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侯门医妃有点毒-第4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说红薯在北边也能种。”
  “真的?这事可不能瞎胡说。”
  “胡说什么啊。我小姨子嫂子的兄弟的大舅子的表兄,在庄子上干活。听人说,今年不少庄子都种了红薯,一亩能有上千斤。”
  “真的吗?天啦,上千斤的亩产,岂不是说青黄不接的时候不用再担心饿肚子?”
  “光种红薯也不行。每年的赋税,徭役,没办法用红薯去抵扣。还得种小麦稻谷。”
  “这倒也是。”
  “那红薯除了亩产高,能做红薯干外,还有别的吗?”
  “怎么没有,喂猪就极好。还能磨成粉,做红薯粉丝。听说还能酿酒。”
  “红薯果真能酿酒?”
  茶楼老板竟然也加入了几个脚夫的谈话。
  “我都是听人说的,说是红薯亩产高,可以煮来吃,蒸来吃,还能烤着吃,顶饿,就是屁多。喂猪也是极好的,猪吃了红薯,肉长得快。还说能酿酒,只是没见过。”
  茶楼老板说道:“要是真能酿酒,我也种个十亩二十亩。”
  “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能酿酒。”
  “你刚说的红薯粉丝,是什么样的?”
  “你去大槐树集市的肉菜店,那里面有卖的,东西好还不贵。改明儿我也去买半斤,尝个新鲜。”
  脚夫们喝着大碗茶,歇息了半个时辰,又去忙活了。
  茶楼老板留意起红薯这物什,咬咬牙,还是花了钱买了红薯干,红薯粉丝,还称了几十斤的红薯回来,准备学着煮来吃,蒸来吃,烤来吃。
  这茶楼,就是路边最低档的茶楼,一个草棚子,不遮风,只能挡挡雨雪。
  茶楼老板开了多年,挣的也都是辛苦钱。
  好不容易攒了钱,买了十几亩坡地,几亩水浇地,也算是小富。
  茶楼老板打算好了,趁着身体还好,再干几年,多买点土地。等老了,就去乡下养老。靠着几十亩土地,一家人能生活。
  要是这个红薯亩产真有那么高,真有那么好,茶楼老板觉着买几十亩地的计划,说不定能够提前实现。
  接下来几天,茶楼老板一家人,变着花样吃红薯。
  别说,味道还真不错,甜滋滋,糯糯的。烤的最好吃,香。
  果然如同那些脚夫所说,红薯顶饿,就是屁多,不雅。
  吃过了红薯,茶楼老板就盼着红薯能酿酒的那一天。
  一定要能酿酒啊。
  只要能酿酒,他就将自家的山坡地,全都种上红薯。
  至于种子从哪里来,茶楼老板还没想到那么远。
  反正等到春耕的时候,总能想到办法弄来种子。
  ……
  离着京城三百里的八里铺,位于京城到洛州的官道上。
  自去年来了修路的工程队,这处位于山坳坳里面小地方,就热闹了起来。
  修路的,烧水泥的,来往送补给的……
  冬天最冷的时候,工程队都没歇着,还在烧砖。说是要建房子。
  当地百姓,也不懂修路同建房子有什么关系。
  他们只知道,工程队来了后,家里的日子便好了起来。
  男人去工地上干活,每天两顿干的,还有肉汤喝,还有工钱拿。
  女人帮着烧饭,一样包吃有工钱拿。
  没找到活的女人,便接了缝补的活。
  工程队上都是大老爷们,挣得多,手散,愿意花钱请人洗衣服。
  工地附近的百姓,就得了实惠。
  除了这些以外,以前卖不起价钱的牲畜家禽,工程队都要,价钱还公道。还因此掀起了一波小小的饲养家禽的风潮。
  运不出去的木材,石头,不值钱的石灰,工程队都拿钱卖。
  八里铺老百姓的日子眼看着好起来,然而这一段水泥路也修通了。
  工程队走了,当地百姓都是一脸遗憾,失落。好日子随着工程队的离开,也随之离开了。
  以后的日子,怕是又会回到过去那种贫穷守旧,一年到头吃不了一顿饱饭的生活中。
  却不料,工程队走后,水泥路边,却多了两栋气派的宅院。
  周围地土地,山林,也被人买了下来。
  很快,房子上面挂了牌子,门口水泥路上多了两排高高的木栅栏。
  附近村里唯一读过书的童生,指着房门上挂着的两道牌子,念叨:“收费站,休息站。”
  “这是什么玩意?”
  “不知道?”
  “休息站是不是就是驿站,这倒是能理解。收费站是什么?难不成我们以后从这路上过,还得给钱。”
  一听到给钱,村民们落荒而逃,生怕从那气派的大宅院里面跑出几个凶神恶煞的人,找他们要钱。
  唯一的童生,很尴尬的站在风中。本想和村民们一起逃走,却又觉着有失体面。留在这里,他又怕,两股战战,快要尿裤子了。
  嘤嘤嘤!
  气派的大宅院里面,果然出来一个人。一个模样斯文,眼神精明的年轻人。
  “喂,你不跑吗?”年轻人问老童生。
  老童生今年三十,姓王,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几十里外的县城。
  他舔舔嘴唇,紧张兮兮地说道:“走,现在就走。”
  “别忙啊。”年轻人咧嘴一笑,“刚才听你说话,你识字?”
  王老童生点点头,“读过书。”
  年轻人打量着老童生的穿着,以及那张面带菜色的脸,显然是个穷光蛋,还有点莫名其妙的清高。
  “我们这里招识字的人,你来吗?包吃还给工钱。”
  王老童生先是“啊”了一声。
  年轻人嘿嘿一笑,“啊什么啊,顿顿吃肉想要吗?一月一两俸禄,想要吗?干得好年底还有赏钱,还能以内部价从东家手里买到好东西,真不心动?”
  “你们这里做什么的啊?”王老童生心动了,只是心里头还是有些迟疑。
  就如年轻人猜的那样,他有点莫名其妙的清高。作为村里唯一识字的人,还能将日子过得这么穷,不是没原因的。
  年轻人笑了笑,说道:“你会识字,当然是做抄写工作。难道你字见不得人?”
  “见得人,见得人。我能考虑考虑吗?”
  “你这人怎么这么磨蹭,我们老大今儿去了县城招人。你现在要是不答应,等到明儿可没你的机会。县城里的人,可稀罕我们这里了。”
  王老童生顿时急了,“明儿你们就不招人了吗?”
  “人都招满了,当然就不招了。知道吧,县城过来的人,全都是熟手,过来就能用。就你,还得上半个月的培训班才能上岗。”
  什么培训班,什么上岗,王老童生半懂不懂。但是这话的意思他明白。
  他现在要是不答应,差事就从手指缝溜走了。
  顿顿有肉吃,滋溜,王老童生不争气的咽了一口口水。
  一月一两的俸禄,滋溜,王老童生的心口蹦蹦乱跳。比第一次睡小娘子还要激动。
  他看着眼前两栋气派的宅院,挂着收费站的是两层小楼,挂着休息站的是个进深很深的宅院。犹如那庭院深深,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景象。
  刚才年轻人就是从休息站里面出来的。
  王老童生用他不太聪明的脑袋判断出,他要是错过了眼前的机会,就再也找不到比这更好的差事。
  他哈了口气,山里面天冷得早。寒意比外面提早了一两个月到来。
  年轻人也不催促他,端着一个斗大的陶瓷碗,呼哧呼哧的吃着。
  那白花花的肥肉,馋得几个月没闻过肉味的王老童生眼睛都直了,口腔里一个劲的分泌着唾液。
  年轻人问他:“想吃吗?”
  王老童生下意识的点点头。
  年轻人咧嘴一笑,“你现在签了用工协议,这饭你也能吃。”
  “现在就能吃?像你这么多?”
  “那是。我们这里当差,从站长到杂役,一律管饱。”
  站长是什么东西,王老童生没明白。管饱他是听明白了。
  “我应工,我现在就应工。肯定能吃饭吧。”
  “能!保证撑死你。”
  王老童生摸着饿得只剩下排骨的肚子,他做梦都想吃撑。
  “嘿嘿……”
  他脑袋昏昏的跟着年轻人进了休息站,签了一份协议,然后就吃上了白花花的肥肉。
  王老童生一边吃一边哭。
  站长同年轻人唠叨,“又拉来一个傻子。”
  “识字的傻子。”年轻人哈哈一笑。


第535章 收费站(三更)
  十月的八里铺,比外面冷了许多。
  哈口气出来都是白生生的。
  收费站里面,已经烧起了地暖,屋里暖和的很,还不担心闭气。
  黎大山正拿着一根毛笔,蘸了水,在木板上写字。
  他老家在山那边的村里,村里有能干人,他十三岁就跟着村里的能干人到县城里干活。
  这些年干过很多活。
  跑腿打杂,下苦力,做跑堂的小二,还当过脚夫,跟着商队跑过最远的地方是百里外的府城。
  活干得不少,钱却没挣到什么。有一次做脚夫到了隔壁县,还被抓起来干了半年的劳役,命都差点丢在隔壁县。
  自那后,黎大山便歇了出门的心思。还是在自个县城找个苦力干吧。
  本以为生活就会这样下去,没想到今年六月出现转机。
  那时候水泥路还没修通,有人到县城招工,包吃包住还有工钱拿。就在八里铺当差。
  县城很多人都半信半疑,应工的人很少。因为招工的人是外地来的,大家怕遇到骗子。
  而且八里铺那地方,穷哈哈一堆,能有什么活干。修路吗?路都快修完了,这个时候去连肉汤都喝不上。
  黎大山那时候在杂货铺干得憋屈,东家整日像防贼一样防着他。
  听到有人招工,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应了。
  然后,他就拿着工钱,去了府城的培训班。其实就是识字班。
  黎大山做梦都没想到,世上还有这等好事。一天活都没干,就能拿工钱,还能识字。
  他年龄大,已经二十七八,学东西慢,在培训班学了两个月,考试还是不合格,急得他抓耳饶腮。
  东家说了,三次考试不合格,就辞退。他已经考了两次,只剩下一次考试机会。
  二十几岁的汉子,因为考试不通过,急得半夜躲在被窝里偷偷掉眼泪。
  就在这个时候,培训班来了个老童生,姓王,就是八里铺本地人。
  王老童生识字,只要通过培训就能上岗。
  两人来自一个县,一来二去就熟悉了。王老童生见他学的困难,就主动提出帮他补习。
  在王老童生的帮助下,第三次他总算通过了识字考试。接下来只需要通过上岗培训考试,就能被正式录用。
  因王老童生的情谊,历经千难万险终于通过上岗培训考试的黎大山选择到八里铺收费站当个伙计,不,得叫收费员。
  站长说了,对外都得这么介绍自己,这样才显得正规。
  站长还说,谁敢自称伙计,就抽谁。
  真抽,不是吓唬人。
  “又在练字啊?”
  王老童生从休息站走出来,来到隔壁的收费站,隔着窗户看了眼黎大山。
  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王老童生鸟枪换炮。
  原本被生活压垮的腰背,挺得笔直笔直。脸颊上有了肉,面相看起来都和善了些。眼睛里面也有了光彩。
  洗得干干净净的长衫穿在身上,很有点斯文人的气质。
  他和黎大山自府城培训班结下的情谊,黎大山又因为他选择到八里铺当差,二人关系自然不一般。
  “王先生,你看我这字还能见人吗?”
  王老童生点点头,“有进步。每天有空多练练,练足两个时辰,等到明年这个时候,你的字差不多就能见人了。”
  黎大山咧嘴一笑,“真的啊?那明年的岗位考试,我能通过吗?”
  “多看看书,应该没问题。”
  这收费站怪得很,不仅要进行上岗培训,要求每个收费员会识字,会基本的算术。每年还要进行一次在岗考试。
  考试通过,才能继续在这里干活。
  考试没通过,就会被辞退。
  辞退的阴影,让收费站上下所有人,没事做的时候,都提着一根秃毛笔,蘸着水写字识字,做算术。
  笔墨纸砚太贵,大家还是舍不得的。
  之所以这么拼,全因为收费站待遇高。
  王老童生就很羡慕黎大山。
  “王呆子,来了啊!”
  王老童生一听这声音,嘴角的八字胡就跟着抖动起来。
  收费站站长牛老大,提着两只猎物,带着一身寒意走进收费站。
  黎大山啪的站起来,“站长好。”
  “好个屁。今天情况怎么样?”
  黎大山赶紧将今天的流水账拿出来,交给站长牛老大。
  牛老大自然是识字的。他才不会告诉别人,他在培训班,上了将近一整年的课程,才拿到这个站长的职位。
  他翻着流水账,“不错嘛。今儿往京城去的商队,就有七八个。没想到都到了冬天,还有这么多商队上京城。南下洛州也不少,我数数,也有五六个,还有走亲访友的。不错不错,好好干。”
  牛老大蒲扇大的手,拍在黎大山背上,差点没将黎大山给拍散架。
  王老童生早就悄咪咪地离开了收费站,回到了休息站。
  他就看不惯牛老大这人,粗鲁,还总是叫他呆子,真是岂有此理。
  “王先生又被牛老大给欺负了吧。哈哈……”
  休息站的同事善意的打趣他。
  王老童生哼哼两声,“什么欺负,胡说八道。”
  他一开口,又引来一阵善意的笑声。
  半下午的时间,天色已经暗下来。
  远处传来车轮滚滚声。
  牛老大又一巴掌拍在黎大山背上,“有商队来了。”
  黎大山忍着痛,到隔壁休息室叫上一个收费员,一起走出收费站。
  商队从洛州方向来,看样子是去京城的。
  商队自觉的在木栅栏前停下。
  黎大山上前点数。
  “牲口十八头,车子十辆。总计收费八,八十四文钱。”
  跟在他后面的收费员,拿着炭笔飞快的记录。
  商队负责人从车上下来,看穿着,可能是东家。
  对方问道:“我们这车也要收费吗?”
  黎大山板着脸,“当然要收。你看你这车,载了这么多货物,少说得有两三百斤重。这要换做过去的泥巴路,路面早就被你们个轧烂了。
  我们东家自己掏钱修了这条水泥路,瞧瞧这路面多平整,多稳当。这样好的路,难不成你们连三文钱都不给?”
  对方不好意思笑了笑,示意管事掏钱。
  “别,我不负责收钱。拿着这个单据,到那窗口缴费。你们一路走来,规矩都是懂得吧。”
  这不是想试探一二吗?
  管事的嘿嘿一笑,拿着单据和铜钱,跑窗口缴费。
  这个商队从洛州更南边的地方出发,进入洛州后就上了水泥路。
  五十里一个收费站,一路行来,每个收费站每个收费员,各司其职。
  做登记的就专门登记,收钱的就专门负责收钱。
  经过这么多收费站,没发现有一个收费站出现登记者私下收钱的情况。
  商队东家打量周围的环境,心头却想着,如果收费站能保持这个作风,一直经营下去,那真不得了。
  将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商队情愿绕个远路,也愿意走这条没有吃拿卡要的水泥路。
  平安,省心,速度快,又省钱。
  管事交了过路费,拿到几张印刷的票据,交给东家。
  东家捏着票据纸面,这纸张真好,印刷得真清楚。
  第一张票据上面,用偌大的字体写着“京城洛州水泥路八里铺收费站伍拾”字样,下面还有钢印,还有四海路桥商行的印章,以及一串看不懂的编码。据说是为了防伪。
  怎么个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