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侯门医妃有点毒-第4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窝棚区那边,最近忙着强拆,整日里鸡飞狗跳。
  大部分流民还是很配合,咬咬牙,出一笔首府,买了新房拿了钥匙带着全家老小搬进去。
  体会到住新房的好处后,谁还稀罕住那窝棚。
  只怕是再也不想回到窝棚区,怕是看一眼都觉着碍眼得很。
  这些流民并非全都是穷苦百姓出身,其中不乏乡绅,秀才,略有家资的富农,有手艺的工匠,甚至还有大户人家。
  只因为老家遭了灾,地主家也没了余粮,又遇人祸,只能背井离乡出来逃荒做流民。
  本想着有朝一日回到家乡。
  可是领略了京城的好处后,有人便决定在京畿新民县落地生根。
  也有那小地主,所谓的大户之家,惦记着家乡,不肯落户。指望着还有一天能回到老家。
  这帮人就是闹的最厉害的钉子户。
  他们想法很简单,买了房就要落户,落了户他们就不再是家乡人。家乡的田,家乡的房,家乡的人脉关系,仿佛一下子都和他们没了关系。
  他们岂能接受。
  这帮人闹了好几场,抓也抓了,打也打了,却不顶用。
  这帮人死活不买房,也不肯搬走。
  家乡连年遭灾,逃荒逃到千里无人烟,回去总有一天会回去,但不是现在。
  现在回去,连个人都没有。没人,守着大片抛荒的地又有什么用。靠自家那点人,累死了也耕不了两百亩地。
  更别说还没地方买种子耕牛。
  当年,先是乡下逃荒,后来又听说闹反贼,闹兵贼,家乡县城都给跑得一个人不剩,官府也是空荡荡的,无人。
  那样的家乡,俨然已经是绝户县,绝户州。现在是万万不能回去的。
  不回去,他们就死守京城,同时绝不落户京城新民县,不做那新民县的百姓。
  这些人读过书,比寻常百姓有更多的执念。
  闹到最后,邓存礼脾气上来,就想将这帮人抓起来全都丢到矿上做矿奴。
  好在顾玖赶来了。
  顾玖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消息。
  她说道:“买房落户一事,全凭自愿,不必强求。想落户,必须买房。买了房,却不是非要落户不可。
  不过,不落户,虽说不用服徭役,不用缴纳口赋税,但是要缴纳借籍税。毕竟他们占着新民县的资源,不能什么好处都占了,却不用付出半点代价。”
  邓存礼问道:“这个借籍税,户部想出来的?”
  顾玖点头,“户部税曹那边已经办好了文书,只等收税。借籍税,不管收成如何,都是新民县当年口赋税的三倍。
  你将这些制度多刻印几张,贴在外面,派人讲解,叫所有人都明白。给他们三天时间,三天后不管搬不搬,工地都要如期开工。
  胆敢阻碍工期,全都抓起来丢矿山改造。男的下矿,女的在矿上洗衣做饭,小孩去就背矿。老人也别放过。矿上那么多活,不怕没事干。”
  邓存礼躬身领命,安排人去刻印张贴宣传户部新制度。
  顾玖又说道:“钱的问题你不用担心,我已经从少府借贷了一笔,全都放在账上。你要用钱,从账上支用就成。”
  邓存礼大喜过望,“夫人这笔钱,可是及时雨。原定计划,今年二期和三期同时开工。账上的钱却越来越少,老奴还在担心,会不会耽误了工期。
  三期若是不能准时开工,今年还能去哪里赚钱。正想着钱的事情,夫人就把钱给解决了。”
  在顾玖的计划中,一期二期都是薄利多销,让利给流民百姓。
  那点利润,真不够塞牙缝,只够拿来修建基础工程。
  偌大的新民县,基础工程,地下管道,铺桥修路,可都是极耗钱粮的玩意。
  真正能赚大钱的,是后面的三期工程,四期工程,五期工程……
  越往后面修,房子会修得越发奢华,售价越发昂贵。
  为了将房子卖出十倍,二十倍,甚至是一百倍的利润,打造配套的环境是必不可少的。
  周围的山林,全都被顾玖买了下来。
  那些山林,她可得好好利用。
  还有湖泊。
  这附近没湖泊,那就人工挖池塘,建湖泊。从山上,从上游引活水过来。
  保证打造出一个环境清幽,闹中取静,出行方便,购物方便,低调奢华的高大上住宅区。
  专卖有钱人。
  一套宅院,不卖个几万两,她就不姓顾。


第497章 过路费
  顾玖提醒邓存礼,“得抓紧时间把书院办起来。别的事情可以拖一拖,书院这事决不能拖。要用最好的材料,建造书院。”
  一套宅院想卖几万两,除了地段,还能靠什么?
  当然是靠逼格,靠需求。
  什么是需求。
  自古以来,人有了钱就想追求精神上的富足,俗称逼格。
  高逼格的书院,才有高逼格的房产项目。
  想让子孙到高逼格的书院读书吗?
  买房吧!
  没错,顾玖要干的事情,就是建学区房。
  工读院校,也就是后世的技校,她打算就建在二期后面,顺便提升一下二期以及三期房产项目的逼格。
  至于高逼格的书院,就建在那山上。
  她要建大周朝一等一的书院,吸引全天下优质师生入驻。
  山坡上,山脚下,山后面,就是计划中的四期,五期房产项目。或许将来还会有六期,七期……
  反正她买了足够的土地,足够建很多很多的房子。
  她还提醒邓存礼,“叫你寻摸那些致仕的老太医到这边开医馆的事情,也得抓紧。”
  除了教育,还要有配套的医疗。
  没有谁比太医院致仕的太医更有逼格。
  顾玖名下那个药铺,可以卖卖药方,卖卖药材,却卖不了身份逼格。
  请老太医给自己看病,多有面的事情啊。
  那些个富豪,世家大族,就喜欢请有身份的人替自己做事。
  大不了,太医开药,到她名下的药铺拿药。
  大不了她让药铺在新民县这边开个连锁分店。
  除了教育和医疗,剩下的就是交通。
  有了交通,才有更多的人流量,才有更多的商机,那些高档的消费场所才会主动入驻新民县。
  顾玖叫上邓存礼,“随去去见几位老大人。”
  两人出了签押房,朝集市那边的公房走去。
  两人皆是步行,护卫护送。
  顾玖看见大槐树坝子上,已经有小贩开始摆摊,她对邓存礼说道:“想办法引导更多的小贩游商到这边叫卖,不拘什么货物。”
  邓存礼说道:“目前来说,还是京城小民更舍得花钱。游商们更喜欢去京城做买卖。不过随着二期第一批人入驻,这边的商机会越来越兴旺。”
  顾玖点点头,“慢慢来。等这边住的人超过十万,二十万,不用我们操心,市场自会兴旺。届时还要修再修两个商业集市。”
  一边说一边走,终于来到公房。
  少府家令同户部尚书正在大眼瞪小眼,新民县县令顾喻夹在中间,苦不堪言。
  见到顾玖到来,好似见到救星,“小玖妹妹,你可算来了。”
  顾玖含笑点头,“我来了。两位大人,今儿怎么有空来这贱地?当心脏了鞋。”
  “诏夫人真会说笑,这地面干净的很,比京城某些坊市还要干净三分,怎会是贱地,又怎会脏了鞋。”户部尚书打了个哈哈。
  少府家令翻了个白眼,十分嫌弃。心道这老抠肯定又在冒什么坏水。
  不过户部尚书说的也没错,新民县旁的不敢说,卫生情况绝对是走在全京城最前面。
  顾玖爱干净,连带着她手下的人也见不得那脏兮兮的地面。
  最初卫生队只有五十个人,如今已经扩建到三百来人。
  这些人不干别的,就负责拿着扫把撮箕,从早到晚打扫卫生,确保自个负责的区域从早到晚都是干净的。
  集市上每天人来人往,就是靠着卫生队,才能保证地面时刻干干净净,垃圾落地不超过一刻钟就会被清扫打理。
  顾玖笑眯眯地说道:“两位大人都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儿倒是奇了,竟然一起出现在这里。
  老祖宗,一个时辰前,我们刚在少府衙门见过,你怎么又过来呢?你若是有事,使人唤我一声就成了。何须劳师动众,亲自过来。”
  少府家令哼哼两声,“嗯,老夫有话需当面说。”
  少府家令的那个下属实在是不忍卒睹,为了忍耐,脸都扭曲了。
  顾玖含笑问道:“不知老祖宗有什么话和晚辈说?”
  少府家令瞥了眼户部尚书,“让这老抠先说,老夫不着急。”
  户部尚书:你才老抠,你全家都是老抠。
  户部尚书很心塞,想他堂堂河东赵氏,传承了两三百年的世家,别的没有,就是大气。
  竟然被少府家令这个老不修的取了个外号叫老抠。
  别以为他不知道,少府上下私下里都跟着叫他老抠。
  哼!
  先不和这老东西计较,正事要紧。
  “诏夫人,上次你提起的税源……”
  他可是眼巴巴地望着。
  少府家令:我靠!户部又搞了什么新税源?过分了啊,有好处竟然不拿出来分润。今儿幸亏他跟来了。要不然这便宜就全让户部占了去,少府连汤都没得喝。
  少府家令又朝顾玖看去,满脸写着:小玖,你不厚道啊!这么好的事情,怎么不惦记着少府,光想着户部。老夫对你不好吗?几百万两都借给你了,全天下这可是头一份。你撇开少府给户部找税源,良心不会痛吗?
  户部尚书瞪眼:老贼,又想截胡。盐铁税收叫你们拿了去,这一回定不能叫你得逞。
  两个老家伙,加起来快一百四十岁,你瞪我,我瞪你,十足的孩子气。
  顾玖喝了口清茶,低头一笑,“谈税源之前,我想先请两位老大人看一样东西。”
  “什么东西?”
  顾玖说道:“外面春光大好,两位大人若是不嫌弃,不如随我到外面走一走。”
  “走走走,出去晒晒太阳也好。这把老骨头许久没动弹了。”
  顾玖打头,带着两位大人还有顾喻,走出公房,朝集市后巷走去。
  后巷这边是车马行,所有商铺的车马,全都寄放在后巷。
  故此,后巷的气味重了些。
  “小玖啊,不是说晒太阳吗,怎么带我们来了此处?”
  顾玖含笑问道:“两位大人,没发现这里有什么不同吗?”
  “什么不同?”
  顾玖含笑不语。
  顾喻眨眨眼,提醒两位大人能不能纡尊降贵看看那车马行。
  啥?
  为啥看车马行。
  顾喻轻咳一声,“过往,所有车马行,都是黄泥巴做地基,讲究点的铺点稻草就成。天晴还好,一到下雨天,那地面简直无法下脚。又是黄泥,又是牲畜粪便,要有多污秽就有多污秽。
  二位大人都知道,今儿凌晨,京城下了一场雨,地面都浇头了。可你们看看这车马行,可有半点污秽之处?”
  咦!
  这一提醒他们才注意到车马行的地面竟不是黄土。
  “这是什么?踩上去硬邦邦的。”
  顾玖神秘一笑,“两位大人随我来。”
  走出车马行,来到二期背面,这里是一条街巷。运送建材的车马,全从这条街上过。
  她指着路面,“两位大人请看。”
  咦!
  “这路面为何如此平整,结实?这么多车马负重行驶,这路面竟然没被压塌?”
  “看这地面,说是黄泥,颜色却又不对。而且老夫从未见过如此平整的路面,这是怎么做到的?”
  顾玖依旧神秘一笑,“马车来了,二位大人不妨上马车感受一下这条路面到底有多平整。”
  两位大人被彻底激起了好奇心,纷纷上了马车。
  这条街面,足有五里长,马车跑了个来回。
  等马车停下,率先听见少府家令的喊声,“哎呀呀,不得了。坐在马车上,稳得不行。比那青石板地面走的还稳当。更别提那黄泥官道,根本没资格同这路面比。”
  两位大人,都是一脸兴奋的下了马车。
  二人都是人精,见了一回,又亲自乘坐感受了一回,便知道这路是真好。
  若能推广,必定大大提高两地的沟通效率,促进商业来往。
  “诏夫人,此路何物修建?作价几何?”
  若是成本太高,那只能抱憾。
  顾玖笑了起来,“铺设路面的材料很简单,就是三合土,也叫土水泥。前段时间,有工匠改进了土水泥的配方,使得土水泥更加坚硬,成本却没有增加。
  你们看,这么多负重数百斤的车马在这条路上,每日反复碾压,历时一个半月,期间还有数场大雨,然而这条路面依旧坚硬平整,并无损坏。”
  两位大人一听,赶忙跑到路上,查看路面。
  顾玖生怕发生车祸。
  这条路因为二期工程,车流量是极大的。
  “两位大人快回来。”
  几个护卫冲到路中央,阻拦南来北往的车辆,不要撞了两位大人。
  两位大人检查了一路,最后齐齐大笑起来。
  加起来一百多岁的两个老人,笑得像个两百斤的胖子,一路跑回顾玖身边。
  “小玖啊,你说的这个土水泥作价几何?”
  顾玖含笑说道:“十文一担。”
  一担足有一百二十斤。
  两位大人眼睛都亮了,“果真这般便宜?”
  “这是当然。”
  “哈哈……”
  两位大人开心得笑起来。
  户部尚书手舞足蹈,“若是用这土水泥铺一条到河东的道路,来回一趟,能节省多少时间?”
  少府家令不答应,“凭什么要铺设去河东的道路,照理该往南边铺。”
  “我们河东哪里不好,凭什么不能铺设土水泥路?”
  两个加起来一百四十岁的老人,为了往哪个方向铺设水泥路,竟然当街吵了起来。
  看着这一幕,顾玖苦笑不得。
  “两位大人,日头晒,我们先回公房喝茶。有什么想法,大家慢慢商量。”
  两位大人互相瞪了一眼,谁都不服气谁。
  户部尚书想起今儿来这里的目的,总算找回了一点理智。
  他悄咪咪地问顾喻,“这个土水泥路,能节省一半时间?”
  顾喻说道:“不止。从京城到河东,单趟得二十来天。若是铺设了土水泥路,只需七八日就能到。”
  “那太好了!”户部尚书喜不自胜。
  他们赵家是河东大户,家族中人,几乎每隔一两月都要来往于京城河东两地。其中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路途上。
  若是二十天的路程,果真能缩短到七八天,那来回一趟可方便了。
  而且土水泥不贵,才十文钱一担,关键水泥路面足够坚硬平整,马车来来回回在上面跑,又快又平稳。
  世上再也找不出,比这更便宜更好的路面。
  户部尚书有种捡到宝的感觉。
  少府家令则想到这修这样一条路,修个几千里,那得花费多少钱。
  “即便十文钱一担,修路也忒花钱。”
  顾玖抿唇一笑,“不妨事。”
  真当她要拿土水泥出来做慈善,免费替朝廷修路吗?
  这是可以的。
  不过也别当过路费是摆设,收费站是多余。
  修了路,收点过路费理所当然吧。
  这一盘棋,顾玖已经摆好了棋盘,设定好了棋谱,并且已经率先落下几个子。
  她敢从少府借贷几百万两,真以为她光用来修房子吗?
  没有什么比修路更爽的。
  她不仅要大周最大的地产商,她还要做基建狂魔。
  哈哈哈……
  顾玖真想仰天大笑三声,太爽了!
  不过这事还需造势。
  光靠二期后面那条路做样板还不够。
  顾玖已经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