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筑北王府(抽烟的兔子)-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卫玄了然,面色和缓下来,“你想回去探望母亲?”
  李崇烈坚定的摇了摇头,深吸一口气将紧紧攥在手中的书信展开放在桌上,说:“只看这后面几句,我也坚决不能回去。只是,思来想去不明白这其中到底出了什么变故,所以就想来找二位商量商量。”
  言重山和卫玄对视一眼,一同看向那封薄薄的家书。
  不提前头那些慈母关心儿子的家常闲话,只看让李崇烈心思烦乱的最后一段。
  【……吾儿既已于北疆立业便不可有始无终,如若能从此为国尽忠镇守边关,为娘便在九泉之下亦能名目矣。】
  在卫玄看来这信中并无什么古怪之处。想他身为武将之子,类似的言辞几乎从小听到大。
  然而言重山却扑哧一笑,“令慈高瞻远瞩!”
  正当卫玄和李崇烈要张口询问言重山何出此言时,忽觉脚下一震,远方传来轰隆隆的声音。
  三人匆匆推门而出,只见西北方烟气长天,似乎还有火光暗隐。
  有卫兵匆匆跑来高呼:“启禀左将军,巴雅山西北一处突然由山顶蹿出大火并浓烟,还有飞石掉落!”
  只这片刻之间天地已一片昏暗,西北方的天空更是浓烟滚滚。
  卫玄当机立断,传令下去,命兵将不得擅自好奇探寻,更让所有人都避于屋舍之内,自己亲自带着卫氏九虎以及一队亲兵匆匆往西北策马而去。
  64
  《北疆志。帝泉关》:
  鸿恩二十八年,三月十四。午时,天地忽然晦螟,时或赤黄,有同烟焰,腥臭满室,若在烘炉中,人不堪重热。四更后消止,而至朝视之,则遍野雨灰,恰似焚蛤壳者。稍晚,烟雾云气,忽自西北,地昏暗,腥臭袭人之衣裙。
  在这次地动山摇火光冲天的灾难之后,第三日,大雪忽至。
  原本应是洁白无瑕现下却是灰黑色的雪花纷纷扬扬,天地间一片让人绝望的肮脏。所有兵将都凑在房檐下或窗格前仰首观望。马圈中马儿惊恐的嘶鸣不已,烦乱的踏着蹄子。
  阵前议事厅中,王爷居首,大世子二公子分坐左右,卫玄等武将以及谋士全部在列,皆为这突然而来的天灾皱紧了眉头。
  有轻骑回报,“所崩之山非我国境内,但有临界村落遭飞石袭击。大者如磨盘,小者亦如盆。山中喷发之火所过之处树木成碳,百兽尽殆,满目疮痍。属下以手探土,温热犹在。”
  有谋士忧心忡忡的说:“王爷,这恐怕是个凶兆。”
  靳文筳是最不信这些的,听了便嗤之以鼻道:“什么凶兆?身为武将征战沙场刀刀见血,岂不是每次上阵都是满地凶兆?若是怕这些也不用打仗了。”
  虽然靳文筳在军中名声不是很好,这在一点上卫玄等人还是很赞同的,在他们眼里吉凶之说只是欺骗无知民众的无稽之谈。
  王爷对此说辞也是不甚在意,只是问卫玄:“事发当日你亲自去看过,道路可有封堵?”
  卫玄起身抱拳道:“帝泉关外西北方有山崖滚落巨石,山林尽毁,路上的冰雪皆化为泥水。先前属下曾担忧引发山林大火,今日有降雪,倒也不足为惧了。”
  靳文筳也起身说道:“我曾于昨日探查关外小路,五条中有三条被碎石堵死。若说真有鬼神,这便是天助我北疆军!琉国擅长游击,现今无路可走,我看他们还怎么来偷袭骚扰。”
  王爷点头道:“确实如此。”看向靳文筳,面上神色愈发和蔼起来,“我知你一心想为军中出力,但以后万万不可这般贸然出关。琉国人极擅山地突袭,一切小心为上。”
  说罢又拍了拍一直坐在旁边没吭声的大世子,“这几日身上可觉得好些了?”
  靳文符点头说:“有劳父王挂念,孩儿很好。”
  王爷短短的轻叹了一声,站起身来,厅堂中的武将也纷纷跟着起身。
  命卫兵将门窗打开,所有人都看着外头漫天的黑雪。
  筑北王步出房门,看着落地即化为泥水的雪片喃喃的说:“这一场天灾过后,积雪都化了。琉国人恐怕不会再甘心蛰伏,这几日加强边界巡查,夜间巡防增派三倍人手,准备随时应战。”
  身后众将轰然应诺。
  入夜,李崇烈当值。
  在城墙上巡过一圈后回到值夜营房。在边境自然不像在王府,便是王爷身边也没有奴仆伺候,只有亲兵帮着料理一些生活杂务。
  解下斗篷,摘了头盔重甲。李崇烈随意抹了把脸,满手的灰泥。大雪已变成小雪,虽不似白日里那般黑,但也是灰扑扑的。在外巡逻的兵将若是站定不动,远远看去就像一尊尊泥人。
  只穿一身武袍,李崇烈坐在书案后。
  翻了会儿地图,闭目沉思。
  三天前言重山透露了一个天大的变故:三皇子正在密谋犯上,皇帝得了密信后按兵不动。
  明知自己的儿子怀了谋逆之心为何不动?
  李崇烈以拳撑着额头小憩。
  是皇帝要给三皇子一个幡然悔悟的机会,还是皇帝要借由此事堂而皇之的一举除掉三皇子避免朝堂动荡?果然是皇家之内无亲情么?那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啊!
  思及至此又想起自己,唇边浮起一丝苦笑。他又何尝不是父王的亲生儿子?可他那父王起先几年还能想着他和母亲,后来被那些美婢艳妾环绕,便将他们母子抛在脑后。
  二十多年,自他有记忆起,每年能见到父王的次数屈指可数。明明就在一个宅院之内,却是咫尺天涯。
  不禁心生感慨,筑北王府的二公子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卫玄一把打飞言重山想去拿酥豆的手,“谈公务,恕不提供零食。”自己却抓了几颗扔进嘴里嚼起来。
  言重山眯着眼,咬牙道:“不就是静言送你的几盒豆子么?也不是什么金贵东西,城里好几家店铺都有卖,小气!”
  卫玄啪的一下扣上盒盖,转手把这只装有酥豆的盒子放到身后的文卷柜子里,“静言的名字不是你叫的,给我规矩点儿!”
  言重山翻起眼白,“凭什么?我拿静言当妹子,兄长直呼妹妹的名字有何不妥?”
  提起这个卫玄更是一股邪火蹿上头。
  自从将他对静言的情意公之于众,大世子,言重山,李崇烈纷纷表示他们拿静言当妹子,于是他就顺理成章的变成妹夫。哼!明明静言是他们的嫂子!这些赖皮小儿,等将来他把静言娶回家,看他们谁敢冒充娘家人来叫他妹夫,一律乱棍打断腿。
  卫玄虎着脸掂了掂桌上的砚台,又瞄了瞄言重山的脑门儿。
  言重山立刻收回白眼,正色道:“上午王爷所言极是,这场仗很快就要打起来。边关战乱听着凶险,依我看倒也没什么。琉国人素来不爱使奸计,只是战场厮杀,以咱们北疆军的实力,不说稳胜但也能立于不败。当务之急是朝堂,皇帝最近重新提拔启用的大臣太多太急,到底还是有欠稳妥。尤其李崇山的外祖父被抬至户部侍郎,这个位置……”
  言重山微微一笑,和卫玄对视一眼,均是心知肚明。
  卫玄原本对朝堂上的事并不太往心里去,但二皇子背后的陆氏和谭氏却是一力主张撤藩,只要二皇子被立为储君,筑北王府的命运就将被卷进这场朝堂争斗之中,再无可能像以往那般置身事外。
  李崇烈虽为皇族,但他母系却与肇亲王妃身后的陆氏一族是死对头,肇亲王妃多年来对李崇烈母子肆意欺辱,更是加深了这份仇恨。
  可以说,如今筑北王府善待李崇烈,就是明摆着站在户部陈侍郎一边,而这位陈侍郎以及与他同时重新被启用的一众大臣,都是置身皇储之争之外,可以说是皇帝培养起的第三股势力,一旦三皇子逆反,他们就是对抗陆氏谭氏一党的另一党派。
  言重山悠悠然歪在椅子里,笑着说:“所以说李崇烈的母亲真是高瞻远瞩,暗示这唯一的儿子留在北疆。一来可以通过此次大战混到军功,二来可以远离朝堂成为陈侍郎一党在军中的新兴势力。他们需要咱们,亦如咱们王府需要他们,真乃互惠互利一举两得啊~”
  卫玄想了想,哂笑道:“什么‘咱们王府’?你这个皇帝的爪牙还敢自诩是王府中人?”
  言重山啧了一声,“我这不是因为当年气盛开罪了陆世琛么?要么被贬到荒山野岭当个小县令,要么成为皇上的心腹,添翼所的探子。皇帝这一招也算是一箭双雕,又顾及了我们家族的颜面,又能多一个‘自己人’帮他盯着王府。只不过我言重山可不是那么好摆弄的,陆氏一族,哼哼,我倒要看看他们能蹦跶多高,不给他们拆台我就浑身难受。有趣啊有趣~”
  卫玄笑骂道:“你这种人就是唯恐天下不乱。”
  言重山不以为意,“天下乱不乱不是几个人能决定的,既然身在局中,那就尽全力让它好好的乱一通罢!”
  卫玄没说话。
  没错。好好的乱一通,也许才能找到王府真正的出路,不然总在悬崖边岌岌可危,倒不如主动要求扯了藩地,带着亲兵族人一起去蒙州。
  蒙州的大草原一直让卫玄无比向往。骑着马,赶一群自己的牛羊,每天放牧归来有妻子迎接,孩子们环绕在膝下,和好友喝酒吃肉畅快谈笑,再也不用顾忌这么多阴谋。
  在卫玄心底的这个美好画面中,他和静言肩并肩的坐在炉火旁,他擦拭宝剑,静言在缝补衣裳,然后又给他绣了一个“乌云”钱袋之类的。
  言重山看着卫玄一脸堪称“痴呆”的笑容便明了这位将军又犯了相思病。蹑手蹑脚的绕过书案,探出手,终于拿到了装满酥豆的盒子。
  与此同时,巴雅城内筑北王府,素雪庭。
  静言查过冕儿带回来的功课,又把明日上学堂要用的东西装进书袋。
  冕儿已经入睡了,夏菱轻轻的说:“姑娘可要用些点心?我看您今日晚膳也没吃什么。”
  静言摆手示意她一同来到外间,“我听小厮说帝泉关那边出了天灾,今日的雪看着也灰扑扑的,竟似裹了尘埃。不知边关上如何了?卫玄也没送个信儿过来。”
  夏菱笑道:“这个事儿我知道,姑娘大可不必担忧。我听东院的人说是琉国境内的巴雅山发了怒,又喷火又飞石头的,咱们这边倒无妨。要我说啊,这就是琉国人不好好过日子非要打仗,老天爷发威惩罚他们呢!”
  静言立刻来了精神,“你这消息准么?卫玄……帝泉关那边当真无事?”
  夏菱抿嘴一笑,“准的准的!不信您可以明天跟姑奶奶打听打听。现在府里没有主事的男人了,所有战报都送给姑奶奶。”
  静言想了想说:“也好。”
  悬着的心放下了大半,还真觉得有些饿了。
  一边吃着丫鬟们摆上来的点心,静言一边琢磨着,卫玄现在在干嘛呢?也不知这场仗什么时候开打,什么时候能打完。
  第二日亲自把冕儿送到西院角门上,又吩咐跟着同去的小厮仔细照拂着些,静言回身就去了姑奶奶的漱石居。
  也不知怎的,自从她回府之后,虽旁人一切照旧,但姑奶奶对她很明显比从前要亲切许多。非但不再刻薄,反而经常叫她过去闲谈。
  姑奶奶的闲聊可不是王妃那种话家常。小处是王府的掌故,大处是巴雅城的兴隆乃至北疆的历史都是信手拈来,更谈及如何经营这一方经济,如何应对边关的军务。
  静言每每听得瞠目结舌,姑奶奶竟然懂得这么多!不得不说,如果姑奶奶收起她的傲慢和刻薄,真是一位良师。
  静言自觉眼界比从前开阔了许多。她尤其爱听姑奶奶说起蒙州的草原,那种青天绿草一望无际的风景,多么美好!
  如果能没有这些是是非非,如果她以后能和卫玄去蒙州,养自己的牛羊,有自己的家……该多好啊~
  姑奶奶擎着一杆象牙嘴子的烟袋坐在小炕上,虽然她耷拉着眼皮,静言却在进屋后就发现姑奶奶现下正在气头上。
  顾夫人垂头丧气的坐在一旁,双手攥着绢子。
  姑奶奶一抬眼,看见了静言,“你怎么来了?”
  静言赶忙说想打听一下边关的情况。不是她口无遮拦,是因为近日来与姑奶奶愈发熟悉之后发现跟她说话最好直来直去。这个女人很聪明,最讨厌旁人说话时跟她兜圈子。
  姑奶奶扑哧一笑,“你这是担心卫玄罢?”
  看静言面上一红,姑奶奶便缓下脸色道:“放心吧,咱们这边没事儿。王爷是什么人?吉人自有天相,犯不上做什么狗屁法事。天怒也不是怒咱们北疆,怒的是琉国那些混账!”
  静言一愣,旋即了然。
  这后半句话八成是跟顾夫人说的。估计她又起了什么幺蛾子要做法事,自从王爷出征,顾夫人每隔三五日就要折腾一趟。
  果然,顾夫人听了这话就慌慌张张的找了个借口告辞了。
  姑奶奶等她前脚出了屋,就啐道:“没事儿找事儿的东西!这种时候还不肯安生,捣什么乱?做法事做法事,还不是惦记借着这个由头贪下几两银子?眼皮子浅的玩意儿!”
  静言默默的站在一旁。
  姑奶奶又骂了一会儿,终于消了气,一看静言便笑了,拍拍身边的位置示意她过来坐,“劳烦姑娘给我装一袋烟。”
  姑奶奶偏着头,看静言温顺的替她装烟丝。
  这是个好姑娘。就静丫头经历的这些事,换了旁的人早就垮了,可她还是硬撑着挺过来,该干嘛干嘛。
  姑奶奶喜欢这样坚强的女孩儿,她讨厌王妃那种娇弱弱一朵花般的女人。如果她有女儿,肯定会像静丫头这样坚韧,像文笙那般飒爽,肯定的。
  可是,她这辈子是不可能有女儿了。
  刚强了一辈子的心突然就软下来,裂开一个小小的口子,姑奶奶藏了几十年的温柔就这么流露了出来。
  抬手轻轻抚了抚静言的发鬓,王府对不起你啊,姑娘。
  鬼使神差般的,姑奶奶喃喃的问:“丫头,如果以后你知道是谁害了大世子和你嫂子,你想怎么做?”
  静言装烟丝的手顿了一下,抬眼看着姑奶奶淡淡一笑,“杀人偿命。”
  姑奶奶心里一揪,“我懂了。”
  静言把烟袋杆递给姑奶奶,帮着点烟时突然说:“您知道是谁干的么?”
  姑奶奶的手一抖,但毕竟是经过大风浪的,面色不变,“不知道。”
  静言点点头,没说话。
  宁谧的室内只有烟雾袅袅。
  待到一锅烟丝全部化为灰烬时,姑奶奶叹了口气,“丫头,退一步海阔天空,你还有侄儿。”
  静言还是那副温顺模样,接过烟袋杆在烟灰匣子上磕打着烟灰,“您说的有道理,但我退一时不会退一世!”
  65
  静言带着夏菱和夏荷从西院库房中走了出来。
  庭院中前几日的那场灰雪的痕迹还在,到处都是脏兮兮的泥水,干枯的花木上蒙着一层灰,好似枯死了一般。
  如今素雪庭已变成了灰雪庭,院中一块赏玩奇石的沟沟坎坎里全是泥灰。昨天静言实在是看着难受,便让丫鬟们提了水桶去把石头冲洗冲洗,结果一股股的污水流了满院子。
  静言下意识的摸了摸脸。
  在这么肮脏的环境中,觉得人也不那么干净,脸上总沾着尘土似的。
  有小丫头匆匆追上来,“安夫人想吃野鸭,说是春季干燥,鸭肉最是滋阴生津。”
  静言低头想了一下。她刚盘完库,西院库房中已没有野鸭。原想让安夫人调换一下,但又一想她那得理不饶人的矫情样儿,静言决定还是去东院大库走一趟。如果大库也没有,那就没办法了。
  然而她真是低估了安夫人。
  难道是因为王府里现在没男人,所以这女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