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永不失业-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前言:
2006年当我提出《99%的白领正在走向破产时》,正是全世界经济一片大好的时候,虽然此文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但是它更多地被当成是一种类似“末日论”之类离现实生活很遥远的东西。 所以,没有人因为我的那篇博客文章而对自己的生活做出丝毫的反思或者改变。

  人们依然梦游一般地生存着。上班消磨时间工资照样拿,下班炒点股票权当是外水,贷款几十百把万买起了小楼房,小车子,过起了“高端白领生活”。 人人都以为这样很正常,很理所当然。然而我却从中嗅出的危险,这样的生活很不对劲,非常不对劲。

  在我的十年职业生涯里,我从来没有向2004…2006年那样感到过危险和恐惧。 我在企业里看到大多数所谓的“白领”只不过是做着一些所谓的“商务谈判”“PR公关”“市场推广”“广告销售”“设计文案”……。这些看似高端的词汇背后其实并没有什么新鲜的,坦白地说,大多数从事这些的所谓的“高端白领”无论他们是什么身份,什么背景,什么学历,都没关系。我甚至可以说这些工作随便找一个民工培训几个月都可以做得比大多数“大学生”“白领”做得更好,因为起码人家还更卖力。

  中国人把“白领”这个词从西方学了过来,但却没有学到本质。 “白领”原本是一个极其讲究技术和智力劳动的岗位。在“白领”岗位应该是风险与收益并存,能力与收入平等的。 

  比方说做“市场推广”的人,无论你打不打广告,做不做活动,都无所谓。只要你做的事情,你的规划和创意能让公司赚更多的钱,让公司的品牌更有价值就可以。 然而中国的“白领”不是这样,中国的“白领”只需要上班敲打几份文稿,想几个活动方案,考虑投放一些广告就可以了。他们索取工资的标准就是:“我的活动吸引了XX个人,我的广告吸引了多少点击率,多少眼球,我就很值钱了。” 可是却没有一个人能回答出我提出的一个问题:“你这些究竟有什么实际作用?企业根据你的推广是赔了还是赚了?” “白领”原本是一个很深奥的技术活,这个岗位需要相当丰厚的才能、社会阅历、思想深度、领导力、把握能力、对市场的敏感度、对金融常识的深刻理解、对社会有宏观的正确认识才可以胜任。然而“白领”在中国却成为了只要普通话标准,会打字,装装样子就可以随便取得的职位。

  2006年的时候,我拒绝了一些猎头为我介绍的企业,就是因为在这些企业身上我只看到了泡沫的疯狂,而没有看到任何真正的价值。比如房地产网站,当时房地产交易市场极其火爆。这些企业的职工,只需要去广告商那里取个合同,签个单子就可以顺利地获得几万的月薪。 而当时由于地产业的火爆,广告商只要投放广告,就能收回数倍回报,所以那份工作简直没有任何难度。顶多值2000块一个月的月薪,但是炒到了数万。什么叫泡沫经济下的泡沫收入?这就是!看上去很美。

  大多数人从中看到了羡慕,我则看到了危险,极端的危险。到了2008年,这个美丽的泡沫破裂时,高收入就好像没交水费的自来水一样,突然就断裂了。 制造业,地产业,钢铁产业,旅游,出口等等等等支柱企业全部大量停产、减产、破产。他们都破产了,又哪里来什么广告费投放给你呢? 所以那些之前的高收入者,就突然遭遇大规模地裁员减薪。 经济是联动的,这些主行业的唱衰几乎会将所有行业的从业者拉下水,尤其是少干多拿的“白领一族”。

  更可怕是,由于之前缺乏风险防范意识,中国的伪“白领”们全都简单地认为生活就可以这样轻松愉快地永远进行下去,钱会没完没了地永远从天而降。所以这些所谓的“白领”高收入者们又都纷纷贷款买了房子、买了小车、炒了股票。 他们今后又该怎么办?又怎样生存。拿什么来还贷款?他们换不上贷款加之房地产价格大跌就会必然出现:“即便把房子首付前期还款一并全部抵押给银行,都还倒欠银行贷款的局面。”什么叫破产?这就叫破产,听上去很恐怖。

  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样的恐怖已经不可避免,必然要发生,无路可逃!在我认识的人当中有很多已经不得不卖掉自己的汽车了,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因为可怕的是,他们到现在还没有从过去的“幻境”中彻底醒悟过来。他们依然认为这情况只是暂时的,自己依然价值上万的月薪,只需要再找到份那样的工作就好了。 可是,短期内再也不可能有了!可能是10年或者20年甚至30年都无法再找到了。这是一场真正的金融危机,是对中国整个经济结构和人才的大洗牌,大调整,大换血,这一点也不比当年的“下岗潮”轻松。

  而在这一次的“白领”破产潮中,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些曾经自以为是“高端白领”,做做文案,想想点子,成天在办公室嫌工资低,抱怨同事差劲,心比天高,20出头就住上百万豪宅,买起了高档轿车,像模像样地娶了媳妇,甚至生了孩子的40岁以下所有中国小青年!

  当然,这即是危机,也是机会。机会在于,如果你是一个真正懂得如何打工,如何生存,你真的是一个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老板付你1万你能赚回2万工资的人,那么这是你的机会。你可以从无数混日子也能赚1万的鸡群中鹤立而出。未来是你的,世界是你的,一切都是你的。然而,如果你做的事情(无论你自己觉得有多累,有多辛苦都无所谓。)根本没有赚回你的工钱,那你就要小心了。事实上,我可以说中国目前大多数“白领”都是不值那个钱的,甚至有很多是分文不值。

  
  当人们在泡沫经济中赚钱的时候是很快乐也很容易被麻醉的。人们会简单地认为工作无非就是整合资源,无非就是做做文案,无非就是带带项目,无非就是出出策划,有点创意就很“高端了”很“白领了”。但当泡沫破裂的时候,这一切虚幻的美好都将不复存在!经济结构会简单到只有“制造”……“销售”………“赚钱或者赔钱”。 一个当下中国的“高级白领”人才还不如一个有一技之长的技工有价值。 道理很简单,人家的价值是实实在在的,是靠劳动创造的。而你的价值只是一场自欺欺人的黄粱大梦而已。

  毫无疑问,破产大潮来了,真的来了。如果你识时务早日丢掉幻想吧,不要在挖空心思想什么“高端职位”了,不要在幻想什么“白领贵族”了。而是换一个角度去好好想一想如何在这个经济寒冬里谋生吧。你越早领悟到这一点,越早把自己的心态和角度调整过来,你就越容易把这次的危机化作你的机会,反之如果你依然觉得自己“很值钱”“有资源”“很白领”“很高端”你就会成为那一大批破产潮中的一个。

  本书《永不失业!》从2006年开始至今完稿。其核心思想很简单,通过换一个角度去看企业、老板、求职、谋生、升职、加薪、同事、下属等问题,把自己真正的放置在一个经营者的角度去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重新看清自己的价值,重新做一个能永远在职场生存的人。

  ………水木周平

  2008/8/6

引子:
旧时同学小张年26岁,刚刚进入司法系统工作半年。一日去女友家中做客,拜见未来岳父岳母。岳父是京城一家很有名的小吃店掌柜,做得一手好菜。 其间小张去厨房帮忙,并玩笑曰:“欲向准岳父学习做菜手艺。” 其岳父坚决不准,几番推委之下小张只好退出。

  尔后小张向我抱怨其准岳父家小气且迂腐,把他当外人。其原因是:“竟然怕我偷学手艺”。“我堂堂一个国家公务员难道还需要偷学他的做菜手艺吗?” 我闻言大惊。小张准岳父家我也多次前去,说起来小张第一次还是我带上门去的呢。我对小张准岳父非常了解,其人不仅仅开明而且心地非常善良。好几次还主动教我如何把菜烧得更香;这次又何至于“怕传外人”呢?

  于是水木我断定必有隐情,所以登门拜访,亦被拒之厨外。仔细追问之下方知原来厨房抽油烟机已坏了些时日,送店里返修还未送回。 老人家怕油烟熏坏了客人所以才坚决把客人赶出厨房。 得知真相皆大欢喜,小张尤为惭愧。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很难去解释清楚究竟是谁对谁错,谁好一点谁坏一点。因为好和坏、对与错都是相对的。只是因为人们在生活中通常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从来不肯去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不去了解别人的性格和做事风格。所以误会百出,矛盾重重。

  譬如水木我就非常喜欢了解去每一个人的性格和做事风格,我知道其准岳父是多么的善良和开明,所以我敢肯定不是怕“手艺外传”而赶客人出厨房,他这么做必定是另有隐情。这种东西就叫做前瞻性或者预见性。

  小张做为一个政府公务员,他的性格和思维往往更小心谨慎和敏感,判断事物总爱分个你我阵营。所以他会自然的把自己和岳父分为“无手艺阵营”和“有手艺阵营”。 按小张的逻辑是:我向你表达我愿意成为你的“有手艺阵营”中的一员,如果你内心真的喜欢我这个准女婿就应该让我学习观摩一翻,从此就代表我们成为同一个阵营了。而你拒绝则说明你对我持有怀疑,你更愿意继续和我保持两个阵营的状态。

  老岳父的只是从善良的角度出发,一直担心油烟熏坏了这位未来的准女婿,所以一定要将他赶出厨房。没想到因此反而让准女婿心理七上八下,忐忑不安起来。他们两人的逻辑从自身角度出发都没有错,他们两人都是按自己不同的社会地位和不同的性格而做出自己认为最合理的判断。但他们却不知道有时候自认为合理的在别人那里却恰是最不合理。

  这只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个小例子。而我们在工作中,这样的问题更多,更普遍。尤其是处入职场的新人们更是如此。有时候当你对上司不满,对公司不满,对同事有敌对情绪;或者对找工作感到异常困难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其实你只需要换一个角度思考你就会发现其实是你错了。你错怪了那么好的上司、你错怪了那么好的公司,你错怪了那么好的同事。

  甚至很多人应聘失败完全就是因为不会换位思考而造成的,而你只要学会了换了一个角度去思考你就不难发现你应聘失败的理由。你就会意识到就算你是那个面试官你也不会录用自己!

  那么本书就带着你进入一个帮助你换位思考的神奇世界。如果你能记住本书中的景色并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那么你会惊讶的发现:你从一个普通员工变成了一个职场万人迷。

  在这里我想再用一个科学小常识来结束本书的开篇引子。你知道猫和狗为什么一见面就打架吗?

  命运决定论者认为:“这是猫狗天生就是敌人的缘故。”

  人类至上主义者则认为:“这是因为猫和狗都要向人类争宠,所以他们彼此嫉妒,都希望赶走对方好让人类只宠爱自己。”

  神秘主义者认为:“猫和狗的灵魂受到了魔鬼的诅咒。”

  还有一些人认为:“猫个子比狗小,所以猫害怕狗,而狗看猫那么小就想欺负它。”

  但其实真正的原因却是:“猫和狗都很想找对方玩,很想去亲近对方。”

  看到这里有心急的读者就要发难了:“都想找对方玩,都想亲近对方。为什么却一见面就打起来了?你脑子糊涂了吧?” 

  呵呵,请相信我脑子还没有糊涂到那种地步,其实如果你换成猫和狗的角度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就不难想明白我所说的话了。 当然一般人很难换成猫和狗的角度,幸亏有动物学家帮助我们做到了这一点。

  动物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狗为了表达它想和其他生物一起玩的意图时,会伸出一只前爪,使劲地摇动尾巴,这完全是出于狗的传统习惯。在这里,伸出狗爪并使劲地摇动尾巴的动作并非是向人摇尾乞怜的举动,'形容狗摇尾乞怜其实也是人以自己的角度、性格以及行为习惯作为标准对狗行为产生的一种误判!'而是狗的一种与生俱来的语言,它的含义是:“给我一点儿吃的。”或“跟我一起玩玩吧。”可在猫的语言中,含意恰恰相反,伸出爪子摇动尾巴的意思是:“滚开!要不我用爪子抓你。”因此猫立即对狗充满了戒备心。而猫想主动找其他生物玩玩的这种意图是通过发出一种舒适的“呼噜、呼噜。”声来表达的。但对于狗来说,这却是一种威胁性的信息,等于“别来惹我,否则我会咬你。”这一回是猫语言的含义与狗的理解又大相径庭了。 

  尽管这猫狗都有友好相处的愿望,却由于肢体语言和声音含意的隔阂,一切努力都落空了。看来,问题完全是猫言狗语互译过程中的误解。可是这可怜的动物又怎么会知道呢? 但我们却是人,我们需要学会去理解别人的真正意图。否则你和一只猫狗的区别又在哪里呢?          

  ………水木周平

1:职位是“求”来的吗?
换一个角度思考工作本身

  在写这个章节之前有做记者的朋友报道了一起研究生为求工作而下跪的事件。一时间激起社会各界反响不绝。有关社会学者认为这是反映了研究生社会地位尴尬,是阶级问题。 有就业专家认为这反映了我国就业人口远远大于社会所能容纳的岗位,是社会问题。 有学生认为这是中国教育的失败,是政策问题。更有偏激者认为这反映了这个世道没法活了。其实这些发表观点的人都只是从自己的角色判断出发,几乎没有人肯换在企业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本质。几乎!

  因为我们习惯了从电影电视长辈那里看来听到找一个工作需要托多少多少关系,求多少多少人帮忙才可能得到一份职位。所以在中国很大一部分年轻求职者心理一直认为工作就是去恳求别人施舍一份能吃饭的职位。但事实却不是这样。职位不是求来的,也不需要去求。你可知道很多企业都在求人来工作?

  从本质上来说,找工作是一个求职者与企业双方面的问题。与社会无关,与阶级无关,与政策更无关。只有企业和求职者之间能各取做需才能形成良好的合作即雇佣关系。企业和求职者不是施舍于被施舍的关系,而是互相寻求合作互补不足的合作关系

  。

  所以当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抱怨工作难找薪水不高的时候,你有没有站在一个企业的角度来思考过这个问题呢? 尽管很多人不相信,但这却是事实,在每年大量人口失业和求职无门之时,仅北京市每年就有近10万个各种类型的职位紧缺人手,基本上平均每个公司每年都会投资3000…3000000元RMB在扩充人力资源上,甚至还有上亿的!这真是亿金易得,一将难求啊。

  如此看来这是一个双面矛盾,一方面是求职者找不到工作,另外一方面是招聘者招不到人。这其中最深刻的矛盾就在于:求职者并不是招聘者所希望寻找到的那种人。

  我们其实把求职的问题用求偶来做比较。很多人在追女孩(如果是女性读者请自行替换为追男人)的时候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一味的告诉对方自己多么多么的喜欢对方,自己多么多么的想念对方云云。所以失败率很高,即使追到了之后分手的几率也很大。因为很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