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子奋斗日常-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否则将来只会成为一对怨偶。”
  裴清殊深感赞同:“此话有理!”
  “其实,您现在挑花了眼,感觉京城中适龄的大家闺秀很多,但事实上只要您把自己的要求设定清楚了,候选人的范围就会缩小不少,然后再用排除的方法把不合适的人选排除掉就好了。”
  这个裴清殊早就想过了:“我不想盲婚哑嫁,和没有接触过的、不知底细的人家结亲。我还是想娶一个我认识的姑娘,不说熟识,但起码是见过。姑娘的家世固然重要,但本人的性格也必须要好相处。至于年龄倒是不那么重要,只要比我大小三岁以内的,我都能接受。”
  裴清殊说完,提了几个自己接触过的姑娘。还有一些公孙明知道的,裴清殊就没提。
  公孙明想了想,一个一个地给他分析:“要说这几位姑娘里头,自然是傅五姑娘和您的家世最匹配,但是傅五姑娘和您性格不合,所以排除。左三姑娘性格开朗,身份高贵,但可惜出身于左氏,容易埋下隐患,所以排除。容三姑娘性格讨喜,出身大家,但容家已经有了荣贵妃和四皇子,只要有他们在,容家就无法一心一意地为殿下谋算,所以,还是排除。”
  裴清殊感觉再让公孙明这么分析下去,自己就要娶不到媳妇了,但还是要让他继续说完。
  “英国公之女不仅身份尊贵,而且英国公手上有一定的军权,娶她对殿下来说看似最为有利。可殿下也要想到,万一殿下成了,荣登大宝之后……”
  尽管屋里没有旁人,但公孙明还是用极低极低,只容他们二人听到的声音说道:“很有可能外戚干政,扰乱朝纲,成为殿下施展拳脚的一大隐患。到时候国将不国,朝中定然一片混乱!”
  裴清殊深以为然:“这个你放心,虽然英国公正是炙手可热的时候,但我原本就没打算高攀他家的女儿。”
  他刚才根本就没提英国公之女,还是公孙明自己想到的。
  公孙明听了,毫不意外地笑道:“我知道殿下不是趋炎附势之人,只是把我想到的,都同您交代清楚罢了。”
  “那你排除来排除去,到底建议我娶谁呢?”说了一大通,也没见公孙明说谁好的。
  公孙明也不故弄玄虚,直接问他:“殿下可曾考虑过您启蒙老师的女儿,宋姑娘呢?”
  裴清殊脑中瞬间浮现出一个女子端庄文雅的模样:“你说的,可是老师的二女儿?”
  公孙明颔首道:“据我所知,这位宋二姑娘乃是宋大人嫡出。虽然比您大了一岁半,但她底下的妹妹乃是庶出,不足以与您相配。”
  见裴清殊沉思着不说话,公孙明继续说道:“先说宋大人吧,他出身清贵,还是延和十二年的探花郎,金榜题名之后便进了翰林院,没过多久就兼任了您的启蒙老师。可以说无论是出身,还是和您的关系,那都是没话说的。这些年来,宋大人的仕途十分顺利,每回任期期满,都会有所晋升,现在已经是从五品的翰林院侍讲。每回皇上去行宫,都会带上他在身侧答疑解惑,想来距离内阁仅仅一步之遥了!”
  “再说宋姑娘本人吧,我也曾远远见过她几回。虽不如钟姑娘秀美,但也是样貌端正。毕竟是探花郎的女儿嘛,在长相上还是配得上殿下的。而且她才华出众,在京城中颇有才名。殿下娶了她不亏。”
  裴清殊默了默,又是轻轻一叹:“你不用说了,我知道宋姑娘很好。这样看来,她和我的各方面条件也很匹配。只是……只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和你说,就是……”裴清殊情不自禁地变得吞吞吐吐起来,“就是我知道她很好,我对她的印象也还不错,可以说是挺欣赏的吧。但是我对她还没有那种男女之情,你明白我的意思么?”
  “明白明白。”公孙明笑着说:“其实我刚才提起钟姑娘的时候,就发现殿下的神色有一些微妙的变化。其实在殿下心里,最属意的还是钟姑娘吧?”
  裴清殊不说话了。
  “殿下年少,倾慕佳人,也是人之常情。说句老实话,我也觉得钟姑娘艳色无双,就是比起俪妃娘娘也不遑多让。只是娶妻娶贤,钟姑娘到底是太医的女儿,配普通官家的公子,已经算是不错了,如何能做皇子正妃呢?是,恩嫔娘娘的生母也姓钟,可您别忘了,当年她嫁给林老太爷的时候,林老太爷还只是一个小小的秀才。这样的婚事,才是门当户对啊。”
  “唉,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所以我才觉得为难。”裴清殊终于知道自己这段时间为什么这么焦躁了,“我说这话,你可能不相信,但我真的不只是因为钟姑娘生得好,才格外注意她的。其实小的时候,第一次见她那会儿,我就觉得这姑娘看起来娇娇弱弱的,有一种很想保护她的冲动。当时我只当她是年纪小,格外怜惜她几分罢了。谁知等她大了,这种感觉不仅没有消除,反而更强烈了。”
  公孙明理解地说:“钟姑娘体态娇弱,看起来有弱柳扶风之态,殿下怜惜她,想要照顾她几分,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是殿下好好想想,自古以来,可有太医之女为皇后的先例?”
  裴清殊苦笑着说:“没有。我知道没有,所以我也明白,我不能娶她。”
  裴清殊对钟姑娘可能是有一些好感,但是这种感觉还远远不足以让他冲昏头脑,去做一些不理智的事情。
  公孙明安慰他说:“殿下也别太悲观了,以钟姑娘的出身,给殿下做一个侧妃,其实还是绰绰有余的。”
  裴清殊摇摇头道:“她是个好姑娘,没必要耽误在我身上。更何况我除了一位正妃之外,恐怕还要纳一个傅家的庶女为侧室。钟姑娘性子柔弱,我想她恐怕应付不来。”
  “哈哈,刚才光顾着说正妃的事儿,还没来得及和您说傅家的庶女呢。看来您已经想通了,我就不用再劝您了。”
  裴清殊摇摇头道:“其实如果不是傅家一直强烈地想要和我结亲的话,就是傅家的庶女我也不想要。但是淑母妃养了我这么多年,我实在不忍拒绝,所以……这个侧妃,怕是不得不娶了。”


第106章 真相
  和公孙明商议了一番之后,裴清殊觉得自己心中安定了许多; 不再那么迷茫和纠结了。
  他觉得公孙明的分析很有道理;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 宋姑娘都是和他最匹配的人选。虽说他和宋姑娘还不熟悉; 但起码他对宋姑娘的印象还不错。而且以他对宋尧各方面情况的了解,宋家的女儿应当也差不到哪里去。
  至于夫妻感情问题……就像七皇子说的,感情这东西,婚后可以慢慢培养,哪家夫妻不是这样过来的?
  只要宋家人愿意的话,裴清殊就打算娶宋二姑娘为正妃了。
  接下来裴清殊要做的,就是和淑妃、俪妃分别说一下自己的打算。她们若是同意了; 然后再去跟宋家通气。
  俪妃那边想来不会有什么阻碍的。不过淑妃这边; 裴清殊心里有点发虚; 就怕淑妃不高兴。
  到钟灵宫陪十四皇子过完生辰之后,裴清殊犹豫了一下,决定还是先和淑妃商量,等基本定下来之后再来告诉俪妃; 省得情况有变; 再晃到俪妃。
  裴清殊想了好几天,自己该怎么说服淑妃。结果让他没想到的是,他还没来得及和淑妃说他觉得宋姑娘合适的理由呢,淑妃便拍手叫道:“哎呀,你跟我想到一块儿去了!”
  “啊?”裴清殊愣了一下。
  “母妃先前就觉得这个宋姑娘还不错,看起来端庄大方; 模样生的又好。就是她父亲的品级略低了一点,所以我才犹豫了很久……”
  “母妃,您不能只看眼前啊。宋大人是我的启蒙老师,他的才学和人品,儿子再了解不过了。他绝不会一辈子止步于从五品的位子上的。”
  淑妃想了想道:“也是这么个理儿。而且母妃还想了,宋尧本人身上虽然没有爵位,可宋家的家主恪靖侯是他的嫡亲兄长,长嫂又是皇上敬重的姐姐淮阳长公主,侄子还是前几年的榜眼,也是前途似锦……总之宋家算是京城这些家族当中底蕴最深的清贵世家了,族中人口众多,姻亲关系无数。你若是当了宋家的女婿,将来这人脉一下子就能打开了。”
  “那……傅家呢?”裴清殊知道不好开口,但这话还是要问:“母妃打算怎么回那两位舅妈?”
  淑妃笑了笑道:“既然正妃的位子已经打算给宋家姑娘了,那你五姐姐是不用考虑了。她一个嫡女,怎么着都是没办法给你做侧妃的。你若是愿意的话,就在你六妹妹和七妹妹当中选一个做侧妃,选哪个都不要紧。只是不要过太久再做决定,毕竟女孩子家到了这个年纪,都是得抓紧时间找婆家的。”
  对此裴清殊并不意外,只是点点头道:“母妃,如果可以的话,我能不能再和两位妹妹接触一下?”
  “那没问题,就算是娶侧妃,那也不能随意选,得选个可心的才行,毕竟是要过一辈子的人呢。”淑妃不知怎么,突然叨咕了一句:“要说起来,当年我一个嫡女,还给皇上做了侧妃呢……现在皇子妃的身份啊,真是越来越低了。”
  裴清殊猜测道:“应当是父皇的儿子太多,怕外戚势大,会影响朝政的原因吧?”
  其实裴清殊能够理解皇帝的做法,毕竟妻族对一个男人的影响特别大。就拿五皇子来说吧,原本他是一个老实人,可如果他娶了一个出身显赫的妻子的话,那他的岳家就很容易会生出别的心思来,鼓动五皇子做一些争权夺利的事情,到时候朝堂上的局势可能就会更乱了。
  淑妃缓缓点头道:“这样看来,你宋先生的品阶稍微低一些,倒也不是什么坏事了。”
  和淑妃商议妥当之后,裴清殊又寻了个日子,去钟灵宫找俪妃。
  虽说俪妃说过不会在他的婚事上有什么要求,让裴清殊自己挑个合心意的就好了,不过裴清殊觉得,俪妃毕竟是自己的生母,在正式议亲之前,还是要问一问她的意见的。
  和裴清殊想象当中完全相反的是,俪妃听了裴清殊的打算之后,并没有立即说好,而是深深地看着他说:“这是你自己的主意么?”
  裴清殊浅浅地笑了一下:“算是吧。”
  “什么叫算是?婚姻大事,绝非儿戏,你可要想好了再做决定。”
  还不及裴清殊回答,俪妃又补充道:“毕竟这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还关系到人家姑娘的一生。你若决心要娶她,就一定不能辜负了她,你可明白我的意思?”
  裴清殊感觉得到,俪妃说这话是走了心的,于是他也和俪妃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我承认,我想娶宋姑娘,是看中条件多于感情。可是感觉这种东西,实在太虚无缥缈了。受各种礼教所限,我又没办法深入了解那些未婚的姑娘。所以……我只能用这种方式选妃。不过母妃放心,只要宋姑娘答应嫁给我,我一定会好好待她的。”
  俪妃默了默,颇为无奈地说:“你说的也对。受礼教所限……这一辈子能和自己真心喜欢的人相守,实在是太难了。”
  自打上次解开误会之后,母子二人已经许久没有像现在这样长谈过了。裴清殊见俪妃谈兴还不错,就同她讲了卢维成亲回京,娶了永昌伯家的姑小姐,还带回来一个小儿子的事情。
  俪妃难得露出一丝笑模样:“是么?改日有机会,我倒想见见这位卢夫人。”
  裴清殊觉得俪妃每次提起卢维的时候都挺开心的,一点儿都不像卢维自己所说的,俪妃躲着他,对他避之不及之类的。
  裴清殊好奇之下,忍不住问道:“母妃,卢先生总说您年轻的时候看不上他,也没看上那位……钟太医,这是真的么?”
  如果不是最近见了好几次那位钟太医的侄女,裴清殊恐怕根本不会把这句话问出口。他总觉得长辈们对当年的事情讳莫如深,至今都没有给他还原出事情完整的真相。
  说不好奇那是假的,只是裴清殊一直没有等到一个合适的时机去了解实情。现在其实也不是那个最好的时机,只是裴清殊实在是好奇,等不及了。
  俪妃见他这么问,下意识地说道:“都是些陈年旧事了,和你们这些小辈也没有什么关系,你又何必再问?”
  “您这么说可就不对了,我都这么大了,您还把我当孩子看呐?我只是想知道,在父皇之前,您到底有没有爱过其他人。您和那位流放到外地去的钟太医,又是什么关系?”裴清殊越说越觉得,这件事明明和他自己很有关系,“为什么父皇当年会疑心我不是他的儿子?如果母妃当年不曾和钟太医有情,父皇怎么会那样想呢?”
  俪妃听了,幽幽地看了他一眼。
  裴清殊也坚定地看着俪妃。
  一般来说,父母一辈的人,的确很少会把有关自己感情的经历说给孩子听。
  但裴清殊觉得,俪妃这样特立独行的人应当是个例外。
  果然,俪妃沉默了很久后,终于叹了口气,告诉他说:“阿维比我小几个月,我没有弟弟,就一直把他当成弟弟看待。我性子孤僻,不喜与人交往,他会那么想,我也并不意外。至于那位钟太医……他是你姨母的表哥,因此钟家和林家多有来往。只不过我和他的接触很少,与他并不熟悉。在和他定亲之前,只是打过几回照面而已。”
  裴清殊越听越觉得不对劲:“既然钟太医和姨母是青梅竹马,那为什么和钟太医定亲的不是姨母,而是您呢?”
  “家中原本的打算便是让堂姐嫁给他的,只是延和六年,秀女大选,我们林家必须送一个女儿入宫。我这性子,家中长辈都担心我会触怒龙颜,连累家族,或是得罪了高位妃嫔,葬身于宫中……当时我们这一辈只有我们两个年轻女孩儿,所以最终长辈们决定,让性格温和的堂姐入宫。那个时候,她还没有来得及和钟太医订亲。不过在此之前,两家人已经透露出了要结亲的意思。所以堂姐入宫之后,为了表达对钟家的歉意,家里人就想让我代替堂姐,和钟太医订亲。”
  裴清殊听的入了迷:“母妃当时愿意么?”
  俪妃摇摇头:“当然不愿意。我当时认为他们两个两小无猜,钟太医心里肯定是有堂姐的,我又何必挤进他们之间?可那位钟二公子告诉我说,他们只是兄妹之情,绝无半点男女私情,他真正喜欢的人是我。就算堂姐不入宫,他也不会和堂姐成亲。他其实早就知道我在写书的事情,他也支持我婚后继续写书。我承认,听他这么说,我心动了。因为他答应我,婚后可以给我最大程度的自由。”
  裴清殊这才知道,原来钟太医和恩嫔并非情投意合,而是恩嫔……一厢情愿。
  “那后来呢?”
  “后来,就在我和钟二公子订婚后不久,皇上不知怎的,突然要我进宫。我想过各种办法抗拒,装病也好,绝食也罢,什么方式都尝试过了,可是都没有用。我甚至试图毁容,在脸上划一道疤……是钟二公子救了我。那个时候我很绝望,在绝望之下,我生出了一个错误的念头。”
  裴清殊听得心惊肉跳:“您……做了什么?”
  俪妃张了张口,似乎十分难以启齿:“这件事情,我实在不方便告诉你。”
  裴清殊心中却已然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难道您在进宫之前……曾经和钟太医有过夫妻之实?”
  俪妃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没有,绝对没有!但是……”俪妃本是不想说的,但见裴清殊已经猜到这个份上了,只能告诉他说:“当时我一时冲动,的确有过这个念头。可是……他拒绝了我。”
  面对俪妃这样的大美人,还是自己的心上人,竟然能够坐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