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秦汉纵横家-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平文侯。

    这些人分封不提,且说几位重要的异姓王,其中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韩王信、燕王藏荼、长沙王吴苪,皆得为王,分封就国。

    汉初众功臣几乎全部犒赏完毕,唯有陆言、韩信、张耳未能封侯拜相,陆言身有大才,纵使与刘邦兄弟相称,难免对刘邦有些谨慎。

    原本是拟定为临淄王,亦或是平南王,封地临淄,但陆言概不受封,但是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先后张良、萧何、英布皆上书请求封陆言为王。

    刘邦见到诸多谏书,心想自起兵以来,郦生、韩信、叔孙通、英布等人皆是陆言举荐,尤其英布反楚,当真功不可没,今陆言未得王侯,心中自是过意不去。

    因此便下令封陆言为平南王,封地临淄,至于何时就国,全凭陆言安排,然其子陆元和其女陆芸年纪尚小,便留在宫中受教。

    这陆言能走吗?儿女全在宫中,陆言心知此或许是刘邦牵制自己的原因,既然如此,这般留在长安也无妨,毕竟张良、萧何等人都未就国。

    此刻韩信府上,还未有任何的消息传来,仅与张耳对坐,目前张耳隶属于韩信帐下,因此刘邦并未封侯。

    原因很简单,张耳为人反复,并无任何才干,先是投靠赵王,又投靠楚王,今又跟着汉王,连易三主,刘邦对此颇有些反感。

    “韩将军,今陛下已经将侯爷平南王,将军还是早些就国吧,或许下一个就是将军了,而今将军已经是齐王,无可再封,恐会出事。”张耳有些无奈的说道。

    “汝不必担忧,今陛下还未封你,吾岂能离开,公在吾帐下效力,亦是为陛下效力,岂有不封赏的道理。”韩信颇为不悦的说道。

    “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侯爷那般宅心仁厚的人,陛下都不放心,将其儿女留在宫中,何况将军素来与陛下有嫌隙,且兵多将广,岂能不疑。”张耳言语很是坦诚,韩信亦是颔首。

    “兄长尚在长安,某自然不会有事,细细想来,仅有兄长对某至亲,岂会容陛下陷害于我。”韩信似乎对陆言很是信任。

    就在两人谈话的同时,宫中的诏书也送了过来,其中的意思不用说也明白,乃是改封韩信为楚王的帛书和印绶。

    大致意思大家都清楚,今天下计定,齐民安居乐业,况陆言在临淄久得人心,齐国旧都临淄尚且如此,想必其他地方更加和睦,所以不需要再以齐王镇之,平南王即可。

    另外楚汉相争,大小七十余战都是在楚地进行,可见楚地艰难,朕素闻韩信治理地方甚为合理,不如爱卿就去楚国,暂为楚王。

    韩信接过诏书,心中倒也没有多大的波动,想来韩信乃是楚国人,得封故国,也算是美事一桩。

    然过了十多日,依旧不见张耳的诏书印绶下来,韩信既然已经答应让张耳封为王侯,心中也不想食言,但仓促去见刘邦,让其分封张耳,未免有些失礼。

    因而韩信只得转向长安东门,去见陆言,今虽然封为平南王,但是不得就国,说来也是无奈,只得整日和张良萧何等人饮酒作乐。

    今见韩信前来拜访,不免有些惊讶,当即备好茶水,请入客厅之中,“重言,而今已经为楚王,为何不如英布、彭越那般就国。”

    韩信颇显尴尬,“兄长,今诸多将官皆已经受封,为何独独不封张耳,某心中很是疑惑,想请兄长在陛下面前言明。”

    陆言在旁,眉头微皱,“汝本为齐王,陛下将你改为楚王,难道你心中一点都不明白吗?你在齐地,拥兵数十万,故而将你改封楚地。”

    “现下应当如其他六王一般,回国就封,在长安逗留,早晚出事!”陆言颇为认真的说道。

    韩信闻言,亦是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当初某因出兵之事,让陛下封我为齐王,没想到陛下一直耿耿于怀,怕我谋反,当真是老谋深算!”

    “汝平时性傲,难免惹事,归国之后,安分守己,莫要再做什么出格的事情,如今陛下年事已高,到时候吾等旧臣,权利过大,刘盈初即位,其难以控制局势,因此陛下定会帮其解决旧臣。”陆言缓缓的说道。

    韩信略微颔首,“可是某现在已经答应让张耳为王,此事该当如何?”

    “你且回楚国,这件事情我会帮你解决。”陆言颇为笃定的说道,韩信自然不会怀疑陆言的能力,两人商谈几句,韩信便告辞回府。

    陆言既然答应韩信此事,次日便稍微整理衣衫前往王宫之中,此刻未央宫未建成,刘邦只是住在偏殿之中。

    刘邦见陆言前来,亦是出宫迎接,“子玉可算来了,盈儿每天都与元儿、芸儿在一起,诗书礼仪都快荒废了。”言语很是热情。

    “陛下难道要把责任推给子玉,若是这般,日后宫中子弟无事,前往子玉府上,子玉亲自教授如何?”陆言颇为打趣的说道。

    “子玉当真会说笑,不过今日前来所为何事?”刘邦颇为认真的问道。

    “也不是什么大事,我听闻雍齿这样的人物大王都封给他王侯之位了?这件事情可是真的?”陆言眉头微皱的说道。

    刘邦当即点头,“张良告诉我的,雍齿乃是朕最恨的人,如此都可以封侯,其他人心中自然不会抱怨。”

    “留侯这般想法是好的,可是大王为何不封张耳,难道只因为他反复,想来他虽是韩信帐下的人,但是在灭秦和灭楚的事情上,功劳不可磨灭,大王竟不封为王侯,难道害怕其与韩信勾结?”陆言很是低声的说道。

    刘邦倒也没有否认,直接说道“诚如斯言。”(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31章 匈奴攻袭马邑城

    (全本小说网,。)

    陆言见刘邦真有这层担忧,略显茫然,当即与刘邦进入偏殿,陆言亲自为其倒斟茶,“兄长若是有这层担忧,更应该封王与张耳。”

    “此话何解?若是封王岂不是更加有危险?子玉莫要欺骗于我。”刘邦颇为认真的说道。

    “陛下,子房让你将雍齿封侯,只是为了让其他人不为封赏而忧愁,但是张耳不同,他虽然反复,但是终究对汉有功,今韩信在楚国就封,而张耳周旋列国,所结交的党羽甚多,他若振臂一呼,雍齿尚且为侯也,某何故无赏,众官定会怜悯于他,反说陛下的不是,若去趁此机会谋反,与韩信里应外合,岂不是毁了陛下基业。”

    “今若将其就封于邯郸,中间有梁王彭越,两人尚难勾结,况且张耳得王,还有什么理由造反,看似加封张耳,实则削去韩信党羽也,望陛下三思。”陆言缓缓地说道。

    刘邦心中暗自琢磨,好像就是陆言说的这么个意思,邯郸地方不过百里,看似为王,其实也不过一个侯爷地位罢了。

    “既然如此,就按照子玉说的办,择日加封其为赵王,辖地邯郸。”刘邦颇为畅快的说道,陆言则是颔首。

    张耳得封为赵王,心中自然高兴,然而刚回到封地没有两天,就直接烟气了,刘邦大为感慨,追谥号为赵景王。

    现下正是四海升平,长安由于建都,因此诸多大户搬来,陆言心想既然走不了,不若在此建造一座长安学宫,岂不是美哉。

    因此便与张良等人联名,在长安东门郊外十里,建造长安学宫,陆言为宫教首,张良。张苍、陈平等人既是老师,又可管理政事。

    正是这个学宫,陆元和陆芸等人也全部住在其中,就是皇太子刘盈亦是常住于学宫,可见其影响力,几乎受到皇太子的影响,诸多达官贵人的子弟自然想要进去学习,毕竟哪天和刘盈搞好关系,这以后的日子还用发愁吗?

    时间转瞬即逝,然有时候天下安定久了,就容易出事,如今异姓王中张耳已死,唯有陆言、藏荼、吴苪、韩王信、韩信、英布、彭越。

    此事于公元前二百零二年左右,韩王信意图谋反,在这之前,先来说一下韩王信,原名韩信,避免与淮阴韩信重名,遂改名为韩王信。

    他本为当初十八诸侯王韩广部将,后升为韩国太尉,由于藏荼反韩,杀了韩广,于是乎,韩王信便投靠在汉王帐下效力。

    但是就他的功劳来看,似乎并不能位列王侯,但是为何偏偏封王,主要因为张良曾经说过要使得韩国香火延续下去。

    刘邦本想封张良为韩王,但是被张良谢绝了,刘邦心中颇为愧疚,想来张良本欲辅佐韩国贵族,未曾想使得韩国宗庙破灭。

    所以刘邦为了满足张良的这个愿望,就改封了韩王信为韩王,张良不愿意称王,不代表本国人不愿意称王,因此受封韩王信也算是报答张良的辅佐之情。

    韩王信受封之后,心情自然高兴,屁颠的向着封地赶去,但是韩王信刚到达封地还没有多久,刘邦就有些反悔了。

    原来汉高祖经娄敬建议迁都之后,对四海的舆图非常感兴趣,每日闲暇时刻,便在宫中观摩,学习些地理知识。

    经过多天的研究,刘邦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韩王信的这片封地,在舆图上看战略要地,若是屯兵谋反,岂不是毁了汉家基业。

    建国后的刘邦,年龄已经五六十岁,自然是性情多疑,既然如此,便下令将韩王信迁到太原以北,那里应当没有什么战略要地。

    韩王信毕竟不是多么厉害的人物,只想多活几年,于是就服从高祖的安排,迁到了太原以北,建都马邑,说来这也挺好。

    但是经历中原战乱多年,匈奴人经常汇聚于鲜卑诚,得知蒙恬已死,秦朝覆灭,中原被汉取代,不免想要去骚扰一番。

    此时的陆敬,也就是陆言的老哥,改名为慕容敬,在匈奴颇有势力,听闻秦朝已无,不免有些惊讶,心中很是担忧陆言的安危,想要来中原打探一下。

    正好这个时候匈奴首领西单于经常做客鲜卑诚,得知慕容敬的意思之后,便欲和联和,来中原玩玩。

    就目前来说,鲜卑诚乃是塞北最大的名城,城主自然是慕容敬,他当初不过是聚集一些小部落,没想到久而久之,这些小部落混在一起,变成了鲜卑族,也算是北方一大强族,羌族、月氏族纷纷归附,就是匈奴也有投诚的意思。

    当日鲜卑城中,陆婉儿(本名陆玉婉,后改名陆婉儿)与十公主等人已经不准备踏入中原,但慕容敬却不甘心,婉儿如何不想知道陆言的下落,所以慕容敬以见陆言为借口,使得婉儿也不方便阻拦。

    西单于素有野心,便召集诸族长与慕容敬商议,大致意思就是今汉初定,与诸多王侯缠斗多年,定然士卒疲弊,粮草空虚,百姓不愿多战。

    不若趁此机会出兵,或可复国,纵然不成,那也可以从中捞取点好处,众人皆是纷纷点头,慕容敬见众人都有这个意思,便带领两万大军前往中原。

    而第一次被盯上的就是韩王信,他的封地就在匈奴与汉朝的边缘,所以最先受到伤害也是无可厚非。

    最为主要的是,韩王信害怕刘邦怀疑,并未建立自己的兵权,也就是说本城内仅有数千士兵,还都是临时招募的。

    当时慕容敬与西单于联军攻打的正是马邑,韩王信就那么点士兵,怎么和匈奴鲜卑打,最终马邑城中,大家伙坐在一起商议。

    面对匈奴的铁骑打也打不过,逃也逃不掉,不如和他们讲和吧,每年送点东西过去,也算说的过去。

    韩王信见到诸多大臣都是这般说,心中也觉得有理,便派使者与匈奴讲和,在慕容敬看来,不战而破,最为省力。

    然后从马邑索取了诸多的财物,但并未撤兵,一直兵驻汉朝边疆,这个事情很快就被刘邦知道。

    但刘邦注重的点不是匈奴压境,而是韩王信求和,这几个意思,分明就是谋反,然后朝廷就下了一封诏书。

    意思就是你本不可封王,今破例封你为王,你不思报国,竟敢勾结匈奴,至于这个事情怎么处理,你自己看着办。(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32章 子玉为使入鲜卑

    (全本小说网,。)

    其实朝廷下诏书的意思,就是希望韩王信能够痛改前非,和匈奴激战,但就是不能以逸待劳,到时候王位削去,封为侯相。

    简单的说,刘邦想趁着这次机会,将韩王信的王号去掉,所以才会想到这么一出计策,然韩王信读罢诏书,心中万念俱灰,以为刘邦要杀他。

    现下处在马邑,距离长安甚远,既然刘邦容不下他,他也没有办法,于是打开城门,投降匈奴。

    原来韩王信是没有投降的,只是讲和,那就是双方关系上,韩王信略微低些,而今投降,性质就变了,明显是跟着别人干。

    慕容敬与西单于听闻韩王信不讲和,改成投降了,心中大喜,万万没想到现在的汉军这么弱,于是乎,慕容敬也不准备撤军了,继续向东打去。

    此事传到长安,百官大惊,刘邦心中愤懑,这宝座还没有坐稳,韩王信就反了,匈奴竟前来相攻,当真是欺人太甚。

    大殿上,刘邦面色很是难堪,陆言、萧何分别在左右,此时的张良嘛,基本不上朝,完全在长安外住下了,有时候会去学宫走走,其他方面,基本是不管政事的,刘邦对此也并未多问,毕竟人家都忧心忧国数年了,今天下平定,好好休息也是应该的。

    刘邦俯视百官,沉吟良久道:“秦楚虽灭,然匈奴猖獗,韩王信不恪守城池,竟反叛于匈奴,当真是无礼!”

    “朕思量再三,决定亲征匈奴,以保四方平安,诸位爱卿可有其他的看法,尽管说来。”

    萧何见状,首先躬身出列道:“启禀陛下,此事万万不可,今天下初定,百姓还未稳定,这般兴兵讨伐匈奴,未免有些仓促。”

    “况且楚汉相争之计,匈奴久居狼山山脉,休养生息,其兵精将广,吾等难以御敌,还请陛下三思。”

    萧何言罢,大殿之上略显寂静,“启禀陛下,相国所言有理,今应止刀兵,不若臣前往边境,解决两地纷争,待到日后汉军强大,陛下再行统兵之事,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刘邦略微颔首,今百废待兴,着实不宜出兵,“既然如此,就由平南王前往匈奴,使其暂且息兵戈。”

    陆言闻言,心中大喜,自七年前,就未曾再与陆敬见过,想必匈奴春秋鼎盛,和陆敬脱不了关系,正好也当是叙旧情了。

    当日,陆言便持节前往匈奴,而此刻匈奴士兵已经入驻上郡边疆,其中大部分士兵分别为鲜卑合族、匈奴、以及秦军联合而成。

    陆敬本欲南下,忽有探兵来报,说是有汉朝使者前来,不免有些惊讶,当即命人将使者请来,正好杀了使者祭天,出击汉朝。

    然当使者进账后,陆敬却激动得有些说不出话来,“子玉,七年未见,你当真是一点也没有变啊。”

    陆言倒是显得颇为淡定,“今陛下听闻匈奴攻伐边境,子玉心中便知,定是兄长率军前来,没想到果真如此。”

    “只是现在子玉你在汉朝身居何官职?”陆敬不免有些好奇的问道。

    “不过是宫教首罢了,子玉不想再入仕途,只是在长安教教学生罢了,倒是兄长这些年过得如何?”陆言缓缓的问道。

    “反正是吃喝不愁,今士卒强盛,我正准备攻打汉朝,顺便看看子玉过得怎么样了。”陆敬颇为自豪的说道。

    陆言略微颔首,“今日前来也不是为了别的,只希望兄长撤军,免动干戈,想来兄长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