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侯门医妃有点毒-第5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诏夫人的生意,参与者全是京城贵人,哪有她的份啊。
  “听说四海商行的东家是诏夫人?”
  “正是!”
  杨元庆笑了笑,“这位诏夫人巾帼不让须眉,当真了不起。”
  “自然了不起。如今这京城,不知有多少女子,将诏夫人当成了榜样。”
  “哦?什么样的榜样?”杨元庆好奇问道。
  “身为女子,也能干成过去只有男人才能干成的事情,不必拘束在深宅内院。不知道有多少深闺怨妇,羡慕诏夫人自在的生活。”
  “她可不自在。”杨元庆嘀咕了一句,“不过她的确值得成为别人的榜样。”
  他喝下杯中酒,辞别了花娘子后,继续闲逛京城。
  他还特意跑到几十里外的收费站体验了一把,还在休息站吃了一顿。
  他的一举一动,皆被人看在眼里,记在小本本上。
  他心知肚明,却从不遮掩。
  盯梢就盯梢吧,不弄死他就成。
  当他的行踪,被送到不同的人手中,自然有了不同的反应。
  ……
  李府。
  “他果真买了整套《七郎十战采花贼》?”
  中书令李大人一脸不敢置信。
  当年才华横溢的三元公,可是亲口批过市井话本,传奇小说。批为狗屁不通。
  而今,他竟然也成了狗屁不通的一员?
  管家重重点头,“不敢欺瞒老爷,杨元庆的确买了整套《七郎十战采花贼》”
  “哈哈哈……”
  李大人放声大笑,“真没想到,他竟然堕落如斯。他哪里还配什么三元公。”
  笑过之后,李大人又冷静下来,“这些日子,你看他可曾动过笔?可曾写过什么文章诗词?”
  “据了解,不曾动笔,也不曾写文章诗词。不过,前日,他曾在京城收费站摆了半天的摊子,替人书写信件。”
  “荒唐!堕落!”
  李大人一边高兴杨元庆堕落,一边又对他的堕落感到心疼。
  当年和他齐名的人,怎能堕落如斯。有一点点心疼他的才华被浪费了。
  管家小声问道:“大人,接下来是不是该提醒陛下召见三元公?”
  “他不配做三元公。以后老夫不想再听见三元公三个字。”
  “小的明白。”
  过了会,李大人又吩咐道:“再观察几天,届时再提醒陛下也不迟。”
  “小的遵命!”
  ……
  晓筑。
  顾玖坐在窗下,同刘诏对弈。
  她随口问道:“对杨元庆这个人,你怎么看?”
  刘诏正儿八经地说道:“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
  顾玖噗嗤一笑,“他竟然跑去买了整套《七郎十战采花贼》,听说看得津津有味。西北那地,贫瘠到三元公都要用传奇小说解渴。”
  刘诏随口说道:“长久不见女人,母猪赛貂蝉。对于读书人来说,长久不见书籍,话本传奇也能令人心生欢喜。”
  顾玖抿唇一笑,“话糙理不糙。看来三元公真的憋惨了,竟然用传奇小说解渴。”
  “还特意去找了当年的相好。”
  “你们男人关注的点,和女人就是不一样。这一局,你输了我半子。”
  “我是心思不在这上面,才让你赢了半子。”
  “你这人典型的输不起。改明儿叫御哥儿和衡哥儿笑话你。”
  “敢笑话本殿下,抽他们。”
  刘诏真正很暴力。
  顾玖横了他一眼,“三元公在西北那么多年,离着西北大营也就数十里路。鲁侯竟然从未想过招揽他,你不觉着奇怪吗?”
  刘诏说道:“没什么可奇怪的。鲁侯向来对书生意气看不上眼。三元公读书是厉害,可说起政治谋略,不值一提。”
  顾玖说道:“或许是你们看走了眼。我观三元公这些日子的行踪,他是个很有想法的人。
  一开始,我对他也不抱什么希望。三十年流放生涯,再多的才华,都有可能被磋磨得一干二净。不过现在嘛,我对他多了两分期待。只可惜,他住在别院,竟不肯提笔书写文章诗词。”
  “或许不是不肯,而是不敢。一旦动笔,就意味着原形毕露。我若是他,面圣之前,也不会动笔。”
  顾玖没有反驳。
  她很好奇,三元公面圣的时候,会说些什么。
  ……
  这一天,宫里来人,召杨元庆入宫觐见。
  杨元庆收拾整齐,随内侍进宫。
  养了多日,比起刚回京城那会,杨元庆的气色明显好了很多,整个人看起来也年轻了几岁。
  但以他的年龄来看,他如今的形象,依旧是个落魄的糟老头子。
  进了宫,等候了将近一个时辰,才得到召见。
  文德帝对杨元庆的态度不冷不热。
  没有寒暄,直接讨论起杨元庆年轻时候出版的文集。
  杨元庆却说,“年少轻狂之言,不敢污圣人耳目。”
  当文德帝生出招揽之心,杨元庆则说,“朽木一根,不堪重用。恐怕会辜负陛下的厚爱。”
  连着两次,文德帝明显有些不高兴。
  接着又叫人端来几盆花草,叫杨元庆以花草为题,即兴赋诗一首。
  杨元庆本要推辞,然后文德帝一句话就堵是了他的后路。
  “再敢以老朽不堪推辞,朕治你欺君之罪。”
  无法,杨元庆只能硬着头皮上。
  片刻后,得了一首七言诗。
  提笔挥毫,写下诗词,供文德帝一览。
  文德帝念出诗词,给了个评价,“平平而已。”
  “戴罪之人让陛下失望了。”
  文德帝将诗词一丢,“朕不怪你。你在西北蹉跎三十年,还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即兴赋诗一首,虽说不及年轻时的才气,但情有可原。下去吧,以后朕再召你进宫赋诗。”
  “戴罪之人叩谢陛下。”
  “不必自称戴罪之人。从今日起,朕赦你无罪。”
  杨元庆一直木然的表情,终于有了表情,“草民叩谢陛下!”
  杨元庆被特赦无罪,却没有得到任何官职。即兴赋诗,也被陛下评价为平平而已。
  他人还没出宫,消息已经传出了皇宫。
  京城各路人马:“……”
  这样一个人,还值得招揽吗?
  即便有着三元公的名头,被陛下评价为平平而已,也不好使啊!
  唯有顾玖,亲自坐着马车,来到宫门口,迎接本朝唯一仅有的三元公。
  ------题外话------
  孩子开学后,元宝也在痛苦的调整作息,以至于影响了码字进度。
  过了今天,明天的更新,应该能恢复正常。


第691章 见异思迁要不得
  摇摇晃晃的马车,正在吃力的爬山。
  杨元庆独自一人坐在马车上。
  他手中拿着山河书院的聘书,还有一笔安家费。
  据说,这是山河书院给所有先生的福利。确保大家无后顾之忧,安心教书。
  马车摇晃着上了山,到了书院大门。
  早有人在书院门口迎接,皆是一脸兴奋的模样。
  “三元公,您可总算来了。山长说您会来我们书院教书,真是太令人兴奋。我们一直盼着这一天,总算将您盼来了。”
  杨元庆下了马车,“诸位,不必称呼老朽为了三元公。平平而已,当不起三元公的名声。”
  此话一出,众人皆静。
  平平而已,早已经传遍了全京城。
  正在通过各路人马,传遍全天下。
  当年的三元公,只是平平而已。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家开怀大笑。
  中书令李大人更直接,宴开三十席。因为他高兴。
  京城不少人都去捧场,当着李大人的面,把杨元庆贬得一文不值。
  什么三元公,不过是运气好而已。
  杨元庆遭受了平生最为激烈的抨击。
  处境之艰难,比流放那一回还要惨。
  那时候他是真才实学,他被流放,无数人惋惜他的才学。
  而今,无数人都在为平平而已欢呼。
  有生之年,能将三元公踩在脚下,狠狠羞辱一番,无数人趋之若鹜。
  这些人将三元公当成了刷名望的踏脚石。
  过时的人物,活该如此。
  人性的恶无限放大。
  当然,也离不开有人故意推波助澜。
  比如中书令李大人,宴开三十席。
  可谓是赤果果。
  溜须拍马之辈,自然是蜂拥而上。用嘴巴,用文章,用唾沫,将三元公从头到脚骂了个遍,势要将他钉在文坛耻辱柱上。
  当年杨元庆有多风光,而今就有多落魄。
  可谓是臭名扬天下。
  不出意外,平平而已,是全京城目前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就连上街买菜的大姑娘小媳妇,捡起一把菜叶子,都要说一声:“平平而已!”
  心理承受力,但凡脆弱一点点,早就承受不住悬梁自尽。
  杨元庆不仅没用一根绳子了结自己,反而从顾玖手上接过了聘书。
  顾玖当时对他说道:“人间冷暖,杨先生早已经尝过一回。本夫人也就不瞒你,我不知道你还剩下几分才学,我用你,是因为你名声足够响亮,无论是三元公的名声还是平平而已的恶名。
  山河书院需要你这样一位充满争议的先生,因为山河书院要借用你的名头在全天下刷一回名声,即便是恶名也无所谓。
  充满争议,才能吸引足够的目光。有了声望,以山河书院的科举成绩,很快就能将恶名洗白。
  至于先生你,能不能借用山河书院这个平台,洗刷平平而已的名声,只能靠你自己。先生可愿挑战?”
  杨元庆用行动回答顾玖,他干脆利落接下聘书。
  “多谢诏夫人看得起老夫。老夫蹉跎半生,满身匠气,不过教一二学生,还是能胜任。”
  “能胜任就好。具体课时安排,由你自己拿定主意,本夫人不会过问。接下来一段时间,你将饱尝非议,甚至是言语辱骂。希望杨先生真的做好了准备。”
  杨元庆笑了笑,“多谢夫人关心。”
  顾玖又说道:“再提醒你一句,《历届状元榜眼探花会试文集合集》即将出版,之后就会接着出版李大人的个人文集,皆是他这些年积累的文章,文采斐然。
  到时候,你将遭受比平平而已更大的非议,甚至连三元公的身份也会被人质疑。你若想要反击,可以随时派人找我。文青书局会优先替你出版文集。”
  “多谢夫人!老夫暂无出版个人文集的想法。”
  “我尊重你的想法。”
  ……
  此刻站在山河书院大门口,面对热情迎接他的书院人员,杨元庆自嘲一笑。
  “多谢诸位热情相迎,不知山长此时可方便?”
  “方便,方便。三元……杨先生这边走。”
  面见山长之后,他在山河书院正式安顿下来。
  一栋二层小楼,就是他的安居之所。
  自今日起,他将伴随着非议质疑,甚至是羞辱,传道受业解惑。
  二楼栏杆处,凭栏而望。
  众人好奇他,他何尝不好奇这世间。
  人性的恶与善,见过,尝过,经历过。
  知天命之年,他又将迎难而上。犹如当年轻狂年少,搅动世间风云,叫天下文坛侧目。
  ……
  山河书院聘请平平而已三元公为教习的消息,就跟长了翅膀似得,一天之内传遍了全京城。
  紧接着,三元公杨元庆带来的影响,就凸显了出来。
  山河书院内,有学子要求退学。
  平平而已三元公,欺名盗世之辈。
  山河书院聘请此人为教习,分明是一丘之貉。
  为名声着想,为前程着想,只能退学。绝不能和欺世盗名之辈有任何牵连。
  一想到,自己的师长会是恶名满天下的三元公,无数学子都觉着前程无望。
  再多的奖学金也无法和前程相比。
  这边有人退学,书院外,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更多的人涌到新民县,参加山河书院的招生考试。
  “这些人都疯了吗?”
  退学学子不敢置信。
  国子监的师生,更是一脸震惊。
  “平平而已三元公名声臭大街,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跑来报考山河书院?”
  所有人都在问为什么。
  就连山河书院的师生,也都是一脸懵逼。
  本以为书院会萧条,为什么报考的人却不降反增。
  不合理啊!
  那些学子,脑子里都进水了吗?
  无数人发出疑问。
  王学成也在问为什么。
  当大街小巷都在议论平平而已三元公的时候,他也生出了打退堂鼓的想法。
  想着要不要放弃报考山河书院,干脆回县城读书?
  他拿不定主意的时候,隔壁房间又来了新的学子。特意从下面的县,来到这里报考山河书院。
  严辞搬去了书院,他的房间就空了出来。
  新民县的房子,从来不愁租。
  很快,房东就将空出来的房间租给了新来的学子。
  新来的学子新陈,也是个童生,二十来岁。
  王学成很好奇,“陈兄,你为何选择这个时候报考山河书院?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平平而已三元公,你没听说吗?”
  “听说了啊!正是因为听说了平平而已三元公,我才下定决心报考山河书院。”
  “这是为何?”
  王学成越发糊涂。
  陈童生笑了起来,“王兄以前也是在老家读书吧。”
  王学成点头。
  “王兄对老家的书院,就没一二体会吗?”
  王学成脑子反应慢,一时间没回过神来。
  陈童生自顾自继续说下去,“像我们这样,没有家世,没有人脉,甚至连钱都没有的学子,全靠自己拼尽了全力,靠着全家人的支持,才能走到今天。这一路走来,其中到底有多少艰辛,王兄应该比我更清楚。”
  王学成连连点头。
  读书说起来容易,对于没家底没人脉的农家子弟,真的太难太难了。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绝非夸张,而是写实。
  秀才刷下去一大批。
  乡试又刷下去一大批。
  可以说,能考中举人,参加会试,都是人中龙凤,运气和实力兼具。
  这其中,绝大部分,又都是官宦世家出身的学子。一穷二白的农家子弟,能坚持到会试,简直是凤毛麟角。
  九成九的贫困书生,都止于秀才。个别考上举人。
  至于进士,估摸着一万贫困学子里面,才能有一个农家出身的进士。
  这是现实。
  只要选择读书一途,就得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
  陈童生继续说道:“乡里面的蒙学,县里面的书院,我们读书的地方,十年五十年甚至是一百年,除了当地的人,还有谁知道?书院名不见经传,先生同样名不见经传。教出来的学生,才是真正的平平而已。
  从这样的书院出来,王兄可曾想过,我们最好的结局是什么?考中秀才,做个蒙学教书先生,就是我等最好的结局。一辈子,止于乡间,名声不显。”
  王学成弱弱的问道:“这样不好吗?”
  陈童生笑了笑,“既然好,王兄为何又来报考山河书院?”
  王学成实诚地说道:“我是为了奖学金。”
  陈童生说道:“我亦是为了奖学金。以及我不想人生止于乡间秀才,蒙学先生。平平而已三元公,多大的名声,天下皆闻。
  而冒着天下非议聘请三元公的山河书院,名声也即将传遍天下。县里面的书院,别说一百年,就算是两百年,也攒不下这么大的名声。在天下最有名的书院读书,跟随最有名的先生学习,他日还能光明正大拿国子监学子刷名望,这等好事,王兄竟然不动心?”
  王学成一脸傻愣,“可这都是骂名!”
  陈童生不以为然,“骂名又如何?骂名也是名声。我敢肯定,山河书院敢冒着这么大的风险,聘请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