论。在这个模型当中,“代”的概念还没有出现,上夸克和下夸克被当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夸克——实际上,他们应该算是同一代夸克。而在这个对称模型当中,夸克、轻子、中微子的总的种类是八种。他们被纳入一个模型当中,被称作“八重态!”
  而在一年之后,就有人在这个模型上做出新的延伸,提出了第四种夸克存在的可能性。然后,更多这个模型之外的夸克被找到。
  而在王崎的时代,夸克、轻子和中微子的数量应该是这样的:三代中微子、三代轻子、三代夸克,每代夸克都有正反两种。即六种夸克。
  在不计算夸克的“味”的情况之下,十二重态的模型被建立起来。
  而在这个宇宙,就应该是十六重态了。
  中微子,四代,四种。
  轻子,四代,四种。
  夸克,四代,八种。
  共计十六种。
  “如果不用脑子硬套的话,倒是可以整出一套东西。”
  “这样的话,甚至不会触动元神化的过程……也能够发表论文,让其他人来帮我完成后续的工作。”
  “但是,现在还不能排除这个世界存在第五代夸克的情况。也就是说……使用这种理论作为元神法的根基,还是有一定危险的。”


第一百八十八章 论剑会?
  现在虽然确认了存在第四代中微子,但是却不能确定有且只有四代中微子。
  “确认存在”和“确认存在且只存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直到198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才真正的证明“有且只有三代夸克/中微子/轻子”。
  就算是这样,在地球宇宙,第四代中微子与第四代夸克存在的可能性依旧没有排除干净。到现在,依旧有不少科学家认为,第四代中微子或第四代夸克是暗物质——温暗物质或者冷暗物质都有可能。
  所以,直接使用十六重态作为自己的元神之根基,实在是有些冒险。
  王崎再次叹息:“完美的元神法……”
  “完美的元神法终究是不存在的。”这个时候,许久不见的冯落衣的投影出现在王崎面前。
  “冯老师。”王崎恭敬行礼。
  “毕竟时代永远在向前,总有更好的元神法被新开发出来。如果想要等一个最好的元神法,那你等一辈子也等不到。”冯落衣道:“这一点,倒还不要太过吹毛求疵。”
  王崎叹息:“我倒不是吹毛求疵。只是……我至少想要做到能预见范围内的最好,并且能够推演出一个兼收并蓄、包容一切变化、一切可能性的元神法——就算做不到‘一切’,至少也要做到‘尽可能多’……”
  ——毕竟,被“仙道”限制了思维的可能性,实在是无法接受。
  对于王崎来说,“长生”只是一种手段。他之所以想要长生,还是因为他希望能够接触无穷的生命带来的无尽旅程,见证无限的“可能性”。可若是为了长生而限制自己的可能性……多少有些不可接受了。
  “古老的仙人,最害怕的就是‘我不是我’。‘我之为我’这个命题,他们一定都有一套成熟的看法——毕竟,就算是凡人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