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五零年代当学霸-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蝗幌牧阜窒吕床还怀栽趺窗欤俊
  “就是下地我们家也挣不了多少工分!生产队给我爸爸评六分,给我和二妞只评四分!”董新兰提到工分发自内心的想流眼泪。
  “我爸爸什么农活都会也只有七分,我妈也是四分。”李惜文笑了,妇女主任悄悄给她透过底,她爸妈工分多少都是上面给定的,不然不能这么低。董家的工分也这么低,只能说明有人想逼董家干一点出格的事。董心兰回去恐怕是要找哪个领导汇报工作的吧。她带笑说:“干活确实不如人家,你还能怎样?”
  “那你呢?你拿几个工分?”董心兰问。
  “我?我们几个一直在外面找地下水,村里不给我们算工分,公社安排的工作任务,给我们都算十二分。”李惜文看大家都出了院门,回手就把院门锁起来,“我这次回来不出去了,下地干活肯定也是给我评四分的吧。我们是来改造思想的,就要吃苦在人前,享受在人后呀。”
  然后李惜文就开始往外丢她这两个月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人吹的彩虹屁,把自己吹成无脑追求表现好的积极分子,吹得沈掌珠和董新兰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吹的小姑娘看她象看一坨会走路的狗屎。
  夹沟生产队的人来学习怎么在荒滩上打井开荒的先进经验,他们的支书和队长看见李惜文特别客气,因为董家和她一起进队部,队长还问:“小李同志,你和小董同志家是亲戚?”
  “上大学的时候曾经和董新兰同学在一间宿舍住过几天,算是认识吧。”李惜文没给生理学意义上的姑姑和董新兰同学面子,不过她也说不出不中听的话,笑笑说:“王队长你忙,我去浇地去了。”说完她就走了,都没和董新兰一家打招呼。
  夹沟生产队的队长对于本生产队这家下放干部家的娇滴滴家属也是很头痛的,但是小李同志可以说走就走,本生产队的人他不能不管,然而看着明显哭过的沈掌珠他也不好说什么。
  刚才李惜文带着董家的女娃娃满生产队问过一圈要换小米,现在居然和人家一句道别的话都没有说就走了,再看干部家属那个娇滴滴哭啼啼的样子,梨树村生产队的人并不觉得是李惜文欺负了人家,反而觉得是李惜文受委屈了,纷纷帮李惜文说话:“这个女同志,你拖儿带女的来我们生产队找小米,就是没有小米换给你,人家曹老师也把家里的糖连罐子都给你了,你还哭哭啼啼的好像我们生产队人欺负你一样,像话吗?”
  沈掌珠从小到大都没受过这种话,不过她很识时务,看出来梨树村整个生产队的人都是站李惜文那边的,她就忍住了没有哭。
  老百姓的审美和董冬至不同,他们更喜欢性格干脆泼辣,身体健壮能干活的女同志,看到这种风吹吹就能坏的美人本能的敬而远之。
  石三喜本来还想着带夹沟生产队的人去荒滩上转转,叫跟过来这一串的妇女儿童先回去怕不安全,他打算安排两个民兵送一送,现在他都不敢惹这位女同志了,尽快的和夹沟队的队长支书商量明后天一起出人去荒滩找地下水的事情,就说他还有事,请夹沟的人早点回去。
  李惜文也没有真去浇地,她直接回家去了。
  前几天干活比较辛苦,吃的又不好,今天队长给一半社员都放了假休息,曹月英和李大海就算是要避开沈掌珠也不至于真跑去上工,他俩在附近挖到十几棵酸枣苗,带回来打算栽在新开辟的菜园外面。
  李惜文接过曹月英的锄头,“妈,让我来。”
  “她们走了吗?”曹月英问。
  “送到队部了。夹沟生产队的队长支书都在那里,我直接说我和董新兰算是认识就回来了。”李惜文摇头,“董家要养那孩子,是惦记着李惜珍的未来公公东山再起在押宝呢。他们和我们不是一路人。”
  李大海自嘲:“你们这个同学的爸爸妈妈和你二伯伯到一块肯定有话讲。”
  这话也就亲爹自己能说,李惜文哈哈哈笑完就算了,曹月英干脆就不掺和这种话题。
  帮夹沟生产队在荒滩上找地下水的工作李惜文让石小六和马小七出头。他俩有商有量找出来的四个挖井点有两个符合李惜文十米以内出水的要求,另外两个点一个十五米一个十八米,勉强也凑和了。李惜文就叫挖那四个点试试。
  第一口井还真是没挖到十米就挖出了水。第二三天那三个点挖的井也挖出了水。
  这事传到公社,公社书记跑来生产队问情况,晓得李惜文只是利用休息时间教一教石小六和马小七,而石小六和马小七并没有上过学,就是村里冬闲办扫盲班认识了几百个字。公社书记就激动了,琢磨着可以办一个找水班,问李惜文能不能任胜。
  在公社办找水班是李惜文出书计划的一部分,她正需要多教十几二十个学生来验证一下她的小册子是不是通俗易懂呢。
  李惜文答应的很痛快。
  于是再去外县找水的工作就交给了石小六和马小七两个人。李惜文留在公社担任找水学习班的老师,一次教几十个人不可能个个从识字开始教,所以李惜文明确提出要求,希望学员起码认识几百个字,会使用乘法和除法做应用计算,因为挖井是需要算土石方估计打井的工作量,继而确定打井成本的。
  沙峪公社不是和顺县最穷的公社是因为所有的公社都差不多穷到不能再穷。每个生产大队都曾经办过小学,不过一直坚持到现在的也没有几个了,不然冬天闲的时候也不会把扫盲当政治任务抓。
  李惜文提的要求老实说有点高。
  不过她把教案摆到公社书记的面前,公社书记看到等高线地图,看到地形剖面图,再看到求圆柱体的体积、表面积公式,他自己都不大看得懂,因为不懂产生敬佩,立即就同意了李惜文的要求。
  各生产队推荐来的人不一定合格怎么办?
  李惜文表示这个很好办呀,各生产队可以推荐两个人来,公社社员只要想来都可以来报名,到时候请公社的小学老师和她各出两道题考一下,合格的就能留下来听课。公社给他们行个方便,帮他们给各生产队请个假就行。
  有李惜文这样一个会找地方水的人才沙峪公社受益很大,救济粮比别的公社都分的多一点。如果能培养出来几十个会看地下水的人才,公社书记想一想他离县委书记更近一步就觉得美,当然同意并且大力支持。
  所以最后这个班真正办起来学员一共有四十多位,一半是公社和各生产队推荐的,一半是凭自己真本事考来的,凭自己考来的学员中还有九位是梨树村生产队的后生和姑娘。
  培训班办了二十多天,通过实践结业考核的学员只有二十八位,梨树村生产队的九位都在其中。
  四五月仍然干旱,原来不缺水的地方现在也把希望放在打水井上。特别是经济条件好一些的平原地区,他们已经开始使用国家新生产出来的小型打井机打管井,更加需要擅长寻找地下水的人。所以这二十八位人才有一半被隔壁省的几个县请走了,人家根本没有想过还,立即都给留用成了水利局的干部,那一半留在本省的学员,包括石小六和马小七,就算没有进水利局也给各县想方设法留下来当了干部。
  这年月的特殊人才有这么吃香,李惜文完全没想到。
  沙峪公社的第二期学习班是上期没有结业的学员再添上二十多考进来的本公社学员。这期学习班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第一期学员成了香饽饽,第二期连学员带老师就被省水利厅接手转移到附近的部队招待所封闭上课。
  这期学习班结束,考核通过的学员分到各市区的水利局参加抗旱工作。李惜文则被安排进了省水利技术学校,学校新给三百多即将毕业的学生开了一门《如何寻找地下水》的必修课,李惜文和一位中年专家同时开课,各教一半毕业生。
  短短两三个月,沙峪公社就有几十个人走出去当了干部,这是非常激励人心的,各生产队的小学又纷纷办起来了,曹月英总算如李振华所愿,成了村小的脱产老师。


第107章 专家和杂家
  水利学校宿舍紧张,给李惜文和另一位专家沈直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李惜文先报到,学校的秘书估计另一位专家可能会带家属来住,就把两间房子里较小的一间房子分给了她。
  这间房是大杂院中的一间,房间里除了一盘两个人睡都嫌挤的小炕也只能摆一张学生书桌和一把椅子。但是门外有一个小院,关上院门外面就看不见院子里和房间里的情况,很合适女孩子晒晒衣服什么的。再说这房子还通电呢,可以放心的用电脑了。
  所以李惜文一点都不计较房间小,就带着铺盖卷和水壶脸盆饭盒住下来了。
  学校发给李惜文三十斤教职工食堂的饭票和五十块钱,吃饭问题也算解决了。
  李惜文估计自己上完了课不回梨树村生产队也是去别的地方上课,也没想过她能成为水利学校的正式老师什么的。除了以确定她讲的内容是不是和学生的课程有重复为理由向学校要来两套教科书看,李惜文什么要求都没提,就是问了问文具店和新华书店在哪儿。
  安顿下来她先去新华书店买了几本和农业生产有关系的书籍,再去买了一堆铅笔和本子给她爸妈寄回去。
  李惜文估计师伯没有被放出来她都一直会被人盯着,她也不想给别人惹事,并不敢和谁交朋友。不过一个人闷在家里,闲着没事干也很无聊的。
  李惜文把教科书翻过一遍,确定上课用她的初稿草稿完全可以,就给自己另外找个工作打发时间,她打算利用这段时间把农民生产劳动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总结成若干道应用题,编写一本《农村实用数学手册》。
  对有事可做的李惜文来说,关门独处是最理想的工作状态,问清楚上课时间和教室,她就只有早上去学校食堂打一饭盒稀饭和三个窝头,中午和晚上就不去食堂打饭了。
  沈直带着老婆和两个孩子到省城来, 第一天全家在省城逛一圈,第二天再去水利学校逛一圈,新鲜劲和兴奋劲过了,对比水利学校正职教职工住的前几年建的筒子楼宿舍,还有在学校生活的各种便利,这个乱糟糟的、房子又破旧的大杂院就很不能让人满意了。
  三百多的毕业生和另一位专家一人教一半的安排更让沈直不满意。
  全部的学生都让一个人教,教出来的学生找不准地下水那是学生的水平问题。两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自然会被拿出来比较,学生找不准地下水那就是老师的水平问题了。
  牛皮都是吹给外人听的,自己是个什么水平,自己心里还能没有数?
  另一位“专家”要是更会吹牛当然更好,就怕人家是真比他有本事,比得他颜面无光。
  沈直心里的小算盘打了一晚上,第三天早上专程在小院门口等着李专家一块去食堂打饭。
  李惜文开门出来看见一个矮又瘦的中年男人,手里还挎着一个篮子,真是吓一跳。
  沈直看见天仙似的女娃娃也吓一跳,退了两步。
  李惜文把院门锁上往外走,边走边琢磨她可能是遇到猥琐大叔了,必须要捡根棍子回家。
  到教职工食堂打饭的也就两百来人。再看到中年男,李惜文冷静了一点,估计这位就是沈直。
  两个人各教一半毕业生,免不了要被各种比较,彼此就是竞争关系。
  李惜文上辈子有爷爷给她加持的金钱光环护身,还因为她确实没有拿得出手的学术成果没有利用价值,人人都对她挺好的,她自己没遇上什么事,但是热闹真的看的不少。她回家跟家长说一说学校里的事情,爷爷和爸爸每次都会费好大劲举例子打比方教育她这个傻白甜不要给别人当枪,那些正大光明或者上不得台面的小手段她都略知一二。
  在前途和事业面前,才没有人会因为你是女的、长得好看就让着你,想拿走你的工作成果、顺便睡你当是占便宜的猥琐男倒是一大堆。
  所以她才会在实验室留假的实验记录,搞那么多份论文寄出去。
  估计这位沈直可能会搞事,李惜文现在编数学实用手册正在兴头上呢,让她中断有意思的工作,浪费时间做个假教案她就很烦躁了。她看见沈直只当没看见,直直的出去没有半点停顿。
  明天上午就要正式上课,但是估计今天沈直就会来打探。李惜文不想把自己的真实教案给别人看,写假教案又来不及,再说她也不想沈直有什么借口搬弄是非,她想想就没有直接回去。
  她把装满的饭盒放进饭盒袋子里,其实是放进了空间,然后就啃着窝窝头去逛街,逛到省图书馆就去办了一张借书证,在省图写假教案到傍晚六点半才回家。
  六月中旬天气炎热。大杂院里各家都在院子里吃饭,李惜文回家端着脸盆去唯一一个水龙头打水,大杂院的“院长”张婶就问她:“小李老师,你白天到哪里去了?”
  “去省图书馆找资料,为了节省时间就没回来。”李惜文对张婶笑笑,“您有事找我呀?”
  “是你们水利学校的沈老师找你。他也住在我们院里,东跨院东厢第一家。找你好几回你家小院都锁着门,问我呢。我说你平时都不出门的,今天不在是不是有事?”
  “还真是有事。明天要上课了,我备课呢,图书馆的阅览室条件好,我就在那儿待着。婶婶,我过去找他去,水盆就搁这儿。”李惜文连水盆都不端了,就在满院子的饭桌中找到同样在外面里吃饭的沈直一家。
  沈直的太太看上去和他差不多大,又黄又肿。两个孩子大的孩子是个女孩,估计也有十三四岁了,特别特别廋,小的是个七八岁的男孩,虽然也廋,看上去倒还好。他们家两张方板凳拼在一起,摆着一个盛稀粥的小脸盆,现在脸盆是空的。一个小筐子,里头也是空的,沈直本人和小男孩手里还捏着窝头,女人和女孩都只捧着粥碗。
  “沈老师,您找我?”李惜文笑盈盈的问。
  “你就是小李老师?”沈直站起来,“久仰久仰,早上没想到是你,吓一跳还以为找错了门。”
  “我以为沈老师还要过两天才能到,也没想到是您。”李惜文也客气,“您找我是学校有事吗?”
  “是我听说小李老师也住在这里,想去拜访,就没想小李老师出去了。”沈直非常客气。
  这个跨院有正房有东西厢,也住着六七户人家呢,家家都在院子里吃饭,就是眼睛没往这边看,耳朵也竖的尖尖的。
  “我那屋特别小,桌椅都挤不开,白天要把桌椅搁院子里又有太阳晒。我憋两天受不了,去省图书馆备课去了。”李惜文笑盈盈的,“不耽误您吃饭了。我明天要上的课还得再准备一下。咱们明天学校办公室见!”
  沈直正想说要看看小李老师的教案,结果小姑娘说明天办公室见。小李老师是个漂漂亮亮的大姑娘,他一定要说晚上去拜访,别说邻居们会误会,就是他爱人也会有看法。他能怎么办啊?他只有顺势说:“那咱们明天再聊聊。我觉得我们要把这门课上好,还需要多交流啊。”
  李惜文很谦虚,力捧沈直:“我大学是读机械工程的,搞地质勘查是业余爱好,交流不敢当,明天一定跟沈老师学习先进知识和理论。”
  沈直猜李惜文学历不低,但是没想到李惜文居然是机械专业的,专业不对口也敢妄为人师?他就追问到底:“那你是怎么学会找地下水的?”
  “哦,我大哥也是机械专业的大学生。我们生产队打井很麻烦,我爸和我哥想设计打井机。那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