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侯门医妃有点毒-第6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心酸哦!
  他可怜兮兮地说道:“可不可以换个题目。儿子没看过律法,家法也不熟悉。”
  顾玖笑了起来,“正因为你不熟悉,更要写心得体会。御哥儿在你这个年龄,功课比你多了一倍。”
  御哥儿连连点头:弟弟,你就乖乖认命吧。不要反抗啦!
  律法背下来,家法背下来,统统背下来。
  律法家法,你值得拥有。
  衡哥儿张大嘴巴,好想哭。顿时没了食欲。
  反正他已经吃到九分饱,没食欲也不觉着饿。
  顾玖哭笑不得,却没有改变决定。
  衡哥儿必须学会责任,学着承担。
  ……
  时间来到文德十一年。
  刚开年,前线就传来战报。
  三方小规模开战数次,各有胜败。
  目前主要是斥候战,打的是信息和后勤补给。
  不过,这个情况不会持续太久。
  大会战很可能会在春末夏初。
  从东北到西北,整个边防,都在积极备战。
  京营分批开拔前线。
  物资随同开拔的军队,源源不断的送往前线。
  大战一触即发。
  兵部又下了五千两特种四轮马车订单。
  去的时候运送物资,回程的时候则负责运送伤员。
  小规模的战争,伤员一样很多。
  大都督府联合三和快递,在草原修建的数座堡垒,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不仅为大规模野战储备了大量的物资,更是阻断了西凉和北荣的及时联系。
  以至于西凉和北荣,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联络沟通。
  信使在路上的危险,也大大增加。
  大都督府主持修建的堡垒,可不是修来好看,而是要对草原部落进行强有力的打击。
  边关一带,坚壁清野,以防北荣西凉通过劫掠获取物资。
  大量的边关难民涌入京城。
  城北难民营,刚过完正月,人数就突破了二十万大关。
  官道上,还有源源不断的难民涌来。
  相信用不了多久,难民人数将突破三十万,四十万,甚至是五十万。
  顾玖将新的预算交给户部,并且要求户部补上去年的拖欠。
  户部欠了难民营几十万斤粮食,还有近十万两救济款。
  欠的钱粮,户部休想蒙混过去。
  看着预算报告,还有追债通知书,户部上下官员,一个个头大如牛。
  户部尚书赵大人心累。
  他老了,胡子都白了。
  每日都在为钱粮操心。
  再多的钱,都能花光。
  户部的税收总是不够用。
  每次税收有增加,还没高兴两天,又有新的开支项目,而且还是不得不开支的项目。
  户部尚书无数次都想骂一句MMP。
  其他部门都跟吸血鬼似的,整日趴在户部身上吸血。
  但凡户部有一点余粮,都恨不得扒光。
  他揉着眉头,对下属说道:“回复诏夫人,户部暂时拿不出钱粮。前线在打仗,户部仓库里每一文钱,每一粒粮食,都送到了西北大都督府。等到秋收,户部有了收入,定会补上钱粮。若是诏夫人等不及,不如问问少府。少府理应承担起救助难民的重任。”
  下属问道:“大人,这样回复合适吗?”
  “没什么不合适。你就照着老夫的原话回复诏夫人。这个时候,是该让少府出出血。”
  下属领命而去。
  顾玖收到户部尚书的回复,止不住的冷笑。
  “你们户部,都快成老赖。当初商量好的事情,全都不作数,是吗?”
  “夫人误会了。实在是户部拿不出钱粮啊!”
  顾玖吹着茶水,浅饮一口,“尚书大人叫本夫人找少府要钱,敢情他自己啃不动少府,就想让本夫人替他冲锋陷阵。”
  “我家大人绝没有此意。我家大人也是替城外几十万难民着急。”
  顾玖嗤笑道:“别和本夫人扯这些冠冕堂皇的废话。告诉你家尚书大人,想办法撤销禁酒令,我以后都不烦他。”
  咦?
  户部官员诧异,“禁酒令名存实亡,夫人为何还要求撤销禁酒令?”
  “名存实亡不等于没这条律法。本夫人可是守法之人,你尽管将我的要求转告尚书大人,他自会明白。”


第894章 拍马屁的最高境界
  撤销禁酒令?
  户部尚书皱眉深思。
  “莫非是想效仿采矿证,也来个酿酒证?”
  非法私矿开采风靡,其中有不少历史原因。结果就是私铸钱币泛滥,朝廷损失大笔税收。
  为了打击私铸钱币,当初顾玖给少府出主意,所有私矿全部纳入朝廷管辖,统一办理采矿证,非法私矿变身合法私矿。
  若是拒不办理采矿证的私矿,将被认定为非法私矿,官府和地方守备可以依法封矿,罚款,补办采矿证。
  罚款,地方官府留存五成,少府收取五成。
  若是拒不缴纳罚款,私矿将被没收,变为少府产业。
  一套连环拳打下来,民间非法私矿开采越来越少,天下矿业,至少八成都在官府有备案。
  有了备案就有了税收。
  矿业税收,也是一笔不小的钱。
  “撤销禁酒令,效仿采矿证,办理酿酒证,是个办法。”
  “大人果真要撤销禁酒令?如今北边正在打仗,粮食紧张,禁酒令虽然名存实亡,好歹也是朝廷律法,必要的时候可以限制民间酿酒,节省粮食。撤销禁酒令,就无法限制民间酿酒。”
  “错了!撤销禁酒令,颁发酿酒证,才能真正遏制民间私自酿酒风气,节省粮食。还能增加朝廷税收。犹如采矿证。”
  “难道自家酿点酒水来喝,也要办证吗?”下属发出疑问。
  “自家酿点酒水来喝,当然不用办证。但是,拿到市场上售卖,就必须办证。比如京城各大酿酒作坊,钱没少赚,缴税却极少。这分明是在钻朝廷的空子。”
  “不少酒肆卖的酒,通常都是自己酿造。下属还是认为,撤销禁酒令,颁发酿酒证一事,需要商榷。”
  户部尚书点点头,“是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考虑清楚。”
  想了想,户部尚书提笔写下一份条陈,装在信封里。
  “交给诏夫人。请她务必答复老夫。”
  下属接过信封,问道:“大人何不亲自去见诏夫人?”
  户部尚书摇头,“老夫政务繁忙,就不去打扰诏夫人。”
  分明就是借口。
  怕是去见诏夫人,会被追问去年的欠款还有今年的预算吧。
  同诏夫人讨价还价,户部尚书是怕了。
  下属领命而去,再次上大皇子府见诏夫人。
  顾玖看完了户部尚书写的条陈,笑了笑,提笔在条陈下方写下一个数字,然后交给户部官员。
  “请转告尚书大人,本夫人恭贺佳音。”
  ……
  同户部达成了协议,顾玖派人将今年的预算交到少府,请少府出钱出粮。
  少府家令黄驸马一推二做五,让黄去病处理。他只要签章就行。
  黄去病蹙眉,“这么大的数量,最好请示陛下。否则,事后陛下追问起来,恐怕不好交代。”
  黄驸马当惯了甩手掌柜,“你替为父写一本奏章送到宫里。”
  “儿子遵命。”
  少府的奏章,不用走政事堂,可以直接递到兴庆宫。
  常恩将少府的奏章放在中间位置,既不刻意,也不存在故意打压的迹象。
  能不能被陛下看见,全凭运气。
  每天奏章那么多,不是每一本都会被陛下亲自批阅。
  文德帝忙到中午,终于翻到了少府的奏章。
  看完奏章上的内容,眉头一皱,“户部没钱了?”
  这才刚开年,户部就没钱。接下来一年时间怎么应付?别过几个月,京官又嚷嚷着户部拖欠大家的俸禄。
  “启禀陛下,北边打仗,开支甚大。”
  文德帝冷哼一声,“这些年,朕左右腾挪,增加了那么多税源,户部竟然还是没钱没粮。”
  常恩小心翼翼地说道:“户部虽说没钱没粮,但是打仗期间,百姓赋税没有增加一文钱,徭役也没增加,这就是德政啊!千年以下,打仗期间,不增加百姓负担,陛下乃是千古第一人,千古明君啊!”
  文德帝龙心大悦。
  他一脸笑容,“说的不错。北边打仗,倾国之战,朕没有加一文钱赋税,没有增加百姓徭役负担,战区以外的百姓依旧能安居乐业,此乃千古德政。”
  “该叫世人知道陛下的德政,传颂后世。”
  常恩的马屁拍的刚刚好。
  文德帝放声大笑,“哈哈哈……召陆爱卿觐见。陆爱卿文采风流,此事非他莫属。”
  忙得脚不沾地的中书令陆大人,突然多了一个任务,召集人员,写文章歌功颂德。要将文德帝打造成千古一帝。
  当然,文德帝不可能厚脸皮,夸自己千古一帝。
  文德帝十分含蓄的提点了几句。
  主要是常恩马屁精,说得最多。
  陆大人领会了精髓。
  说起来,户部很穷,但是始终坚持不增加百姓负担,不加税,不加徭役摊派,千年以下少有,的确值得歌颂。
  文德帝要打造千古一帝的个人形象,陆大人想劝,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有眼睛都看得出来,文德帝正在兴头上,而且十分热衷。
  劝不住的。
  就算一时劝住了,文德帝还会搞出别的幺蛾子。
  为了确保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朝廷和陛下的德政,常恩私下里甚至要求报业司下令京城各大报刊,统一宣传口径。
  重点写一写战争和百姓赋税的关系,对比本朝,凸显本朝优点,陛下德政。为打造千古一帝,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大周生活秀》接到报业司的通知,一脸懵逼,二脸傻眼。
  三顺有点不知所措。
  头一次接到这种政治任务,到底要怎么操作,没经验啊。
  三顺找到崔七,请崔七拿主意。
  崔七当了一回甩手掌柜,找上顾玖。
  顾玖听闻此事,却笑了起来。
  “不错,不错,学得很快吗。短短几年,朝廷和宫里也知道统一舆论口径的重要性,终于体现了报业司的作用。”
  当年《大周生活秀》大战《国子监报》,请蔡钟山,许成业扒皮国子监黑历史,恰好赶上科举年,引发各大书院口水官司,学子地域之争,整个京城闹得沸沸扬扬,吵了好几个月。
  朝廷见风头不对,礼部出面干涉。并且顺势成立了报业司。
  然而报业司不归礼部管。
  当初文德帝不知怎么想的,成立报业司,归内侍省管。
  也就是说,报业司的老大,是内侍省的太监。
  太监监管报刊舆论,直接激起文官集体仇视太监。
  内侍省针锋相对,毫不退让。
  文德帝显然也是站在内侍省。
  比起礼部,文德帝更信任内侍省。
  太监等于是皇帝的家奴,皇帝可以放心使唤。
  报刊掌握在一群愤青笔杆子手里面,监管一事万万不能再让笔杆子掌握。
  这就是文德帝的态度。
  内侍省不懂文章,但是懂忠君体国。有这一点,足够了。
  常恩身为内侍监监正,内侍省老大,一声令下,报业司自然是不打折扣的执行。
  崔七很好奇,问顾玖,“夫人认为这是好事?”
  顾玖说道:“我始终坚持,报业出版,需要监管。当然不是搞文字狱,而是要做到正面积极的引导。虽说报业司的要求,有拍马屁,树立个人形象的嫌疑,但是对比一下历朝历代战争和赋税之间的关系,还是很有正面意义。
  户部的功绩,不应该被抹杀,理应让世人知道,这些年户部都做了什么事,立下了多大的功劳。换做以往,如此大规模的战争,赋税增加一倍都是少的,两倍三倍也是有可能的。
  一场战争打下来,后方百姓民不聊生,生不如死,那样的人间惨事,不应该被遗忘,应该被铭记。这些年,天灾人祸不少,赋税没增加,百姓还能安居乐业,的确值得称颂。”
  “夫人的意思是,按照报业司的要求,《大周生活秀》也要写歌功颂德的文章?”崔七有些不满。
  顾玖轻声一笑,“我的意思是,生活秀要报道事实。户部没有增加赋税和徭役,这是不是事实?”
  见崔七还有疑虑,顾玖提起一件还没公开的事情,“前方最新消息,北荣饶过驻关关隘,扣霞关。霞关发生战事,霞关驻军坚守十日,付出近一万人的伤亡代价,最终打退了北荣军队。迫使北荣改变进军计划。
  这一切是怎么做到的?我告诉你,霞关在没有后援的情况下能坚十***退北荣军队,靠的是上下一心,靠的是足够的后勤补充给了霞关驻军信心。
  仓库里没有足够的粮食衣物药材和军械,霞光驻军用不了五天,信心就将崩溃。信心一旦崩溃,城门失守,北荣骑兵长驱而下,如入无人之境。霞关后面的几个城池,都将被北荣屠城劫掠。
  霞关充足的后勤补充,靠的就是户部多年的努力和积攒,才免了一场人间祸事。户部虽说时常闹饥荒,但这场战争,户部居功至伟。我们不能抹杀户部和朝廷的功劳。”
  “霞关打退了北荣,京城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崔七诧异。
  顾玖轻声说道:“信使还在路上,再过两三天,消息就能传到京城。”
  “但是夫人却提前得知了霞关的军情。”
  “本夫人自有消息渠道。”


第895章 堕落
  两日后,霞关消息传到京城,全城沸腾。
  文德帝龙心大悦,越发认定自己乃是千古一帝。
  当初定下的策略是对的。
  用充足的后勤,拖也能将北荣西凉拖死。
  累得头发都快白了的陆大人,带领一批御用文人,炮制的第一篇歌功颂德的文章,也在这一天刊登在《国子监报》。
  其用词之谄媚大胆,毫不掩饰的拍马屁,读书人纷纷说《国子监报》堕落了。
  就连朝廷官员也都纷纷表达不满。
  这哪里是《国子监报》,不如改名叫《拍马屁报》更合适。
  国子监报社所有人都很委屈。
  这是上面布置的任务,他们有什么办法。
  朝廷官员站着说话不腰痛,有本事怼报业司啊!
  一群读书人连一群阉人都干不过,有什么资格指责《国子监报》。
  眼看《国子监报》被人指责,身为死对头的《大周生活秀》罕见的,竟然没有落井下石。
  而是趁势推出了历代战争同赋税的关系变迁方面文章。
  这个话题一做,就是十期。
  用整整十期的版面内容,详细分析了历朝历代的战争,对内政的影响。
  历朝历代,都说文官拖武将后腿,明明打赢的仗,最后却虎头蛇尾。
  追根究底,在于朝廷财政破产,已经没有足够的钱粮支撑战争继续打下去。
  一次又一次增加赋税徭役,后方百姓民不聊生,纷纷破产。
  再打下去,后方百姓就要杀官造反,
  内忧外患,战争全面开花。
  历朝历代,都无法承受这个后果。
  打仗,表面上打的是兵将,内核打的是钱粮。
  没有钱粮,朝廷破产,这才是文官拖后腿的根本原因。
  《大周生活秀》,第一次为世人揭开了战争的本质,每期十万份,卖断货。
  文青书局从来不加印,气得百姓们众筹印刷,私下里传阅。
  就连朝廷官员,上至一二品大佬,下至没有品级的小吏,都在研究《大周生活秀》上面关于战争本质的阐述。
  从来没有人,将战争说得如此透彻,直击核心。
  朝臣们第一次知道了朝廷破产的概念。
  原来朝廷也有破产的时候。
  此人有大才啊!
  看文章署名:佚名!
  众臣喷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