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筑北王府(抽烟的兔子)-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前崖营隘口就像个天平的支点,偶尔微微倾斜向一方,但不出三日,另一方又将劣势挽回。焦土之上承受了一次又一次琉国铁蹄和北疆军战士的反复践踏以及数不清的鲜血的洗礼,以至在进入夏季后,这块黑黢黢的泛着血腥味的土地就像一块巨大的脓疮镶嵌在四周已是满目青翠的群山中间。
  有肇亲王府二世子在一旁虎视眈眈,李崇烈一直被筑北王一系的人小心保护着,亲手料理了二公子回到帝泉关的七虎甚至出了个让他装病或者假装摔折了腿的馊主意。
  言重山用扇子敲了一下七虎的头,“真亏你想得出来!我和你大哥最近忙得焦头烂额,又要琢磨对付琉国人的策略,又要保护好李参将,还要适度的让他上上战场拿点儿军功。你少来添乱,去把参将保护好,别让那起小人得逞才是真!”
  说这话时正是才跟琉国人再次交锋后,几只老虎外加言重山和李崇烈,偷得浮生半日闲。
  言重山抓了把南域送的果子干大嚼,“还是章姑娘体贴,大帐房只知道运送米粮。对了,卫玄在哪儿?收兵回来就跑了,缩起来孵蛋么?”
  四虎默默的抓来一把揣进坏,又抓了第二把才慢慢吃着,“有情书看,我们大哥才懒得来看你这张臭脸。”
  言重山转了转眼睛,“章姑娘又写信来了?府里有什么新鲜事么?有没有传来什么小道消息?比如大郡主近况如何?”
  七虎严肃的说:“偷看章姑娘的情书会被大哥打成猪头。”
  李崇烈很知道那只言狐狸说话向来不会无的放矢,便问道:“你怎么突然关心起大郡主?”
  言重山抬了抬眉毛,“因昨日京城传来的文书上提了一条穆太守被革职查办,缘由写的模模糊糊,还旁敲侧击的让王爷回忆太守在北疆时是否有可疑行径。”
  陆氏终于要拿穆丹公子的父亲,与筑北王私交甚深的穆太守开刀了么?
  李崇烈是个受人恩惠便谨记在心的人。
  去年才来北疆时被陆世琛等公子羞辱,太守大人曾替他出过这口气,虽其中有七成是看着筑北王的面子,但后来与大人交谈时才知穆太守与外公颇有交情,还曾在外公被贬出京后修书一封给沿途的朋友,让他们对外公多加关照。
  然而就在他刚动了想给外公写信打听的念头时,言重山慢吞吞的说了一句话:“自己的事儿正是要命关头,心思就别放在旁人身上了。再说,现下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四虎和七虎都极重义气的人,以为言重山这句话的意思是王爷最好专心于战事不要管穆太守的“闲事”,便纷纷投以轻蔑的眼神。
  李崇烈却知道,这话是专门说给他听的。
  入夜,独自来到言重山的房间,“下午的话你没说完,你的人从京城又带回什么消息了?”
  言重山摇着扇子一笑,“哟,越来越长进了,还能听出我话里有话?”
  自从一个月前李崇烈下定决心要争那个位置,他的气势在潜移默化之间发生了不可忽视的变化,连老虎们都发现了。
  “今夜是我巡营,有什么就赶紧说。”
  言重山将扇子一甩,啪啦一声合拢,“陆氏一党上书议和。”
  “议和?!”李崇烈拍案而起,“打了这么久,死伤了这么多士兵,怎么突然就要议和?”
  “琉国那边送过去的公函,说是他们无意染指我国疆土,只想要回二十四年前老王爷从他们手里抢走的帝泉关。”
  李崇烈眉头一皱,“那明明是二十四年前琉国战败的割地,现今又说是咱们抢的?强词夺理!朝中意向如何?”
  言重山冷笑,“这一次连你外公都附议了,你说能如何?”
  见李崇烈满脸惊诧,言重山继续说道:“你不用担心是你外公被陆氏一党捉了把柄,只因上面那位向来一心只求当个圣贤明君,陆氏那‘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舆论一出,掷地有声,恰恰戳了那位的软肋,陈侍郎若在此时与之针锋相对才是愚昧。”
  李崇烈慢慢坐回了椅子,沉默片刻后说:“我懂了,留得青山在。”
  “然也~”言重山勾起嘴角,“毕竟侍郎在朝堂上根基太浅,他所依仗的只有皇上。若是忤逆,便连唯一一座靠山也没了。从长计议实乃俊杰,且你在北疆已挣得军功无数,在王爷的折子里可比你在战场上打得精彩得多。”
  然而李崇烈此时想的却是另一件事,“议和的旨意还有多久会送来北疆?”
  “快则五日,慢则七天。”
  七天……
  李崇烈突然抬起头,“言军师可知我母亲中的是什么毒?”
  “知道。”
  “不知军师可否帮我寻一些这种毒药?”
  言重山一笑,“可以。”
  “几日能有?”
  言重山笑意更深,“两日。”
  李崇烈点点头,站起身一拱手,“如此就有劳军师了。今日我还要巡营,告辞。”
  言重山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再次慢悠悠的摇起扇子,“不送。”
  81
  这场战争的起因是几十年前积累下的恩怨;可说是由来已久;但它结束的却是那么突然。
  敖瑞叫上巴图布赫一同策马狂奔于山野之间。
  琉国大将军猜不到国君在想什么,他只看到自从泱国派来议和使节后;国君的脸上非但没出现满意的笑容,反而有些失落以及隐隐的愤怒。
  现下虽已停战;但巴图布赫还是很谨慎的带了百名轻骑坠在后头;直到他们跑上一座丘陵国君才停下马匹。
  “巴图布赫,你看!”
  原来此处可以眺望帝泉关。
  这是他的故乡。巴图布赫心情激动的看着那座已经落下吊闸的城市,很快,他就又可以踏上故土;也许他家的老房子还在?
  但在这短暂的欣喜过后,身为武将的巴图布赫心底萌生了一种微妙的不甘。
  这座美丽的城市以及城后开阔肥沃的平原;他的家乡,竟然不是他亲手收复的,而是靠着一帮文臣巧言令色与敌国大臣达成什么协议才夺回来的。
  “真不甘心啊!”敖瑞的叹息说出了巴图布赫的心声,“筑北王按说是块硬骨头,竟然接受了议和的结局。我猜,必然也是他们朝中的文臣弄鬼,八成和那个立储之事有关联。”
  巴图布赫默默凝视着远方,“是,末将亦是如此猜测。”
  “文臣只会这些奸诈伎俩!唉~~原本还想痛痛快快的打一场,不如……等过上一两年,咱们再跟筑北王挑衅一番如何?去抢他的大郡主。”
  巴图布赫虽然也非常想和北疆军一决雌雄,但他可没有个国君的身份可以让他随口妄言。
  等等,国君说抢郡主?!
  “末将以为强抢郡主之事,不可行。”
  敖瑞哈哈大笑,指着巴图布赫说:“你这人,除了打仗,就是块木头!”
  武将略显欣慰,“国君终于笑了。”
  敖瑞不以为然的说:“遇见可笑之事自然就笑。先前那帮子文臣仗着助我取得国君之位有功,在这场战事之初便指手画脚,后来又弄什么议和,你让我如何笑得出来?原指望筑北王硬气些,现下看来这厮也和我一样受制于人。不,恐怕他们泱国朝堂比咱们的还要闹腾,不知筑北王会不会气得摔桌子踹椅子。”
  巴图布赫见敖瑞说完这番话就不在吭声,只是凝望着阳光下的帝泉关。思索再三,开口道:“国君,末将认为大臣们有些劝谏颇有几分道理。现下咱们的国力与泱国不可相比,又因二十四年前的大战折损许多青壮劳力,这些年休养生息才见起色,确实不该急于开战。”
  敖瑞能坐在国君的位置上自然不是只知蛮打乱攻的武夫,但被一个武将提醒治国之道也没生气,只是笑着点头,“连你都觉得有道理的劝谏我自然要听。”
  巴图布赫赶紧低下头,“国君恕末将逾矩!”
  敖瑞一摆手,“无妨,敢说真话的我只会尊敬。”
  说罢再次远眺,喃喃自语一般,“那些谏言文书上写的道理我也懂得,就像筑北王府发展北疆经济一样,有了钱才好打仗……休养生息么,一个二十年不够就再修养个二十年,最好再把筑北王的大郡主娶回家,到时候我国与北疆联手就可把泱国全打下来。唔,这主意不错,哈哈哈!”
  巴图布赫对这经常异想天开的国君甚感头痛,不过好在国君只是偶尔如此。
  其实,这才是国君的野心所在吧?
  “那个敖瑞绝非善类,其野心恐怕不止是帝泉关,也许是整个北疆乃至我国全境!”筑北王由亲兵服侍着换上王爷朝服,咬牙切齿,“那群该死的文官,都是只顾眼前的废物!”
  同样为了今日庆功宴而卸去盔甲只穿着便服的卫玄站在一侧微微低着头,“属下以为,现今立储之事乃重中之重,一日无储君,朝堂之上一日不得安宁。李崇烈也好,李崇焘也罢,只要有个结果,咱们才可从长计议。”
  王爷一摆手示意房中之人全部退下,只留卫玄一人密谈。
  “李崇焘的母亲是陆家的女儿,我听言重山递来的消息说那妇人诡计多端不在男子之下。若是李崇焘被立为储君,王府未来堪忧。所以我已和汤先生商定全力支持李崇烈,以王府和陆氏一族的恩怨过结,想置身事外是不能了,那便放手一搏,下个大注!”
  卫玄点头称是,“恐怕王爷早就烦了应酬那些文官权臣,倒不如赌上一票,成王败寇,大不了咱们撤到蒙州去,有莫伊族和固林族,旁的人轻易不敢如何。”
  王爷自信一笑,“那是当然。若没有我筑北王府与蒙州大族联姻,又在其中周旋,就凭愈加繁重的税赋,只怕蒙州各族早就反了。”
  卫玄借机提起随大世子一同来到帝泉关的固林公主诺敏。
  王爷笑道:“好飒爽的姑娘,好!中午大宴全军之时你给我引见一下,我也看看这未来的儿媳妇!”旋即又叹了口气,“只是文符的身体……昨日刘太医去给他瞧瞧没有?我这几天忙着往来的议和公文也没功夫顾及。”
  卫玄答道:“太医说大世子脉象平稳有力,亏虚之症大有好转。”
  王爷听了很高兴,招呼人去取昨日琉国使节进贡的虎鞭,“这个送去给文符泡酒。”
  卫玄连忙阻止,“刘太医说大世子现下不宜大补,等他忙过这两日便可悉心为世子调养。”
  王爷眉头一皱,“太医这两天在忙什么?”
  卫玄上前一步,附在王爷耳边说了几句话。
  “当真?!”
  卫玄慢慢点头,“李崇烈也是赌一回。”
  王爷沉吟片刻摇头轻笑,只叹了一句“不愧是李家人”便不再提起。
  这件事,他不便直接插手,但他可以从旁助其一臂之力。
  既然要赌,就一起豪赌一把!
  就在这场议和大宴之后,李崇烈悄然走回自己的房间。
  依然能隐隐听到由校场传来的鼓乐之声,李崇烈仔细关好门,独自坐在书案后,掏出藏在袖中的一只细瓷小瓶。
  这种瓶子很常见,多用于装金创药。但此时瓶中的药粉已被调换,是他亲自求刘太医估算过分量的毒药。
  其实此药并非毒药。
  所谓是药三分毒,有些药物微量服用可治疾病,一旦过量便是毒,这一味宫廷秘制药粉尤甚。恐怕从前有不少宫中冤案都与此药有关罢?以致这种药粉只有几位德高望重的太医有权调度。
  刘太医曾说,这种药是因先皇患有风湿顽疾才常备宫中,且治标不治本,只能暂时缓解疼痛。长久服食或过量服食便会筋肉抽搐呼吸不畅,且全身发紧,听、视、味、三感过度敏感,继而昏迷不醒,重者窒息而死。
  真是个杀人不见血的好东西。
  李崇烈摆弄着药瓶,低垂的眼帘掩盖了他无边的恨意。
  母亲,就是死于此药。
  母亲,后来便陷入昏迷了罢?
  母亲,临死之前可曾遭受窒息之苦?
  以拇指推开瓶塞,李崇烈轻轻闻了闻瓶中的药粉,继而淡淡一笑,毫不犹豫的仰头将药粉尽数倒入口中,取来一碗茶细细服下,又将药瓶装满金创药摆回床头药匣中。
  做完这一切,李崇烈信手拿来一卷兵书,翻到自己最喜欢看的谋略篇,读了三四页后手指微微有些发颤,任凭他怎么用力也控制不得。
  书上的字迹忽大忽小,抬起头,透过窗窗棱的阳光泛出华丽的七彩光晕。
  李崇烈的眼神变得涣散,直愣愣的盯着某处,只觉自己好似置身于一个庞大的山洞,耳中杂乱异常,房外飞鸟掠过拍打着翅膀,院中三五成群的士兵谈笑着路过,这一切的声音其实并不大,但在李崇烈听来不啻于吼叫。
  抬起手试图捂住耳朵,却看到手指怪异的扭曲着。
  呼吸越来越急促。
  李崇烈挣扎着站起身,拼命长大嘴巴,就像尾被抛弃在陆地上的鱼。
  兵书被攥得皱在一起,啪啦一声,茶碗扫落在地,粉身碎骨。
  恰好从门前经过的某个小兵听见瓷器破裂的动静后又是一声重物坠地的声音,慌忙打门:“李参将?李参将在么?”
  兴许是这小兵拍打的太响,某个伍长吼了句:“鬼叫个屁哟!估摸参将是多饮了几杯,你进去看看便是,若闹酒就去取些醒酒汤来与参将喝。”
  “谁要醒酒汤?这才刚刚喝起来,哪一个这么不争气?”言重山摇着扇子,身后跟了二十几名抱着酒坛子的士兵,“我才去要了酒水,今日定要一醉方休!打了半年的仗,卫玄那厮又下什么禁酒令,简直给老子的嘴里淡出个鸟来……”
  然而进入李崇烈房中的小兵突然大声惊叫,“来人啊!快来人啊!李参将不好了!”
  鸿恩二十八年,七月十八。
  经过六个多月的对战,琉国与泱国终于在这一天商定议和,筑北王大摆宴席犒赏三军。
  但就在这喜庆的宴会上却传来肇亲王府三公子李崇烈身重剧毒的消息,幸好士兵及时发现,又有妙手回春的刘太医随军于阵前,及时掰开其牙关使之服下催吐丸,又经一众军医鉴别呕吐秽物,断其所中之毒乃宫廷秘药赤番散。
  此消息一经传出,朝堂之上顿时乱成一片。
  盛传皇帝得知后龙颜大怒,虽未指名点姓,却狠狠的说了句:“好,你很好,竟敢对我李氏子嗣伸手!”
  更大的闹剧在后头,第二日陈侍郎脚踏草履打着个灵幡来上朝,头发也乱着,双目通红,显是一夜未眠。
  有侍卫将其阻于大殿之外,陈侍郎便倒地大哭,口中叫嚷着:“想我外孙为国奋战却落得成了旁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是哪个胆大妄为之徒竟敢加害皇室血脉?左右我也老了,既如此,不如带着孙儿避世山林,怎也落个寿终正寝!”
  侍卫束手无策,最后还是由几位与侍郎交情深厚的大臣将其搀扶起来,陈侍郎直着喉咙又叫了两声:“我那苦命的女儿啊!死得不明不白!”随后两眼一翻昏死过去。
  次日,犹在病中的陈侍郎被皇帝召入宫中,密谈三个时辰后方才离去。
  李崇烈此次昏迷足有十余日,期间各种章疏密奏的折子雪片般送往御书房,其中赫然有一南一北两位藩王的奏本,据传皇帝阅毕独自在御花园徘徊良久。
  又过三日,一道圣旨发往北疆。其中除给予参战将领诸项嘉奖外,更盛赞肇亲王府二世子李崇焘不仅奏报军情得力更在大战中立有战功,提拔其任职中奉大夫,连跃两级。
  末了,宣旨官吏满面堆笑道:“不知亲王三公子李崇烈何在?”
  为首的筑北王答道:“还在偏院休养,大人所为何事?”
  官吏又笑,吊着嗓子说:“皇上命下官将三公子接回京城,入宫调养。”
  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