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侯门医妃有点毒-第6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顾珽小心翼翼说道:“窦先生还说,李大人能够成功复出,出任西北大都督,离不开小玖妹妹的帮助。”
  裴蔓愣住,似乎很意外。
  顾珽小声问道:“现在你还是不担心吗?真不担心我妹同鲁侯打起来?”
  裴蔓狠狠瞪了眼顾珽,“这么重要的事情,你怎么不早说。”
  顾珽心虚。
  裴蔓皱眉坐在椅子上,“李大人当真得到了诏夫人的支持?”
  “据说是的。”
  麻烦了!
  裴蔓皱眉深思片刻,终于有了决定,“这事太复杂,我们操心不过来,别想了。爱打打去,死不了就行。”


第853章 必须撤稿(三更)
  冬去春来。
  枝头冒出嫩叶,渭水河面开始解冻。
  航运迎来了一年的旺季。
  大周京城的百姓脱掉厚厚的冬装,迎接春天的到来。
  大草原,冰雪初融。
  去年冬天,草原接连几场暴风雪,积雪足有两三尺深。
  北荣各大牧场,各个部落,牧民牲畜纷纷冻饿而死。
  下至牧民上至贵族,损失惨重。
  待到开春,北荣上下,已经没有足够的粮食供应吃喝。
  倒是可以宰了羊羔,只是等到冬天来临哪有足够的牛羊过冬?
  现实残酷。
  北荣朝廷,彻底破产。
  北荣王城,物价飞涨。
  别说小老百姓买不起,就连许多小贵族在飞涨的物价的面前,也面临着破产的严重后果。
  眼看王朝即将覆灭,北荣王庭当机立断,率军南下打草谷,劫掠大周养活自己。
  北荣数万大军,带着嗜血的光芒,滚滚而来。
  他们避开了难啃的西北关防,辗转上千里,从东北面突破了大周的关防,直接杀下来。
  关防被破,百姓遭殃。
  他们劫掠人口,抢劫财物粮食,焚烧城池……
  他们无恶不作。
  消息传到京城,朝堂内外大惊失色。
  北荣怎么就突然南下?
  怎么就突破了东北面的关防?这可是多了上千里的路程啊。
  文德帝得知东北惨状,气得在早朝上破口大骂。
  东北关防的驻军干什么吃的?
  这些年,他殚精竭虑,东挪西凑,不仅补上了边军历年亏欠,而且还换了装备,每月薪俸足额发放。
  早在去年,就让兵部下文,要求各个关防整军备战。
  结果东北关防,一个回合,就被北荣打穿了。
  大周一下子损失了三座城池,十几万人口。
  “该死!统统该死!”
  文德帝踢翻了杌凳,砸了茶杯。
  东北关防从上到下统统该死。
  北荣军队,在突破东北关防之前,差不多已经成了一群成建制的叫花子。
  他们自带的口粮,因为多奔袭了上千里的路程,在路上早已经耗尽。
  只要东北关防的驻军给力一点,拖上三五天,拖都能将北荣军队拖死。
  结果东北关防不仅没能拖死北荣,反而被北荣破关而入,劫掠钱财粮食,得到补给的北荣军队瞬间恢复了元气。
  一群恢复了元气的北荣军队,同叫花子军队,哪个好打,不言而喻。
  全歼北荣军队的机会就摆在眼前,结果却被东北关防的驻军硬生生错过。
  一群蠢货!
  一群猪!
  文德帝差点被气死。
  若非从去年开始布局,派出金吾卫在各地刺探情报,东北关防失守的内情,恐怕文德帝还被瞒在鼓里。
  文德帝一面令兵部调兵遣将,阻止北荣军队继续南下。势要将北荣军队赶出关隘。
  一面下旨申斥西北大都督李秉明。
  叫他整军,整得什么军?
  李大人收到圣旨,一脸委屈。
  他是西北大都督,不是东北大都督。
  东北边防根本不归他管,他手伸不了那么长,整不了东北的边军。
  陛下这是急红了眼,逮着人就骂吗?
  不过东北边军武备如此松弛,还是出乎李大人的预料。
  “陛下给足了饷银,又换了装备,东北边军打一群叫花子,连一个回合都没撑住,真是烂透了。”
  不光是李大人说东北边军烂,几乎所有都在说东北边军烂。
  上至朝廷,下至百姓,义愤填膺。纷纷要求严惩东北边军将领,这些人统统该杀。
  《大周生活秀》,《国子监报》,《山河书院报》,以及其他新开的报纸,比如《京城生活报》等等,在同一天刊文,以最犀利的言辞抨击朝廷,抨击兵部,抨击东北边军,抨击政事堂的各位大佬。
  风头之盛,影响之广,言辞之辛辣,实属首次。
  比当年生活秀扒皮国子监,所用的言辞还要辛辣十倍。
  朝堂大佬,被几家报纸,点名不道姓全都被臭骂了一顿。就差连祖宗十八代的黑历史被翻出来,被京城百姓鞭尸。
  执笔人,无论哪份报纸,请的全是名家大佬,文坛领袖人物。
  这些报纸为了博版面,也是拼了。不惜重金,请诸位大佬出山写文章抨击朝廷。
  效果也是杠杠的。
  连着几天,每一份报纸都是脱销。
  就连只限于山河书院发行的《山河书院报》,也被热情的民众给抢空了。书院学子都没小民们手快。
  崔七,镇国侯幼子,前山河书院教习,主教琴棋书画诗词古赋。
  现在的身份则是文青书局大总管。
  黄去病去了少府,无法两头兼顾。
  找来找去,终于找到崔七头上。
  黄去病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崔七经营文青书局,并算他股份。
  崔七经过慎重考虑,征求了家父镇国侯的意见,正式出任文青书局大总管,生活秀总编。
  面对东北边军失守,崔七不仅亲自下场,实名写文章抨击朝臣。更是和三元公,孙状元等等文坛大佬越稿。
  《大周生活秀》以最优质的稿件,最犀利的文章,力压《国子监报》,成为最畅销的报纸,销量直逼三十万大关,是平日的四五倍。
  崔七干得热火朝天,黄去病急急忙忙来到文青书局。
  他连口气都没来得及喘,急忙说道:“朝中各位大臣,这几日脸色极其难看。你们在报纸上大肆抨击诸位朝臣,已经犯了众怒。不出意外,很快就会有御史出头,弹劾所有报纸。
  要不了多久,朝廷就会出手整改报业。不想被朝廷整得停刊,赶紧撤稿。之前约的那些稿子统统不能用,全部换成号召小民捐款捐物,救济难民的文章。”
  崔七闻言,差点喷血。
  “撤稿?说得轻松。这些稿件,我废了无数功夫,舍了老脸,欠了老大的人情才约来。你现在让我撤稿,我怎么同那些人交代?下次再约稿,人家直接将我赶出门。撤稿,没门!”
  黄去病态度坚决,没得商量,“必须撤稿!我得到消息,有大批难民南下,很快就会进入京畿地区。现如今,朝廷不光要操心打仗的事情,还要操心这些难民的事情。这个时候你们的稿子就是火上浇油。
  下一期,你敢刊发对朝廷不利的文章,朝廷就会以霹雳手段封了《大周生活秀》。即便诏夫人和大皇子殿下出面力保也没有用。事关朝廷大局,陛下和诸位朝臣绝不会手软。”
  崔七紧皱眉头,心头一万头草泥马狂奔而过。
  “必须撤稿?”
  黄去病肯定确定,不容置疑地说道:“必须撤稿!”
  “你刚说的难民,是怎么回事?”
  “北荣破了三座城池,很多人被劫掠俘虏,但也有部分百姓逃了出来。加起来得有几万人。这群难民正在来京城的路上,朝廷正在头痛安置难民的事情。这个时候,所有报刊都必须配合。谁敢唱反调,朝廷绝不会手软。”
  崔七叹了一口气,心头郁闷得想要吐血。
  偏偏这个时候许有四也来到文青书局传话。
  “夫人要求撤稿,新一期的内容改成《难民须知》特刊。这是已经写好的文章。夫人要求报社组织报童,说书人前往难民群体,宣传难民须知,妥善安置南下难民。”
  崔七拿起稿件逐字逐句看起来。
  难民须知,包括了很多内容。
  主要内容,难民安置点设在城北,已经划出地方,搭建了窝棚。
  任何不遵守规定,不去难民安置点报道的难民,一经发现,当奸细处置。
  若有亲戚朋友在京城,需要投靠的,可以联络难民安置点的人员帮忙传信。由亲朋好友到难民安置点接人。
  所有难民,进入难民安置点后,将使用新的身份牌。凡是没有身份牌的人,视作奸细处置。
  ……
  如此种种,众多规定,显得冷酷无情,却又条理分明。
  崔七一脸茫然,“诏夫人为何要发布这份《难民须知》?朝廷还没有商量出对策,诏夫人擅作主张,会不会犯忌讳。”
  许有四忙说道:“崔大总管放心,安置难民的任务,陛下已经交给了我家夫人负责。朝臣们也都同意这个决定。纵观朝堂上下,没有人比群我家夫人更适合担起这个任务。”
  黄去病好奇问道:“安置难民,需要不少钱粮。钱粮谁出?总不能还是让诏夫人出钱出粮吧。”
  许有四面无表情地说道:“钱粮的问题,我家夫人正在同陛下商量。无论是朝廷负责钱粮,还是我家夫人负责钱粮,都不影响这份《难民须知》。难民安置,就照着上面的处理。接下来,我还要去一期招募伙计,告辞!”
  “等等!许公公去一期招募伙计,这又是怎么回事?”黄去病好奇问道。
  许有四解释道:“我家夫人说,流民才知难民苦,知难民所需所想。招募当年的流民,临时充当难民安置点的伙计,有利于安抚惊慌失措的难民,让他们平复情绪,顺利安顿下来。”
  “原来如此!诏夫人此举,着实周到。我随你一起去一期,正好写一篇关于流民的稿子,给广大难民启发。”
  崔七很积极,拉着许有四往一期跑。
  黄去病拿着稿件,罢了罢了,他就临时充当一回总编,替崔七把活干了。


第854章 给陛下算一笔账
  兴庆宫。
  顾玖拿着一把小算盘,拨得啪啪响,正在同文德帝算账。
  “目前得到的消息,南下难民大约有四五万人。就按照四万人计算,以每人每日半斤粮食计算,一日消耗粮食两万斤。”
  “柴火,医药,人员薪资另算。现在天气乍暖还寒,早晚都冷,至少还得准备五千条棉被,一万件棉服。”
  “夜晚烤火,木炭消耗,也是一笔支出。另外,绣衣卫加派人手巡逻,需要准备夜宵,以及足额的赏钱。零零总总加起来,最少最少,一个月也要近一万两。”
  “同北荣这场战争,预估恐怕要持续一年半载。也就意味着,一两年内,这些难民都没办法回到家乡重新开始生活,只能依靠朝廷供养。”
  “而且随着战争持续深入,会有越来越多的难民涌入京城。很多小民因为恐慌,北荣军队还没打过来,就开始逃难。这样情况会越来越多。我预估,半年后,京城难民的数量,极有可能突破十万人。十个月后,有可能突破二十万人。”
  “要安置这么多难民,从现在开始,户部就要留出足够的预算。取中位数以十万人计,户部今年至少要留下四十万两白银,用于安置难民。前提是,这笔钱无人贪墨。不过,我很怀疑四十万两不够开销,等到冬天的时候,消耗剧增,这点钱怕是捉襟见肘。最好能预留六十万两白银。药材也要多多预备,以防发生疫病。”
  顾玖放下算盘,看着文德帝。
  文德帝面无表情,朝户部尚书赵大人看去。
  赵大人头痛,“陛下,诏夫人刚才的账目,粮食这一块算的是糙粮,而且比现在的市场价还要便宜些。但是随着难民涌入京城,粮价肯定会发生波动。四十万两,的确是最少的预算。甚至六十万两的预算,也未必够。
  除非朝廷大军能在半年内结束战争。否则,难民只多不少。如今天下人都知道京城富足,小小的新民县,被人称之为小江南。难民自北方来,他们不会去江南,只会来京城求活。”
  文德帝问道:“户部能拿出这部分钱安置难民吗?”
  赵大人摇头,“户部辛苦多年,攒下的一点家当,北边一开打,全都拿了出来。今年的收入,也都有了安排,实在是挤不出足够的钱安置难民。”
  说完,赵大人朝新任少府家令黄驸马看去。
  户部没钱,少府肯定有钱。
  黄驸马不作声,他就是一图章。陛下说什么,他就做什么。
  对于朝廷大事,他不发表意见。
  文德帝轻轻敲击桌面,很愁。
  顾玖开口说道:“陛下,儿媳刚才说的预算,只能保证难民能活着,更多的保证不了。”
  粮食只有糙粮,想吃肉菜,不好意思,难民安置点不提供,也没钱提供。
  所以顾玖才说只能保证难民活着,其他的无法保证。
  文德帝问道:“难道不能效仿新民县,将难民组织起来,进行修建吗?”
  顾玖诧异,“陛下是打算让这些难民在京城落户吗?如果不给落户,房子修起来,难民也不会花钱购买。城北郊外,山脉绵延,皆是山区。无论是发展种植,还是商贸,都不如南城门外有优势,甚至连东城门外,西城门外都比不上。
  自然条件就限制了北城门外的发展。而且北城门外临近北邙山,皇陵就在北邙山内,这一带向来不许大规模人口定居。如果陛下需要儿媳在北城门外大兴土木,还请下明旨。”
  文德帝头大。
  陆大人出声说道:“能否将难民安置到城南郊外?”
  顾玖当即反对,“决不能将难民安置到城南郊外。要知道,这些难民都是为了逃避兵灾,才会来到京城。他们从身体到精神,都处于紧绷惶恐的状态,一旦进入城南新民县,没有城墙隔离,新民县危矣。
  这群难民,会将新民县洗劫一空。几万人的难民暴乱,届时只能出动京大营弹压。诸位大人,你们难道愿意看见这场人祸发生吗?城南新民县数十年经营,付出无数人力物力,才有了今天的繁荣。难道你们忍心,让新民县旦夕之间毁于难民之手?”
  逃难的难民进入花花世界的新民县,绝不会想要安定下来。
  反而会无比的嫉恨,仇视。
  我这么惨,这里的人歌舞升平,吃饱喝足,不要太幸福。这个世道太不公平。
  别人越幸福,难民越愤恨。
  愤恨积累到爆炸点,就想要毁灭一切。想要将新民县百姓也拉入同自己一样凄惨的地步,如此难民才会感到平衡。
  看,大家一样惨,终于平衡了。
  这就是为什么,从南到北,所有城池,都拒绝流民难民进入城内。
  流民难民不加以管束,对当地的破坏,几乎是毁灭性的。有时候比兵灾造成的破坏还要恐怖。
  即便是最最爱民如子的官员,也不会允许难民进入自己管辖的城池。
  最多就是拿出粮草,设立粥棚,赈济灾民。
  老祖宗用血泪总结出来的经验,决不能轻视。
  顾玖不惮以最大恶意揣测人性。
  她一说完,文德帝当即否决将难民安置在城南郊外。
  “顾玖说的对,不能让难民进入新民县。”
  新民县是京城的财税重地,经不起难民的破坏。
  陆大人说道:“城西郊外,城东郊外可行?”
  顾玖一一否决。
  城东郊外,成片良田,离着渭水码头也近。
  难民进入城东,当地百姓今年的收成基本作废。
  绣衣卫人手有限,防不住每个难民。
  这个难民到田里偷点粮食蔬菜水果,那个难民也去偷点……
  当地百姓种再多的粮食蔬菜,也经不起这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