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子奋斗日常-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裴清殊感觉,自己有点分不清楚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就算公孙夫妇知道他是个假的十二皇子也好,这夫妻俩都没有做过任何对他不利的事情,甚至还把独生子送到了自己身边。
  裴清殊觉得,自己现在可以放下心来,把公孙家的人当成盟友,而不是戒备的对象了。


第84章 潜龙
  一个小小的公孙明或许并不显眼,可是他的父亲公孙越; 却是大齐国师般的人物。所以公孙明来到长华殿之后; 还是在庆宁宫范围内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虽说先前皇帝杀鸡儆猴; 已经正了正宫中的风气; 可十皇子还是改不了他大嘴巴的性子,在长华殿里大声嚷嚷,说皇帝还是偏疼裴清殊的,竟然还亲自给他找伴读。
  七皇子看他那个样子就烦,恨不得直接封住十皇子的嘴。
  裴清殊尽量不动气,学着四皇子的样子淡淡地怼他:“公孙明和我年纪相仿,所以父皇才让他来我身边的。请问十哥你今年几岁?”
  十皇子讨了个没趣; 讪讪地摸了摸鼻子:“老十一不是也和你差不多大么?”
  裴清殊回过头看了十一皇子的两个伴读一眼; 十皇子也随着他的视线看过去。
  那两个男孩儿; 要说也是好人家出来的公子,结果现在已经被十一皇子管的,比宫里的太监还要老实了。
  公孙明怎么说也是皇帝心腹的儿子,皇帝能让他遭这个罪么?
  果然; 十皇子找不出话来; 只能默默地闭嘴了。
  ……
  四皇子给裴清殊他们补了大半年的功课之后,裴清殊现在的成绩又有所进步,已经能和九皇子不相上下了。
  只不过他心里头,还是对那些“之乎者也”的东西兴趣不大。比起背诵四书五经,吟诗作对,裴清殊更喜欢学习算学和天象学。
  天文八卦这种东西; 长华殿里当然没有老师能教。这方面的知识,裴清殊都是通过公孙明了解的。
  公孙明虽然还没有出师,可他从小耳濡目染,会的东西也不少。
  有一回裴清殊好奇,忍不住让公孙明给他测一测生辰八字。
  公孙明看了他一眼,犹豫着说:“其实……我曾经看到过父亲给殿下测算的命格。”
  裴清殊立马来了兴趣,好奇地追问起来。
  可公孙明却一脸为难地说:“父亲总说,泄露天机,必遭天谴。我可不想死于话多……”
  裴清殊只能缠着他道:“那你就透露几个关键字,让我自己猜猜呗?我自己猜出来的,总不算是你泄露天机吧?”
  公孙明说不过他,只能在雪白的宫纸上写下一个大大的“潜”字。
  裴清殊皱起眉,一脸不解地看着这个“潜”字。
  “这……是什么意思啊?”
  这回公孙明却是咬紧牙关,怎么都不肯说了。
  裴清殊没有办法,只能在心里头默念着这个字,回头去宝文阁查阅古籍。
  等他终于在讲解《易经》的书籍中翻到乾卦篇的解释时,裴清殊手一抖,心脏突然砰砰砰地狂跳起来。
  据易学家崔憬所说,潜者,隐也。
  龙隐地下,潜德不彰,君子韬光待时,指的其实就是四个字——潜龙勿用。
  也就是说,他现在尚处于潜伏时期,还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必须坚定信念,藏锋守拙,等待时机,不能轻举妄动。
  只是这个时机,指的究竟是什么呢?
  潜龙勿用……
  不知为何,裴清殊只要想到这几个字,就会感到心惊肉跳。
  这几个字就像一座沉重的大山一样,压在他的心头,让裴清殊忍不住感到隐隐地害怕。
  是他想多了,猜错了,还是公孙先生给他算出的,当真是潜龙之命呢。
  裴清殊现在算是明白,为什么皇帝总说,人不要在太年轻的时候知道自己的命格了。因为的确,如果算出来的东西符合自己的心理预期还好,如果和自己想象当中不一样的话,就可能会人产生一些特别的影响。
  至于这影响是好是坏,就不好说了。
  从这之后,裴清殊再也不提让公孙明自己算命一事,只是踏实读书。
  ……
  延和十五年的年底,四皇子的婚事终于定了下来。
  听淑妃说,之前荣贵妃一心一意地在世家小姐里面挑选儿媳妇,可是无论她怎么选,都没有能让四皇子满意的。最后不知怎的,竟然定了正五品通政司参议庞大人的嫡长女。
  按照淑妃的观点来看,四皇子这门亲事选的不是特别好。虽说大皇子的岳父品级也不高,但他娶的毕竟是自己的表妹,而且还是恪靖侯府宋家出身的贵族小姐。
  庞家则是个在京城没有什么根基的家族。家中官位最高的,就是四皇子的这位未来岳父了,也不过正五品而已。
  淑妃摇摇头说:“你四哥各方面条件都不错,配这么个平平无奇的姑娘,可惜了。”
  裴清殊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庞大人的官职虽然还不高,但在通政司当差,比起一般的文官,还是有一些实权的。
  通政司俗称“银台”,掌内外奏章与全国上下臣民秘奏申诉之事。
  数十年前,通政司一度成为了摆设。皇帝为了集权,多让大臣们直接呈上密折。
  不过后来,有两朝皇帝对通政司进行了改革,使得通政司内大多是皇帝的近臣。这样一来,既能使密奏制度化,又能保证皇帝对天下事的了解。
  所以说,现在能够进入通政司的大臣,大多是皇帝信任之人。
  庞大人能够不靠裙带关系,只凭自己的实力进入通政司,想来也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
  而且听说庞大人只有一个女儿,对女儿极为疼爱。想来四皇子娶了庞家的小姐之后,对他将来的发展也会有所助益。
  从几位皇兄岳家的选择上来看,裴清殊觉得大皇子和三皇子选的都是与看似清贵,实则没有什么实权的家族联姻。二皇子和四皇子则是选择了在别的方面有所欠缺,但是父兄有实职的妻子。
  以裴清殊的视角来看,四位皇兄之中,还是数二皇子的婚事选的最好。虽说二皇子妃貌若无盐,父亲年纪又大了,可她的父亲苏宏光苏大人乃是正三品卫尉寺卿,天子近臣,一直很得皇帝的信任。
  就像得宠的妃子能吹枕边风一样,得宠的臣子,每日都能见到皇帝,谁知道他会不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皇帝的想法呢?
  截止到目前为止,裴清殊还是没能确定亡国之君到底是大皇子还是二皇子。
  四皇子的确也有那个可能,但是裴清殊不愿意去这么猜。
  至于年纪同样合适的五皇子……基本上已经完完全全地被裴清殊给忽略了。
  他实在是想不出来,到底出现什么情况,皇帝才会立老实巴交的成妃为继后,立不声不响的五皇子做太子。
  ……
  转过年的春天,四皇子大婚,出宫建府。
  为了庆贺四皇子的新婚之喜和乔迁之喜双喜临门,裴清殊下了血本,让人搜索了两幅特别值钱的古画送给四皇子。
  礼物送出去的时候,裴清殊看得出来,四皇子很喜欢,直接叫人挂在了书房里。
  裴清殊觉得自己的审美被人肯定了,美滋滋的都忘了心疼钱了。
  四皇子成婚之后,自然就不能继续给裴清殊他们辅导功课了。不过他们兄弟几个之间的来往还是没有断掉。每到休沐日的时候,四皇子都会进宫向荣贵妃请安。
  一般来说,皇子们出宫之后,他们原本在庆宁宫的住所仍旧会保留下来。所以每十日,他们兄弟几个还是可以聚在一起画画谈天。
  四皇子刚成婚那阵子,裴清殊和七皇子时不时地会去宝慈宫凑个热闹,主要是为了认识认识他们的那位新嫂嫂。
  裴清殊本以为四皇子会找一个和左大姑娘十分相似的姑娘,谁知见到庞氏之后,裴清殊就发现,这位新四嫂看起来和他想象中的样子完全不同。
  左大姑娘端庄秀丽,看似温婉,眉眼之间却有一股英气。可这位四皇子妃,低眉顺眼,不声不响,看起来就是一个典型的小家碧玉。长相虽说不丑,但也不是十分漂亮,只能说是端正。
  见了本人之后,裴清殊才明白淑妃为什么会说庞氏配不上四皇子了。
  不过裴清殊觉得,不管过去发生了什么,现在左姑娘和四皇子都各自婚嫁了,应该把以前的事情统统忘掉,朝前看才是。
  对于这位新嫂嫂,裴清殊十分敬重。因为头一回见面的时候,四皇子妃送了裴清殊和七皇子一人一套芙蓉白玉茶具,回过头裴清殊便从自己的私库里挑出一整套点翠赤金首饰来还礼。凡是见面的时候,裴清殊也必然恭恭敬敬地称她为四嫂,不因其他因素而轻视庞氏半分。
  许是荣贵妃只有四皇子这么一个儿子,庞氏没有嫡亲小叔子的缘故,见裴清殊他们和四皇子这么要好,庞氏就把他们俩当成自己的弟弟一样对待。逢年过节,或是家里得了什么好东西,庞氏总是要送上他们一份。
  七皇子每回收到来自四嫂的礼物,都要忍不住跟裴清殊感慨一番:娶媳妇真好!
  七皇子的虚岁已经有十四,周岁也有十二了,近来想娶媳妇的趋势越发明显。之前裴清殊还总觉得自己年纪小,不太挂心男女方面的事情。可是眼看着七皇子也快到了收用宫女的年龄,裴清殊忽然有点担心……
  他……以后该怎么办呢?
  裴清殊是一开始就没想过要再找男人怎么怎么样的,不管他以前的心理状态是什么,现在的他就是男人,他也已经习惯自己的身体状态了。
  他骨子里其实还是一个很传统的人,觉得男人就是应该和女人在一起。当然,这其中也有怕被世人议论的成分在。他觉得若是自己不娶女人的话,就会像二皇子那样,被淑妃说成是变态。所以他迟早是会有女人的,而且迫于皇家的压力,恐怕还不止一个。
  不知道到时候……他能不能受得住啊。
  不过,比起个人的婚姻这种小事,裴清殊更关心的,还是国家大事。
  这些年来,匈奴人数次骚扰大齐边境,几乎每过两、三年就会跑来一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虽说每一次,匈奴人都会被大齐的将士赶跑,可裴清殊总觉得,匈奴人只是在积攒实力,不断试探大齐的实力和底线。
  可是如今,大齐官场上总体的状态还是重文轻武,国家并无多少将才可用。
  老一辈的大将军王大将军,也就是定妃的祖父,如今已经年过七十,难以再战。他老人家年轻的时候虽然英勇无比,可他的两个儿子、三个侄儿全都为国捐躯,已是后继无人。
  中年将领也有几个,可他们大多已经习惯了京城的富贵安逸,向来主和不主战。
  至于青年将领,除了大皇子小露头角之外,这几年武科举上来的武举人、武状元都并不是十分突出,加上没有根基,在军中难以出头。
  裴清殊越了解,越心惊,越觉得这个国家岌岌可危。
  宫廷内斗暗潮汹涌,外无猛将保家卫国,这样的国家,该怎么挽救呢?
  现在在长华殿里,裴清殊的成绩已经能够稳定地排进前三名了。所以一有空的时候,他就开始研读那些自己并不喜欢的兵书,试图多了解一些用兵打仗方面的知识。
  可裴清殊还是觉得,自己的能力实在太有限了。
  这个时候他就很羡慕大皇子,生来高大强壮不说,还十分擅长骑射。这回匈奴人犯境,大皇子又领了五千人马,守卫边境去了。
  因为匈奴人只是小规模的扰境,所以皇帝并没有大张旗鼓地给大皇子践行,只是临走时让儿子们聚在一起吃了顿饭。
  酒席之上,二皇子举着酒杯,把大皇子从头到脚夸了一遍,两人兄友弟恭,好不和谐。
  三皇子始终沉默地捏着酒杯,一改往日的狂妄自大,一言不发地坐在那里。裴清殊细心地发现,从头到尾,三皇子滴酒未沾。
  其他的皇子们和平时一样,除了老十以外,大家几乎都是闷头喝酒吃菜,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要说起来,他们这些兄弟,虽然都是一个爹生的,也都在同一个宫里住着,可是彼此之间的感情说不上多要好,甚至比跟他们的伴读都不如。
  而且他们这些皇子,都早早地分成了一个一个小团体,只跟自己小团体内的人亲近。
  每次像这回这样,硬要把他们凑在一起的时候,气氛其实都是有一些尴尬的。
  好不容易吃完一顿饭,大家其实都没怎么吃饱。这个时候,七皇子就会跑去裴清殊那里求加餐。
  裴清殊看着只知道吃吃喝喝的七皇子,有时候还真挺羡慕他没心没肺的样子的。
  ……
  大皇子离开京城后不久,大皇子府报来喜讯,说是大皇子妃诞下一子。
  皇帝听说消息之后十分高兴,赏赐了大皇子府许多东西。
  不过刚刚抱了孙子的敬妃,却显得不是特别兴奋。
  因为在几个月之前,二皇子已经先大皇子一步有了儿子。虽说只是个庶出的,但那个孩子却是大齐朝的皇长孙,她的孙子却不是。
  只差几个月,排行和地位便全然不同,敬妃心里,少不得要意难平。
  不过总体来说,敬妃最近的心情还算不错。
  虽说之前皇长孙诞生的时候,皇帝也赏赐了礼物下去,但因为大皇子正在边关为国奋战的缘故,现在朝中上下都在猜测,若是大皇子这一次能够得胜归来的话,不说封太子,起码皇帝也要封他一个郡王了吧?
  毕竟现在,六皇子已死,三皇子又被皇后牵连,大皇子算是诸位皇子之中最出众的了。
  越来越多原本还在观望局势的人,都选择了向大皇子这一边靠拢。
  其实他们猜得不错,大皇子今年已经二十多岁了,皇帝的确有给他封王的打算,甚至连封号都已经想好了。
  谁知大皇子还没回朝,皇帝的人突然查出了令他大吃一惊的事情。
  害三皇子得花柳病的……竟然就是这个表面上大大咧咧,胸无城府的大皇子裴清德!


第85章 推测
  据卫尉寺少卿苏和泰所说,给三皇子诊病的那位李太医平日里行事十分谨慎; 除了固定给三皇子和八皇子两位皇子请平安脉之外; 只有当值的时候偶尔会去别人的寝宫; 看不出任何异常。
  至于他休沐的时候; 卫尉寺的人悄悄地跟了他这么长时间,都没发现他和任何可疑的人来往。
  直到最近,苏和泰的手下终于发现了一点端倪。
  原来李太医的夫人每三个月左右,都会去位于京城郊外的大觉寺烧一次香。苏和泰原本也想过李夫人有可能会和外人传递消息,所以让人跟了她许久,谁知一直都没有什么发现。
  直到三个月多前,苏和泰终于发现; 李夫人外出礼佛时虽然不会和外人有所接触; 却会从厢房的香炉里取出一封藏在冷炉灰里的秘信。等看完之后; 李夫人便会迅速将信烧掉。
  苏和泰禀报皇帝之后,君臣二人都认为应该暂时按兵不动,以免打草惊蛇。
  几日前,在李夫人再次前往大觉寺当日; 苏和泰便让人在李夫人之前拆阅了那封秘信。
  可那封信用火漆做了封口处理; 上面盖有特殊的印记,在打开之后就会被人察觉出来。苏和泰他们无奈之下,只能先把李夫人给绑了,暂时藏到一个隐秘的地方。
  至于那封信,信中虽然没有明说是大皇子所书,可信中有两句话; 已经完全暴露了他的身份。
  根据信的内容可以推测出来,原来李太医最近越来越害怕,觉得自己瞒不住三皇子了,所以一直都想要告老还乡。
  虽说太医院那边没什么问题,可三皇子这边的差事还没有办完,所以他必须得到“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